『那些曾經停留於南洋的文人與藝術家,徐志摩、郁達夫、徐悲鴻、凌叔華、蘇雪林的足跡,如今我再度探尋。』
本書為衣若芬在南洋文化環境中的所思所感,觀察當地華人的歷史,找尋人在他鄉留下的蛛絲馬跡,以歷史的眼光寫下故事背後那隱晦的真實。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每個人命中都應該注定會遇見一隻獨一無二的烏鴉, 他會站在異質世界的交界處,隨時準備啟發一隻懵懂的鴿子。 「沒有一隻烏鴉真的是黑色的。」坐著的鳥打斷帕洛瑪。 「如果你爸稍微懂一點色彩學,他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隻烏鴉是黑色的。」 「有時候我會把『烏鴉』當成一種抽象的存在,為了不要忘記追尋更高遠的風...
《阿Q正傳》是響譽國際的中國近代小說,1921年開始發表於《晨報副刊》。作者魯迅透過阿Q這個小人物,嘲諷中華民族的病態,例如阿Q靠著「精神勝利法」,自我欺騙,極度自卑卻欺善怕惡,既可笑又可惡,既可悲又可憐。阿Q之名成為日常用語,影響之深遠由此可見。台灣作家楊逵,在1947年42歲時,將《阿Q正傳》譯...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小說,收錄於魯迅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呐喊》。原文發表於1918年5月號《新青年》月刊,以一個「狂人」故事,揭露「禮教吃人」的傳統黑暗面。篇名、體裁取自果戈里的同名小說。
《老殘遊記》,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藉主角老殘的遊歷,表達所見所聞,抒發所思所感。作者劉鶚以描寫功力見長,寫人寫景避用套語爛調,盡量以新詞表現,胡適以「前無古人」四字讚賞他這部分的成就。迥異於傳統小說以情節為中心的敘事模式,這部記事體小說曾被抨擊為結構鬆散,學者夏志清則認為其手法接近現代的抒情小...
《幼獅文藝》首發電子精選版!搶鮮看!創刊於民國43年3月,是發行期間最長的一本文學雜誌,也是國內目前唯一的、且願意關注青年文學發展的文學雜誌。提供本土文化、異國生活、大陸文學、日本文學、新詩動態教學等多樣內容。本冊精選將帶你尋找月亮、身心清香和一探荷蘭人的金錢觀。
《官場現形記》,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藉一系列獨立人物連綴成書,道盡官場醜態,所寫人事皆有所本。雖然結構雜亂散漫,情節雜遝重複,但因揭露政治的腐敗,捕捉社會的面貌,詼諧諷刺,讀來過癮,很受讀者歡迎,是清末多部描繪官場惡習的小說中最有成就、流行最廣的一部。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是諷刺小說,也可視為具有政治意涵的歷史小說。它又是一部影射小說,小說以狀元金雯青與名妓傅彩雲爲主線,所寫人物,以兩百七十餘位現實人物為原型,而多所影射。或許為了迎合讀者趣味,譴責小說之外,這部作品兼有狎妓小說的特點。
書中主人公自白:「只因我出來應世的二十年中,回頭想來,所遇見的只有三種東西:第一種是蟲蛇鼠蟻,第二種是豺狼虎豹,第三種是魑魅魍魎。」此書描繪當代光怪陸離的社會亂象,從官場、商場、洋場到賭館、妓院,透過近200個小故事,呈現清末社會的面貌。雖然描繪生動,但也不乏缺失,魯迅等人便抨擊作者描寫誇張失實...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作,講述一段淒婉的愛情故事,1848年出版後大受歡迎。中文譯本於1899年2月出版,書名《巴黎茶花女遺事》。這是中國第一部西洋翻譯小說,譯者林紓(字琴南),不識外文,他與懂法文的王壽昌合作,並以此開創翻譯事業,以文言文翻譯出版180餘部作品。
作者有感於中國經典,未經整理,閱讀困難,令一般讀者望而生畏,於是在1942年以深入淺出的筆法,要言不煩,引介中國古代文、史、哲經典。凡13篇,見解精闢,親切易懂,出版至今近七十年,影響深遠,是學子接觸經史子集的入門指南。
德齡在清朝宮廷,以女官身分,與慈禧太后朝夕相處兩年。本書以英文寫作,以第一人稱敘述,描述慈禧太后日常生活的起居、服飾、言行與習性,是對慈禧太后的文字寫真,是第一手觀察,也是宮廷生活的現場報導,這些資料頗有歷史價值。
先把自己活成一則傳奇,把生命寫成文學,再讓後人求索探尋。
本書呈現衣若芬對藝術的關注。但不單只描述藝術的價值,而是藝術背後那隱晦卻又無比真實的故事。有時候,真實的故事才是最令人驚奇的傳奇。
她寫郁達夫的英勇與死亡;徐悲鴻的苦情與毅力、小津安二郎背負的責任、柏楊的新馬文學夢……
她的包容與婉約在本書一覽無遺,看似紀錄性質的文句,卻盡可能的讓被描述者自身的性格躍然紙上,她的散文已經是一本精彩的藝術人物史。
作者簡介
衣若芬,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家。
曾經任職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輔仁大學中文系。韓國成均館大學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學、奈良女子大學受邀訪問學者。榮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學術論著專書有《蘇軾題畫文學研究》、《赤壁漫游與西園雅集──蘇軾研究論集》、《觀看.敘述.審美──唐宋題畫文學論集》、《三絕之美鄭板橋》、《遊目騁懷──文學與美術的互文與再生》、《雲影天光──瀟湘山水之畫意與詩情》、《藝林探微:繪畫.古物.文學》。與曾棗莊教授等合著《蘇軾研究史》、與劉苑如博士合編《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
文學創作有小說《踏花歸去》、《衣若芬極短篇》。散文《青春祭》、《春衫舊香》、《紅豆書簡》。編撰《文房之美》、《梵谷》、《觀人──面具底下的祕密》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