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馬密》劇本基底為紮實的田野調查,以跨世代的追尋、回顧作為後設架構,一方面呈現台灣同志與愛滋運動的創傷經驗和複雜樣貌,另一方面亦展現出在時代隔閡下,後人對歷史追索的流連及難辨。首演創下三小時完售的紀錄,此後持續加演,為台灣近年劇場界愛滋議題的代表作,激起各方對性別運動歷史、愛滋文本、劇場形式的眾...
提供了當代現實美國社會與中世紀奇幻維京海盜並列的奇妙閱讀體驗,同時展示了小說家對命運的宏觀視野與對情感的細緻體察,獨特的視角讓他的短篇故事在看似平凡日常中爆發出強烈張力,留下不絕餘韻。既描繪出美國當代眾生的掙扎,也隱隱反映了整個西方文明的困境。
本書為《一切破碎,一切成灰》書中的的同名短篇小說。 威爾斯‧陶爾在第一本短篇小說集裡就提供了當代現實美國社會與中世紀奇幻維京海盜並列的奇妙閱讀體驗。
「你確定要寫我的故事嗎?」 她是白虹,台灣1960年代被譽為「千面女郎」、「百變妖姬」的國台語雙棲巨星, 早以淡出影劇圈多年的她,對於出一本自己的回憶錄並不特別在意, 直到她接受採訪,回憶開始慢慢浮現……
在這個沒頭沒腦卻硬要臉的時代,唐捐無法登入自己的臉,只能瞪視著999種以唐捐為名的臉,紛紛湧現──超唐捐、爛唐捐、假唐捐、銀唐捐、豬頭唐捐、美少女唐捐、沒卵唐捐、白目唐捐、奧賽唐捐、蔡帥唐捐……。啊,唐捐丟了臉,網友唐損撿到臉,按讚、分享、追蹤、加好友,日日以詩洗臉,以臉養詩,在森羅萬象的廢文世界中...
《謎樣場景:自我戲劇的迷宮》是作家黃以曦醞釀十多年的作品,她自導自演著一齣戲,就像卡夫卡、佩索亞、波赫士、桑多˙馬芮、布魯諾˙舒茲、史坦尼斯勞˙萊姆……做過的那樣,用另一個人稱,對抗孤獨。有別於《離席:為什麼看電影?》的影評寫作,這次黃以曦讓故事躍然紙上,物事纖毫華現。梭巡於一個與下個場景,染上的氣...
藝術家盛正德長期致力於畫作及文字,探索人的存在與孤寂。其創作不論詩或畫都充滿影像與故事,串連起來猶如一幕幕寓意深遠的電影。自言要讓「虛幻的時間在指尖流動,喃喃敘說不曾聽聞的故事」。近十年來他化身「沒有行李的旅人,於夜晚的街頭獨行」,以七十餘幅粉彩畫與一百多首詩作,引領讀者進入黑白灰的世界,在光與暗之...
2016台北國際書展,讀字辦桌來啦~ 活色生鮮的菜單熱騰騰出爐,24家台灣獨立出版社、4名個人創作者、5家香港獨立出版社將共同端上最美味的精神食糧與大家共享,歡迎盡情點菜~
《大亨小傳》作者,生前最後代表作,自傳體長篇小說 情感壓抑,卻又源源不絕,這才是費茲傑羅最好的一本書! 婚姻這條路從來不好走, 費茲傑羅融入自身經歷的真情之作, 往事難抑,他低吟不已,舉頭,夜色溫柔依舊
《夜未央》是費茲傑羅完成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在妻子進出精神病院、個人酗酒問題纏身、債台日漸高築的八年間,嘔心瀝血著就。既是最貼近作者個人生命的告白之作,也是最具野心的微觀史詩。與璀璨耀眼如星光的《大亨小傳》相較,此書就有如廣闊黝暗的夜空,複雜的人物與敘事或許令人茫然,但細細體會可發覺其中包含著無限溫...
沒心沒肺,是因為掏心掏肺。豪華遊輪上英俊暖胃如出爐可頌的他人丈夫。多年後相約酒館面對滿桌炸物不知如何退場的舊情人。沈默勤勞的新員工是殺人犯。離開在房間裡大看綜藝節目的女友走入異鄉冷風期待她被車撞…… 得不到的、得到了才發現不要的、發現要不到其它於是又回頭想要的:我們平庸可笑的悲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柏林,百廢待興,所有規矩與束縛也隨之解放,是充滿各種可能的機會之地,共產、法西斯等各式思想大鳴大放,各國人士齊聚於此,或尋求自由,或鑽營偷生。本書主角亞瑟自英國來到柏林,在一片混沌中汲汲營營,苟且度日。敘述者旁觀他遊走在道德的灰色地帶,也遊走在柏林這個城市,但這城市遠比他想像得...
希特勒掌權前夕、威瑪共和最後的燦爛黃昏,年輕的英國人伊薛伍德來到柏林,教英文維生,從工人階級到猶太巨賈,他都交遊,像一台時常自曝情感的照相機,捕捉柏林紙醉金迷的崩世光景,始終維持紳士風度的社會寫實小說。
收錄6篇費茲傑羅的短篇經典,選文聚焦於費茲傑羅浮沈其中的酒精,與您共讀偉大作家的脆弱與掙扎。有錢人心理的優越與隨之而來的空虛,酗酒而難以自拔的感受,戒酒後清醒重返現實卻只是再一次困頓其中…
觥籌交錯、歌舞昇平的黃金年代,巴黎世紀才女投身最誘惑人心的享樂與最切膚之痛的生活,在光與影之間一筆筆描繪出完全屬於法國人的《午夜巴黎》。法國最特立獨行、才華洋溢的國寶級女作家柯蕾特,將其在秀場巡演的見聞百態化為詩意文字,如實再現了絢麗多姿的歌舞背後,默默不斷上演的辛酸淚水與愛恨情仇。
本書為《冬之夢 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之單篇內容。剛嶄露頭角的製片人結識帶著明星夢跨洋而來的英國女孩,為她帶著悲劇氣息的美所吸引,卻只能見著她在殘酷的好萊塢中逐漸沉淪,隨著無數青春一同葬送於無形。
本書為《冬之夢 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之單篇內容。如果人的一生是從老到幼逆向而行,會是甚麼樣子?靈感來自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夠從八十歲出生,逐漸接近十八歲,人生一定更美好。」費茲傑羅以此發想寫就,卻發現在時間無情的洪流之下,逆向而行的孤寂無奈。比電影更殘酷揪心的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