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所收集的是三個中篇,作者屬於三個不同的國度:法國、奧國、西班牙。這三個中篇風格各有不同,秋之奏鳴曲是浪漫派的,情感洋溢,文字華美,像一首長長的抒情詩。
一個心靈之殞落屬於心理寫實,作者的手法十分細膩。某夫人的作者是二十世紀法國著名的女作家,這個中篇有情節、有穿插、是以很曲折的手法寫成。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作,講述一段淒婉的愛情故事,1848年出版後大受歡迎。中文譯本於1899年2月出版,書名《巴黎茶花女遺事》。這是中國第一部西洋翻譯小說,譯者林紓(字琴南),不識外文,他與懂法文的王壽昌合作,並以此開創翻譯事業,以文言文翻譯出版180餘部作品。
收錄6篇費茲傑羅的短篇經典,選文聚焦於費茲傑羅浮沈其中的酒精,與您共讀偉大作家的脆弱與掙扎。有錢人心理的優越與隨之而來的空虛,酗酒而難以自拔的感受,戒酒後清醒重返現實卻只是再一次困頓其中…
每個人命中都應該注定會遇見一隻獨一無二的烏鴉, 他會站在異質世界的交界處,隨時準備啟發一隻懵懂的鴿子。 「沒有一隻烏鴉真的是黑色的。」坐著的鳥打斷帕洛瑪。 「如果你爸稍微懂一點色彩學,他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隻烏鴉是黑色的。」 「有時候我會把『烏鴉』當成一種抽象的存在,為了不要忘記追尋更高遠的風...
《阿Q正傳》是響譽國際的中國近代小說,1921年開始發表於《晨報副刊》。作者魯迅透過阿Q這個小人物,嘲諷中華民族的病態,例如阿Q靠著「精神勝利法」,自我欺騙,極度自卑卻欺善怕惡,既可笑又可惡,既可悲又可憐。阿Q之名成為日常用語,影響之深遠由此可見。台灣作家楊逵,在1947年42歲時,將《阿Q正傳》譯...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小說,收錄於魯迅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呐喊》。原文發表於1918年5月號《新青年》月刊,以一個「狂人」故事,揭露「禮教吃人」的傳統黑暗面。篇名、體裁取自果戈里的同名小說。
《老殘遊記》,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藉主角老殘的遊歷,表達所見所聞,抒發所思所感。作者劉鶚以描寫功力見長,寫人寫景避用套語爛調,盡量以新詞表現,胡適以「前無古人」四字讚賞他這部分的成就。迥異於傳統小說以情節為中心的敘事模式,這部記事體小說曾被抨擊為結構鬆散,學者夏志清則認為其手法接近現代的抒情小...
《幼獅文藝》首發電子精選版!搶鮮看!創刊於民國43年3月,是發行期間最長的一本文學雜誌,也是國內目前唯一的、且願意關注青年文學發展的文學雜誌。提供本土文化、異國生活、大陸文學、日本文學、新詩動態教學等多樣內容。本冊精選將帶你尋找月亮、身心清香和一探荷蘭人的金錢觀。
胡品清,一九二一年生,浙江紹興人,國立浙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巴黎大學現代文學研究。曾任文化大學法文系所主任,曾榮獲法國文化傳播部頒贈學術騎士勳章及一級文藝勛章。她用中、英、法三種文字寫作。她寫詩,寫散文,寫短篇也寫文學評論,著有散文《不碎的雕像》、《玫瑰雨》及譯著《怯寒的愛神》、《法蘭西詩選》等四十多種。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