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Plus 熟年誌 2020年5月號

Life Plus 熟年誌

出刊頻率:月刊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泰電電業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刊:Life Plus 熟年誌 2020年5月號 單期售價:NT$ 120

此雜誌目前尚未開放訂閱。

所有期數( 53 )

  • 電子書: NT$ 120

    一旦失智,是否就完全沒有能力,喪失了價值? 為了失智者的安全著想,所以房子要大門深鎖、加上鐵窗? 小孩子不懂,專心唸書就好,對於家中長輩的失智、失能,就像是局外人一樣! 失智照顧者壓力大,哪裡是他們可以暫時喘口氣的地方?照顧不僅是一門專業,還隱藏諸多細節,是我們在參訪案例時不可忽略的地方。 ...

  • 電子書: NT$ 120

    如果您認為最佳的照顧模式,或是孝道的表現,就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地隨伺在側,為長輩做完所有的事,然後到了失能階段,再堅持為長輩插上各種管路、包上尿布,躺在床上,剩下一口氣過日子;那麼也許您需要重新思考,這真的是最好的照顧嗎?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專題,我們訪問了護理師、語言治療師,以及實際案例,藉由報導,除了希望讓讀者認知「鼻胃管是可以移除的」,也要讓大家了解鼻胃管的使用時機與何時可以撤管,以及如何撤管,更希望讀者能夠一起分享撤管案例後,重回自主人生的尊嚴與快樂。

  • 電子書: NT$ 120

    台灣在六年後也將成為超高齡社會,共生社會所提出的公助、共助、互助、自助如何讓每個人都能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到最後一刻?共生社區的內涵是什麼?日本經驗可以如何移植到台灣?目前又有哪些社區已經朝著共生社區的方向前進呢?以下是我們的報導。

  • 電子書: NT$ 120

    退休了,終於可以自在地去旅行,這是許多退休族第一件想做的事。 但我們也發現,許多退休族在認真地遊山玩水兩、三年後,覺得該玩的地方都玩過了,旅行對他們似乎沒有吸引力了。 旅行不好玩嗎?也許不是,只是旅行團都是走馬看花的行程,缺少了旅程中的體驗,無法讓記憶扎根。如果為旅行再加點味,是否會更有趣,...

  • 電子書: NT$ 120

    在從事志工服務前,您已經充分了解志工服務是怎麼一回事,也知道該如何當個好志工了嗎?志工服務不是只有滿腔熱誠就可以做到的,還有許多眉角要先弄清楚,當志工是一份榮譽,而非優越感,有了正確的認知,才可以快樂當志工。

  • 電子書: NT$ 120

    「慈悲關懷社區」是近年來在國際上最受矚目的公共衛生運動之一,此社區總體營造核心理念,不只照顧、醫療,還涵蓋了生命末期議題,希望帶領整個城市營造自在談論生死的氛圍。 由國民健康署領軍在國內推動「慈悲關懷社區」,最積極的台北市在短短兩年內已有二十個社區掛牌。到底慈悲關懷社區的意涵是什麼?我家附近也...

  • 電子書: NT$ 120

    獨居不一定代表孤單、寂寞,獨居一樣可以快樂生活。不過,想要選擇獨居前,還請三思,評估個人是否有能力獨居,如此,才可以大聲地說出:「我獨居、我快樂!」

  • 電子書: NT$ 120

    台灣是全世界第十三個有失智症政策的國家,衛福部也於二○一八年更新政策綱領使其更符合世界潮流。因此,我們以「失智症衛教宣導的重要性」為本期專題主題,希望讓社會大眾建立對失智症的正確認知,呼籲國人重視失智症的預防,並且將失智症的衛教學習向下扎根、大幅推廣,讓我們一起為建構失智友善台灣而努力!

  • 電子書: NT$ 120

    高齡少子化、勞健保即將破產、長照問題等,都是邁向超高齡社會勢必面對的困境,而這將衝擊到未來每一個人的退休生活。不要唱衰、也不要失去信心,面對愈是險峻嚴苛的環境,我們更應積極思考對策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準備。本專題集結醫學、財經與心理諮商專家,以及快樂退休人士各方觀點,期盼在眾人集思廣益下,為美好退休...

  • 電子書: NT$ 120

    社會高齡化只會愈來愈嚴重,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走向老化;所以老化不是只有當下高齡者的事,面對未來多老、多死社會,將是每個人共同的課題。迎接超高齡社會,不管現在是幾歲的您,準備好了嗎?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專題即以「減輕照顧者負擔」為主題,介紹各種資源以供照顧者善加利用,希望家庭照顧者可以獲得相關的訊息,讓照顧變得較為輕鬆,而不再是千斤難載的負荷。

  • 電子書: NT$ 120

    在「退而不休當達人 走出精采人生下半場」專題,我們拜訪了襪娃達人、書店達人、日本料理達人,以及植物畫達人,請他們分享一路走來成為達人的心路歷程、人生規劃與對生命的發現,也提供讀者思考家庭和工作的關係、現實和夢想的衝突,以及對世界是否仍抱持好奇心。這不只是一個有關退休改行當達人的專題,也是一部五十後熟...

  • 電子書: NT$ 120

    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老老照顧、獨居、獨生子女等諸多社會現象下,冀望家人擔任照顧者的希望恐怕會愈來愈渺茫;那每個人的老後該如何是好?

  • 電子書: NT$ 120

    如果有機會說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您會想以什麼形式呈現呢?在「生命故事 開啟代代傳承的序幕」專題,我們將從「說」、「寫」、「演」、「拍」四種不同的演繹方式來為讀者做呈現。在此,大家可以看到心理師陪伴著長者進行沙圖創作,說出自己的故事;八年級生帶著一群爺奶寫下自傳書;博士生為九十六歲奶奶編導舞台劇;大學師...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專題將介紹讀者多款有助於提升熟齡族生活便利度的App,更希望在感受到這些App對生活產生的效用之後,可以主動發掘更多有趣、好用的App,增添生活的樂趣。除此,更要提醒讀者注意手機資訊安全,目前多數人尚未感受到手機資訊安全的重要性,但隨著手機金流應用的普及,有利益之處必有駭客存在,在享受智慧型手機...

  • 電子書: NT$ 120

    有鑑於家庭醫師對高齡社會的重要,也為了讓民眾明白家醫制度對健康生活的助益,我們特別為讀者策劃「在地安老 健康到老:家庭醫師伴您同行」專題,透過四位家庭醫學專科醫師的醫療專業與實務經驗,藉由他們的觀點來帶領讀者一起了解這位值得您擁有的健康顧問,更是全家大小的好朋友。

  • 電子書: NT$ 120

    雖然很多詐騙手法都是老梗,偏偏無以數計的人還是會踏入圈套,往往大多數人自認為「絕不可能受騙」,殊不知詐騙集團每天都在進化,行騙的手法也愈來愈高明。所以除了前述的「猜猜我是誰」之外,其他如「假冒公部門」、「假綁架詐騙」、「假親友借錢」、「投資詐騙」、「網路詐騙」等屢見不鮮,如果一般人都有可能成為詐騙集...

  • 電子書: NT$ 120

    《病主法》與安寧緩和療護、安樂死間究竟有無關聯,差異在哪裡?接受ACP是否有什麼眉角,它的重要性為何?簽了AD,就真如我所決定,醫師可以確實執行嗎?相信有很多的疑問是大家想知道的,《病主法》到底可以如何保障病人善終的權利,是本次專題希望跟讀者一起來探討的重點。

  • 電子書: NT$ 120

    根據國發局在今年八月公布的最新人口推估,二○一八年每五位年輕人要扶養一位長者,但再過二十年,每兩位年輕人就得扶養一位長者。面對人口結構急速高齡化所帶來的影響,首當其衝的不只是中壯年人口,對於現在的Y世代來說,將會在日後受到最大的衝擊。另一方面,這群年輕人也將是超高齡社會的中流砥柱,並成為未來職場的主...

  • 電子書: NT$ 120

    本次專題就是跟讀者介紹幾位步入熟年之後,應該要認識的專業好朋友。社工師、個案管理師、照管專員,在我們身心都還健康時,這些專業人才可以協助我們做好健康促進、延緩老化與失能;當我們生病、需要長照服務介入時,這些好朋友會以我們為中心,規劃完善的照護計畫,幫助我們在地老化、得以善終。

  • 電子書: NT$ 120

    許多熟齡族以登山來挑戰自我,或是以單車代步練就矯健身手,更有年已古稀,卻可以由天天慢跑進階到跑馬拉松、甚或在游泳池中仍身手俐落的高齡長者,羨慕別人,何不自己身體力行呢?運動其實很容易,只要用對方法、避免受傷,呼朋引伴、找出樂趣,相信您也可以悠遊在運動天地中成為箇中好手。

  • 電子書: NT$ 120

    今年(二○一八年)四月,內政部宣布台灣六十五歲以上所占人口比已達一四.○五%。高齡化浪潮席捲而來,其中最密切相關即是健康醫療的問題。面對這股龐大的銀髮浪潮,政府相關單位又採取了哪些政策和作為來解決?

  • 電子書: NT$ 120

    「在宅醫療」、「居家醫療」是什麼?兩者有何不同?可以為長輩帶來哪些服務? 相信還有許多人不曾聽過,也可能聽說過,卻因為用詞不同,產生疑慮。

  • 電子書: NT$ 120

    您怎麼看「必須要活到老做到老」這件事;會是為年紀一大把還要工作,覺得悲哀?還是認為年紀大還有能力工作、貢獻社會,表示自己很健康,而感到慶幸呢?不論您是持樂觀還是負面看法,在進入高齡社會後,在少子化及人口高齡化引發的社會人口結構改變,衍生勞動力不足情況下,無法退休的時代是終要面對的事實。

  • 電子書: NT$ 120

    憂鬱症被WHO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二○二○年全世界最需要重視的三大疾病之一,並且是排名第二位的人類殺手。全球有三%的人罹患憂鬱症,它就像是藍色流感,來勢洶洶,一不注意,就會被它打得潰不成軍。

  • 電子書: NT$ 120

    隨著社會高齡化,身體機能退化,如果沒有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很容易就會讓自己身陷長照危機。已經需要長照的家庭,同樣必須要有翻轉長照的思維,無微不至的照顧,可能會剝奪長者生活自理的能力,延長長照的時間,參考國外長照標竿的新思維,所有的照護都是為了幫助長輩可以早日脫離被照顧,為獨立自主、自理生活而努力。

  • 電子書: NT$ 120

    您還記得媽媽料理的味道、爸爸的拿手絕活嗎?您對孩提時圍在滋滋作響的鐵鍋旁口水直流的模樣還有印象嗎?甚或是您有多久沒有與全家人一起共進晚餐了?且讓我們探尋味蕾深處的美好記憶,那是以歲月熬煮的香味、是家族歷史的調味、也是代代傳承的好滋味。

  • 電子書: NT$ 120

    有國家公園之父稱譽的約翰.繆爾曾說:「走向外界,我發現,其實是走入內心。」這句話很適合用來為熟年旅遊做一個新的註解。當全球高齡化,平均壽命大幅延長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多文明病的威脅,失智症便是其中之一。健康老化、活躍老化,說的不只是身體健康,同時包括心理健康。除了可以透過運動、持續學習外,旅遊更是一帖...

  • 電子書: NT$ 120

    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您真正懂得愛情嗎?是臉紅心跳、腎上腺素分泌?是一顰一笑、你的一切都是美好?還是相知相惜、相守到白頭?走過山高水長、行過阡陌萬里,是否要到白髮皤皤,您才能意會,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的真諦。

  • 電子書: NT$ 120

    由於社會經濟及家庭結構的改變,三代共居已屬罕見,五代同堂更是稀有,因此造成代間的溝通愈來愈疏離,孩子懼怕與長輩接觸、長輩不懂得如何與幼輩相處,如果透過「老少共學、共餐、共遊、共藝、共築」等種種發想,讓無血緣的老老少少,以不同的形式聚在一起,不但能夠減緩高齡者老化的狀況、增加長輩的社會參與及自我價值感...

  • 電子書: NT$ 120

    每個人都會老,到了一定的年紀,記憶與回憶會互相消長,成為最佳戰友。不同世代都有不同的懷舊場景,許多青春年少的過往曾經是台灣人共同的回憶,且讓我們重返過去,一起回味台灣庶民的生活與雋永的歲月流痕。

  • 電子書: NT$ 120

    本專題除了探討老老照顧可能面臨的問題與解決之道,也將向大家推薦由史丹福大學設計的「慢性病自我管理課程」,不單是慢性病族群應該要學,健康的人也很適合來學習,一起為老後健康生活打基礎,老老照顧也可以快樂、健康地生活。

  • 電子書: NT$ 120

    當出現中年危機時,不論是生理或是心理方面的因素,一定要尋求正確的醫療管道,面對它、處理它、與它和平相處,如此不但能夠改善自己的身心狀態,也能夠幫助您與伴侶重新找回相愛的真諦。

  • 電子書: NT$ 120

    當您從容自信地規劃自己老後的生活居所時,茲事體大,需要深思熟慮,不僅是財務狀況的評估、需求的評估、還有心理狀態的評估。那麼不論您最終的選擇是什麼,「住無礙、行無礙、心無礙」一定可以讓您享有幸福的晚年!

  • 電子書: NT$ 120

    運動是最佳的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不論是健康者、亞健康者,甚至罹患疾病者,只要找到適合的運動,並持之以恆,就可以從運動中獲得健康。設計個人的運動處方,藉由完整的健康體適能運動,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跟老態說拜拜,快樂享受熟年生活!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熟年誌》分別邀請心靈成長、醫療、金融和法律界等各方菁英,分別針對熟年族群最關心的資產、遺囑和葬儀等三件人生大事,提供寶貴的經驗談及懇切的建議,無論是自己參考,或是和長輩分享都相當實用。

  • 電子書: NT$ 120

    國內外不少研究均認同,透過學習,可以持續的刺激大腦、活化腦細胞,因此保持「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精神,能讓老年生活更健康。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全台灣有數百所樂齡學習機構,各種豐富的課程讓眾多熟齡族以及爺爺奶奶們,不但可以一圓學習的夢想,甚或能夠以學習為出發點,將所學的專長轉變為產業的開發,讓高齡人...

  • 電子書: NT$ 120

    面對老後生活,除了維持身體健康之外,更要善用各式工具,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藉由逆向抵押貸款,為自己準備年金;透過長期照顧險、殘扶險的規劃,則可以為老後面臨的醫療照護預做準備。除了長照險之外,本次專題也將同時為讀者介紹「保單活化」、「實物給付型保單」,讓讀者在為個人退休生活預做規劃時,有更多元的選擇。

  • 電子書: NT$ 120

    家,應該是每個人得以安心休憩的避風港,孰不知這個大家最習以為常的空間,卻隱藏著一些看似不起眼、卻有致命危險的因子。根據統計,長輩最常發生跌倒等事故的地點,就是在家中,尤其萬一髖骨骨折,不只造成行動不便,久臥在床更會衍生嚴重後遺症,造成個人和全家極大的負擔。因此,無論是獨居或三代同堂,每隔一段時間,都...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熟年誌》將報導四位「退而不休」的案例――七十四歲的房仲業務唐宗善、一年講三百場故事的故事志工阿松爺爺、北美館導覽志工詹月娥、社大講師與人資顧問的退休軍醫簡菁良,並邀請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主任余璦君、旭立文教基金會心理諮商師范衷慈,一同來探討退休職涯及心理調適,解答退休的種種疑難雜症!

  • 電子書: NT$ 120

    行政院最早在二○一二年三月推出「以房養老」政策,選擇在台北、新北及高雄三地試辦,但是因設定條件過於嚴格,導致申辦成效不彰。去年合作金庫率先推出商業型以房養老貸款,之後公股行庫、民營銀行相繼加入,看中的無非是台灣進入老年社會,未來以房養老需求可望大幅提升。如果可以平衡調和公益與商業,讓以房養老政策可以...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熟年誌》本刊走訪了近期啟用的台北市愛活樂園中正區多元照顧中心、新北市新莊昌平公共托老中心、龜山華亞科學園區「夢之湖-錸工廠」等日照中心,並參照荷蘭失智農場,與各個領域的專家一同探討台灣日照中心最新的發展,看看有些理念和服務值得師法?未來還有哪些新趨勢和理念可以持續創新?

  • 電子書: NT$ 120

    照顧的本意,是為了讓人過著更好的生活,但從事照顧服務的人們,很多時候被認為是只需要付出勞力的工作,但對於一些受照顧的高齡者而言,照服員所能提供的其實還有看不見的心靈陪伴、健康促進等正向影響, 在全台照服員人力缺乏的當口,我們是否也應該看到他們的價值,聽聽他們的心聲呢?

  • 電子書: NT$ 120

    也許您聽過三明治世代(Sandwich Generation),這是最早在一九八一年由桃樂絲‧米勒(Dorothy Miller)所提出的概念,意指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同時需要撫養的人。 不過,本刊這次企劃與三明治世代相關專題──「快樂夾心族」,不使用三明治世代這個中譯名詞,而是選擇夾心族,一來...

  • 電子書: NT$ 120

    面對高齡化社會,立法院於去年通過《長期照顧法》(長照法),新政府繼「長照十年計畫」之後,也緊鑼密鼓積極推出「長照十年計畫2.0」,想要為這場逐步逼近的高齡化問題找出解決之道。為此本期《熟年誌》特別走訪了前政務委員暨台大社工系教授馮燕、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淑惠、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林明憲...

  • 電子書: NT$ 120

    「玩」對熟年長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您知道嗎?長者透過遊戲參與團體社交,不僅可以排除寂寞、增進人際交流,更重要的是,藉由遊戲,活動身體、刺激腦部思考,可以玩得健康、玩得聰明,不會讓失智症悄悄找上身。

  • 電子書: NT$ 120

    隨著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普及,手寫輸入、語音輸入等更方便長者操作,年齡不再是長者拒絕數位科技的理由。看看,本期拜訪住在高雄旗山的柯金吉阿公,八十五歲才開始接觸電腦,不服輸、努力克服困難,在九十歲高齡取得微軟MOS 認證。還有一群參與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的長者,利用3C為自己生命中最值得記憶的一段,留下影...

  • 電子書: NT$ 120

    本期《熟年誌》走訪藝術治療師蔡汶芳、新光傳承藝術首席講師康思云,以及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臺北服務處主任張瑋芩等人,聽他們暢談藝術如何對長者產生良好的影響。此外,我們也採訪到多位大師級的長春藝術家,像是七十歲才開始習畫的素人畫家李涼阿嬤,中年習陶的陶藝大師張繼陶,勇於追求藝術新境界的水泥畫家楊敏郎,以及...

  • 電子書: NT$ 120

    喪偶後為了重新找到生活重心,並將自我價值找回來,有人回去學校讀書,自我成長,有人依靠信仰力量淡忘哀傷;中年喪偶的蕭木德,則是參加喪偶成長協會的課程,將心中的傷痛慢慢地內化為生命的力量,轉為幫助別人的輔導者,從中找回生命的意義。 唯有學習與悲傷和平共處,懂得如何療傷止痛,我們才能重新界定與逝者的...

  • 電子書: NT$ 120

    熟年再創業,各自為了不同的理由打拚,但「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是創業的必須條件之一,卻不是必勝絕招。有時候滿心期待的最後一搏,也可能變成危及後半生的致命陷阱。熟年誌特別邀請擔任勞委會創業顧問與連鎖授課的陳承廷、青創總會創業顧問林志名、中華飛雁創業互助協會祕書長陳小政、青銀共創協會理事長曹平霞,分享熟年創...

  • 電子書: NT$ 120

    多人到了熟齡階段,打開衣櫃,發現琳瑯滿目的衣服竟少有適合自己的。年輕時最愛的洋裝,現在穿起來少了以往的萬千風情;之前最流行的牛仔褲款式,現在穿上卻又不符合自己的年紀,或許有些人覺得年過五十挑衣服竟變得比年輕時更困難。 本期特別邀請創立《熟年優雅學院》書系的太雅出版總編輯張芳玲,說明熟齡人穿著的...

  • 電子書: NT$ 120

    清理過家庭雜物後,環境的清潔更是必要的。年關將近,家家戶戶也都進入大掃除的階段,生活魔法家陳映如以專業的角度提醒大家該注意的事項,以及如何用手邊的工具完成艱鉅的大掃除任務,讓熟年朋友不僅擁有乾淨的環境,更能找到清爽的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