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要糖,糕點要糖,酸的、鹹的零食點心也需要糖,甚至連各式料理都少不了糖。糖在飲食中至關重要,也決定你我健康。《康健》要扭轉糖在飲食文化中的高貴身分,正視它所造成的慘重災情。
中醫斷食168 看體質、看時辰決定你的斷食時段 結合168間歇性斷食與12經絡時辰養生法,補足西醫理念的漏洞,依照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斷食方案;斷食與進食的時段,符合經絡循行的原則;食物選擇加入藥食同源理念,更能深刻養生。
留牙對策 中、西醫最強固齒術,守住每一顆牙 牙齒與健康的關係緊緊相依,但為何「他們」卻變成說換就換的「身體道具」與「使用零件」?留牙,跟留住其它器官一樣重要。如果你也怕看牙醫,更要收藏起來、徹底研究,用中、西醫必勝的留牙對策,阻止「牙齒小偷」搬走你珍貴的牙齒。
【七月主題:抱怨的分寸】 大部分的人都喜歡抱怨,有說不完的委屈和困擾,需要被同理、被支持、被幫忙,可是,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聽別人抱怨,對這些令人有壓力、不舒服的負能量,避之唯恐不及。 抱怨的丟與接,到底要怎麼拿捏?
順著經期做保養 每月一次的生理期是女性健康指標!除了觀察經血、經痛等,月經周期幾天算正常?月經沒來會怎樣?非經期出血是疾病嗎?生理期減肥、養好孕、更年期怎麼做?想要「月來」愈瘦、愈美、愈健康,你一定要搞懂經期的秘密!
命運選擇題 要喝手搖還是白開水? 成年人每天可能需要做出3萬個決定,小到一日三餐,大到人生規劃,每時每刻我們都在面臨選擇。選擇困難、猶豫不決的背後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能毫不猶豫堅持某一選項的人,又具有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每次選擇都可能獲得一次快樂或後悔,該如何做出理想選擇?我們一起來探索。
新四高100問 完全解答 三高+1 新四高危機 比癌症更致命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三高奪走的寶貴生命,比癌症還多;如今這慢性病「惡魔三兄弟」,新竄出一匹「黑馬」,甚至擠下高血糖,變成「新四高」中的老三,那就是「高尿酸」;過去台灣尿酸偏高的人高達7 成,比世界大多人種都高;尿酸偏高,就可能成...
終結慢性發炎 疲勞、失眠、疼痛、便祕、胃食道逆流、常感冒、心情差,居然都是身體在慢性發炎!拖下去心血管疾病、三高、多囊性卵巢、失智、自體免疫、癌症接著來!從每天3杯茶開始,名醫親授抗炎生活良方,養成抗炎體質超簡單。
假牙、植牙怎麼選?搶救真牙大作戰 老後想要有澎潤的面容、享受美食、維持健康活力,牙齒健康是關鍵,但據衛福部2021年統計,65歲以上國人平均自然齒只剩18.6顆,比完整的28顆恆齒少了10顆牙。為何會掉牙?許多人因嚴重的牙周病讓齒槽骨流失,某天發現整排牙齒不會痛卻鬆動、搖搖欲墜,才驚覺牙齒出了大問...
中西醫合療就醫指南 中西醫合療並不是多新的概念,台灣人很早就在「明察西醫、暗訪中醫」,自行做中西醫合療,有沒有療效、會不會有藥物交互作用等,風險自負。 一場疫情,讓人深刻體悟,單一種醫療無法解決愈來愈嚴峻的挑戰,合,才會有希望。 如今,中西醫合療是由中、西醫師主動提出、共同為患者尋思找出疾病治...
閱讀此書非常容易,無需任何條件,你可以對身心靈一無所知,只需用手輕觸書中圖案,便能獲得相應效果。 書中為大家帶來緩解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如牙痛、胃、腎、眼睛、肝、膽、皮膚、失眠、煙癮、憂鬱、腦部、乙太體、能量體等二十多個能量圖案供大家使用。 官方網站:http://www.samanthe.com...
9月封面標 內心小劇場 演給誰看? 日常生活中一切情緒與感受的發生,都與他人互動息息相關,過往的生命經驗教會我們推敲、猜測他人或自己可能會有的反應或想法,但,這些推測一旦加入太多自我的觀點,就會演變成「內心小劇場」。這場戲裡究竟誰是導演?我們又在演給誰看? 女人最不需要什麼? 你...
親愛的,我的療癒夥伴! 低落的、失望的、悲傷的時刻,是誰陪伴了你,療癒了你?是毛茸茸的好朋友,是窗台上安靜的多肉,是手機裡的歌單,還是讓你忘記時間的電影,是虛擬的電子遊戲世界……你的療癒夥伴是誰?擁抱療癒夥伴,告別失落憂傷。
小孩為什麼喜歡有自己的秘密基地? 這是生物尋求安全感的本能。 心理學研究發現:安全感不足,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發展遲緩、語言困難、情緒調節差、 過動、專注力不足,人際困難…… 小海就是一位這樣退縮不語、不與人互動的男孩, 還好他有一個讓他感到安全的恐龍世界…… 本期與您分享藝術治療師在...
節拍超慢跑 ・「超慢跑」運動效果,多出走路2.5倍 ・專訪超慢跑隊長:徐棟英 ・以色列研究:跑步降低72%癌症風險 ・遊覽車司機只用3個月,完全逆轉糖尿病且停藥,靠「超慢跑」跑出新人生 ・無畏帕金森氏症,65歲練出強肌力
台灣已淪陷為糖癮之島。根據推算,台灣每年吃掉56萬噸的糖,平均每人每日吃下67克糖,為建議量的2.7倍。根據癌症關懷基金會調查,83%家長會主動提供含糖飲料給孩子。
研究指出,精緻糖比脂肪更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風險。過量的糖會加速老化、皮膚長皺紋,並造成第2型糖尿病、高血脂、肝腎疾病、胃食道逆流等,還會阻礙學習、記性變差、變憂鬱。捨不得剝奪孩子吃甜樂趣的家長也要注意,每天飲用過量果汁的孩子,不只會胖、還長不高。
《康健》企劃「減糖」主題,邀請身邊的朋友一起加入輕鬆減糖的行列,打造健康台灣,行動就從減糖做起。
揭露六大食物的藏糖真相
肉燥飯、咖哩、粽子、香腸、雞腿排,這些食物原來都藏著糖!康健帶你從〈中式料理〉、〈調味料〉、〈零食〉等六大類104種食物中,揪出無所不在的糖,讓我們重新檢視一日吃糖是否超標。
全球減糖潮,擺脫威脅,從糖裡掙回健康
吃糖容易上癮,造成衝動飲食。一旦停止攝取,可能產生類似毒癮的戒斷症狀。有鑑於此,近年全球吹起減糖潮。帶你從英國、墨西哥、美國等國家,看他們如何從糖之中,找回身體的主控權。
減糖,他們這樣做
減糖,從日常幾個小撇步做起。康健採訪女藝人吳怡霈、瘦身達人一休的30天戒糖日記,一起認識他們生活中的減糖秘方。
21天無痛減糖術
減糖,不必變成苦行僧。有計劃地循序減糖,就能慢慢擺脫依賴。康健史上第一次「人體試驗」,找來素人男女加入21天無痛減糖計劃。這些人減糖前後,健檢報告呈現什麼差異?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