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常莫名其妙飆漲,只剩冷凍蔬菜可以吃? 厭倦了外食選擇總是只有高麗菜、A菜、小白菜?
來自國外的食材如藍莓、燕麥、橄欖油確實有益健康,但台灣也有C/P超高的好油好菜,營養價值和親切的價格,吃下去好超值!一碟野莧的鈣質可是一杯牛奶的1.4倍,近年紅到發紫的「紅藜」更是堪稱營養價值最完整的健康穀物...還有哪些路過不能錯過的好菜,快看本期康健~
台灣在地食材優勢
1. 抗氧化成分多、維生素及礦物質超越常見蔬菜
2. 韌性強、抗旱、抗病蟲,不須農藥化肥也能生長
3. 氣味和口感獨特,不需過度料理,即能品嚐美味
4. 當季、在地,降低食物里程、減少碳足跡
18種隱藏版的明星食材,以平凡、內斂的姿態隱於鄉野田間,營養價值卻在科學研究中大放異彩,這些絕世好菜,將成為明日餐桌的主角。
中醫斷食168 看體質、看時辰決定你的斷食時段 結合168間歇性斷食與12經絡時辰養生法,補足西醫理念的漏洞,依照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斷食方案;斷食與進食的時段,符合經絡循行的原則;食物選擇加入藥食同源理念,更能深刻養生。
留牙對策 中、西醫最強固齒術,守住每一顆牙 牙齒與健康的關係緊緊相依,但為何「他們」卻變成說換就換的「身體道具」與「使用零件」?留牙,跟留住其它器官一樣重要。如果你也怕看牙醫,更要收藏起來、徹底研究,用中、西醫必勝的留牙對策,阻止「牙齒小偷」搬走你珍貴的牙齒。
順著經期做保養 每月一次的生理期是女性健康指標!除了觀察經血、經痛等,月經周期幾天算正常?月經沒來會怎樣?非經期出血是疾病嗎?生理期減肥、養好孕、更年期怎麼做?想要「月來」愈瘦、愈美、愈健康,你一定要搞懂經期的秘密!
命運選擇題 要喝手搖還是白開水? 成年人每天可能需要做出3萬個決定,小到一日三餐,大到人生規劃,每時每刻我們都在面臨選擇。選擇困難、猶豫不決的背後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能毫不猶豫堅持某一選項的人,又具有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每次選擇都可能獲得一次快樂或後悔,該如何做出理想選擇?我們一起來探索。
你用對減肥方式嗎?愈來愈多文獻和專家指出,減脂必須靠肌肉。你沒看錯,想瘦還得長肉。 別擔心自己會變得更大隻,「正能量女神」瑞瑪席丹說,重量訓練讓她維持體重和體脂,以往被說「好瘦」,現在則被讚「你身材好棒」,整個人充滿線條,看起來精實有活力。
新四高100問 完全解答 三高+1 新四高危機 比癌症更致命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三高奪走的寶貴生命,比癌症還多;如今這慢性病「惡魔三兄弟」,新竄出一匹「黑馬」,甚至擠下高血糖,變成「新四高」中的老三,那就是「高尿酸」;過去台灣尿酸偏高的人高達7 成,比世界大多人種都高;尿酸偏高,就可能成...
終結慢性發炎 疲勞、失眠、疼痛、便祕、胃食道逆流、常感冒、心情差,居然都是身體在慢性發炎!拖下去心血管疾病、三高、多囊性卵巢、失智、自體免疫、癌症接著來!從每天3杯茶開始,名醫親授抗炎生活良方,養成抗炎體質超簡單。
假牙、植牙怎麼選?搶救真牙大作戰 老後想要有澎潤的面容、享受美食、維持健康活力,牙齒健康是關鍵,但據衛福部2021年統計,65歲以上國人平均自然齒只剩18.6顆,比完整的28顆恆齒少了10顆牙。為何會掉牙?許多人因嚴重的牙周病讓齒槽骨流失,某天發現整排牙齒不會痛卻鬆動、搖搖欲墜,才驚覺牙齒出了大問...
中西醫合療就醫指南 中西醫合療並不是多新的概念,台灣人很早就在「明察西醫、暗訪中醫」,自行做中西醫合療,有沒有療效、會不會有藥物交互作用等,風險自負。 一場疫情,讓人深刻體悟,單一種醫療無法解決愈來愈嚴峻的挑戰,合,才會有希望。 如今,中西醫合療是由中、西醫師主動提出、共同為患者尋思找出疾病治...
閱讀此書非常容易,無需任何條件,你可以對身心靈一無所知,只需用手輕觸書中圖案,便能獲得相應效果。 書中為大家帶來緩解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如牙痛、胃、腎、眼睛、肝、膽、皮膚、失眠、煙癮、憂鬱、腦部、乙太體、能量體等二十多個能量圖案供大家使用。 官方網站:http://www.samanthe.com...
9月封面標 內心小劇場 演給誰看? 日常生活中一切情緒與感受的發生,都與他人互動息息相關,過往的生命經驗教會我們推敲、猜測他人或自己可能會有的反應或想法,但,這些推測一旦加入太多自我的觀點,就會演變成「內心小劇場」。這場戲裡究竟誰是導演?我們又在演給誰看? 女人最不需要什麼? 你...
親愛的,我的療癒夥伴! 低落的、失望的、悲傷的時刻,是誰陪伴了你,療癒了你?是毛茸茸的好朋友,是窗台上安靜的多肉,是手機裡的歌單,還是讓你忘記時間的電影,是虛擬的電子遊戲世界……你的療癒夥伴是誰?擁抱療癒夥伴,告別失落憂傷。
小孩為什麼喜歡有自己的秘密基地? 這是生物尋求安全感的本能。 心理學研究發現:安全感不足,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發展遲緩、語言困難、情緒調節差、 過動、專注力不足,人際困難…… 小海就是一位這樣退縮不語、不與人互動的男孩, 還好他有一個讓他感到安全的恐龍世界…… 本期與您分享藝術治療師在...
節拍超慢跑 ・「超慢跑」運動效果,多出走路2.5倍 ・專訪超慢跑隊長:徐棟英 ・以色列研究:跑步降低72%癌症風險 ・遊覽車司機只用3個月,完全逆轉糖尿病且停藥,靠「超慢跑」跑出新人生 ・無畏帕金森氏症,65歲練出強肌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046 外食吃膩豆芽菜、高麗菜了嗎?
18種隱藏版明星食材
文/王暄茹 攝影/陳德信
072 台灣好菜大車拼
076 野菜哪裡吃?
青藝饌百草汆燙鍋,40種蔬菜吃到飽
078 野菜哪裡買?
邦查農場 生生不息的野菜,預訂才搶得到
聰明醫療
Smart Medicine
114 智慧平台大戰登革熱,台灣防疫新趨勢來了
文/陳俊辰 攝影/馬景平
120 膝關節愈用愈磨損?腳痛換雙避震好鞋?
骨科醫生告訴你 為什麼廣告教的都不對
文/朱家宏
減壓膠囊/陳豐偉
110 吃了藥以後,就是不一樣的人了
逆齡時代/劉秀枝
118 半世紀後的醫學院同學會
18歲痛哭的事 68歲發現其實不重要
樂活食尚
Food+Nutrition
026 熱線追?
日本核災區食品擬解禁,真的沒問題嗎?
文/楊心怡 攝影/林后駿
032 吃蜂王乳能回春?6族群要小心吃
文/黃惠姍
034 名廚不藏私,高麗菜變身黃金泡菜
文/王暄茹 攝影/陳德信
042 不喝就頭痛,該戒咖啡嗎?
好消息!咖啡癮1週可戒成
文/楊心怡整理
康健教室/譚敦慈
038 一層層放對,避免交叉污染
別讓冰箱成為細菌溫床
文/林慧淳整理
永續餐桌/朱慧芳
040 搶救剩食 惜福食材 華麗變身
策動改變
Policy Facilitation
170 Vision 2025康健高齡國際趨勢論壇會後報導
健康老化,從中年就要開始準備
文/編輯部 攝影/陳德信、林后駿
174 李玉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全球個人金融執行長)
算出要花多少錢,規劃老後理財
文/陳俊辰
心靈關係
Fabrics of Life
082 話題人物│桂綸鎂
活得像水,柔軟也堅毅
文/呂嘉薰 攝影/林后駿
086 每個人都需要的轉念練習
正面解讀、逆向思考
文/編輯部
090 新書搶先讀
心靈自由是幸福的起點
文/李瑟、林惠婷
幸福部落格
104 中年後還要不要努力愛愛?
文/吳若女 圖/鄭佳玲
真原醫/楊定一
094 接受瞬間,是一個最理性的決定
少年十五二十時/盧蘇偉
096 從改變自己開始重拾家庭和樂
自然養生
Natural Health
126 對付慢性咳嗽
中醫教你不再「酷酷嫂」
文/曾慧雯
136 手腳冰冷可能是「假冷底」,小心補錯更傷身
文/黃惠姍
對證調養/楊世敏
132 卵巢早衰別放棄,中醫調理有生機
特別企劃
Special Report
142 活躍老化│重返職場版
老了還是愛工作再一次發光發熱
文/陳俊辰 攝影/林后駿
150 高齡找工作,問他們就對了
152 當長輩想找份工作,4步驟搞定
158 活躍老化│他山之石
日本千葉縣柏市
整個城市都是爺奶的工作場
文/李佳欣 攝影/林后駿
康健生活
Smart Living
178 霉運退散,小人走開
2017星座開運食物
文/呂嘉薰 攝影/陳德信
190 你認真洗過它幾次?
保溫瓶原來要這樣清洗
文/林貞岑 攝影/陳德信
194 2016康健樂活節
那天我們在一起,好生活!
文/曾慧雯 攝影/陳德信、林后駿
大人社團
LOHAS Club for Grown-ups
202 社團人物|戴勝益(王品集團創辦人)
最新遺囑:勿氣切、不電擊、樹葬時播放韋瓦第
文/謝懿安
206 大人們走吧,努力圓夢去!
文/宛家禾
212 李安(電影導演)
叛逆無止境,每做一部電影都是築夢探險
文/李瑟 攝影/王建棟
216 張玉穎(《商業車誌CVNews》發行人)
我想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
文/宛家禾 攝影/林后駿
孫叔唱副歌/孫越
220 動起來,享受不鏽鋼人生
微笑季刊《誠食款款行》
222 梅這回事 會回甘的老梅味
文/李佳芳 攝影/王士豪
焦點
Focus
編者的話/李瑟
10 輕輕問自己:「問題到底是什麼?」
本期受訪醫生、學者、專家
12 謝謝你們為傳播正確的健康知識而努力
本月一個好改變/謝懿安
14 溫啟邦研究:
心跳愈快壽命愈短!每天健走15分鐘能改善
本月就一招/謝懿安
16 站姿前彎|一早幫大腦開機
名醫養生術/李佳欣
17 蔡景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
20/20的閉目養「眼」法 預防電腦螢幕症候群
請問康健醫師/藥師/營養師
18 健走後,膝蓋後方不時疼痛?
20 吃大蒜擔心氣味重?
康健短波
21 練肌力可提升腦力
21 這樣吃,偏頭痛遠離你
22 餵母乳助媽媽預防癌症、糖尿病
22 6天每日運動50分鐘vs.3天每日100分鐘,
哪個減肥比較多?
110 想運動卻提不起勁? 解方:和朋友來場比賽吧!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