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曾被冠以「解放」之名的零工經濟崛起,朝九晚九、每週六天的「996」企業文化橫行,新科技與生活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型異化形式。一場世紀疫症更凸顯當代勞權的隱疾,壓迫以「抗疫」之名得以延續。若薪資、工傷/職災是工業時代勞權抗爭的關鍵詞,經歷互聯網崛起與病毒突襲下成長的工薪一族,則見證勞動剝削從肢體消耗演變為精神內耗。「躺平」的消極抵抗精神,正成為當下維權暗語的副歌。法律缺位、身心俱疲,新世代工人仍有餘裕與之抗衡嗎?
端傳媒整理13篇工人群像、深度報道與時事評論,與你一起探討當代勞權抗爭運動如何在法律灰色地帶、疫后經濟餘震中艱難求存,而工會在勞工原子化的潮流下如何與非暴力不合作的新抗爭脈絡相輔相成、尋求突破。
◎ 章節介紹
章節一 · 零工·996:灰色地帶下,困於法律與現實的脆弱勞工
盛世假面:雙重危機下中國勞工的困境
被擊碎的互聯網敘事,和中國年輕人的「新異化」人生
科技巨頭拼多多員工過勞死:數字時代,打工人維權的勞動法之困
在中國遇見「緬傭」和「菲傭」:她們有時不合法、有時不違法
章節二 · 世紀疫症:失業、剝削,缺乏保障的此刻與未來
疫情下的老年快遞兵:他失去的不只是工作
疫情下被放逐的勞工:當上海成為他們的無依之地
確診移工的委屈︰被僱主嫌棄了,「我會被解僱嗎?」
在台菲律賓移工的疫時生活:隔離、禮拜與虱目魚酸湯
章節三 · 維權·抵抗:傳統工運與消極抗爭,新舊時代精神的交錯
他拍了殺馬特的紀錄片:他們沒有被看見,卻總是被表述
團結的基層性工作者,是否永遠不被擊潰?
許輝:組建工會的權利,對零工經濟從業者來說有多重要?
躺平:城市新貧困階級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拒絕工作:陷入「社會工廠」的當代人,需要比躺平更激進的反抗?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假帳號留言、帶風向、餵養仇恨言論、惡意檢舉、違反社群守則…… 如今的臉書,還有理性公共討論的空間嗎? 勒令停業撤照、醜化抹黑、人身限制、訴訟騷擾、國家機器監控…… 在獨裁政府打壓下,新聞記者該如何突圍? 祖克伯臉書 杜特蒂政府 = 獨裁者共犯結構 堅守底線 追求真相 打擊假新聞暴力 「對權...
一部財富與富人們隱密棲地的實地踏查報告 都會中財閥勢力與富豪特權的暗黑民族誌 洪敬舒 |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黃克先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危殆生活》作者 盧郁佳 | 作家 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 《大減速》(Slowdown)作者 ——推薦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上野教授,您如何不對男人絕望?」 12回書信往返,24次真摯、銳利, 毫不保留的文字交鋒!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讀冊 當月選書四冠王!】 女性主義先驅上野千鶴子與新銳作家鈴木涼美,年齡相差四十歲,各自走過波瀾壯闊的人生。兩人以一年的時間互相通信,深刻討論情色資本、母女、戀愛...
★德國不敗長銷書,攻佔韓國百大暢銷榜近三年! ★讀者熱評:「比別人早一點讀到書中見解,就是天大的幸運!」 你是富一代、富二代,還是正努力往上攀爬的中產階級? 你期待孩子比你活得更自由、更有成就嗎? 了解創造財富與身分地位的「慣習」, 擴充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語言、身體與心理七大...
《疼痛帝國》、《什麼都別說》作者在《紐約客》的精選文章 他是非虛構寫作的福爾摩斯 這個時代獲獎最多的記者之一 也是當代最佳的非虛構類作家 《紐約時報》暢銷書 《紐約客》、Goodreads年度最佳書籍
╒════════════════════╗ 我們永遠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犯錯, 那,你會不會是下一個被出征的人? 一本社群時代的自我保護指南! ╚════════════════════╝
你是不是認為做錯事就該反省? 你是否常把「對不起」掛在嘴上? 身為家長的你,會教小孩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立場想一想嗎? ─── 如果「是」,請你一定要看完這本書! 許多常見的教養模式、被視為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把大人和孩子都逼向絕境。 {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十週年暢銷經典Ⅰ}
貧困的屍體 / 凍死的屍體 / 孤獨的屍體 / 衰老的屍體 / 自殺與被害的屍體 / 幸福的屍體 ……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 無法以「病死」一言蔽之的遺體, 訴說著殘酷的階級問題。 ★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專文作序 ★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臺灣與世界許多地方,正走進低生育率的時代。過去生育經常被看做女性的責任,不生孩子或生不出孩子的女性,經常面對社會的譴責。但時至今日,我們必須正視,影響女性生或不生孩子的因素,既有個人抉擇,也是個人與時代、與環境互動的結果。這本書回顧這個抉擇被忽略的歷史,正視古今女性在生或不生路上的掙扎。這些既屬...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這場疫症,終在全球大流行,全球社會的種種危機與難題皆因此顯形。 疫情掀開了許多原本被遮著的問題,在中國如是、在世界如是。全球化下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那些頻繁的往來,以及其中逐漸習得的那些規則——簡單到航班過境,日常到不同膚色、文化相互的包容和尊重,在危機引起的慌亂之前,彷彿已經習以為常。直到被一槌...
◎ 內容簡介 2019年6月9日,香港百萬市民白衣為記,走上街頭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民間迸發的群眾力量,透過網路論壇去中心化號召,雨傘運動時備受質疑的「勇武派」示威者,四年後成了抗議主流,作為學術殿堂的大學書院和遠離塵世的教會牧師,皆成為參與的一員。一場反修例運動,如何凝聚如此巨大的力量? 區...
◎ 內容簡介 珍視的城市價值頃刻流失,大批港人選擇離開故土,到異國開啓新生活。放下了親情友情、職業前程,卻放不下曾經的日常飲食。舊時習以為常而不起眼的菜餚,到了他鄉成為難以復刻與找尋的昔日記憶。在與新家園的逐漸磨合適應的過程中,唯有一籠蝦餃、一碟牛河、一杯奶茶、一碗雲吞,足以暫時平復融入之痛與...
本書是在美國長久以來採用,並廣受歡迎的大學性教育教科書。特色是採取「正向看待」的觀點,尊重生理及心理真實,尊重各種經驗及文化,也尊重專業研究及調查,並從性教育擴及性別教育、情感教育,融合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與女性主義的觀點,並不斷逐年修訂。中譯本將是台灣市面上第一本全方...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那些享有特權、領取身世紅利的人, 總在你以為可以翻身的時候阻止你。 ‧即使同領域的工作,勞工階級仍比富家子弟平均少賺16%薪資 ‧出身中高階級家庭,未來成為醫生的機率,是勞工階級的12倍 即便宣稱「人人平等、用人惟才」的現代民主社會, 階級也從未消失,機會、所得不均狀況仍無所不在。
1. 研究跨國藥廠打造醫療知識的策略、方法及影響。 2. 揭露醫學論文掛名發表流程、大藥廠管理醫界關鍵意見領袖的方式。 3. 鼓舞病患與醫師掙脫藥廠掌控,提出七點挑戰製藥產業的改革措施。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