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一直被大眾詬病的中國網絡環境,在近幾年愈加緊縮;「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的提出宣告了官方的強勢回歸,對一眾微博大V的整治澆滅了喧鬧一時的公共討論空間。而近幾年,被牢牢鉗製的輿論場更加彰顯了中國官方意志:洶湧且肆無忌憚的民族意識,意識形態與粉圈文化的「破界」使民族主義表現出新的敘述方式,在性別議題中,厭女聲浪對女權賬號的舉報與恐嚇。
透過對中國輿論的觀察,我們見微知著看到中國官方的意圖,也在被審查系統不斷洗刷的縫隙中看到民間的些許異議之聲。觀察中國輿論,成為了如今了解中國的一條縫隙。端傳媒整理14篇文章,與你一起探詢通過對民族主義、飯圈、和性別三個主題的輿論觀察與分析,我們看到怎樣的中國?
◎ 章節介紹
宣傳機器下的輿論治理:政治敘事、紅線審查、與反抗
中港台奧運輿論觀察:金牌榜上洶湧的國族意識
內地眼中的香港局勢:被刻意製造的「仇恨」輿論
「大翻譯運動」能否對抗大外宣:持不同政見者的一場去中心化網絡行動
頻繁「翻車」的抗疫宣傳:中國領導層是否陷入了「回聲室危機」?
方方戰爭:「遞刀論」的舊答案和新問題
簡中互聯網裏的烏克蘭戰爭:民族國家擬人政治之惡,以倍速敗壞
「學習強國」走紅後,黨在「同溫層」裏培育下一代?
粉圈化的愛國與民族主義:舉報與圍獵
豆瓣十日閹割記:愛國的火燒到阿中哥哥的輿論陣地
虎撲直男與飯圈女孩,誰才是更先進的愛國力量?
飯圈政治學:國家成為愛豆之後,重新敘述的民族主義
父權輿論場中的性別議題
唐山打人事件:不是「惡性暴力」,而是「女性屠殺」
《最美逆行者》輿論翻車:當性別平等成為愛國網民的叛逆起點
肖美麗事件:「港獨」圍獵與「性別恐怖主義」
豆瓣女權,夾縫中形成的「中國特色女權」
翻開課本,你看到的是怎樣的歷史? 太平天國是反封建反西方的愛國起義,抑或是和義和團一樣的宗教狂熱暴徒?文化大革命中,官方暴力遠遠大於民間暴力? 歷史記憶素來是政治權力試圖控制的對象,而校園作為新生代際社會化的主要場所,歷史教科書首當其衝,成為國家意識形態爭奪的戰場。歷史如何被教授、歷史教育如何定...
《紐約時報》蟬聯暢銷榜冠軍、《華盛頓郵報》選書 AMAZON超過2000則讀者踴躍留言,佳評如潮! 提摩希‧史奈德(《黑土》作者、知名歷史學家):捨棄事實就是捨棄自由。現實世界並沒有「成人」。我們得自己收拾殘局。自20世紀提煉出的20則歷史教訓!不分階級、行業、領域,永久受用!
2019 年伊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 年之際,向台灣提出在「九二共識」下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蔡英文隨即回應「一國兩制」並非台灣共識。 網上不難看到一句話:「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實行「一國兩制」將近 22 年的香港,經歷了沙士、雨傘運動,當初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下,香港的政制...
《反抗的共同體》詳述從雨傘運動到反送中運動的源起、過程與影響,擴及中共政權的因應、國際之間的角力(包括台灣),最終試圖逼近反抗運動如何形塑這一代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進而長出一個命運共同體。
面對世界急遽變化的政治形勢,國際間的孤立與國內緊迫抑鬱的政治高壓,該如何解釋中國這輛龐大的高速列車,如何走向當今的軌道?加速主義亦或是新左派能成為解答的關鍵嗎? 以往薄熙來動員大範圍群眾,從體制外施壓體制內高層的「重慶模式」,如何被習近平吸收、挪用乃至於重構成徹頭徹尾的民族主義與強國心態?又如何體...
2009年,中國決定投入450億元人民幣鉅資在全球推廣「大外宣計畫」,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至今十年已經過去,中國的紅色滲透效果如何?民主世界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如果被中共的宣傳機器徹底佔據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當民主國家獨立運作、作為第四權的媒體,都變成中國官方關係企業以後,我們還能知道...
為什麼美國總是進一步、退兩步?為什麼反動力量總是如潮水般未曾止息?美國當代公共知識分子塔納哈希.科茨(Ta-Nehisi Coates)爬梳建國歷史,寫下深刻且警醒的答案:白人至上主義是這個國家無可迴避的本質。 科茨的書寫揭露未曾和解的種族歷史如何陰魂不散,使黑人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皆蒙受不平遭...
在逐漸噤聲的人民共和國,仍有一群知識分子不願沉默 他們非官方、無編制、在人民之間——自豪為「民間」 ★中文版獨家收錄〈對話魏簡〉、〈對話賈樟柯〉★
◎ 內容簡介 在經歷過香港重光、六七暴動、「九七」大限、雨傘運動幾波移民潮後,許多香港人又開始「密謀走難」的思緒。緊隨「反修例」風波而來的國安法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英加澳等國的「救生艇計劃」為港人的後路選項變得更加立體。 在留下與離去的閘口面前,有人無悔當年回流之選,有人需對日夜相伴的伴...
◎ 內容簡介 珍視的城市價值頃刻流失,大批港人選擇離開故土,到異國開啓新生活。放下了親情友情、職業前程,卻放不下曾經的日常飲食。舊時習以為常而不起眼的菜餚,到了他鄉成為難以復刻與找尋的昔日記憶。在與新家園的逐漸磨合適應的過程中,唯有一籠蝦餃、一碟牛河、一杯奶茶、一碗雲吞,足以暫時平復融入之痛與...
▌這本書寫給女人,也寫給男人 「看起來什麼樣子,才像是男人╱女人?」「穿裙子的能不能當總統?」「為什麼同性結婚讓這些人感到焦慮?」「婚姻是不是就是幸福的唯一可能?」「當爸爸媽媽是本能還是需要學習?」「台灣需要什麼樣的性別教育?」其實我們的身邊有太多性別問題,也存在太多關於性別的偏見,可是我們對這些...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