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山文史工作室

南港山文史工作室

  • 電子書: NT$ 49

    本書《荀子菁華》取材於國學大師張純一編注《諸子菁華錄》,其自云編輯大意:「浙江書局向有二十二子刊本,本篇帙繁,博學者一時未能卒讀,茲就其切於實用者,擇尤采錄,名曰《諸子菁華錄》。」《荀子菁華》即為該書之一部。

  • 電子書: NT$ 39

    《晏子春秋》是記載中國春秋時期齊國丞相晏嬰言行事蹟的一部古典名著,成書於戰國時期,經西漢劉向校正整理,保存八卷二一五篇,分為內篇八卷和外篇二卷。

  • 電子書: NT$ 59

    本書為清代林豪所著《東瀛紀事》,記述清代同治年間的戴潮春事件。原書以古文書寫,為便利現在讀者閱讀,筆者將其譯寫為現代中文,書名題為《東瀛紀事—戴潮春事件》。

  • 電子書: NT$ 30

    《聊齋誌異》,簡稱《聊齋》,又稱《鬼狐傳》,全書共十二卷496篇,內容多談狐、仙、鬼、妖故事。

  • 電子書: NT$ 30

    本輯選錄《燈草和尚》、《歡喜寃家》、《宜春香質》、《龍陽逸史》四本古典艷情小說。

  • 電子書: NT$ 30

    本輯選錄《春燈迷史》、《妖狐艷史》、《鬧花叢》、《品花寶鑑》四本古典艷情小說。

  • 電子書: NT$ 30

    《世說新語》,又名《世說新書》、《世說》、《新書》、《劉義慶世說》,劉義慶(403—444年)編撰。《續世說》,宋代筆記小說,孔平仲編著。

  • 電子書: NT$ 59

    《霧社事件寫真帖》發行於日治時代昭和六年(1931)二月十日,作者海老原興(耕平),記述霧社件始末,書中附錄林寫真館館主進入霧社戰地攝影及總督府警務局提供的戰場照片約一百張,以影像記錄霧社事件。

  • 電子書: NT$ 30

    中國古典艷情小說主要是指明末清初時流行的性文學市井小說。 明朝晚期,由於政治黑暗與社會動盪,傳統以來的道德觀念逐漸瓦解,社會思想轉向追求個人性靈與道德解放,加上商品經濟發達,消費能力提高,使得春宮畫、艷情小說等滿足人們娛樂需求的文藝作品受到歡迎,創作的數量達到高峰。這股風潮一直延續至清初,統治者以...

  • 電子書: NT$ 30

    中國古典艷情小說主要是指明末清初時流行的性文學市井小說。 明朝晚期,由於政治黑暗與社會動盪,傳統以來的道德觀念逐漸瓦解,社會思想轉向追求個人性靈與道德解放,加上商品經濟發達,消費能力提高,使得春宮畫、艷情小說等滿足人們娛樂需求的文藝作品受到歡迎,創作的數量達到高峰。這股風潮一直延續至清初,統治者以...

  • 電子書: NT$ 30

    《綠野仙踪》是清朝中葉著名的一部長篇小說,集合神魔、世情、歷史小說為一體。鄭振鐸將《綠野仙踪》與《紅樓夢》、《儒林外史》並列為清代中葉三大小說。

  • 電子書: NT$ 30

    《醒世姻緣傳》,又名《惡姻緣》,明末清初長篇章回小說,共一百回,長達一百多萬字,以明朝正統至成化年間(約1436—1487年)為背景,描述冤冤相報的兩世姻緣故事,是繼《金瓶梅》之後,另一部以家庭婚姻情愛為主題及具影響力的長篇白話小說。書中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反映了明代末年政治、社會的黑暗腐敗現實。...

  • 電子書: NT$ 39

    《臺風雜記》是日治初期殖民官員佐倉孫三來臺任職期間的筆記,內容包括臺灣文化、風俗、習慣、物產、生活等,總計一百一十二小篇,出版於1903年。

  • 出版日期:2017-05-31
    電子書: NT$ 30

    《菜根譚》、《小窗幽記》、《圍爐夜話》被譽為「處世三大奇書」。

  • 出版日期:2017-05-31
    電子書: NT$ 30

    《姑妄言》是清初艷情小說,全書約百萬字,描述人情極盡淫穢之事,絲毫不遜於《金瓶梅》,而書寫鍾家、宦家、賈家、童家、馬家、阮家、姚家、易家、鐵家、鍾家等九大家族,人物複雜度的程度,更勝《紅樓夢》,可以說是一部奇書。

  • 出版日期:2017-05-22
    電子書: NT$ 30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為歷來中國最受重視的一部文學作品。研究《紅樓夢》甚至構成了一門學門,被稱為紅學。

  • 出版日期:2017-05-22
    電子書: NT$ 15

    《幽夢影》,清初文學家張潮著的隨筆小品文集,文體屬於語錄體,共有219則短文,內容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生活品味、風花雪月、讀書論文、世態人情等方面的感懷與心得。寫作藝術與修辭手法,運用想像聯想、善用比喻、排比、對偶等技巧,文字簡潔、雋永,富於美學情韻。

  • 出版日期:2017-05-16
    電子書: NT$ 15

    《笑林廣記》是中國古代的笑話集,由清代的遊戲主人纂集而成,取材來自明清時代的笑話。

  • 出版日期:2017-05-16
    電子書: NT$ 12

    《東坡詩話》為小說體制的詩話,記敘宋蘇軾生平軼事,這些軼事內容或多或少與他的詩詞創作有關,故稱「詩話」。

  • 出版日期:2017-05-16
    電子書: NT$ 30

    本書蒐錄了日治時期官方及民間發行的彩色版臺灣風景明信片共225幀,並且附錄123幀與內容相關的當代臺灣的風景照片,總計348幀照片。

  • 電子書: NT$ 19

    《臺灣旅行記》是摘自民國五年(1916)五月,福建省立甲種農業學校校長何纘寄贈臺灣總督府圖書館的《臺灣修學旅行報告書》,內容包括該校學生邱文鸞、劉範徵、謝鳴珂撰寫的三篇「臺灣旅行記」考查報告。其中邱文鸞所著的部份即為本書。

  • 電子書: NT$ 15

    《包公案》,又名《包公案-百家公案》、《包龍圖判百家公案》、《包公演義》、《包公傳》、《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為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朱氏與耕堂刊本,共十卷一百回,內容為包公斷案、精察案情的短篇故事。

  • 電子書: NT$ 15

    狄公案,又名《狄公案》,清代章回小說,敘述唐朝名臣狄仁傑屢破奇案、斷案決獄故事,總共六十四回。荷蘭外交家高羅佩(1910-1967)曾將本書翻譯為英文版本《 Dee Goong An》,後來又根據在翻譯中的體驗,自行改寫創作了《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說。

  • 電子書: NT$ 19

    《觀光日記》是日治初期臺灣文人吳德功受邀參加臺灣總督府舉辦的揚文會,所撰寫的參觀旅行日記。

  • 電子書: NT$ 15

    《定情人》,全書十六回,敘述雙星與江蕊珠兩人之間忠貞的愛情故事。有詩論書:「眼昏好色見時親,意亂貪花處處春,惟有認真終不變,故今傳作定情人。」本書情節緊湊,文筆流暢,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中的佳作。 《定情人》作者為天花藏主人,明末清初作家及出版家,真實姓名及生平不詳,由其編輯、著作或作序的著...

  • 電子書: NT$ 15

    《飛花詠》,又名《玉雙魚》,全書十六回,敍述昌谷與端容居二人的愛情故事。兩人自小以一對玉雕的比目魚為婚聘信物,後因昌家、端家各遭逢變故而失去音訊,各自歷經曲折離奇遭遇,才子佳人終於團圓重續姻緣。

  • 電子書: NT$ 15

    《鯤瀛日記》,是民國元年(1912)施景琛奉福建省制軍松鶴齡的命令,以觀察員的身份來臺考查,在臺期間所撰寫的日記體裁遊記。透過本書的內容可以讓我們對於日本領臺初期的治理策略與社會風貌有所認識。

  • 電子書: NT$ 15

    《好逑傳》,又名《俠義風月傳》,創作於明清之際,流行於清代,書名取自《詩經.國風.關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意,全書共計四卷十八回,以鐵中玉和水冰心的愛情為主線,講述兩人行俠仗義,又能嚴守禮教,最終獲得皇帝賜婚的故事。

  • 電子書: NT$ 15

    《人間樂》清初白話長篇才子佳人小說,敘述許繡虎與居行簡之女、來天官之女的愛情婚姻故事。

  • 電子書: NT$ 15

    《平山冷燕》,為清初長篇白話小說,共二十回,主要描寫四位才子佳人平如衡丶山黛丶冷絳雪丶燕白頷四人的婚姻故事。

  • 電子書: NT$ 15

    《玉嬌梨》,又名《雙美奇緣》,敍述才子蘇友白與與宦家小姐白紅玉(又名無嬌)丶盧夢梨的愛情故事,強調婚姻自主,勇於追求自由戀愛,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清初被文人評選為《十大才子書》之一。

  • 電子書: NT$ 15

    《金雲翹傳》是清初章回小說,,全書廿回,敘述女主角王翠翹的一生,流落風塵十餘年,迭遭挫折而不向命運低頭的故事。

  • 電子書: NT$ 30

    《警世通言》是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初版於晚明時期,與作者的另外兩本書《喻世明言》、《醒世恆言》並稱「三言」。

  • 電子書: NT$ 30

    《醒世恆言》是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初版於晚明時期,與作者的另外兩本書《警世通言》、《喻世明言》並稱「三言」。

  • 電子書: NT$ 30

    《喻世明言》是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初版於晚明時期,與作者的另外兩本書《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並稱「三言」。

  • 電子書: NT$ 39

    《臺灣寫真帖》是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出版於明治四十一年(1908),收錄了臺灣各地風景及社會風貌的攝影作品,共約240張照片。

  • 電子書: NT$ 30

    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代表

  • 電子書: NT$ 30

    《儒林外史》是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以幽默、靈活、諷刺的筆調,揭露當時科舉制度的腐朽及政治黑暗,雖然所內容假託明朝,而實際則是描繪作者所處的清朝康雍乾時期的社會現實風貌。

  • 電子書: NT$ 15

    《人間詞話》是清末民初國學大師王國維的名著,王國維接受西洋美學思想的洗禮後,提出「境界」之說的新觀點,以此為標準,重新評價中國傳統詞人的作品,歷來受到學術界的重視。 王國維,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生於清光緒三年(1877),卒於民國十六年(1927)。王國維為近代博學通儒,在文學、美學、史學...

  • 電子書: NT$ 30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今蘇州)作家沈復的自傳體散文,大約創作於嘉慶十三年(1812)。「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電子書: NT$ 30

    《老殘遊記》,作者劉鶚(1857年—1909年),筆名鴻都百鍊生(又作洪都百鍊生),共有正編二十回,續編九回,外編殘稿一卷,敘述江湖醫生老殘遊歷所見所為,由於文筆生動,又揭露社會問題,問世以來,大受好評。

  • 電子書: NT$ 30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敘述唐三藏帶領三個徒弟赴西方取經的神魔傳奇故事。《西遊記》自問世以來,故事中人物,例如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牛魔王等,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角色。數百年年,《西遊記》改編成為各種地方戲曲,漫畫、電視劇、電影、動畫片等,歷久不衰,廣受人們歡迎,其故事離奇,幻想豐富,曲折緊...

  • 電子書: NT$ 30

    《金瓶梅》,又名《金瓶梅詞話》,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白話世情章回小說,明末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將《金瓶梅》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評為四大奇書,給與本書極高的評價。 《金瓶梅》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其真實身份不詳。小說的故事本於《水滸傳》中西門慶勾引潘金蓮,殺潘夫武大郎,最後被武松所殺的故事情節...

  • 出版日期:2016-10-10
    電子書: NT$ 30

    《水滸傳》是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內容描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被迫落草,起兵造返,最後接受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故事。 明代文人馮夢雲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金瓶梅》、《西遊記》並稱「四大奇書」;清初文人金聖嘆則評《水滸傳》為「六才子書」之一。 《水滸傳》故事源於北宋宣和...

  • 出版日期:2016-10-10
    電子書: NT$ 30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傳》、《三國全傳》、《三國英雄志傳》,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明末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將《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西遊記》評為四大奇書,給予極高的評價。 《三國演義》敘述東漢靈帝建寧二(169)年至晉武帝太康元(280)年間,群雄...

  • 電子書: NT$ 39

    《臺灣蕃界展望》出版於日治時代昭和十年(1935),收錄當時泰雅、賽夏、布農、鄒族、排灣、阿美、雅美七個臺灣原住民族照片, 出版者為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 電子書: NT$ 15

    這是為忙碌的現代人所編寫的古文電子書選本。古文是古代文人以文言文所創作的文章,這些文章歷經千百年歲月而不被淘汰,流傳至今日,已成為經典,足以提供我們學習與效法。

  • 電子書: NT$ 15

    《閩海紀要》,為明末清初福建泉州南安人夏琳所著,敘述明鄭三代在臺灣的歷史,起於1645年,訖於1683年,以編年為體,紀事簡明,勾勒出東寧王朝(明鄭政權)興亡的這段史事。

  • 電子書: NT$ 15

    精選蘇軾(蘇東坡)散文名篇,包括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石鐘山記、遊蘭溪、遊白水、記樊山、記承天寺夜遊等山水遊記及小品文。

  • 電子書: NT$ 12

    精選晚明公安派小品文名家袁宗道作品,包括遊西山、戒壇山、上方山、小西天、三聖庵紀遊、遊九龍池、極樂寺紀遊..等山水遊記。

  • 電子書: NT$ 12

    精選晚明小品文名家王思任作品,包括剡溪、天姥、石門、遊敬亭山記、小洋、遊慧錫兩山記、遊滿井記、遊釣臺記..等山水遊記。

  • 電子書: NT$ 12

    精選晚明李流芳小品文,包括遊虎丘小記、遊西山小記、遊玉山小記、遊石湖小記、遊焦山小記、遊虎山橋小記..等遊記作品及畫冊題詞等名篇。

  • 電子書: NT$ 12

    精選晚明公安派小品文名家袁中道的名篇,包括遊西山十記、書遊山豪爽語、遊高梁橋記、遊石首繡林山記、遊君山記、爽籟亭記..等山水遊記。

  • 電子書: NT$ 15

    這是為忙碌的現代人所編寫的古文電子書選本。古文是古代文人以文言文所創作的文章,這些文章歷經千百年歲月而不被淘汰,流傳至今日,已成為經典,足以提供我們學習與效法。

  • 電子書: NT$ 29

    《臺灣國立公園寫真集》出版於昭和十四年(1939),由臺灣國立公園協會出版,書中介紹大屯、次高太魯閣、新高阿里山三處國立公園的概況、主要景點及旅遊路線,共蒐錄約130張風景照片,透過這些老照片及景點行程的介紹,可以讓我們認識當年臺灣的旅遊風貌。

  • 電子書: NT$ 79

    這本書總計選錄了十八位作者、三十四篇台灣古文遊記,創作時期從公元1600至1900年之間,每篇作品都有詳細注釋,並同 時翻譯成現代白話中文,部份遊記作品,亦繪製地圖或附景點照片,提供讀者閱讀時的對照參考。

  • 電子書: NT$ 9

    《臺中州國立公園風景》收錄了在臺中州範圍內的新高阿里山、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的風景照片,主要包括新高山(玉山)、次高(雪山)、合歡山及大甲溪上游等山岳風光,總計20張照片。

  • 電子書: NT$ 39

    《太魯閣蕃討伐寫真帖》作者為日本人柴辻誠太郎,臺灣日日新報社出版於大正四年(1915),以攝影記錄了太魯閣戰役東路軍各戰線的實況。

  • 電子書: NT$ 19

    《讓臺記》是記述1895年乙未戰爭期間,臺灣民主國抵抗日本接收臺灣的歷史專著,全書始於中日簽署《馬關條約》,終於日軍攻佔臺南城,臺灣民主國滅亡,日本以吉野艦護送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棺柩返回日本。

  • 電子書: NT$ 12

    《臺灣風景》為日籍攝影師西川榮一的作品,出版於昭和十六年(1941)十二月,共蒐錄了58張攝影作品,景點包括臺北新公園、植物園、草山溫泉、大稻埕、臺中、臺南、花蓮等地,除了自然風光之外,也有人物寫真。

  • 電子書: NT$ 15

    《臺灣八日記》記述一八九五年乙未戰爭期間,日軍從澳底登陸臺灣(五月二十九日),至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棄職遣逃為止,前後八日之間臺灣時局的變化,內容包括臺灣民主國與日軍在三貂嶺、九芎橋、小粗坑、瑞芳、獅球嶺等地的戰事,及臺北發生兵變、唐景崧棄職潛逃、臺北城陷於動亂等史事。

  • 電子書: NT$ 29

    洪棄生著《瀛海偕亡記》,記錄了1895年(乙未年)清廷割讓臺灣之後,臺灣人英勇抵抗日本接收臺灣的史事,全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記載臺灣民主國成立,劉永福、姜紹祖、徐驤、吳湯興、吳彭年等人率領官兵及義民軍抗日,至劉永福黯然內渡,臺南城淪陷為止。

  • 電子書: NT$ 29

    《記念臺灣寫真帖》是由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編輯,出版於大正四年(1915)六月,次年配合「臺灣勸業共進會」 的舉行,更名為《共進會記念臺灣寫真帖》,再次發行,全書收錄約300張當時臺灣風景、街道、建設、產業及原住民族的照片。

  • 電子書: NT$ 49

    本書深入介紹猴硐地區40處景點及4條熱門步道,配合地圖及圖文,可說是目前坊間最新、最完整的猴硐旅行導覽書。

  • 電子書: NT$ 29

    之所以想重讀高中歷史課本,主要是想了解目前高中歷史教育,我們的政府選擇什麼題材及內容,來教育這一代的高中生關於臺灣的歷史。這三十年來,臺灣社會歷經了劇烈的政治及社會變遷,我們這一代(五年級生)與下一代(八年級生)接受的歷史教育今昔變化不小。

  • 電子書: NT$ 39

    隨著北宜公路、宜蘭鐵路的開通,深坑地理優勢不再,而景美溪的淤淺,不利航運,深坑的市街於是逐漸沒落。如今的深坑發展,遠落後於木柵、景美地區,然而老街風光、古厝風華、豆腐美食、茶山風景,吸引著觀光客的造訪,近年來政府整治深坑老街,恢復老街古貌,使深坑一躍而成為相當具有人氣的觀光小鎮。

  • 電子書: NT$ 15

    本書蒐錄了筆者在網站發表過的「1920年代臺灣政治社會運動」系列文章。1920年代,前後約10年的時期,可說是臺灣四百年來思想百花齊放,最多元燦爛的時代。左派的,右派的,溫和的,激進的,各種思想風起雲湧,各種主義燦爛並起,殖民地臺灣的知識份子,勇於衝撞當時的日本殖民體制。這段歷史值得我們回頭重新去認...

  • 電子書: NT$ 29

    臺灣第一本遊記文學, 是三百年前郁永河所寫的《裨海紀遊》。郁永河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來臺採硫,事後寫了一本小書,記載他這次來臺的所見所聞。郁永河因《裨海紀遊》這本書而名留歷史,被譽為是臺灣遊記文學的開創者。

  • 電子書: NT$ 15

    這是為忙碌的現代人所編寫的古文電子書選本。古文是古代文人以文言文所創作的文章,這些文章歷經千百年歲月而不被淘汰,流傳至今日,已成為經典,足以提供我們學習與效法。

  • 電子書: NT$ 99

    四獸山,是指虎山、豹山、獅山、象山這四座山,地理上屬於南港山系。南港山系橫亙於台北盆地的東南邊緣,行政區域主要跨越信義區及南港區,四獸山則座落於南港山系的西北側,緊臨人口稠密的信義計劃區,交通便利,因此也成為台北市非常熱門的郊山踏青路線。

  • 電子書: NT$ 25

    《臺灣名所寫真帖》,石川源一郎編著,出版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全書共132頁,收錄了約150多張臺灣名勝照片。本書出版於日本統治臺灣之初,當時日本在臺政府機構大多承襲清朝政府遺留下的官署廳舍,因此本書保存了不少珍貴的清代建築影像。

  • 電子書: NT$ 19

    《行啓紀念寫真帖》原書照片未依裕仁行程日期編排,次序較為凌亂,譯本則將原書圖片依裕仁訪臺期間的行程時間先後,重新編排,此外原書遺漏的行程照片,亦額外補充一些同時期的老照片,做為本書的補充照片,使內容更為完整。

  • 電子書: NT$ 49

    這本小旅行書所記錄的23座日本神社,雖然大多沒有什麼特別的風景,卻充滿了濃郁的人文風味,可以看見政權興衰起落,可以體會歷史滄桑變化,感受到台灣歷史的曲折與多元,及其對今日台灣社會所產生的微妙影響

  • 電子書: NT$ 9

    這本小書選錄了筆者在中年歲月走訪過的五處蔣介石在臺官邸或行館,所書寫的五篇旅記,期間前後跨越十年時間。筆者並非學史,這本小書雖然涉及歷史題材,但只是旅行的感懷,並非嚴肅探討或評論蔣介石的歷史地位或功過。

  • 電子書: NT$ 9

    臺灣民主化之後,重新檢視這段歷史,確認了當年政府作為不當,損害人權。民國九十五年(2006),立法院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 ,設立「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展開對於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的恢復名譽及賠償工作。 十年多來,我在北臺灣各地旅行,接觸到一些白...

  • 電子書: NT$ 19

    張遵旭,直隸南皮人,民國五年(1916)以福建省長代表的名義來臺灣參觀「臺灣勸業共進會」的展覽會。張遵旭於四月五日抵達臺灣,停留約兩星期,除參觀展覽之外,並訪問臺灣各地。返國後,寫成《臺灣遊記》,全文約一萬五千字,記述遊臺的經歷及感想。

  • 電子書: NT$ 19

    民國二十三年(1934)時,江亢虎來台灣旅遊,停留十幾天(8月22日-9月9日),遊歷台灣各地。返回中國之後,隔年出版《台遊追記》,寫出他在台灣遊歷的各種見聞及感想。全文分60節,約二萬字。《台遊追記》書寫使用的文體為當時已漸流行的白話文,但仍參雜許多文言文,為了便於現代讀者閱讀,筆者將原書翻譯為現...

  • 電子書: NT$ 9

    《全臺遊記》一書,作者自述,是根據光緒十八、十九年間的日記刪改而成為一卷。當時作者還寫有《番社紀聞略》及《臺遊雪鴻記》兩本書,可惜未妥善保存,都已亡佚,僅剩此書存世。 由於池志徵原著以古文書寫,筆者將其翻譯成為現代中文,分享給有興趣的讀者,並且選錄當時相關的臺灣老照片,以做為讀者閱讀時的輔助參考。...

  • 電子書: NT$ 49

    《臺灣寫真帖》是日治時代臺灣寫真會所出版的期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古籍研究資料庫」蒐錄了從大正三年(1914)十一月至大正四年(1915)十二月共14期的《臺灣寫真帖》。

  • 電子書: NT$ 19

    《臺北寫真帖》出版於日治時代大正二年(1913),作者是日本人村崎長昶,由臺北新高堂書店發行,原書共48頁,蒐錄了142張臺北景點照片。

  • 電子書: NT$ 15

    《臺灣的風光》,山崎鋆一郎編著,出版於日治時代昭和十三年(1938)4月1日,收錄了約65張臺灣風景照片。 我最早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台灣研究古籍資料庫」看到這些臺灣老照片,後來又在國立臺灣圖書館的臺灣學電子資源資料庫看到本書昭和十年(1935)的版本,兩本書略有不同,昭和十年版有15張老照...

  • 電子書: NT$ 9

    《金瓜石鑛山寫真帖》出版於日治時代大正三年(1914),基隆郡絹川寫真館發行,呈現當時金瓜石正蓬勃發展的採金事業。全書收錄了40張金瓜石礦山照片,礦場範圍包括了今日的金瓜石、牡丹、水湳洞等地。由於原書僅有圖像名稱,欠缺詳細文字解說,為使現代讀者認識金瓜石礦山的歷史,譯者在書前寫有一篇導言介紹金瓜石歷...

  • 電子書: NT$ 15

    《風光臺灣》出版於日治時代昭和十四年(1939),由當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所發行的一本寫真帖,書裡收錄了約90張臺灣風景人文照片。 這是一本為促進觀光而發行的臺灣風景寫真集,目標市場則是日本內地的民眾,希望藉由寫真帖的宣傳,以吸引日本本土的遊客前來臺灣觀光。

  • 電子書: NT$ 19

    平溪拓墾於清乾隆時代,先民入山伐樟製腦及種植大青,為農業聚落,日治時代發現煤礦,並修築平溪線鐵路,以運輸煤礦,而形成繁榮的礦業聚落。採礦結束後,人口外流,聚落寂寥,近年來因平溪天燈、鐵道觀光、礦村懷舊及登山休閒風氣的普及,而逐漸恢復繁榮。

  • 電子書: NT$ 19

    十分舊稱「十分寮」,關於地名的起源,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泉州人胡姓率十人到此開墾,以煮樟腦及種植大青為業,因為十人為一股,故名十分寮,另一個說法則與煮樟腦的灶有關,每十灶為一份,共有灶十份,因此稱為十分。

  • 電子書: NT$ 19

    菁桐,舊稱「菁桐坑」,早期此地多野生菁桐樹而得名。菁桐坑包括現在的菁桐、白石、薯榔三個里,原本是人口稀少的散村型態的農業聚落。日治時代大正10年(1921),平溪鐵道通車後,開始大規模開採煤礦,菁桐坑一躍而成為繁榮的礦業聚落,人口最多時,高達一萬人。採礦結束後,人口嚴重外流,小鎮寂寥,近年來以礦業聚...

  • 電子書: NT$ 15

    瑞芳最初的聚落位於今日的柑坪里(又稱「內瑞芳」),而現在瑞芳老街則屬於龍潭里(又稱「外瑞芳」),是日治時代因採礦及鐵路開通設站之後,才發展起來的新市街,大致分佈於瑞芳火車站後站的瑞芳街、逢甲路一帶,曾是昔日瑞芳最繁華的地區,如今發展已遠落後於前站。寂寥的老街、古厝、舊巷,也成了旅人尋幽訪勝流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