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售價 | |
---|---|---|
電子書 | NT$150 | |
天下雜誌(25期) | NT$2490 |
有錢、有腦的人都來了
最強人才遷徙潮
新加坡真的很熱。
私募基金業者形容,要見的人全來了。
富豪、野心家、投機者、律師、銀行家、會計師、甚至企業主,他們全都聚集在此。
新加坡如何把人留下,台灣的就業金卡政策為何不足?
2023經濟大預測 迎戰五大逆風 新冠疫情意外造成了全球經濟大暴衝,但大潮水已要退去, 全球經濟即將進入衰退期,沒穿好泳褲的,恐怕會摔得很重。 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問卷調查指出,高達7成受訪的經濟學家, 認為2023年經濟恐衰退,歐洲與中國前景堪慮。 五大逆風襲來,個人與企業該如何...
4大衝擊下的未來學習圖鑑 變局新人才 學習的定位正在改變。 世界如此動盪,學習還有意義嗎?教育曾經是一張前人繪製的地圖,我們可以按圖索驥,如今它是一個開放式的羅盤,學習者必須利用自己的知識,自主探索這個新世界。 面對動盪的世界,傳統教室學習必須改變,學習必須變得無人不學、無所不學。O...
2022《天下》兩千大調查 台積艦隊衝十年 《天下》兩千大調查出爐,走過貿易戰與疫情,去年全台2000大企業營收、獲利,顯示出什麼新趨勢? 台積電,成為地緣政治兵家必爭之地,但劉德音說,半導體產業還將迎來黃金10年,估計2020年至2030年這10年間,全球半導體「年產值」有超過1兆美元...
《天下雜誌》41週年特刊 淨零2050 永續台灣夢 給個人、企業和國家的行動指南 看見是為了行動,2022正是行動元年! 2022年,台灣公布史上第一個淨零路徑。在行動元年,《天下雜誌》串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國際媒體共同報導,號召全台企業揭露碳排、全民將減碳變成習慣。從看見台...
2022年中預測 懸崖邊的全球經濟 一掃去年底對2022的樂觀預期,今年2月以來,烏俄戰爭、Omicron導致上海指標性封城、全球物價上漲、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就連加密貨幣圈都出現大修正。 一連串的骨牌效應,讓全球經濟站上衰退的懸崖邊,岌岌可危。究竟接下來會怎麼走?《天下》提出四大...
台灣製造 直送美國 ★ 中美貿易戰與科技冷戰,讓台站上近年最大一波投資浪尖。 ★ Google、亞馬遜、微軟、艾司摩爾等外商,都大力加碼台灣 再加上台積電醞釀已久的「異質整合」祕密武器, 三到五年後「台灣製造」的新樣貌,已逐步浮現。
台灣文具復活奇蹟 連Line都搶生意,雄獅、N次貼、手牌卻逆勢成長! 一張便利貼的志氣,打贏3M官司站穩全球第2大 一支10元筆的國際戰,賣進巴西、西班牙 逆數位也能贏的關鍵字:場景革命
NETFLIX─為全世界文化上字幕 疫情當前,它的市值超越迪士尼(2500億>2160億美元),還有電影導演宣稱串流將取代傳統影院。 NETFLIX不只改變全球觀眾看影劇的方式,也改變了全球影劇文化。全球各地戲劇因為NETFLIX開始 文化輸出,形塑了「新好萊塢」。 文化小國如台灣,也開...
2021 亞洲經濟大預測- 疫後亞洲 數位化大躍進 一場疫情,讓亞洲各國原本已進行多年的數位轉型,踩油門加速前進,不管是政府或企業,都在加速上線,疫情過後,一個領先全球的亞洲數位新世界將出現。
Web3 泡沫中的真實商機 元宇宙還很遙遠,Web3已經到來! 台灣曾被網路泡沫重擊、曾受限地理文化差異走不出海外,但Web3進一步的數位化、代碼化,有效打破了國界,給予台灣創業者前所未有的好機會,讓人才在台灣賺全世界的錢。 Web3是一個更公平的起點。與Web2最大的不同處之一,...
吃不起、租不起、買不起? 通膨亂世求生記 中美貿易戰和疫情,台灣好不容易在國際頭角崢嶸,但台灣經濟成長的高速列車,卻不是台灣每個人都能順利搭上。 有的人因疫情失業或減薪,有的人薪資追不上物價,當台灣物價節節高升,被高速列車甩開的人口愈來愈多,長遠將不利社會穩定和國家發展。 雖然台...
台積電撞開新日本 熊本直擊》千億投資單一企業、4萬人小鎮驅動國家轉型 >台積電落腳熊本第一幸福城鎮菊陽町 中文教室滿滿上班族、國際學校搶招台灣老師 >曾經世界第一,8年後市占恐歸零 沒半導體,汽車、機器人、智慧醫療將失根! Google台灣前總座、經濟學人前總編、30年日...
守本份就輸了 PChome170億衰敗啟示 曾經的第一,為何市值只剩momo 5%? 22年首見衰退、去年賺不到1億、執行長閃辭! 》當很授權的詹宏志,碰上專注分內事的團隊 員工告白:會議常沒結論、產品上線才知自己人打自己人 》7起投資購併、招攬8位大將,為何轉型仍卡關 ...
2027台海終須一戰 中共圍台後,5年內勢必攤牌! 別當和平傻瓜!台灣不願意也要面對的事實: 矽盾保護不了台灣、台商「一中陷阱」、逼走外資、癱瘓電力、資訊心戰⋯⋯ 習近平「百年屈辱」撞上美國「制中崛起」,台灣如何創造生存空間?
2022 換日線亮點人物邁入第三年,本次人選秉持著「在台灣放眼全球」的精神,在文史、藝術、媒體、體育、新創、科技到 CSR 等領域,為台灣開一扇國際之窗,展現新世代的活力與創意。
直擊!台積電300人包機揭開美國淘晶戰爭 台灣不去、對手會去,透視護國神山赴美利弊 台積電不去掉單、去了傷獲利! 專家看法>不可取代性相對下降,為何對台灣仍利大於弊? 投資地圖>4大州競搶、4家供應商集結鐵路小鎮 一畝地只要一美元!環球晶成補貼大贏家 美國前國務次卿、台積赴美...
找回消失的100萬生力軍 活用高年級生力軍 早退島大缺工,誠徵高年級生!沒到退休年齡就提早離開職場,乍聽非常幸福,實際上卻增添國家破產的風險。根據104調查,許多離開職場的中高齡者其實仍渴望就業,只是台灣社會對「老」與「栽培年輕人」的既定印象,阻礙了這些人繼續留在勞動力市場的機會。
【如何圈粉?如何創造美好體驗?】 讓顧客變粉絲的秘訣 吸引粉絲,不是大品牌或網紅的專利,也並不一定要有活潑鮮明的個人魅力,才能做到。想把顧客變粉絲,秘訣就在於五個步驟,從說一個好故事開始,到打造個人化的服務,持續創造美好的顧客體驗。
【調查報導】全台戶政資料外洩追蹤實錄 15萬,買下2300萬人! 15萬,買下全台2300萬人民的戶政個資! 台灣史上第一次全民戶政資料被上網兜售,事發關鍵100天,政府對外噤聲。 資安的核心,是發現了什麼,就要說出來。 資安即國安,這次是最壞的示範。
吃完蘋果,吃ChatGPT 商機AI大軍撐台灣 GPT-4來了!將再度演出轟動,生成式AI風生水起。好像回到iPhone4、5的時代。 從李開復到台智雲吳漢章,軟硬體人士紛紛喊出:「AI 2.0 來臨,人工智慧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即將開啟!」 AI 2.0時代,大型語言模型成為企業競...
2022亞洲經濟大預測 我們該如何與病毒共處? 消滅病毒、群體免疫已經不可能,病毒會永遠存在,一直變種,不要再期望「清零」,疫後生活可能再也回不去疫情前,我們該學習如何與病毒共處。
100科技微趨勢 預見2025年5大浪潮 放眼未來3年,還會有哪些新科技應用?《數位時代》彙整出100個關鍵科技趨勢發展,帶領讀者洞燭機先。
深度解讀元宇宙 連結了現實與虛擬的「元宇宙」,成熟落地的期限未定,卻已引發無窮無盡的想像,吸引科技巨頭爭相布局。一次讀懂元宇宙的前世、現在與未來,加入宇宙拓荒者行列。
台灣人才大飆搶 台灣勞動市場生態已改變,對求職者而言,現在是員工選擇企業的新時代,在多元價值觀的差異下,企業該如何面對人才荒?《遠見》為你深度剖析。
有錢、有腦的人都來了
最強人才遷徙潮
新加坡真的很熱。
私募基金業者形容,要見的人全來了。
富豪、野心家、投機者、律師、銀行家、會計師、甚至企業主,他們全都聚集在此。
新加坡如何把人留下,台灣的就業金卡政策為何不足?
【編者的話】人才即國力,是非不分非人才
「人才即國力」是一九九○年《天下》第一本教育特刊的標題,放到台灣勞動力、人口雙減的今天,這話更加貼切。
封面故事的起點是聽到大學同學要移民。他是台灣一手培養,能夠晉升到美國私募基金合夥人的菁英。在奔五的年紀,孝順的他,卻因公司將在新加坡設立分公司,決定舉家移民。
對比台灣就業金卡已有四成人不在台灣,不到六成在本地創業或就業(見96頁),有錢、有腦的人為何都去新加坡?令人好奇。
新加坡報業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是此行見到的第一位老朋友,走過三年新冠疫情,問起新加坡最近的火熱,她想了想說,「其實沒多做什麼,只是把事情做對。」(見70頁)
新加坡二○二一年第三季起就恢復外籍工作簽證申請,二二年四月在亞洲第一個打開國門,對亟需恢復正常商務活動的高階人才極有吸引力。其行之已久、分類精細的人才簽證此時立刻派上用場。
把事做對,其實就是治理能力。雷根、柴契爾夫人相信的自由市場,在地緣政治、疫情、暖化的無常中,不再足以相信。
「政治領導經濟」將是新現實,有效能而值得信賴的治理將是關鍵。治理不只政府(見80頁),還包括企業治理(見84頁)、學校治理等社會面向。治理不僅是管,領導者必須不斷思考危機與挑戰,提出因應,給予願景。這正是攬才之後,留才的關鍵。
當然,湧入大量移民與外來者,高房價、高租金與相對剝奪感,對於原本就多種族的新加坡治理造成更多挑戰。(見92頁)
頂大教授經營論文代寫群組
此行新加坡,屢被問及台灣的「論文風暴」,常感羞愧。本期,《天下》揭開另一個潘朵拉的盒子:論文代寫。(見102頁)
早有法可抓、可罰的論文代寫,業者竟然還可堂而皇之刊登Google廣告,甚至有頂大兼職教授招收頂大碩士生,群組化經營,幫另一所私校EMBA學生寫學位論文。這位教授已不被頂大續聘,但他扭曲毒害了幾屆學生的是非觀。
編輯台幾經辯論,在考量年輕人的情況下,做出匿名決定,但已告知該頂大校長處理。文章上線後,從許多回應看出,這恐怕不是個案,而是岌岌可危高教體系的冰山一角。從抄襲到代寫,這都不只是一篇論文而已,挑戰的是社會的底線。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成就=思維×能力×熱情。能力與熱情只有正分,天資較差可以靠熱情努力補強。但思維有正負,一旦價值觀偏差,愈有能力、愈努力的人,反而對公司、社會與國家造成大害。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