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大腦裡的龜兔賽跑
常常有人問我,「你們這期封面故事是什麼?」聽到答案後,視每個人感興趣的領域不同,經常會有很不一樣的反應。這一期也不例外。不過,這一次每當我說出我們要拆解《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刪掉那些做不到的新希望!】 又是一年之初,你照例為新年許下新希望嗎?還是因為你每一年的計畫都沒實現,你索性連這個步驟也省了?日復一日,照舊過日子。 在《其實,你一直受習慣擺布》書中,心理學家傑若米.丁恩(Jeremy Dean)提到一個近30年前的研究:美……
大家常說:「情、理、法」!要達到溝通效果,情往往比法、理有用,更令人印象深刻。 說一個好故事,是用動之以情勝過述之以理的方式拉近距離, 更是領導者或是一般工作者都不可或缺的能力。
一次讀懂阿德勒勇氣心理學 真正的勇氣是展現在接納自己的原貌、尊重及了解他人的獨特性,然後做我們認為對群體、對他人有貢獻、有意義的事,不為了贏得他人的認同。如同阿德勒所說,「我們必須了解,勇氣是一種社會功能,因為唯有個體看待自己為群體的一部分時,才能擁有勇氣。」
做一個成就他人的領導者 「媽媽與情人同時掉到水裡,你會先救誰?」這個兩難的問題換到工作場景中,被詢問者就是那名夾在部屬與老闆之間的中階主管,每天都得體會這種兩難的窘況。
【in the middle】 因為這期封面故事要談「中階主管」(middle management或middle manager)這個角色對於組織的重要性,我才第一次認真想,所謂的「中階主管」究竟是誰?他們是一群怎麼樣的人?中階主管跟我們一般在講到「主管」「經理人」(manager……
編輯台時間Editor's Time 擁有英語腦, 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你有一個願望,會是什麼? 擁有一口流利的英語,讓工作的發展更為順遂,會是其中之一嗎? 台灣的上班族似乎一下子掉到了矛盾的困境裡:一方面,……
20小時快速學習(上個月主題後延一個月)/ 學習的阻力是甚麼? 有時候原因也許你我都想得到,卻解決不了。那便是還沒上手前就半途而廢。自學高手喬許.考夫曼大膽提出:享受學習,關鍵就是速度。本期經理人教你找到學習的精要,20小時便能突破最枯燥無聊的初學階段。 快學的技術 20小時高強度練習,新技...
【調快你的腦波轉速】 許多主管在開會時,很常會在某個同事做完提案之後,請大家給點意見。如果現場氣氛一片沉默,他可能會說,「一定要有意見啊,不可以沒想法。」有時候,他或許還會點名,強迫現場每一個人都要說話。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說,「有時候,我被老闆問到問題時,……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大腦裡的龜兔賽跑
常常有人問我,「你們這期封面故事是什麼?」聽到答案後,視每個人感興趣的領域不同,經常會有很不一樣的反應。這一期也不例外。不過,這一次每當我說出我們要拆解《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這本書時,有個答案倒是挺一致的,只是閱讀頁數的不同:「啊,我有買,可是我沒看(完)。」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擅自用「計畫的謬論」(planning fallcy)這個詞來解釋這個現象,但是如果說人們會過於樂觀地規畫專案的進度,導致最終進度延遲;那我覺得至少我個人在買書的時候,也常常會出現這種「幻覺」:這本書感覺很重要、很紅,雖然很厚,但是只要我一天讀一章,應該半個月可以讀完。或者,找一天休個假,躲在咖啡館裡,一口氣讀完它。往往,事與願違,想買的書愈來愈多,買來沒讀的書愈堆愈高。
《快思慢想》是被稱為「行為經濟學」(behavioural economics)之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的著作。他是以色列裔美國心理學者,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原因在於,他開啟了行為經濟學這個新的研究領域,並透過許多實驗證明「人類言行的不理性」,顛覆了經濟學長期以來的基本假設:人是理性的,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盤算。
如果你很喜歡心理學,那麼做為一個業餘的心理學或經濟學讀者,讀《快思慢想》時,應該會有「好玩的體驗」,因為裡面有大量的實驗,讓你看見人的大腦怎麼會這樣運作。舉幾個例子,安排實驗對象看到紙鈔的圖片,讓他們聯想到錢,他們就會表現得更自私;光是暗示「老年」這個概念,就會讓受試者走路變慢;或是陳述某項疾病「可能會在1萬人當中,導致1286人死亡」和「某項疾病的致死率是24.14%」,人們竟然會覺得前者的威脅感比較大,但是明明後者的死亡率更高。
為什麼會這樣?這正是康納曼想要解答的問題。他將人的大腦劃分為兩套系統:系統一(System 1)就像是一個躁動的青少年,善變、容易分心、缺乏自覺,經常導致我們直覺行事,犯下錯誤(前面幾的例子,就都是系統一運作的結果);系統二(System 2)則是比較深思熟慮、謹慎行事。
光是看字面上的意思,你可能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應該比較常用到系統二(因為謹言慎行總是比衝動犯錯來得好聽),但其實不然。根據康納曼的研究,系統二審慎理性,但是也很懶惰、容易累,加上系統一在大多數時候都運作得很順暢,所以系統二經常就滿足於系統一餵食給它的答案或決定。
我們的大腦裡,真的有這樣兩套系統在運作著,而且個性如此鮮明?康納曼說,這其實是「有用的虛構」(useful fiction),目的在於幫助解釋人類心智的奇特怪異之處。而也正是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快速回應的系統一會讓我們做出非理性或錯誤的決策,所以康納曼想要藉由突顯出這些謬誤之處,提醒人們,有些情況下,慢下來可能會更好。
總編輯 齊立文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