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原價 | 售價 | |
---|---|---|---|
電子書 |
|
NT$159 | |
經理人月刊(24期) | NT$2199 |
【激發自己的「懶聰明」】
日本暢銷書作家本田直之在《新遊牧生活》中寫道,「『6:4:2』代表2011年我在世界上某個角落生活時間的比例。6是夏威夷,4是日本,2是其他國家。」可以有半年時間待在夏威夷,是因為他在夏威夷和日本都有房子。他是一家顧問公司CEO,身兼多家公司董……
實戰OKR 自20年前Google崛起以來,他們一直實施「目標與關鍵結果」(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的管理制度,它強調讓員工自主設定目標,隨時因應外界變化調整,不以成敗結果打分數,更看重員工執行過程是否有突破、進步。由於方法簡明,協助團隊聚焦最重要的事,在當今...
言語可以騙人,但身體無法說謊 FBI教你讀心術:言語可以騙人,但身體無法說謊 整理‧撰文 / 陳芳毓 編輯 / 陳清稱 攝影 / 賀大新 圖片提供 / 大是文化 你認為,哪種溝通方式傳遞的訊息比較誠實?是語言,還是肢體?……
定向搜尋、架構整理,全面提升你的情報戰力 無論採用何種蒐集、整理方法,第一步就是「整理腦袋」,要先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後續的蒐集行為才有意義,面對大量資訊時,從中汲取菁華,將資訊化為知識。 4招提升曝光度,讓老闆看見你工作認真 你常常……
不要重新發明輪子! 談到「讀書」,腦中響起已故歌手蔡藍欽唱的〈老師的話〉,歌詞裡說:十八般武藝,功課要排第一,用虔誠的心情來體會這戰鬥的真理。挨打受氣的日子終究會過去,藤條考卷將成為回憶……學生時期的閱讀,總被認為是痛苦、狹隘、分數導向、有標準答案的;所以,應該有不少人在拋開藤條考卷……
編輯台時間 他為什麼比較聰明?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新‧企業參謀》書中指出,「人稱『問題解決者』的那些人,就是能在進入問題核心前,把思考力發揮到極限,擬出一套方法的人。」 不經思考地讀這句話,會覺得還……
編輯台時間 向上管理,向上位移知名領導力教練馬歇爾‧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引過這樣一則統計數據:「上班族平均每月花15小時批評老闆。」用一個月30天來算,表示上班族每天會花半個小時來罵老闆。從人性來說,工作者之所以對上司頗有微辭,很多時候是覺得「老闆怎麼可以……
編輯台時間 Editor's Time 不做什麼,你會更成功? 又到了訂定新年新希望的時節了!2012年,你除了列出新年度的To-Do List,不妨試著也列出一份Not-To-Do List。 《UP學》作者馬歇爾.葛史密斯(Marshall……
編輯台時間Editor's Time 主管的成績單 去年11月號,我們談了「向上管理」──管理你的老闆;這一期,我們改談「向下管理」──讓你的部屬變強。 就像小學或國高中時期,班長多半是由「功課好」的同學出任,主管通常也都是因為「表現傑出」而被選……
【一門與人建立關係的學問】 把談判桌設想成一座天平,誰都想要秤盤往自己這邊傾斜,代表拿到自己盤裡的東西更多。如果你的勢力很大、資源很多,拿得多,往往會被當成是理所當然,較難被當成是因為談判有方。所以,好看的談判故事多半是「以小博大」「以少換多」的槓桿力的運用,畢竟「大鯨……
【把創新當成終身的習慣】 從2008年起,今年是《經理人月刊》連續第六年舉辦「年度MVP經理人」選拔。每一年,我們都開放各界報名,再經由編輯團隊的遴選,從不同的領域、產業、地域、職務功能,發掘並肯定在自己所屬的崗位上做出優異表現,為團隊、為組織帶來關鍵貢獻的經理人。……
【下定決心搞懂財報!】 在雜誌編輯台上,我們經常在討論的題目類型之一就是:解決讀者的困難,讓讀者覺得很繁瑣、費力的事物,變得簡單易懂、輕鬆消化。其中,看懂財務報表,永遠都會出現在候選名單上。 這背後有幾個假設:財報都是商業世界的共通語言;很多人看到數字就冒冷……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每項工作都需要企畫 如果你的工作職稱沒有冠上「企畫」(或「企劃」)兩個字,你可能不太會想到企畫是什麼,也不太覺得自己需要企畫力。 因此,如果貿然地就總結說「人人都需要企畫力」「人生、工作都需要企畫力」,……
【Measurement & Management】 標題的兩個英文字,乍看之下幾乎一模一樣,希望讀者在仔細分辨的過程中,也開始思考「衡量」(measurement)和「管理」(management)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有一句經常被認為是出自管理學之……
【調快你的腦波轉速】 許多主管在開會時,很常會在某個同事做完提案之後,請大家給點意見。如果現場氣氛一片沉默,他可能會說,「一定要有意見啊,不可以沒想法。」有時候,他或許還會點名,強迫現場每一個人都要說話。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說,「有時候,我被老闆問到問題時,……
讓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提案一次通過 提案涉及了分析、蒐集、發想、歸納、溝通等各種職場基本能力,職場工作者如果能確實精通提案的技術,意味著你擁有清晰思慮,能直指問題核心;面對繁多龐雜的資料時,能有系統地篩選整合出有用資訊;能從不同角度反覆思索出可執行的創意;有時間、人力與金錢的成本概念...
大家常說:「情、理、法」!要達到溝通效果,情往往比法、理有用,更令人印象深刻。 說一個好故事,是用動之以情勝過述之以理的方式拉近距離, 更是領導者或是一般工作者都不可或缺的能力。
自制力增強計畫 你一定想過這個問題:「一群人在相同的環境、資源下成長,為什麼有的人在各領域都表現得相對傑出、有的人卻總是失敗?」 透過一個歷時50年的經典心理學研究,這個千古之謎終於解開。「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在於你是否擁有『延遲享樂』的自制力。」擁有朝幸福人生邁進的能力,就從訓練你的自制力開始
【激發自己的「懶聰明」】
日本暢銷書作家本田直之在《新遊牧生活》中寫道,「『6:4:2』代表2011年我在世界上某個角落生活時間的比例。6是夏威夷,4是日本,2是其他國家。」可以有半年時間待在夏威夷,是因為他在夏威夷和日本都有房子。他是一家顧問公司CEO,身兼多家公司董事;他還寫書、開設葡萄酒講座,更是鐵人三項與衝浪的愛好者。
說實話,看完這本書,我甚至不確定本田的本業到底是在經營公司,還是玩樂,因為他的玩樂休閒興趣嗜好,好像都可以「變現」。或許,就如同他自己所說的,沒有主業、副業之分,他從事的是「複業」,過著一種他心目中理想的「遊牧式生活」:「建構一個工作與玩樂之間沒有界線、不管身在世界哪個角落都能有收入的遊牧企業。」
看到這裡,你可能已經和我、和本田周遭的許多人一樣,要說出類似的話了:這是少數有錢人的特權吧;或者,他所過的生活,簡直就是你為自己規畫的「退休生活」。為什麼「工作與生活」「工作與快樂」,絕大多數時候都是被切割開來的?彷彿工作是苦差事,我們得先苦後甘;彷彿工作是病毒,會把生活侵蝕殆盡?
如果你每天都很忙、很累、晚下班、早上起不來、績效不上不下,老說要辭職去旅行、休長假……你有兩個選擇:選項1,立刻辭職!但是說也奇怪,愛這麼喊叫的人,多半也不會辭,理由大部分是卡在錢。選項2,練習當個聰明的懶人!因為你可能很愛玩,卻又不能拋棄工作,那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學會不費力或更省力的工作方法,讓自己可以多出更多時間去生活、去玩樂。
《80/20法則》《其實工作不必這麼累》(80/20 Manager)兩書作者理查.柯克(Richard Koch)經常引述德國前陸軍元帥曼斯坦(Erich von Manstein)對於麾下軍官的分類,他以「愚蠢/聰明」「勤勞/懶惰」為XY軸線,畫出4個象限:1.又懶又笨的,建議別管他們,反正他們無害;2.聰明又努力的,是優秀的幕僚,會審慎考慮各個細節;3.笨又努力的,不用說,立刻開除,因為他們很危險,會為所有人製造出更多不重要的工作;4.聰明又懶惰的,他們最適合擔任高層。
先不要立刻就判定,聰明很難、懶惰很簡單。根據80/20法則,只要找到對的少數關鍵、正確的槓桿,在對的人事物上投注最多的心力,你就可以更省力地完成更多的工作。所以,你可以先練習在工作或生活中運用80/20法則,先提高自己的成效;然後,當你愈用愈純熟,你一定會凡事都設法找出更省力的方法,畢竟誰想「多花一分一毫無效用的氣力」呢?而當省力是變成一種習慣,可能就進入另一種境界的懶惰了。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