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商,識物者
因惜情而念舊,懂人世之美
若身旁有這樣的朋友
他就是你的隱形古物商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在記憶的深處浮沉,尋找失落的古航海王國
透悟生死的魔戒歷程,勾勒雲光曜變的情緣
從個人意識的深海泅泳至集體心靈的汪洋
每一件使用的器物都與你所屬的文明息息相關
自我的構成依附許多條件,七情六慾、身分、頭銜、心愛物與人,一個老窩,熟悉的街道……最重要是神的凝視,身處其中,感受神意,而那並非具體神祇或宗教,是心靈超升的力量、無比廣大的愛。──周芬伶
古物使人入迷,概因它留下線索,揭開縫隙,讓人瞬間與千年時空接壤,親見寄託於器物上的心緒,愛恨栩栩如生。
周芬伶如文物通靈人,手握通往過去與奇幻的神祕鑰匙,於古墓、沉船、古董收藏家及無數玉瓷器物間徘徊,將龐雜的考古資料轉譯為振動心靈的文字,她理解與世隔絕的孤寂,疼惜封藏千年的帝王或庶民的隱情──在海昏侯墓思索廢帝徬徨無解的苦悶;於婦好墓發現商王朝的女力時代,擘畫《花東婦好》巨幅圖卷:從新安沉船打撈出八百多萬銅錢,想像觸礁時的危難;憑一面破損銅鏡,遙想《辛巴達航海記》的五彩斑斕……。
世人打破幽冥與海底的寂靜,或是為了文明的證據,但她從古錢、破瓷、佛像和竹簡上,看見的是傷口,飽含冤屈、遺憾、慾望,觸發巨大的書寫動力,她撿拾、珍視這些曾被遺棄或冷落的物語,讓古瓷在新時代裡透光。
「探索古物,是在追索神的所在。」
若有神,得自己去找。棲居的老屋漏水,多年收藏都泡在水裡,亦是一艘待解的沉船。整建屋子的同時,她逐一撫觸每件器物的身世,其間藏有揪心或暖心的情誼,層層記憶光影,漸次疊印出故鄉小鎮的輪廓,她重返母親的藥房、潮州老家古厝,看見記憶中的茉莉與桂樹、小祖母的繡花鞋、滿野鮮豔的黃蝶谷、想送給兒子的錶,以及那其中溫厚的體貼和複雜的人情。
「歲月與生命都是以侵蝕與增生交織的方式進行,讓我們傷痕累累。」情與物都會傷人,但她並不止於傷,她往深處走,挖出靈魂,譬如從一株花樹,她見愛的滲透力與執迷,如愛染明王。
/
作者簡介:周芬伶
屏東人,政大中文系畢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以散文集《花房之歌》榮獲中山文藝獎,《蘭花辭》榮獲首屆台灣文學獎散文金典獎。《花東婦好》獲2018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作品有散文、小說、文論多種。近著《情典的生成》、《張愛玲課》、《雨客與花客》、《花東婦好》、《濕地》、《北印度書簡》、《紅咖哩黃咖哩》、《龍瑛宗傳》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