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文字

印象文字

印象文字(InPress Books)是基道文字事工面向社會的出版平台,其中 value in press 系列主要從社科角度深耕各類社會議題;passion in press 系列寄寓了我們對出版的熱情,從議題轉向人物,再進到現實的生命場景;而 vision in press 系列則旨在將信仰落實於日常與公共,希望擴闊讀者的視界。

我們嘗試努力用文字搭建的,是對話及思考的平台,而不是意識形態的宣示;我們一方面用心經營自身的出版,亦協力為其他分享著共同願景的夥伴提供出版及代理服務,一起開拓文字及出版的各種可能性。

  • 電子書: NT$ 304

    在新常態下,教會見到信徒流失,舊模式不再有效,都覺得是時候要更新轉化。其實很多教會經歷了這兩年疫情的洗禮,無形中已經由關心教會內部事務和自己的會友,變成關心社區,關注教會外面街坊的需要,由內向型的教會轉化到面向社區,重拾宣教使命,有人稱這現象為「使命轉移」。

  • 電子書: NT$ 324

    本書叫「從靈飛越」,因為同福堂的發展離不開聖靈的作為。何牧師在書中述說同福堂創堂的經過、他對靈恩的看法、購堂過程的神蹟奇事,到上帝怎樣藉祈禱復興弟兄姊妹、復興教會,讓同福堂成為一間佈道的堂會。

  • 電子書: NT$ 221

    一個家庭,三個成員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究竟這家人是怎樣生活的? 家庭可以是我們的安舒區和避風港。一個家能夠建立起來,取決於各成員的努力和態度。一個家庭三個 SEN,一樣可以一起建立充滿愛的安樂窩。

  • 電子書: NT$ 198

    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AD/HD)的孩子=「頑皮」、「坐不定」、「馬騮托世」、「多手多腳」? 本書告訴你,AD/HD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

  • 電子書: NT$ 221

    當你走進這間小學的大門,便會感到被無數叫人興奮的大小故事包圍。林校長講的故事,都是發生在平凡人生命中的故事,但從她口中說出,卻又是那麼動人。一個接一個生命蛻變的故事,展現了林校長和一眾學生的創意和互動,而家長們亦因此成為林校長的學生。本書儼如校長給家長上的7堂課,提醒我們回到教育的原點——讓孩子的愛...

  • 電子書: NT$ 210

    香港著名教育工作者、英華小學校長林浣心女士,歷年來接見超過萬名面試的孩子和家長,看盡孩子百態。幾十年來,林校長的小小信箱,不知盛滿了多少心靈故事,培育著生命奧祕的種子成長。林校長鼓勵孩子寫信,目的除了是讓他們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更是為了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 電子書: NT$ 172

    人總是善忘的。正如本書作者明言,再沉重的記憶也會被遺忘,因此他寫作本書,要讓馬頭圍街坊的故事不被遺忘。十個家庭的十個故事,全書夾敍夾議,為我們書寫不一樣的香港故事。

  • 電子書: NT$ 172

    近年共享經濟的重新興起,則主要涉及資訊科技的發達,人們通過互聯網建立虛擬社區,重拾平等互助的合作精神。Web 2.0應用技術的進一步普及,令分享成為極普及的互聯網功能。線上共享文化的影響力最終亦普及至線下,促使各種共享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出現。

  • 電子書: NT$ 172

    近年共享經濟的重新興起,則主要涉及資訊科技的發達,人們通過互聯網建立虛擬社區,重拾平等互助的合作精神。Web 2.0應用技術的進一步普及,令分享成為極普及的互聯網功能。線上共享文化的影響力最終亦普及至線下,促使各種共享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出現。 本書主要探討共享經濟概念、南韓和英國的例子。

  • 電子書: NT$ 198

    何謂壓力?壓力有益?還是有害? 壓力令人難受,逼你「爆煲」?還是激發人的表現更好?

  • 電子書: NT$ 198

    一見鍾情原來有原因? 電子消費令人支出更多? 投資股票為何總是贏粒糖,輸間廠? 依靠網絡,令人不再用腦?

  • 電子書: NT$ 221

    香港和所有國際大都會一樣,正在經歷一由新自由主義主導之空間大改造,目的是讓土地和空間結合,為資本創造更大租值和財富。新自由主義已無情地使本來平衡的城市發展演化成社會階級的兩極化。到底香港這個城市應該怎樣再發展下去?

  • 電子書: NT$ 172

    你有無試過…… 好努力讀經,但俾教會前輩話你自高自大? 明明係講員解錯經,但又俾人話你唔尊重講員? 諗住好好服事青少年,卻俾執事話你教壞細路? 這本小書,是用漫畫去刻劃、去反映教會的光怪陸離。

  • 電子書: NT$ 221

    信徒進入職場,見證上帝的國,實有如羊進入狼羣,既要馴良如鴿,更必須具備靈巧的智慧,才能為世界帶來轉化,踐行使命商道,也惟有這樣,實踐神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踐」神學!

  • 電子書: NT$ 234

    繼《慷慨是一種祝福:不做金錢的奴隸,學習成為人生的好管家》,作者坦誠又幽默地分享他學習慷慨之道後的新經歷,由從事銀行及金融界的工作至成為作家及講員,在世界各地遇見不同的人,在各教會和活動中分享作管家的召命,他學習順服上帝的指引,將生命各方面交託給上帝,並再次經驗上帝奇妙的作為,鼓勵我們一起體驗生命的...

  • 電子書: NT$ 156

    《使徒信經》對現世的人究竟有何意義?它如何可以通過現代人科學理性思维的批判?它所盛載的基督信仰,是否可以回應現代人經驗中的體會和感受,成為現代人內心深處的信念? 本書以《使徒信經》的信條為題,分成17章。《使徒信經》是基督教的信仰綱要,源自基督使徒的教訓。每一信條都代表上帝的啟示和祂的作為,《使徒...

  • 電子書: NT$ 234

    今天,不少基督徒喜歡用召命來形容我們的「人生目標」,有些人又以為,召命就是在工作中尋找「屬靈」意義。在人生的迷霧中上下求索時,我們是在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還是真箇地尋求上主的帶領? 本書是一趟在夾縫時代中尋找召命之旅,重點不是為了滿足自我,而是引領我們回到所身處的世界,發現時代的需要,看見那原本看...

  • 電子書: NT$ 234

    本書記錄了作者的一段「反直覺」信仰旅程,可當中卻經歷到上帝的引導,從一個金錢的奴隸,到學習成為金錢的管家,嘗試遵循聖經對金錢、財富的教導,抗逆社會主流的拜金文化,與缺乏安全感共舞——就是由金錢物質所築起的安全感,一步步走上信心之旅,經驗上帝奇妙的作為。本書更附有小組學習指南,幫助讀者反思和討論,適合...

  • 電子書: NT$ 204

    聖靈的工作,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靈修不應只得私人面向,還有公共面向? 聖靈所結的果子,是怎麼樣的美德? 「神學,就是始於對上帝的祈禱、靜思、默觀和敬拜,在其中,我們以理性、意志、感情和各種感官經驗,去認識、領悟和回應上帝的啟示。神學,就是在靈修和敬拜的踐行中作出的反省與沉思,有了神學,然後再繼...

  • 電子書: NT$ 312

    當初的調景嶺,原屬一個極為偏僻的荒山,杳無人煙的野嶺,在國共內戰、社會不安的時代中,這地方竟成為那些為躲避戰禍、追求自由的人士其安身立命之地。 《荒原上的遺民》是一部充滿明慧判斷和真誠情感的作品。本書敍述了香港回歸前全被清拆的調景嶺這個區域的苦難和奮鬥的往昔,並記載了戴大衞牧師貢獻於香港學生輔助會...

  • 電子書: NT$ 224

    本書是鄒崇銘和韓江雪九年前的作品《香港的鬱悶:新生代 vs 嬰兒潮世代》的姊妹作。他們以香港過往十年的社會變遷和經濟現象為經緯,試圖指出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之間的落差,宿命地構成新一代的矛盾階級位置。

  • 電子書: NT$ 196

    真正的耶穌門徒,應是一班尋根究柢、面向世界、全然委身於信仰的「激進」門徒。 真正的耶穌門徒,不應是一班假借宗教生活作為精神寄託的人,而應是一班為了見證上帝國度願意至死忠心的激進分子。 這是一本可作初信栽培用的小書,呼籲我們必須重視與耶穌基督的生命連結,並領受差遣,進入世界,服事各色各樣活在苦難中...

  • 電子書: NT$ 234

    搖滾樂,可以幫助我們找回跟隨上帝的熱血與初心,抗衡這個無情的黑暗時代。

  • 電子書: NT$ 196

    隨著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的普及,各階層的職位被大規模取代,人類宣告進入「後就業社會」的年代;人類生產、分配和消費的既定模式,以至教育、企業、政府及貨幣等傳統制度,正無可避免地面臨根本性的變革。 在這樣科技大潮的衝擊底下,香港社會面對的問題更是逼在眉睫。尤其當本地產業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年青一代苦無出路。...

  • 電子書: NT$ 210

    做人,有時要回頭看看,這樣才能看清楚自己走過的路,跌落過的陷阱,迷失過的十字路口…… 讓歲月鍛煉我們的勇氣,回去接納和擁抱今天那個負傷安好的自己。更恍然大悟:回頭看,原來是一個數算恩典的指定動作,這是歲月教曉我們的功課! 「這是一本我想寫又不敢隨便寫的書。 這是一本埋在我心底某個角落很久的書。 ...

  • 電子書: NT$ 199

    事奉中,到底誰是主角?是我們,還是上帝? 我們今天的事奉如此艱難,是否正因為事奉者也抱著「任意而行」的心態行事? 士師記時代是一個眾人都「任意而行」的時代,以色列民經常掉進高山與幽谷、拯救與沉淪的惡性循環之中,可從中我們又看到上帝的作為,怎樣透過充滿人性軟弱的子民及領袖而彰顯出來。 回到今天的...

  • 電子書: NT$ 238

    在人類歷史中,慾望不曾缺席,而人和動物的關係史,正就是一部記錄人類透過動物去追逐慾望的歷史,但同時是一幕幕人和動物關係的暗黑史! 這是一部動物議題的入門書。作者從歷史、社會學、哲學等角度,與讀者一起探索我們身為人類動物,和其他動物生命之間那不可分割的共同命運。 從狩獵到馴養,是人類與非人類動物逐...

  • 電子書: NT$ 196

    本書是繼備受好評的《堂會確是一間有限公司。》之後,馬保羅牧師的又一力作。他除了分析堂會生態的弊病,也嘗試借鏡香港細胞小組教會網絡的經驗,提出建立信徒群羣體的七大基本素,力證要突破現今堂會只顧自我發展的文化,絕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具體可行之事。

  • 電子書: NT$ 196

    本書作者牧會多年,他開宗明義指出,今日香港大部份堂會的本質確是有限公司。堂會公司化體制大大削弱了信徒群體的有動力,也扭曲了原本應充滿活力的教會觀、事奉觀,令堂會牧者和領袖們被堂會營運和人事管理問題弄至疲於奔命。作者希望透過本書,分享過去在牧養工作上的反省與體會,從而刺激更多牧者、領袖及弟兄姊妹關注有...

  • 電子書: NT$ 196

    靈修是甚麼?讀經和祈禱又是甚麼?或多或少,我們都知道;或對或錯,我們都知道。不過,我們愈來愈少去深究靈修讀經祈禱是甚麼。 本書的寫作目的,不旨在教人如何靈修讀經祈禱,而是回到根本去認清和明悟這種種「屬靈活動」的本相,並呼籲信徒要走出操之於我或自我同化的歧路,繼而步向和投入真正的信仰生活。

  • 電子書: NT$ 196

    信耶穌,可得著永遠的生命? 永刑是懲罰到永遠,還是灰飛煙滅? 既然上帝如此慈愛,祂最終會拯救所有人? 不少人相信,「死亡」是人永不能逾越的鴻溝。不少基督徒也相信,人的永恆歸宿是由他死亡時的狀態決定——義者得永生、不義者滅亡!人死後只有等待終極審判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