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售價 | |
---|---|---|
電子書 | NT$150 | |
天下雜誌(25期) | NT$2490 |
你以為的落後傳產,競爭力獨步全球
台灣鞋王變身記
遇上「30年第一慘」,一群被低估的企業家,
竟讓做鞋的毛利率比做手機高,代工市佔躍升!
圖解供應鏈》台灣製鞋業9大武林
解密回憶錄》豐泰王秋雄偏執管理學
大賺管理財》潮牌鞋不能沒有鈺齊、東紅
內幕追蹤:iPhone15出貨量下修 脫蘋救世主AI 智慧手機夕陽化速度比PC快, 台廠下個兆元商機在哪? 緯創、聯發科變黃仁勳概念股 圖解14家台廠脫蘋路徑
被父親虐待的孩子,成了熱愛世界的狂人 馬斯克 熱血、任性,是創新者也是惡魔 上至火箭、下至鑽洞,要當人類救星 他決定的未來,長什麼樣子? 獨家搶先看 馬斯克唯一授權傳記
誰住得起台北 台北,亞洲人口減少最快速的首都。 城市舊了,本來就需要翻新,才能有活力。但跟東京、首爾相比,台北翻新速度為何如此緩慢? 政府退位,都市規劃專業者退位,放任地產經濟決定都市面貌,城市再生只剩拆屋都更一途。台北該如何重生?
一顆螺絲掀起兩千億減碳升級戰 歐盟一紙新規定,綠色關稅戰將開打! 直擊南台灣螺絲聚落,如何「戰碳」拚轉型? Fast 100獨家調查》8成小巨人碳焦慮
2022亞洲經濟大預測 我們該如何與病毒共處? 消滅病毒、群體免疫已經不可能,病毒會永遠存在,一直變種,不要再期望「清零」,疫後生活可能再也回不去疫情前,我們該學習如何與病毒共處。
綜效有陷阱!博客來虧損啟示錄 》它是集團小金雞、曾有機會挑戰台灣電商之首 與統一強強聯手,為何也擋不住momo後來居上 》它最大阻力竟是富爸爸 為何綜效變無效?專家破解老闆常踩的4大誤區 品牌高手解讀》24小時書店,會是它的新未來嗎?
情緒勒索 台灣企業交不了棒真相 連賺37年、營收50億的隱形冠軍都在找買家! 》71%企業沒在想這件事,660萬員工危險了 》半年訪談兩百位企業家,台灣二代接班痛點大調查
創造心流,愛上工作 一名組裝零件工人,當一件產品到他面前,他有43秒完成工作。這樣的工作每天要重複將近600次,如果要重複幾年而不厭倦,該怎麼做?這個現象不是流水線上的工人才會發生,工作者對於日復一日的任務也會產生倦怠,如果你不想因此而頻繁地更換工作,該怎麼辦? 訣竅在於,每天都替自己設...
傲慢的代價 內部一邊一國、總經理管不了IT、黑函滿天飛 沃爾瑪、將來銀行都踩的坑:忽略焦慮感,內鬥不意外 給職場跨部門合作、企業轉型者,5堂價值百億的課
一次搞懂 房地合一2.0 史上最大打房行動,買房殺價倒數70天! 上路5年劇本全解析:短空長多,越打越熱 7/1大限前,趁投資客逃命波撿便宜! 挑區域》新莊副都心、台南安平,19個挖寶熱區特蒐 找好屋》首購族、換屋族,大膽砍價15%談判密技
獨家專訪》從豬舍創業到新首富 一款百年老鞋、一個破產品牌造就他! 他,如何用一堆沒人搶的雞肋訂單 賺出超越科技、金融大亨的身價 淨利率、營益率、毛利率都贏寶成、豐泰 30年稱霸全球的認命哲學 華利創辦人張聰淵:我只是鞋匠!
一起拚下去 疫情黑暗時,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光! 一份午餐冷凍包,撐起2千個底層家庭 「送最後一個確診者回家!」80位運將堅持最後退場 企業憑信任存摺度難關:員工自發挺你,才撐得住公司 一起走就不孤單,全台迎戰危機大串聯
通膨新風暴 比疫情更嚴重的市場變局 商周通膨大調查 67%公司憂獲利被吃掉、4成民眾認為會超過3年 一杯咖啡,從豆子、紙杯到運價 都飆漲背後效應 財富自保》 小資族、高資產族、退休族,該買黃金或買股? 企業減災》 人才M型化,找出A咖員工調薪
內捲中國關鍵報告 【美中疫後交鋒.首部曲】 中共百年、歐美圍堵,看懂中國經濟「往內轉」4大危機 直擊》「世界超市」義烏出口轉內銷,中國經濟變局縮影 從流行語「躺平」、紙龍、台商拚減碳、螞蟻森林 全面解讀下個十年走向
全民直播大爆發 疫後非學不可的新溝通力! 雲端談生意、管理人才都靠它 全家做電商、神基對內溝通、群聯董座徵才都靠它 高手實戰:視線、背景、星期幾開播,樣樣學問 3大顛覆:看大數據管人、生產流程倒著走、改變分潤制度 「未來,所有企業主都要是網紅、公司都要有電...
紅色資本入侵 一家資本額7億元的物流公司,為何能牽動台灣高科技業命脈?一家原本為泛公股的企業為何會逐步變身為泛中資色彩的公司?這些離奇過程,只是隨機的商業交易巧合,還是一場精心安排多年的布局?
你該認識的30個台灣創業家 疫情掀創業潮》下個十年看他們! 他們,敢跟Google搶人、疫期衝北美股票上市 32歲已交棒兩次、把200員工當CEO養 這群影響力世代, 相信企業「長對」比「長大」更重要!
遠距成交聖經 向3大超業學》不見面,業績也翻倍成長! 保險、車市、房市急凍,他們就重新定義市場和客戶 >line客群農耕法,一半新客來自中南部 >嘴笨就拚「起承轉合溝通術」,億元案隔空上門 >深耕車友社團,疫期飆賣上百輛車 長輩貼圖、直播會客、空拍機、留太太的line,超...
疫後奇蹟商店 台灣疫情三級警戒超過兩個月,殘酷地上演了物競天擇的演化論。當人們都宅在家,這個巨大的生活變化特別影響了服務業,不是最強、最大的企業活下來,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企業。 服務業「變種」競賽,差距飆大! 疫後奇蹟商店 momo疫情下拉大與PChome差距,市值大贏13倍; ...
5個台灣人虛擬廚房全球戰記 成軍2年就打世界盃!一個平板和廚房就可以開店 熱血! 工程師、律師、矽谷客、電影人 一個租錯的中央廚房,扭轉他們人生 敢夢! 不只手搖茶和鼎泰豐 他們美、加、德股市掛牌,「出口」更多MIT美食
別人不敢,我敢! 匯百億回台,要把前鎮漁港變台灣築地市場,還要把法拍屋85大樓變五星級飯店 你不知道的海霸王千億身價傳奇 他是兩岸冷鏈倉儲、冷凍食品大王,也是餐旅大亨,此時更在兩岸逆勢加碼 》上公廁就相中標的;一塊高雄養豬冷門地放5年賺近20倍 》從汕頭到成都,拚出中國西南最大...
台積電翻轉鐵鏽之城 從大地之殤,到一塊土地重生 三個月前的編輯會議,「台積電要到高雄設廠,都要開始整地了」的新聞線頭,引發編輯台熱烈討論。 「不可能!去年九月,劉德音才否認,」資深半導體記者、總主筆陳良榕立刻說。但線索明確,抱著懷疑又謹慎的態度,《天下》團隊一步一步拼出,台積電降臨高雄,在...
台灣公司治理 為何讓外資傻眼? 國際權威觀點:台灣的體系看似青壯,實則「仍是少年」 制度被濫用》法人董事代表隨便換,一家公司三年改派董監事23次! 年報太草率》董事介紹表格10項專長全打勾,外資:你們都是「超人」? 法規逆潮流》先鋒、貝萊德反對的董事選舉辦法,台灣「法定」採用
無界限電商戰開打 到蝦皮取貨、到全家當賣家、到Line直播下單 戰友隨時變對手>Uber Eats、熊貓開超市PK全聯、家樂福 線上線下無差別>蝦皮開超商,業界傳聞上看千店 新關鍵字>去中心化、賣家人格、快商務 跨界時代,所有產業都值得重做一遍!
一次搞懂元宇宙 它是下世代的網路! 臉書、Nvidia、微軟、Visa全力投入 9年後產值70兆,每家公司都得「進去」買地、開店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經濟規模將超過實體世界 台灣機會在這!元宇宙入口、AR眼鏡、「上雲」幫手,12家必知概念股 下一代競爭力重定義!孩子在裡面創造、...
你以為的落後傳產,競爭力獨步全球
台灣鞋王變身記
遇上「30年第一慘」,一群被低估的企業家,
竟讓做鞋的毛利率比做手機高,代工市佔躍升!
圖解供應鏈》台灣製鞋業9大武林
解密回憶錄》豐泰王秋雄偏執管理學
大賺管理財》潮牌鞋不能沒有鈺齊、東紅
編者的話
迎向「由台製造」的時代
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是台灣最早期的矽谷海歸。當年受十大建設感召回國,如今旗下事業橫跨傳產與科技產業,地理範疇遍及全球,甚至包括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新聚思。
他領導下的工業總會,第一年白皮書就讓人耳目一新,但其中一個建言卻頗為復古——重新打造亞太營運中心。
這個台灣九○年代的重大經濟政策,早已被鎖進許多人的記憶抽屜裡生灰塵了。但苗豐強強力主張,台灣應該重新思考這個議題,理由一:二○一八年川普關稅戰開啟的返台投資潮,已造成台灣五缺難題,資源有限,不可能無止盡。理由二:供應鏈追求分散風險,台商再往外投資不可免。理由三:對比於上世紀的不成熟,現在從製造、技術、金融及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與水平整合,均已成形。
「應該以Made by Taiwan(由台製造),而非Made in Taiwan(在台製造)來做目標,」當時他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說,這句話埋下了這期封面故事「台灣鞋王變身記」的種子。(見80頁)
台灣鞋王的確是被低估的一群企業家。他們是個古老的行業,但自二○一六年Nike新任董事長邀請蘋果庫克擔任董事開始,這批鞋王遭受更嚴苛的考驗。
但資深副總編輯許秀惠發現,七年多來,這群鞋王不僅沒有被打敗,反而如仙人掌般在乾涸的土地上成長。
一個被低估的行業
不像蘋果供應鏈,他們沒有被紅鏈取代。當許多科技業才開始到台灣、中國大陸以外設廠,四十年來,這群鞋王平均十年開拔一次,每家幾乎都有三個國家以外的工廠,其實是台灣最有國際管理經營能力的行業之一。
他們是Made by Taiwan的具體展現,他們在台灣的廠都不大,但運用台灣資本市場、資金、人才與研發,維繫競爭力於不墜。他們賺的是管理、研發財,他們樹立的系統性高牆,不只是地理聚落,而是人脈與信任網絡。
不過,Made by Taiwan的下一個問題是,當投資、工作機會在海外,台商的壯大與台灣有何關聯?這就是苗豐強重提亞太營運中心的主因。成功的Made by Taiwan,總部所在地必須有好的金融、法律、機場轉運、甚至會展等服務業支撐,必須讓各地員工靈活回台調度。這一切都需要新的基礎建設與法規架構配合。
本期另個重點是最新的「天下永續公民獎」。這一百強企業,不分行業,都努力承諾減碳,讓二○五○全球升溫控制在一.五度C已是眾人努力目標。從金融到海陸空,精彩而務實的個案分享,減碳早已不是口號,而關乎企業未來生存。(見28頁)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