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號
期數:No.299
040 精采要目
042 太乃談收藏
為何這波新冠疫情無法反應出類似SARS結束後的市場反彈
044 當代藝術推手
新世代水墨的推湧者 潘信華
就三年吧!能引導一些好學生 努力也值了
046 封面故事
鄭在東個展
無何有之鄉 /上海震旦博物館
何可無此君 /台北異雲書屋
060 拍賣焦點
台北宇珍 2022 秋拍
「東瀛秘藏:久手堅憲二中國藝術瑰寶」
072 拍賣焦點
北京保利2022年秋拍中國書畫陣容強大
074 拍賣焦點
永樂×富藝斯 2022 秋拍
080 點將錄
林奕良 Bryan 一位專業文物藝術策展人
086 重要展覽
專訪 巴黎賽努奇博物館館長 易凱
從【行雲流墨】展 談中國繪畫收藏
092 展覽
平藝術空間 七戶優個展【凝-剎那與永恆】
094 藝術現場
【問世間,情不為何物】第八屆台灣美術雙年展
098 專輯
中國家具 黃花梨交椅篇 歷年拍賣成交十大排行
專訪 雅典襍 陳仁毅 Jerry Chen
118 Chill 人物
魏維德 繪畫,教會他如何縫補回憶
124 乃銘看展覽
台東光祭在知本 台東縣卑南鄉溫泉路
居家娛樂 楊登棋(登曼波)個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
126 乃銘看展覽
里昂雙年展的委託創作策略
精選內容: .封面故事:楊祐寧 & Melinda – 我的我們 .腕錶新趨勢:龍年節慶限定腕錶 .美妝特輯:香奈兒美妝的未來 .美妝趨勢:森林浴 .美妝趨勢:香水是門生意 .生活風格:文華東方 – 原味的意義 .珠寶特輯:經典日常 .時尚新貌:全新BURBERRY .時尚觀察家:...
占卜,提供來自未來的「資訊」,通曉掌握這些資訊的人,巫覡、薩滿、祭司、靈媒,他們細察物象、推演世事、釋疑解惑,帶給迷途生靈感動、撫慰,許多文學書寫也蘊含著信仰與占卜的描寫,在他們細微靈巧的書寫下,以不同面貌將自己的占卜經驗、信念傳釋而出,撫慰讀者們在大疫憂鬱背後,那些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科學所不能觸及...
本次 idSHOW 十二月主題「質設計.好生活」,以不同層面的角度,告訴大家居住空間所具有的氛圍情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而家的舒適度與美感更會反應在每個人言行上,此次主題從起居日常開始為基礎,建構每一天的好感生活為初衷,帶領讀者透過相關設計、方法打造好感生活提案。從居家的材質、色調、燈光、植物、軟裝、...
她的名字對台灣或許陌生,但Alexandra Daddario的笑臉絕對烙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她曾是《波西傑克森》、《加州大地震》、《海灘救護隊》裡的性感寶貝,也是好萊塢戀愛喜劇的一姊,面對日日有人被淘汰的好萊塢,她說努力工作、熱愛工作是唯一正解。拍攝封面當日,她其實發燒感冒,但仍敬業無比,我想,她已...
在現當代的科幻文學討論中,仍然有一個「房間裡的大象」被擱置未談: 那就是,什麼是「科學」? 「科學」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如何演變成為我們當今所熟悉的樣態? 而如此的科學和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乃至於形塑了「科幻」這個文類的技術想像? 科學、科技、科幻三者的交互重疊。
陳意涵,人生無須導航 帶著行囊一路向前,駛向人生的目的地,儘管旅程中的風景也曾高潮迭起;對於現在的陳意涵來說,無須精密的導航,無欲則剛是眼前最好的方向。
瘋騎車四個大夢 不曾幾何時,許多車友的夢想是單車環台、三進武嶺,如今,這些都成為日常,車友間的問候語,已經升級為「你挑戰北高、雙塔了嗎?」北高360k、最北富貴角燈塔到最南鵝鑾鼻燈塔的雙塔挑戰距離520k,還有西三塔600K,甚至是瘋狂的四極燈塔挑戰620k!如果這樣還不夠嗆、不夠熱血,今年4天的...
本期主題:男女大不同? ------ 男生比較勇敢,女生愛玩洋娃娃?或許你身邊就有人不是這樣。許多男生女生的區別就像是「框框」,反而模糊每個人獨特的部分。要如何鬆動?不妨跟著小典藏,從身體,到角色扮演、職業等,一起來發問和討論,男生女生是不是有那麼不同?
為何這波新冠疫情無法反應出類似SARS結束後的市場反彈
歷經三年的新冠疫情肆虐已到尾聲;不僅歐美,近期亞洲各國也紛紛開放國門不再封控邊境。現階段雖然中國大陸還繼續執行動態清零政策,但國境開放應是遲早的事,預期2023年新的一年,全球將回到新冠疫情發生前的世界。
二年前新冠疫情開始時的幾個月,我與熟悉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趙旭先生曾經有個對談,談到這波新冠疫情有些類似2009年SARS。我們一致認為:中國藝術市場將在新冠疫情結束後迎來強勢的反彈,所有藝術品的價格都會往上揚升。如今,二年過去了!雖然現在我們正處疫情結束的時候,但似乎還感受不到當時我們所談到的「疫情結束後市場將迎來強勢反彈」。
為何這波新冠疫情無法反應出類似13年前SARS結束後的市場反彈
經過觀察,可以歸納出二個方向來探討: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目前藝術仍處於熊市,而且不僅是中國藝術市場,全球藝術市場也是。
市場處於熊市的原因,無非是大環境經濟的不佳。三年的疫情,雖然各國央行都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但如今疫情已近尾聲,在通貨膨脹的壓力下,美國央行則大幅上調基準利率,讓市場感受到恐慌,股市、債市、加密貨幣都大幅下跌,市場彌漫著悲觀的氣氛,這就是大環境的不景氣。
藝術市場更慘。三年的疫情封控,阻礙了人流、物流、金流的正常運作,尤其是需要親眼目睹並上手觸摸鑑定的骨董、書畫交易受到嚴重影響;突然熄火的市場,讓行家、藏家、拍賣公司至今都無法適應。急凍的市場,更讓處於這個市場人們產生變現不易、流動性風險的想法;因此急於處理手上的收藏,造成市場賣壓的湧現。在供過於求的現實下,更加深了這波熊市的囧境。
原本市場還寄託在新興收藏家的崛起。這三年的確有不少70後新興收藏家的加入,但他們所喜愛的收藏,更多的是當代藝術作品,而不是傳統的骨董、書畫,這又讓供過於求的市場雪上加霜。當然,這些都源於大環境的不景氣,市場沒錢了,說什麼都沒有用。現階段要從熊市回到欣欣向榮的牛市,似乎還遙遙無期。
這波熊市調整會比預期的久
簡單的說,目前市場不好是事實,而且還會持續很久。二年前原本我們所認為,市場將在新冠疫情結束後迎來反彈行情,現在看來已是不可能了!
熊市,就是市場調整,是一個去蕪存菁、擠泡沫的市場。把過去在牛市漲過頭的標的物重新檢視它的價值,就像最近不斷爆雷的加密貨幣,有些加密貨幣已剩不到1/10的市場價位。同樣的,我們觀察到最近骨董、書畫市場,有些書書家作品跌幅已超過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有些品相差的骨董更乏人問津慘遭流拍,這便是市場處於熊市的現實。
除此,拍賣公司為保證有好的成交,要求賣方壓低賣價,估價甚至回到10年前的市場行情;也就是說,賣家如果是在近十年買的貨,現在按估價來拍賣根本就是賠錢。賣方明明知道這種估價要賠錢,但在求現的壓力下,也不得不上臺斷頭賣貨,這就是最近拍賣公司估價越估越低的原因,而且這個現象還會ㄧ直持續下去!
這波新冠疫情與SARS疫情對藝術市場的衝擊,剛開始雖然都對市場帶來急凍,但SARS疫情來的快去的也快,因此能很快迎來疫情後的復甦。而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讓人們逐漸適應並成為常態,這回要回復往常又得經過時間適應,這便是新冠與SARS的不同,這也是為何新冠疫情已進入尾聲之際,遲遲還未見到市場有所反彈的原因。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