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原價 | 售價 | |
---|---|---|---|
電子書 |
|
NT$160 | |
經理人月刊(24期) | NT$2199 |
成大事的祕訣:做好每一件小事
修練成功的33個細節
在NBA握有3座總冠軍戒指的球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除了苦練球技,其實還有不為人知的小細節。每次比賽前,他會默念美國前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演講稿,像是「重要的不是他人評論,或別人教你該怎麼做,而是競技場上實際奮鬥的樣子。」 對詹姆斯來說,此習慣雖小,卻有深遠影響,讓他能面對媒體批評、球迷意見,專注打球。本次主題學習,我們整理33種細節,助你做好小事,再成大事。
實戰OKR 自20年前Google崛起以來,他們一直實施「目標與關鍵結果」(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的管理制度,它強調讓員工自主設定目標,隨時因應外界變化調整,不以成敗結果打分數,更看重員工執行過程是否有突破、進步。由於方法簡明,協助團隊聚焦最重要的事,在當今...
在新科技包圍的商業社會裡,管理者要如何抓住機會?領導力大師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曾給出解方,「領導企業不變的常態,就是擁抱改變。」一如Adobe大膽砍掉販售套裝軟體的獲利模式,改為訂閱制,帶領組織徹底轉型、擺脫低谷,至今成長突破千億市值。 這正是這次我們選出2018年100MVP經理人...
封面故事 當Google、微軟(Microsoft)、萬事達卡(Mastercard)等跨國企業的執行長,紛紛聘請印度人;美國500大企業裡,75位外籍執行長中有10位是印度裔,從這些資料觀察,「印度出口執行長」現象,已引起外界關注。 這次主題學習,我們透過12位印度執行長的成功故事、管理經...
彙整近70本勵志書,找出成功學大師沒跟你說的事 重新定義成功學 成功學經典、賣出6000萬冊的暢銷書《思考致富》作者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訪談500名各界傑出人士,將他們的成功歸納出13條法則,讓世人知道成功是可以學習的。但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是只有一條,即使我們模仿成功人士...
最強清單工作術 我們列清單,無非是想替混亂的生活帶來秩序,替龐雜的工作理出頭緒。但列到後來,不做的、丟失的、做一半的、無法確實遵守的情況比比皆是。為什麼?在使用任何工具之前,我們應該先學習使用方法,把列清單視為一套思考系統、工作整合系統,而不只把它當作一張寫滿未完成工作的筆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
隨著科技進步,商業世界出現愈來愈多新理論,像是行銷4.0(Marketing 4.0)、工業4.0(Industry 4.0)等,企業擁有更多「手段」獲取成功。然而,不論運用多新、多強的戰略,背後的本質都不會變──要替自身創造更多價值。 為了做到這點,基本上有兩種方法:與別人競爭,贏過對手,爭取利益...
創造心流,愛上工作 一名組裝零件工人,當一件產品到他面前,他有43秒完成工作。這樣的工作每天要重複將近600次,如果要重複幾年而不厭倦,該怎麼做?這個現象不是流水線上的工人才會發生,工作者對於日復一日的任務也會產生倦怠,如果你不想因此而頻繁地更換工作,該怎麼辦? 訣竅在於,每天都替自己設...
扭轉人生的原子習慣 每個人都有想改掉的壞習慣,如慣性遲到、晚睡、抽菸等;也有想養成的好習慣,如閱讀、運動、早起等。然而,大多數的人在戒除或建立習慣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挫折。剛開始需要克服心中的排斥感;執行一段時間沒看到成效,不知道還要不要持續⋯⋯。 習慣無法養成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用錯方法。這...
戰勝新多益 每一位想學好英文的人心中,一定有過這些疑惑:要背多少單字、記多少文法,英文才會變好? 一次解答多益相關問題,年後轉職、升遷加薪必備,戰勝新多益。
產品經理10堂課 每一項暢銷商品背後,都有一組日以繼夜、不斷打造更好服務的團隊,而團隊中又有一位重要的領航者: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 帶領產品從無到有,是一趟幾乎沒有終點的旅程,這個職位得足夠貼近顧客,熟悉他們的需求、痛點,規畫產品走向,還要懂得發揮影響力、串聯起每位夥...
自學的技術 你對自己的工作滿意嗎?《經理人月刊》調查千位讀者的學習習慣,發現工作者為了更好的職涯,都有好學的心,努力充實自我。然而,多數人學習時數偏低,有三分鐘熱度的毛病。 離開學校後,不再有老師、學校幫你制定課綱、擬定學習時程,更多時候必須靠自己摸索學習方法、技巧。要學會任何事,懂得「學習...
精實管理 Lean,中文是「精瘦」的意思,如果把人換成企業,Lean被翻譯為「精實」或「精益」,Lean Management則被稱為精實管理。顧名思義,就是把組織訓練成沒有贅肉(零浪費)、規律運動(持續改善)的管理方法。企業如果能達成這兩個境界,意味公司的資源利用率最大,才能在承平時期以小博...
20小時快速學習(上個月主題後延一個月)/ 學習的阻力是甚麼? 有時候原因也許你我都想得到,卻解決不了。那便是還沒上手前就半途而廢。自學高手喬許.考夫曼大膽提出:享受學習,關鍵就是速度。本期經理人教你找到學習的精要,20小時便能突破最枯燥無聊的初學階段。 快學的技術 20小時高強度練習,新技...
扭轉工作與人生的筆記本活用術 唯有一面思考一面書寫的筆記術,才能真正鍛鍊腦力。 透過做筆記的過程,從既有資訊中,挑選和整理出自認重要、有趣、有用的部分,不僅能幫助記憶和理解,更能了解自身需求,甚至激發新的創意,是成功學習不可或缺的關鍵之一。
蹲好馬步,為了明天更好的自己 職場新人的菁養成法 工作前5年,累積一萬小時努力,成為不可取代的高效、專業人才。 投資自己,累積實力,讓主管看見你是值得栽培、重用的潛力新秀。
【主題學習Back to Basics】你也做得到的Google式管理 究竟Google有什麼魔力,可以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齊聚一堂,打造創新又有競爭力的產品?薪資和福利或許是簡單而直覺的答案,但每位Google人都告訴你的卻是,因為它對人的尊重,讓員工打從心裡認同它。怎麼做?任何企業和經理人...
相關性與因果關係
近幾年來,不管是出於好奇、獵奇,或是想要激勵、學習,在國內外的媒體網站上,經常可以看到「成功人士的習慣」這類文章。數量一多,難免閱讀疲勞:到底為什麼要知道歐巴馬的衣櫃裡只有黑色與灰色西服(理由是可以省去挑衣服的心力與時間,然後去掌管國家大事);而且,即使照做了,就會變成功、當總統嗎?
時間再往前一點,過去談到成功者的習慣時,經常被提及的內容,多半是像富蘭克林的美德修練(包括節制、寡言、秩序、決心、節儉、勤奮、真誠、正義、中庸、整潔、平靜、節欲、謙虛等),或暢銷書《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提到的: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後來又追加了第八個習慣:傾聽內在的聲音,找到自己的熱情)。
我猜想這當中的轉變是,人們不但喜歡知道「大人物」如何成就他們的豐功偉業,就連他們在工作上、生活上的細碎小事也不願放過,說不定對於後者的興趣還更大些。
故事往往就出現在這個探索、揭密的過程裡,而且這些方法或習慣的難度愈高、反差愈大,最好還稀奇古怪,效果尤佳:像是比爾‧蓋茲(Bill Gates)不管多忙,每天臨睡前至少會花1小時看書;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或臉書(Facebook)的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天天都穿一樣的衣服;蘋果公司的CEO提姆‧庫克(Tim Cook)每天凌晨3點45分起床工作……。
為了找出最成功、超級成功的人,到底都有哪些日常習慣,發現網路上文章還真不少,稍微彙整了一下,供讀者參考:閱讀、早起、小事也不馬虎、經常尋求他人建議、維持身心健康、保留個人時間、寫日記、生活規律、經常說「不」、不會把難聽話放心上(以上是我覺得比較「合乎常理」的);整理床(書桌、衣櫃)、天天穿一樣的衣服、每天吃一樣的早餐、有兩台手機(或電子設備,目的是為了隨時都可以開機工作)、開口閉口就是工作、常跟自律甚嚴的人混在一起(這部分可能比較「見仁見智」)。
《經濟學人》去年有篇文章叫〈高效人士的惱人習慣〉(The annoying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裡面寫道:「人們很容易把相關(relation)和因果(causation)搞混。庫克如果早上6點45分起床,他工作大概還是一樣有成效。而且在解釋他的成功時,就不會只提到認真工作和不尋常的生理時鐘了,應該還有其他特質。」
我們都知道,即使很多成功人士都早起,也不代表你從今天開始早起,就會成功;我們更知道,如果去調查「失敗人士」,裡面肯定也有不少早起的鳥兒。所以,複製別人的習慣不會讓你做事成效更高、人生更成功,也不要把某些人的「癖好、習性」當成了成功的法則,找你做得到的、覺得有道理的,持之以恆地做到、做好就好。
總編輯 齊立文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