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售價 | |
---|---|---|
電子書 | NT$150 | |
天下雜誌(25期) | NT$2490 |
2018天下兩千大調查 智慧生活爭霸戰
★ 2018《天下》年度企業排名調查
★ 天下雜誌連續32年的最具公信力的調查
台灣最有優勢的四大領域、AI硬體的五兆商機,
哪些企業最有機會?另,台灣哪家公司成長最快?最會賺錢?
看看上榜的企業有哪些?
姊無所畏 不需完美,只需勇敢 「姊」,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一股力量。 面對未知、多重角色、沒自信、壓力或失敗, 世界各地的新一姊們需要的,不是新能力,而是新態度。 多一份勇敢,姊,可以無畏。
2017《天下》兩千大調查 人工智慧全面啟動 台灣不能錯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AI已經翻出實驗室的圍籬,跳進各行各業,走入每個人的生活。 現在的AI有如1990年代的網際網路,剛剛萌芽,處處是藍海。 沒有大市場、沒有先進研究、沒有迸發的新創, 台灣產業要如何在AI海嘯中求生?小國的利基...
2020《天下》兩千大調查 最強五十大集團 ★ 年度投資、選股、就業、經營實戰必備,最權威企業排行榜 ★ 製造、服務、金融業榜單解讀,哪些企業最會賺錢? 台灣企業集團20年大洗牌! 誰能屹立不搖?誰又是最強突圍者? 《天下》帶你揭示台灣企業集團的變貌。
2022《天下》兩千大調查 台積艦隊衝十年 《天下》兩千大調查出爐,走過貿易戰與疫情,去年全台2000大企業營收、獲利,顯示出什麼新趨勢? 台積電,成為地緣政治兵家必爭之地,但劉德音說,半導體產業還將迎來黃金10年,估計2020年至2030年這10年間,全球半導體「年產值」有超過1兆美元...
2023《天下》兩千大企業調查 台灣企業佈局全球新藍海 為了地緣政治避險、以及同時受益於紅色供應鏈出局,台灣企業積極向外佈局,並從過往成本考量、改為向中高階佈局,在關鍵市場成為新星。 台灣企業有什麼優勢? 什麼樣的企業,能當領先者? 全台製造、服務、金融/金控兩千大企業最新榜單、...
調查報導 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學術風暴 錢.謊言.假論文 論文造假,是個人鬼迷心竅,還是一場集體犯罪? 一個校長的辭職,讓國家兆元產業夢醒? 以楊泮池為核心的「學閥」,如何能把持國家經費分配? 最後卻讓台灣的生技大夢, 成了謊言重重的荒謬戲碼,甚至被韓國五年反超?
本刊為epub版 演算法一改,流量就下降?Facebook不再是免費獲取客戶的管道? 想讓流量翻倍、用戶增加,一定得砸錢做廣告? 這兩年,矽谷流行一種稱為「成長駭客」(Growth Hacking)的行銷作法,核心精神就是:捨棄傳統的廣告行銷,用最低的成本,透過數據分析和技術手段,讓產品高速成長...
從概念到實踐,各行各業全面啟動! 2011年「工業4.0」一詞首度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出現,兩年後,正式成為德國政府的核心政策。眼見德國撒下火種,世界列強開始群起效尤,隨後幾年間,紛紛依據各自的國情背景、產業特性,提出訴求互異的相應政策,第四次工業革命從此席捲全球。 工業4.0從概念到實踐,...
年度2000大企業調查
最佳營運績效50強 逆風也能高飛
能登上《天下》營運績效五十強的榜單,並不容易。
去年台灣經濟外溫內冷,只有兩種企業,才能擠進榜單:
它們不是掌握技術跟上趨勢,就是找對策略逆風高飛。
去年,台灣經濟外溫內冷,
反映在《天下》兩千大企業調查「營運績效五十強」的榜單上,外貿為主的製造業大軍,在五十強中搶下四十一席。
能登上《天下》營運績效五十強的榜單,並非易事。因為,不但要去年營收、獲利、股東權益報酬率表現好,還要加上過去三年的營收、獲利成長率與累計獲利的排名。因此上榜的都是具有長期穩定、又具短期爆發力特性的企業。
今年的上榜企業,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抓對潮流,在利基市場生根,隨新科技發光發熱的潮流型企業。
另一類則是策略獨特,累積高進入門檻,逆風高飛的反趨勢型企業...
2000大主題-【智慧生活成真】
人工智慧離你很遠嗎?不,它將出現在你家門鈴、冰箱,
走進醫院、社區,走上馬路、汽車……。
二○一八,是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快速匯流年,
日常生活場景,就是人工智慧實驗場。
邊緣運算、物聯網門號等技術大躍進,
讓企業爭搶的戰場,從雲端、軟體走向平台、硬體。
光是AI硬體的全球營收,將超過五兆台幣。
強項在硬體的台灣,能搶到多大商機?
重慶南路上、緊鄰城隍廟的全家便利商店門市,人潮熙來攘往。有高中生、上班族、香客,也有不少剛從總統府拍完照的觀光客。
三月底,這家門市全新改裝,以科技概念店重新見客。平常在工廠才看得到的機械手臂,正在幫客人沖咖啡;消費者在店內休憩區一邊吃早餐,還能一邊逛VR虛擬商店;原本店員一天要巡邏四次門市,查看超過二十種設備,如冰箱、微波爐、冷凍櫃的氣溫、電壓,現在只要透過櫃台後的數位監控看板,當設備異常,系統會自動報修,減輕店員負擔。
這是全家和十五家技術廠商花一年合作,背後運用的技術有RFID無線射頻、NFC近場通訊、VR、人臉辨識等。
強調智慧化門市的,還有銀行。玉山銀行的小i機器人、第一銀行的Pepper、彰化六信的Ayuda,機器人幾乎成為數位分行的標準配備,這些「新行員」會跟人打招呼、介紹理財產品,技術不外乎人臉辨識、語意分析技術。
再往南走,台南市正南五街路邊十六個停車格,都顯示在手機app上,且直接付款。解決過去在市區像無頭蒼蠅找車位痛點的,是被宏碁收購的新創公司「停車大聲公」。
日常生活場景,宛如新興科技的競技場。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