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允許安樂死的社會,死亡可以達到怎樣的境界?
★亞馬遜五星好評★
★出版者周刊星級評價★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假帳號留言、帶風向、餵養仇恨言論、惡意檢舉、違反社群守則…… 如今的臉書,還有理性公共討論的空間嗎? 勒令停業撤照、醜化抹黑、人身限制、訴訟騷擾、國家機器監控…… 在獨裁政府打壓下,新聞記者該如何突圍? 祖克伯臉書 杜特蒂政府 = 獨裁者共犯結構 堅守底線 追求真相 打擊假新聞暴力 「對權...
一部財富與富人們隱密棲地的實地踏查報告 都會中財閥勢力與富豪特權的暗黑民族誌 洪敬舒 |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黃克先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危殆生活》作者 盧郁佳 | 作家 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 《大減速》(Slowdown)作者 ——推薦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上野教授,您如何不對男人絕望?」 12回書信往返,24次真摯、銳利, 毫不保留的文字交鋒!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讀冊 當月選書四冠王!】 女性主義先驅上野千鶴子與新銳作家鈴木涼美,年齡相差四十歲,各自走過波瀾壯闊的人生。兩人以一年的時間互相通信,深刻討論情色資本、母女、戀愛...
死是這樣地短暫,為何生卻如此漫長? 當呼吸都讓人滅頂、世俗使人憤恨,肯定生命有何意義? 厭世時代絕無僅有的生命指南,日本讀者共鳴「這本書改變了我!」 太宰治曾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叔本華寫下:「一切生命的本質即是痛苦。」 2500年來人類朝朝暮暮地徘徊在生死之間,所求究...
★德國不敗長銷書,攻佔韓國百大暢銷榜近三年! ★讀者熱評:「比別人早一點讀到書中見解,就是天大的幸運!」 你是富一代、富二代,還是正努力往上攀爬的中產階級? 你期待孩子比你活得更自由、更有成就嗎? 了解創造財富與身分地位的「慣習」, 擴充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語言、身體與心理七大...
《疼痛帝國》、《什麼都別說》作者在《紐約客》的精選文章 他是非虛構寫作的福爾摩斯 這個時代獲獎最多的記者之一 也是當代最佳的非虛構類作家 《紐約時報》暢銷書 《紐約客》、Goodreads年度最佳書籍
╒════════════════════╗ 我們永遠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犯錯, 那,你會不會是下一個被出征的人? 一本社群時代的自我保護指南! ╚════════════════════╝
你是不是認為做錯事就該反省? 你是否常把「對不起」掛在嘴上? 身為家長的你,會教小孩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立場想一想嗎? ─── 如果「是」,請你一定要看完這本書! 許多常見的教養模式、被視為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把大人和孩子都逼向絕境。 {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十週年暢銷經典Ⅰ}
置身事外的人,總是會疑惑「為什麼不逃走?」 但對身處其中的人而言,這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問題。 ☆譽田哲也《野獸之城》、櫛木理宇《寄居蟹之女》故事原型 ☆無處可逃的殘酷空間 ☆令人膽寒的紀實文字 #閱覽前請做好心理準備 ⋆⋆⋆⋆⋆⋆⋆⋆⋆⋆⋆⋆ 從家暴演變為禍及家族的虐待監禁 在暴力支配下,為了活...
死亡,讓我們看見深埋在生者心中的事物。 ★首本死亡職人訪談,直擊死亡最赤裸平凡的真面目★ ★亞馬遜「編輯精選」最佳非小說★ ★Goodreads高度好評,討論數直逼5.5K★ ★尼爾‧蓋曼(當代奇幻大師)、奧黛麗‧尼芬格(《時空旅人之妻》作者)、凱特琳.道堤(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等英美名...
全書以淡看風雨、笑傲世間的角度,分成「人生得意須盡歡」、「英雄最怕病來磨」、「千古艱難唯一死」、「我自橫刀向天笑」,從老、病、死等方面探討人生大事,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沒有冠冕堂皇的說教,以小庶民的角度訴說身邊發生的故事、普羅百姓的心聲。
──2020年Openbook好書獎入圍作《牆國誌》作者好評再出擊── ──《環球郵報》2021年度選書── ──《紐約客》2022年最佳書籍── 繼調查報導前作《牆國誌》,詹姆斯.格里菲斯再次集歷史、文化、教育、政策、國情於一書, 藉由深度跨國調查威爾斯語、夏威夷語與粵語三種受壓迫語言...
臺灣與世界許多地方,正走進低生育率的時代。過去生育經常被看做女性的責任,不生孩子或生不出孩子的女性,經常面對社會的譴責。但時至今日,我們必須正視,影響女性生或不生孩子的因素,既有個人抉擇,也是個人與時代、與環境互動的結果。這本書回顧這個抉擇被忽略的歷史,正視古今女性在生或不生路上的掙扎。這些既屬...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從流浪街頭到踏入全美最高學府, 來自社會底層的非一般真實勵志故事。 初版即榮登誠品、博客來、金石堂暢銷榜,銷量突破十萬冊 * 獲頒美國知名主持人歐普拉「無所畏懼獎」 * 長踞美國Amazon暢銷榜,近千名讀者力讚 *《紐約時報》、《出版家周刊》專文報導 * OKAPI博客來獨書報、交通大學《喀報》...
本書是在美國長久以來採用,並廣受歡迎的大學性教育教科書。特色是採取「正向看待」的觀點,尊重生理及心理真實,尊重各種經驗及文化,也尊重專業研究及調查,並從性教育擴及性別教育、情感教育,融合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與女性主義的觀點,並不斷逐年修訂。中譯本將是台灣市面上第一本全方...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對我而言,諮商就是兩個人在一種特殊的情境中真誠相會的過程。任何人與人深刻的互動,都會對雙方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而諮商師在這樣的關係裡,有其重要的助人使命與專業任務。」──曹中瑋
在允許安樂死的社會,死亡可以達到怎樣的境界?
★亞馬遜五星好評★
★出版者周刊星級評價★
2016年6月,加拿大將安樂死(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MAiD)合法化,使醫師得以在特定狀況下協助人們終止生命。
史黛芬妮.葛林醫師,是加拿大最早提供安樂死服務的醫師之一。這本書記錄了她成為安樂死醫師後第一年協助病人安樂死的經驗。希望能透過這些病人的故事讓大家明白她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以及她在這過程中所看到、學到的一切。
葛林醫師用像說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加拿大安樂死合法化歷經了哪些辯論?安樂死制度上路後又遇到什麼困難和問題?她從產科醫師轉換跑道成為安樂死醫師,心態上有何轉變?一次次目睹臨終病人與親友的道別,她得到什麼生命體悟?
「我發現,光是告訴病人他們符合安樂死資格,這句話本身就具有某種療癒作用。一旦他們不用再害怕自己可能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死亡,就能夠把心思放在生活上,讓自己更充分運用剩餘的時間。從這個觀點來看,安樂死其實比較無關乎死亡,而是關乎一個人想要如何生活。」——史黛芬妮.葛林醫師
作者簡介
史黛芬妮.葛林(Stefanie Green)
擔任產科醫師二十多年,於2016年成為安樂死醫師。她是加拿大安樂死評估者與提供者協會(CAMAP)創辦人、卑詩省衛生部安樂死監督委員會的醫學顧問、CAMAP全國線上論壇的主持人。她也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和維多利亞大學的臨床教師,與家人住在卑詩省。個人網站:StefanieGreen.com。
譯者簡介
蕭寶森
台大外文系學士,輔大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報社編譯及大學講師,現為自由譯者。譯作包括:《蘇菲的世界》(智庫版﹚、《森林祕境》、《樹之歌》、《有植物的美好日常》、《狂野人生》、《鹽徑偕行》等四十餘部。
譯文賜教:slaudrey@ms35.hinet.net。
專文推薦
彭湛歡醫師|社團法人台灣尊嚴善終諮詢服務協會理事長
好評推薦
江 盛|資深婦產科醫師
李茂生|台大法律學院名譽教授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姜冠宇|整合醫學科與安寧專科醫師
紀岳良|舌尖上的律師、諮商心理師
畢柳鶯|復健科醫師、《斷食善終》作者
郭憲鴻(小冬瓜)|人氣YT頻道「單程旅行社」
賴台生|旅遊作家
薇薇夫人|專欄作家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獨特的,死亡也是多元的,而高度民主素養的國家,應當重視少數族群的真實需求,協助在醫學倫理之外找到維護生命尊嚴的完善做法,這是社會的同理心與專家的責任。——姜冠宇,整合醫學科與安寧專科醫師
作者帶讀者看見,安樂死讓人們在死前好好地活,以及醫師不只治病,更可以陪伴人們幸福尊嚴地走向死亡的風景。——紀岳良,舌尖上的律師、諮商心理師
善終有很多種方式,每個人的期待不同,透過這本書,能看到許多不同的面向。祝福每個人都能在最後一段旅程裡,圓滿地和世界說再見。——郭憲鴻(小冬瓜),人氣YT頻道「單程旅行社」
書中的個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走過一段痛苦的「回家」路。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我們既然逃不過死亡的關卡,就應該好好面對死亡大事。——賴台生,旅遊作家
讀完這本書,我希望活到安樂死合法的那一天!——薇薇夫人,專欄作家
這本富有同情心的回憶錄,作者是安樂死領域的先驅人物,她幫助痛苦的病人探索並實現他們的臨終選擇,「富有情感、優雅、坦率......不容錯過。」——《出版者周刊》,星級評價
對於一個人如何以及為什麼可以選擇離開這個世界,提出人道且清晰的觀點。——柯克斯書評
史黛芬妮.葛林勇敢的敘述激發了人們的同情、喜悅和深刻的理解。這本書是重病患者、他們的家人和所有關心他們的人的必讀作品。——Ronald Epstein,醫學博士
史黛芬妮.葛林透過病人的故事和她自己致力於讓更多人獲得安樂死服務的努力,照亮了一個陰暗的世界,這個世界繼續尋求在醫學內外獲得更多接受和理解。——Sunita Puri,醫學博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