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陪美學論
0 篇書評

交陪美學論

當代藝術面向近未來神祇

  • 出版日期: 2022/03/3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8.0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118153
  • eISBN: 9786267118207
  • 字數: 143,626
紙本書定價:NT$ 550
電子書定價:NT$ 550
電子書售價:NT$ 38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 龔卓軍「近未來的交陪:台南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相關論述首次有系統集結成書。
● 臺灣獨特之「交陪美學論」第一本專書
● 評論爬梳國內外相關重要文獻、學術研究、及當代重要展覽、影像、表演、藝術季等作品
● 全書裝幀設計由入圍多屆金曲獎及金蝶獎知名設計師羅文岑操刀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96

    約翰.伯格最長銷藝術評論經典作品! 探究我們如何觀看藝術和世界的方式, 最精練又最具衝擊性的經典視覺藝術之作。

  • 特價 電子書: NT$ 340

    攝影、電影、文學、哲學、左派思想……處處都閃現著他的靈光 德文原典直譯 ╳ 華文界最完整精確的班雅明精選集 在靈光消逝的年代,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 電子書: NT$ 196

    ◆「美學」不是一門學科,它不過是指認藝術的方式。 ◆ 藝術所展現的自由、無所求本身就是一種實現,而美感經驗可以讓人們於出神之剎那體會了解放的深刻意涵。 ◆ 藝術很「有用」,就是不能強求;它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天空才是極限,但無論如何、無論何時何地,無法預期爆炸。

  • 電子書: NT$ 252

    這不只是一本旅遊書,而是在旅行中看到一朵花、一面微笑、一塊殘石的感動。 蔣勳老師去過吳哥窟十四次,仍說:「我還想要再去。」 吳哥,如此莊嚴,如此華美,不可思議。──蔣勳 我覺得吳哥城像一部佛經,經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生死起滅間誦讀傳唱,等待個人領悟。──蔣勳

  • 電子書: NT$ 250

    藝術領域變化迭起,創作手法和概念推陳出新,藝廊及美術館裡的展出,每每都讓觀賞者一頭霧水、無所適從。 現任《華爾街日報》資深藝術評論家蘭斯・埃斯布倫德,從必備基礎知識,包括簡單明瞭的藝術史脈絡梳理、欣賞作品時的觀念釐清、跨時代和不同類型藝術的共通元素羅列,到示範賞析十個知名繪畫、雕塑、影像、裝置...

  • 出版日期:2015-08-11
    電子書: NT$ 266

    關於「佔領」命題,東亞地區的藝術家們,如何以身體行動來回應? 藝術是花,時代是土壤。相同文化圈的創作者,有如同一座花園裡的耕耘者,也是彼此對照的鏡子。 2012年起,作者持續前往日本東京、沖繩、香港、韓國首爾、濟州島、中國武漢地區,採訪並考察東亞……

  • 特價 電子書: NT$ 493

    氣勢磅礡,將西方近代哲學、美學和政治學熔於一爐,西方美學思想登峰造極之作。 左派美學的後設理論經典,貫穿整個近代西方思想的「美感」概念的歷史探討。

  • 電子書: NT$ 224

    以淺顯易懂的撰述,加上簡明精要的圖解,邀請你以輕鬆自在的姿態進入美學的天地,一起探求美的本質,掌握美感的特徵,追索藝術的意義,了解中、西方重要的美學範疇。

  • 電子書: NT$ 315

    ※繼《觀看的方式》,約翰•伯格另一具代表性文論集 ※觀看的感知和想像,始終是理解這世界的首要方式。

  • 電子書: NT$ 476

    ▌超越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的巨大鴻溝 ▌ ▌開闢觀看世界全新視野 ▌ 當代視覺文化研究權威W. J. T. 米契爾 極具開創性的形象剖析論著──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 詳細資訊

    「交陪 Kau-Puê」——含有交易、買取之意。(廈門話)
    交際應酬、互盡友誼、彼此密切往來。(臺詞辭典)
    街境守望、社區聯防、友境出陣、誼廟互挺。(《臺南府城聯境組織研究》)

    五百年前,西方社會幾乎所有人都擁有對神或魔性力量的信仰,至今這種信仰只是眾多選項之一。五百年後,經過西方和日本的殖民、政權交替,臺灣民間信仰與廟宇文化中的交陪組織,至今仍維持活力不墜,影響著庶民社會的文化藝術表現語彙。

    本書作者龔卓軍任教於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為近年臺灣最具能量、創意和影響力的藝術學者及策展人之一。 二〇一七年在臺南蕭壠文化園區策展之「近未來的交陪: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以紮實的田野調查先行,將臺灣民俗與宗教文化以藝術理論、美學觀點梳理廓清,並邀集跨域藝術家進行創作上的精彩交陪對作,令此展備受好評迴響,引起廣泛討論,並獲第十六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肯定。此後作者延續策展及書寫藝術評論不輟,逐步建構出臺灣獨有的「交陪美學」概念。

    本書為作者繼二〇〇七年《身體部署》的當代哲學理論之後,首度集結系列評論,直陳其十年策展實踐內蘊的藝術理論,讓地方文化面向世界文化,藉廟會藝術提煉當代藝術,從民間廟宇之間的動態「交陪境」,打造出一條屬於臺灣文化蘊育的獨特美學思路。

    書中分成「理論」、「影像」、「展演」、「跨域」四大部分,以系列性的策展研究書寫,構築爬梳「交陪美學」的深層內涵,試圖探討當代藝術和民間藝術之間的交互滲透和內在張力,勾勒出藝術話語新路徑。

    本書涉獵評論之議題/作品之關鍵字:
    交陪論:後祭祀圈中的當代藝術
    潘春源/潘麗水/傀儡謠/洪通/黃志偉/神紋樣/八吉祥/鬼魂的迴返/邊緣藝術/陳秋山/廖慶章

    影像論:起咒出神的身影系譜
    臺灣狂公子/臺灣美學文件/張照堂/林柏樑/沈昭良/陳伯義/港千尋/多孔世界/東南亞攝影/民族誌詩學

    展演論:館閣陣頭的身體與當代巫山水
    蔡小月/南管館閣/陣頭/雲端香路/無垢舞蹈劇場/行者/壞鞋子舞蹈劇場/吃土/土方巽/孿主體/舞踏/黃蝶南天舞踏團/秋田鎌鼬美術館/帳篷劇/海筆子/Zomia

    跨域論:亞際連帶與限界藝術
    佐渡島/日惹/香港/仙台/總爺/蕭壠/東海岸/越後妻有/里山

     

    作者簡介

    龔卓軍

    1966年出生於嘉義。國立臺灣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於淡江大學通識中心、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2007年起任教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

    2006年發表《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一書,2007年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10年起擔任《藝術觀點ACT》季刊主編,2011年獲國家出版獎特優獎。譯有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舍拉的《空間詩學》以及莫里斯.梅洛龐蒂的《眼與心》等書。策畫參與的「近未來的交陪」展覽,獲2018年第16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獵人帶路:曾文溪溯源影像誌》獲2021年第45屆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

    近年來進行多項大規模當代藝術界的田野調查及策展工作,能量驚人、影響深遠:
    ● 2013年:「我們是否工作過量?」/臺北誠品畫廊
    ● 2014年:「絕對不純粹」東亞論壇:報民/AABB—臺南/東京交流計畫
    ● 2014:「東亞.駐村.對話—r:ead#3」/臺南藝術公社
    ● 2014:「鬼魂的迴返:臺灣國際錄像藝術展」/臺北鳳甲美術館
    ● 2017:「近未來的交陪: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臺南蕭壠文化園區
    ● 2017:「想要帶你遊花園:民樂交陪藝術祭」/臺中文化創意園區
    ● 2018:「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臺中國立台灣美術館
    ● 2019 :「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臺北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 2021:「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高雄市立美術館
    ● 2022:「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Mattauw大地藝術季」/臺南總爺藝文中心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82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