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人以外的:臺灣文學中的動物群像
0 篇書評

成為人以外的:臺灣文學中的動物群像

5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2/08/1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0.3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570864427
  • eISBN: 9789570864977
  • 字數: 103,268
紙本書定價:NT$ 390
電子書定價:NT$ 390
電子書售價:NT$ 254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動物不只是「動物」,而我們也不僅僅是「人」!
卸下生而為人的優越,理解、包容並交付愛予「牠」們。
探訪臺灣文學中最深情的動物與人文書寫。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出版日期:2024-03-01
    電子書: NT$ 300

    在喧嘩巨變的時代, 楊照招魂那位講故事的人, 重整金庸筆下的山河歲月。   「對於江湖新鮮人,這是一部金庸導讀;對於早已熟讀金庸者,這更是一本知音之書。」

  • 電子書: NT$ 406

    《紅樓夢》中有歷久彌新、令人神往的雅文化,即貴族文化的精華。大眾往往誤以為貴族就是有權有勢,享受龐大的財富、過奢靡的生活,但這僅止於物質範疇,更重要的,則是精神層面的那份涵養和優雅。

  • 出版日期:2024-03-01
    電子書: NT$ 269

    ★日本企業界人士案頭必讀之書的當代解讀 ★南懷瑾等人推崇信奉的人生智慧   懂得人情世故,徹悟處世真諦, 將能為人生帶來大大轉變!

  • 出版日期:2023-08-29
    電子書: NT$ 315

    ◎朱宥勳導覽二十世紀台灣文學十場論戰的章回故事書。 ◎由文學戰神擔任「場邊球評」帶團觀戰,特別能看出論戰煙硝裡的個中三昧。 ◎台灣文學是從論戰中開始的,小從使用的文字、語言,大到意識形態,台灣文學從來沒有理所當然順理成章這件事,我們現在可以擁有的自由與空間,都是從各種議題一場一場論辯過來的。

  • 電子書: NT$ 336

    美國推理作家協會主編,38 位作家全明星陣容、35 章全方位涵蓋的書寫指南 小說、劇本、遊戲等故事開發必備工具書 ◆ 提筆寫作前,捫心自問: 靈感哪裡來?該上哪裡找資料?怎樣安排寫作時間表? ◆ 寫作進行時,你可能會遭遇到: 對白怎麼寫才精采?角色該如何刻畫才引人入勝?犯罪詭計是怎麼設...

  • 出版日期:2023-08-29
    電子書: NT$ 280

    ◎ 戒嚴時期台灣小說家故事全新改版,新增〈新版前言——遙遠的回音〉!   ◎ 「我希望可以在這系列文章裡,讓文學讀者重新認識台灣的作家前輩,認識他們的精神、意志與勇氣;我也希望可以稍微讓非文學讀者感受到,就算你未必嗜讀文學作品,這些人本身的生命故事,及其對世界的熱情與執著,都有如小說一樣精彩。」...

  • 電子書: NT$ 144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 地上的娃娃想媽媽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媽媽的心呀魯冰花 書中以代課老師郭雲天初入社會的純真之眼,發現複雜的社會問題,其中貧富差距、學校教育、農村發展以及政治污染等,到今日都依然發人深省。文中以古阿明這位繪畫天才之死凸顯主題,凝聚批判的高潮與感染力,令人動容。而茶妹這位母親早逝...

  • 電子書: NT$ 252

    戰後台灣白色時代繪景,民間記憶的甦醒…… 他們的生涯,如今一樣鮮活,你我一樣真摯,原該花朵一樣盛開,但白茫茫大霧,籠罩了一切…… 賴香吟接續《天亮之前的戀愛》的時代素描──台灣戰後身不由己的半世紀,化為小說來到眼前,他/她們即是我們;過去,還在等待開始。

  • 電子書: NT$ 336

    繁體中文初版於2018年發行;本書為二版(改版) ▎近半世紀暢銷百萬冊.非虛構寫作殿堂級教本 ▎ 「雖然這本書講的是寫作,但是絕對不是只寫給作家看的:書中的原則適用於任何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要寫東西的人。」 《非虛構寫作指南》是給整個世代寫作者的一部聖經, 如果你想找到訣竅,寫出簡潔又有渲染...

  • 出版日期:2024-02-27
    電子書: NT$ 356

    ★國文課閱讀補充最佳文本★ ★為每一個閱讀經典的讀者,提供一條參考方法的路徑★ 一字一詞多詩意,一草一木總關情 穿越三千年旖旎時光,讀懂詩經草木中的浪漫詩意 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美麗邂逅的 《詩經》筆記體讀本

  • 電子書: NT$ 260

    在大約一年的時間內,透過電子郵件,作家吉奈向艾諾提出關於寫作的提問。 從說明自己對於寫作形式的探索,談到身為階級「叛逃者」的罪惡感;從如何看待文學,談到她想寫下現實的慾望;從描述自己喚醒記憶的方式,談到人們對精神分析之於寫作的誤解;從每本作品各自的成書過程,談到她的日記與訂定寫作計劃的方法;從她對超...

  • 特價 電子書: NT$ 232

    《沈從文自傳》合《從文自傳》與《邊城》於一帙: 《從文自傳》從童稚打架、逃學起筆,到入伍當小兵,復又棄軍從文,上北京求學,一心成為作家。說曰自傳,其實不過年方二十,流離的傳奇故事蘊藏無盡的熱情,從而激起面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樸實文字的背後隱伏著傷懷悲痛,亦見證記錄了大時代的變遷。 《邊城...

  • 電子書: NT$ 420

    ★ 臺大網站總點閱數超過410萬,華人世界最受歡迎的《紅樓夢》線上課程 ★ 臺大中文系教授歐麗娟權威導讀,推出至今最完整、最翔實、最精彩的公開課文字紀錄!

  • 電子書: NT$ 407

    六神磊磊,本名王曉磊,2013年開設「六神磊磊讀金庸」公眾號,文章閱讀數均超過10萬次,  被中國權威數據機構「新榜」,評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之一。  六神磊磊表示金庸小說總共12部,但總結只有兩句話,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 電子書: NT$ 99

    還珠樓主,原名李善基,後名李壽民、李紅,堪稱一代奇人,不但興趣廣泛,通曉諸子百家,佛經道藏、醫卜星相皆有涉獵,且走遍大江南北,經歷豐富。因與女友相戀未果,遂以其名之「珠」字嵌入筆名,以為紀念。1932年以《蜀山劍俠傳》崛起文壇。這部神怪武俠小說,篇幅浩帙,正傳50集、後傳5集,計329回,約500萬...

  • 電子書: NT$ 377

    本書是賴俊雄教授為華語文學界所撰寫的專著。縱論當代文學研究主要的理論現象、大師巨作,以及最重要的,文學理論與其他人文學科的互動方向。賴教授是臺灣英美文學領軍者之一,致力理論研究多年,在新作裡他不僅介紹晚近西方學界眾聲喧譁的流派,同時思考立足臺灣的我們與世界理論對話的可能。……此書可謂多年來僅見的大型...

  • 電子書: NT$ 286

    暢銷書《六神磊磊讀金庸》系列作品 ◎「讓你特別舒適的人,可能另有所圖。」《雪山飛狐》的南蘭這樣踩了雷。 ◎「越聰明的女人,越要按捺替別人安排一切的衝動」,別成了《天龍八部》的阿朱。 ◎「做人不能既要、又要、還要。」否則像《倚天屠龍記》的紀曉芙,好心沒好下場。 六神磊磊曾說,自己的本業就是...

  • 電子書: NT$ 364

    一部探索明清時代中國男同性戀歷史的漢學研究巨作

  • 電子書: NT$ 286

    ◎工作輾轉各處,無法安定?一生漂泊的蘇東坡,「應似飛鴻踏雪泥」。 ◎人生的不公不義,是無法迴避的。「人生有味是清歡」,是蘇東坡的淡然。 ◎如何活在當下?「詩酒趁年華」,被貶官三次的蘇東坡選擇這樣過人生。 漂泊、衝突、煩惱、挫折……人人都會有,怎麼面對? 蘇東坡用三件事療癒了自己: 一張...

  • 詳細資訊

    動物不只是「動物」,而我們也不僅僅是「人」!
    卸下生而為人的優越,理解、包容並交付愛予「牠」們。
    探訪臺灣文學中最深情的動物與人文書寫。

    從歷史到文化,聊動物談生命;引介文學裡之動物形色,呼喚牠們現身吶喊,
    在流動的共感中,體現不同視野的島嶼萬物。

    長久以來,動物在人類「大寫的歷史」中,往往不是被異化,就是被邊緣化,牠們是珍奇猛獸、是工具幫手、是貼心寵物、是食物獵物,唯獨不是牠們自己。
    動物在人類文學作品裡,從未缺席。隨人類文明進程演繹,生態思潮脈絡浮現,在文學的牽引下,19位作家學者各別邀請文本背景中的動物輪番上陣。以時間軸序,爬梳臺灣文學中的動物書寫,從動物作為工具、商品、符號到成為主體;輔以空間視野,環顧各族群文化、探究不同類型題材、囊括藝術創作中之動物百態。更收錄「他山之石」專欄,對照日本、中國、馬華、香港等地文學裡的動物書寫,體現人與動物關係的普遍性和地域性。本書中各式動物形象、生命寫照、互動情感、符號象徵,都映照出人與「人以外的」——動物們的存在和真實狀態。當人類學習平等正視一切,才能為了人以外的,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何能「成為人以外的」?……它是一種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願景;也是一種指向後人類時代,人與他者界線流動的狀態;除此之外,它也同樣指向那些在自然大化之下,「成為人以外的」生命們,牠們同樣具有情感與性格,我們與牠們同死共生。
    ——黃宗潔|本書主編

    如果文學能使我們稍稍謙卑自省, 臣服退讓、看見萬物有靈,理解人的蒙昧,我們就能認知其實怪物就是此生與各種生命形態交會並且曲折構成的、不完整的自己,也許我們也會明白,那難解不可測的、深淵的目光無意吞噬誰。
    ――柯裕棻|作家


    本書特點
    ☉ 國立臺灣文學館|動物特展
    蒞臨展間,穿越時空。透過神話、詩歌、小說、散文、童話等動物文學,以大型情境藝術裝置、動態捕捉互動技術,開啟成為人以外的種種可能。
     
    ☉ 島嶼臺灣|在地動物導覽指南
    時序橫跨清領日治、工業革命後、經濟起飛直至今日的臺灣;撰寫者囊括學者、詩人、小說家、藝術家;類型涉及科幻、奇幻、繪本甚至藝術創作和裝置,文學動物形象依序現身。  

    ☉ 喜愛動物、生命、生態書寫之讀者|必讀書目
    擺脫人本之史觀,以文學流動筆觸,敘寫各種動物生命的喜樂與悲哀。



    策劃/作者/編者簡介

    策劃:國立臺灣文學館
    臺灣文學的發展,從早期原住民、荷西、鄭氏、清領、日治、戰後,世代更迭,族群交融,累積大量文學作品,孕育出豐厚多元的內涵。國立臺灣文學館為我國第一座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除蒐藏、保存、研究的功能外,更將透過展覽、活動、推廣教育等方式,使文學親近民眾,帶動文化發展。

    作者:余美玲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曾參與「《全臺詩》蒐集、整理、編輯、出版計畫」。研究主題與專長以日治時期臺灣古典漢詩為主,亦擅長藉文本、文獻分析探究該時代書法、繪畫等文化活動與傳播,以及傳統文人的藝術養成與大眾思想。著/編有《日治時期臺灣遺民詩的多重視野》、《臺灣漢詩三百首》、《臺灣古典詩選注》(二至六冊)、《周定山全集》(四冊)等書。

    作者:楊翠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研究領域為原住民文化與文學、臺灣史、臺灣婦女史、臺灣女性文學與性別文化相關議題等。著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學術論文《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少數說話:臺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重視域)》等書。

    作者:馬翊航
    臺東卑南族人,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著有個人詩集《細軟》、散文集《山地話/珊蒂化》,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台灣文學故事》。

    作者:李欣倫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女性文學、臺灣當代小說。出版《藥罐子》、《此身》及《以我為器》及《原來你甚麼都不想要》。《以我為器》獲二○一八年國際書展非小說類大獎,亦入選《文訊》「二十一世紀上升星座:一九七○年後臺灣作家品評選」中二十本散文集之一。

    作者:葉淳之
    府城人,兒時活動領域是臺南市中西區和安平區,成長遍及臺灣頭尾和海外。政大新聞所畢業,曾任記者、電視製作人,並得過一些文學獎,著作有《島嶼軌跡》、《我們的島》、長篇小說《冥核》和《思慕微微:走尋裡臺南》等。

    作者:廖偉棠
    香港詩人、作家、攝影家,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獎、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及香港文學雙年獎等,香港藝術發展獎二○一二年年度藝術家(文學),現居臺灣。
    曾出版詩集《八尺雪意》、《半簿鬼語》、《春盞》、《櫻桃與金剛》、《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等十餘種,講演集《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走近現代詩的四十條小徑》,評論集「異托邦指南」系列,散文集《衣錦夜行》、《尋找倉央嘉措》、《有情枝》,小說集《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等。

    作者:蕭義玲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小說、現代散文、文藝美學與思潮。曾獲東海文藝獎小說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佳作、竹塹文學獎舞臺劇本創作、文學評論類佳作、聯合報徵文首獎等獎項;出版《七等生及其作品詮釋:藝術・家園・自我認同》。

    作者:范宜如
    臺灣宜蘭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臺北市立敦化國中教師、韓國啟明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現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研究領域為明清文學、空間與文學、報導文學。著有《行旅‧地誌‧社會記憶: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合著有《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文學@臺灣》、《傾聽語文:大學國文新教室》等書,編著有《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與凌性傑合編)。

    作者:林楷倫
    臺中人,想像朋友寫作會的真實魚販、作家,交大研究所肄業,二○二○年開始在臺灣文學界嶄露頭角。曾獲林榮三文學獎二○二○年短篇小說首獎、二○二一年三獎,時報文學獎二○二一年二獎、臺北文學獎和臺中文學獎等。二○二二年出版首部著作《偽魚販指南》。

    作者:龔卓軍
    生於臺灣嘉義,臺灣大學哲學博士,現為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現象學與當代法國哲學,長期關注身體哲學、美學、民間藝術,以及當代藝術策展與評論的相關議題。著有《文化的總譜與變奏》(臺灣書店)、《身體部署》(心靈工坊),《交陪美學論:當代藝術面向近未來神祇》(大塊),譯有《空間詩學》(張老師文化)、《眼與心》(典藏)、《現在之外》(典藏)等書。
    二○一三年起展開展覽策畫工作,並於二○一八年以「近未來的交陪」獲第十六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二○二一年以主編《獵人帶路:曾文溪溯源影像誌》獲得第四十五屆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

    作者:瀟湘神
    本名羅傳樵,作家、實境遊戲設計師,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臺灣大學哲學所東方組碩士班,專長是儒學。性善論者。對人類學、民俗學、城市發展、腦科學等等有興趣。曾獲臺大文學獎、角川輕小說獎、金車奇幻小說獎、國藝會長篇小說創作補助等。著有《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帝國大學赤雨騷亂》、《金魅殺人魔術》、《殖民地之旅》、《魔神仔:被牽走的巨人》等長篇小說,並與多位作家合著時代小說《華麗島軼聞:鍵》、《說妖》、《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其中以《臺北城裡妖魔跋扈》於二○二○年獲選為《文訊》雜誌「21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台灣作家作品評選(2000-2020)」。

    作者:林宛瑄
    臺灣大學外文系博士,博士論文以德勒茲哲學中的塊莖概念為理論框架,跳脫習見的軍事隱喻,拆解一般討論疫情時常見的軍事隱喻,探討人與病毒之間的身動力交流。曾任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至退休,現為獨立學者,研究領域為德勒茲研究、生命哲學、通俗文化研究、偵探小說研究以及數位社會研究。自我認同為閱聽雜食性大型貓科動物,希望所有的動物都有一口好牙齒,能一直開開心心地享用喜愛食物的好滋味,吃飽飽睡飽飽開心玩耍。

    作者:黃宗慧
    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研究專長包括精神分析、文學理論、動物研究。曾任NTU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主編、《文史哲學報》英文編輯、《中外文學》總編輯。書評、文化觀察及動物保護議題之評論文字散見各報章雜誌。著有《以動物為鏡:12堂人與動物關係的生命思辨課》與黃宗潔合著有《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編有《臺灣動物小說選》、合編《放牠的手在你心上》等。

    作者:何曼莊
    臺北人,著有《大動物園》、《有時跳舞 New York》等,現居美國紐約市。

    作者:羅晟文
    生於臺灣高雄,畢業自臺灣大學電機所、荷蘭聖尤斯特藝術學院(Akademie voor Kunst en Vormgeving St.Joost)攝影碩士。作品關注中非人生物與當代社會間的關係,常使用錄像、攝影、電玩、聲音與裝置等媒材,試圖誘發討論。完成學業後,現為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創意總監,旅居荷蘭,駐村於北極圈與荷蘭皇家藝術村。二○一九至二○二二年先後駐村於北極圈、荷蘭皇家視覺藝術學院(Rijksakedemie van beeldende kunsten),與法國阿爾勒。近作個展於荷蘭FOAM 攝影美術館、台北鳳甲美術館,並獲國藝會、荷蘭蒙德里安藝術基金會、荷蘭央行、伯恩哈德王子文化基金會資助。

    作者:邱鉦倫
    家中養十二隻貓、四隻狗的人。努力寫字讀書教學只為了幫他們買罐罐。希望這世界的動物能更被重視,生命更被理解。

    作者:呂樾
    現為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長年關注自然導向文學與生態批評等相關研究,近年則多思考人類世、新物質轉向等理論實踐於臺灣自然導向文學研究的可能,並嘗試與表演藝術、數位藝術領域間進行跨領域合作。

    作者:陳文琳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畢。花蓮時光書店店員,雙貓的墊員。喜歡書和逛書店。

    作者:林怡伶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現職為教育部計畫專任助理。

    編者:黃宗潔(Cathy Huang)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長期關心動物議題,研究領域為當代臺灣文學、香港文學、家族書寫、動物書寫等。著有《倫理的臉:當代藝術與華文小說中的動物符號》、《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本書獲Openbook 2017美好生活書)、《生命倫理的建構:以臺灣當代文學為例》、《當代臺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與黃宗慧合著有《就算牠沒有臉: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十二道難題》(本書獲Openbook 2021年度生活書)。編有《孤絕之島:後疫情時代的我們》,其他書評與動物相關論述文字散見《鏡文化》、《鏡好聽》、《新活水》等專欄。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313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