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暴力,一旦化為文字,隱而不顯的凶惡能致人於死。
既然如此,我也將祭出我的「第二把劍」!
艾蓮娜,她們家的長女,她的建議總是實事求是,性格明理、遇事決斷冷靜,儘管才十九歲已能勝任母親的諮詢對象;而她其中一個妹妹則索性不學了。就各方面來說,瑪莉安的能力並不輸艾蓮娜。她靈敏慧黠,但對每件事都是一頭栽進去:她的悲傷、她的喜悅,都不知何謂節制;她慷慨大方、平易隨和、有趣……集所有優點於一身,就是...
中文書迷超過30年的漫長等待! 首度從義大利文原版全新翻譯! 艾可80歲生日紀念版!由艾可大師親自註解! 倪安宇老師超過500則精心譯註! 義大利熱賣超過650萬冊!全球銷量突破3000萬冊! 榮獲法國麥迪西獎和義大利史特拉哥獎二大文學獎!已售出48國版權! 改編拍成電影,由影壇...
這個世界變得比我走時還要更糟…… 世界上的威脅像陽光一樣普遍,但是里卡多.雷伊斯躲在自己的影子中。 生存與存在不是同一件事。 你創造了你自己,你是你自己的創造,這與是凡人或是詩人無關。 一個不存在的虛構人物與創造他的鬼魂相遇的故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喬賽.薩拉馬戈生涯最重要代表作 首...
普利摩・李維納粹集中營經典回憶錄 法國世界報、英國水石書店世紀百大必讀經典 伊塔羅・卡爾維諾:「他是我們當代最重要、最有天賦的作家。」 ✹睽違七十年,繁體中文首度出版 ✹收錄義大利國寶級作家卡爾維諾推薦引言 ✹收錄美國文壇巨擘菲利普.羅斯1986年與李維訪談紀錄
他極力穿越那深沉的絕望、努力抓住一點微弱光源、緩緩向前邁進的堅定意志。 那或許是費滋傑羅身為作家的強韌本能。──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 X 費滋傑羅 兩大文學心靈一次收藏! 村上春樹持續譯介費滋傑羅作品超過40年 首次親自編選、翻譯、撰文介紹 8篇小說 + 5則隨筆 費滋傑羅人...
第一本以文學介入性別運動的英美現代小說 開創「波士頓婚姻」獨特關係的時代經典──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兩位獨立女性共同生活、相知相伴的「波士頓婚姻」, 卻因一個男子的出現打破了平衡……
最糟的並不是這個世界不自由, 而是人忘卻了自由。 昆德拉:「我的小說是一部青春的史詩。」 ★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麥迪西大獎」! ★許悔之、楊澤、蔡詩萍、駱以軍 4大名家必讀推薦! ★書封由米蘭.昆德拉親筆繪圖,最具珍藏價值!
小說的價值在於展現生命裡存在的可能性, 將深埋在你我心中的東西發掘出來。 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對藝術的獨到見解, 20世紀至今猶然散發歷久不衰的耀眼光芒!
語言暴力,一旦化為文字,隱而不顯的凶惡能致人於死。
既然如此,我也將祭出我的「第二把劍」!
漢德克始終在探究語言的邊界、語言抵達的是什麼,
《第二把劍》是漢德克文學世界的最終意義。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最新力作
漢德克對於正義與暴力的思索
復仇之日啟動,今天不是一個能靠希望度過的日子。
一生中,漢德克以文字為業,他前衛、大膽,充滿實驗性,他將語言視為神聖之物,然而,一名記者卻以語言玷汙了他以及他的母親。
「是的,暴力存在於我的某些行為,也以另一種更常發生、更猛烈的方式,存在於我的語言中。但我那些語言的暴力,一律都是口說,從來不是書寫下來的文字,我的意思是,不是給那些特定的閱聽大眾,為了出版所寫下的文字。那樣的書寫與記錄,將暴力化做文字,向來是我的大忌。」
一名女記者在報紙上寫了一篇針對他的文章,但不只是針對他而已,甚至指控他的母親其實是納粹的追隨者。
他知道,他不能坐視不管,他必須為他母親復仇,不計一切代價……
有些事情依靠法律並不一定能夠獲得解決,於是乎,受迫害者需要第二把劍,一把正義之劍,來消弭體制外的仇恨。以書寫做為銘刻,第二把劍就此而生。
作者簡介
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1942──)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出生於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劇作家。1961年曾於格拉茨大學攻讀法律,1965年退學。24歲即發表著名劇本《冒犯觀眾》,引起廣大迴響。他是當代德語文學重量級的作家之一,曾於1973年獲畢希納文學獎,2009年獲卡夫卡文學獎,2014年獲國際易卜生獎,被譽為「活著的經典」。作品風格以實驗性的語言著稱。
作品產量眾多,小說有《夢外之悲》、《守門員的焦慮》、《左撇子女人》、《在漆黑的夜晚,我離開了我安靜的房子》及《水果賊》(暫譯)等,其中多部曾改編成電影,如《守門員的焦慮》為與文‧溫德斯合作改編;《左撇子女人》則由漢德克本人執導,並獲坎城影展最佳影片提名。
譯者簡介
劉于怡
旅居德國,現為自由譯者。
好評推薦
童偉格、何曼莊 /專文導讀
陳思宏/作家
鍾文音/作家
陳榮彬/台大翻譯碩士學程專任助理教授
何致和/作家
各界推薦
「第二把劍不是以鐵鑄造,而是以敘事本身鍊冶,又是一個出自信仰的傳說?可能是,但同時也是文學的勝利。」──Lothar Müller, 《南德日報》
「或許今日讀者會(也應該這麼)認為,這本書是作者漢德克對批評者的陰險報復,但對仰慕者而言卻是一場盛宴。一把十足的雙刃劍。」──Philipp Haibach,《文學世界》
「第二把劍是漢德克作品中罕見,能令讀者懸著一顆心直到最終的書:書中的『我』會對那位女記者採取報復行動嗎?這是一場文學遊戲,不僅關乎書裡所敘述的事,也關乎個人聲譽的認知。」──Sebastian Hammelehle,《明鏡週刊》
「本書巧妙地交雜著高明及做作……五月故事讀起來如春光般的輕盈,同時也是一場大師級『一本正經的遊戲』。」──Thomas E. Schmidt,《時代週報》
「五月故事中處處指涉漢德克長年以來所曾書寫過的片段……作者近乎戲謔地指涉自己的作品,大半輕巧敏捷,但總在關鍵處陡然深沉起來。」 Mladen Gladić, 《星期五週報》
「在漢德克的敘事宇宙中,《第二把劍》猶如一顆晶亮的拼花碎石。」──Werner Krause, 奧地利第二大報《小報》
「漢德克輕鬆地秀出一張張藏在袖子裡的牌,故事起初看起來像是隨意的堆疊,但漸漸地形成一個複雜的結構,過程中作者不時對著讀者眨眼。他書中的主角從不令人厭惡,因他從來不是個嗜殺者……這也使得這個復仇故事展現出不相符的輕盈並維持了歡快的平衡。」——Michael Wurmitzer, 奧地利《標準報》
「漢德克的五月故事,具文學大師風範的自我探索文本,卻同時驚人地令人困惑。」──Ulrich Kühn,《北德廣播文化台》
「《第二把劍》挾著鬥志激昂的標題走進文學,漢德克史詩以夢遊者的姿態銜接上荷馬史詩……漢德克以古典史詩的迴響空間消釋了敘事與宗教間的界線,但這不該被認作神學上的堅信,而應視其為一種『文學涵蓋一切』的表達。」──Helmut Böttiger, 《德國廣播文化台》
「漢德克這本新書充分展現出大師的描寫功力……創造出一種不會太快過期的文學藝術形式,甚至在百年後還能引發閱讀者的熱情。」──Ulf Heise,《中德廣播》
「最終那樣自然而然導向結束的方式,令讀者動容,其他人可能仍是無動於衷。他們會保持沉默嗎?我想是不會的。」──Lothar Struck, 《文采與庸乏──文學與當代批評雜誌》
「……畢竟沒有人能夠質疑諾貝爾文學獎的讚美,做為一個作家,漢德克『憑藉著語言的獨創性探索了邊境,以及人類經驗的特殊性』,他的著作給予了文學無聲的考驗,在他的語言底下,過往的文學都顯得太過平凡了。」──《金融時報》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