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在臺灣II
0 篇書評

「帝國」在臺灣II

「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0/04/10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4.9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3503903
  • 字數: 183,457
紙本書定價:NT$ 420
電子書定價:NT$ 420
電子書售價:NT$ 332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從「個人記憶」到「集體記憶」
追尋戰後作為歷史記憶的「日本時代


「日本時代」是一個歷史記憶的方法或過程,而非只是一個過去的「歷史階段」。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不僅存在於高階知識系譜的建構,同時也存在於一般大眾生活的日常活動場所及各種文化領域中。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15

    這是一本帶領臺灣各世代讀者重返二二八事件歷史起點之書。 七十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官民衝突事件。在戒嚴期間,這道歷史傷口成為不可碰觸的禁忌,相關研究直到解嚴後的一九九○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至今已累積出相當豐碩的成果。但作者陳翠蓮認為,關於二二八的研究「迄今為止仍然著重在整...

  • 電子書: NT$ 296

    刻板印象常認為:臺語流行歌曲帶有濃濃演歌味,是因為曾受到日本統治與文化的影響;實際答案卻並非「是」或「否」這麼單純。《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正以此為問題意識,重新檢視一九三○至七○年代間臺語流行歌曲發展、變遷的軌跡。作者陳培豐從歌唱技巧、歌詞等面向剖析各斷代間膾炙人口的歌曲,指出我們所...

  • 出版日期:2015-12-17
    電子書: NT$ 284

    本書鎖定日本帝國統治之下的臺灣,並同時涵蓋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在地觀點的研究視角,亦即將殖民地的文化狀況當作是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在地觀點的相互指涉與相互交疊的結果。書中以討論的材料與內容區分,分別以「空間與時間意識的描圖」、「知識與知識社群的描圖」、「藝術與情感結構的描圖」為主題。

  • 電子書: NT$ 210

      本書考察戰後至1950年代,本地與外來企業於戰後臺灣發展初期的草創過程,從經濟復興到自立階段,本地與外資企業的歷史源流與營運實態。

  • 電子書: NT$ 420

    小笠原欣幸即以此宏觀又透徹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過1996以來的七次總統選舉,在每一屆選舉的章節中檢視各陣營的攻防、分析成敗之因,以及每次選舉結果對臺灣民主發展的意義,並且也對許多選舉中的迷團提供解答。

  • 電子書: NT$ 315

    本書著眼臺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臺北圓山動物園,集中探討動物園在面對民間、國家、戰爭與環境變遷之際,呈現哪些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是如何被凝視、想像與操作。本書不僅是臺灣首部動物文化史,更是一部宏觀的自然史與生命史,透過爬梳動物與人類社會相遇的過程,進一步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

  • 電子書: NT$ 385

      本書以三大篇十個章節的篇幅,從軍事情報、政工、白色恐怖、外交、台獨運動、民主化、本土化、民生與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等全方位的視角,剖析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蔣經國與其政治生涯。   這段歷史過程呈現了國府於國共內戰中潰敗、自大陸倉皇撤退播遷來台之後,如何在風雨飄搖中站穩腳跟,並利用冷戰...

  • 特價 電子書: NT$ 238

    一頁明治到戰前的日本帝國礦業開發史 一段沉埋於荒島密林中,近乎無聲的台灣礦工故事 旅日導演黃胤毓歷時七年最新紀錄片《綠色牢籠》 同名圖文書以抒情筆觸封存電影鏡頭外的點滴時光 將幕後的一切,化為最真摯的感情紀實與時代紀錄,真情呈獻

  • 電子書: NT$ 9

    臺灣民主化之後,重新檢視這段歷史,確認了當年政府作為不當,損害人權。民國九十五年(2006),立法院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 ,設立「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展開對於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的恢復名譽及賠償工作。 十年多來,我在北臺灣各地旅行,接觸到一些白...

  • 特價 電子書: NT$ 226

    臺灣曾與二次大戰近身肉搏。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昭和天皇宣讀《終戰詔書》的錄音,從帝國平民百姓家中的收音機流瀉而出,這是普通人首次聽見天皇的聲音,也是日本正式承認戰敗的重大歷史時刻,史稱「玉音放送」。臺灣人做為帝國的殖民地子民,親臨了同樣的歷史時刻,當時他們正在做什麼?心中的感受為何? ...

  • 特價 電子書: NT$ 208

    |南洋以外,臺灣人的極地苦寒戰俘記憶| 非虛構寫作紀錄二戰後臺灣人的身不由己 以日本國民身分遠赴滿洲國,面對異域與隨之而來的戰事 從小人物個人生命經驗看大歷史底下的流轉與哀傷

  • 電子書: NT$ 498

    本書收入國內外有關戰後台灣政治史研究的10篇論文,主要分為台灣內部及國際情勢兩個部分。就內部而言,戰後初期政治史以國民政府的接收,以及整個統治體制及其引發的問題最為重要;至於影響1970年代以後台灣政治從強人威權體制逐步朝向自由化、民主化的改革前進,外在的國際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 電子書: NT$ 458

    從「成為臺灣人」到「身為臺灣人」, 在殖民城市基隆喚醒被隱埋的在地認同與民族意識。 「成為臺灣人」的過程中,基隆居民扮演先鋒角色,菁英士紳、組織機構、國家行為者在此地都有過協商與努力,最後得以獲得預期之外的成果和意義。因此如果要完全理解現代臺灣人的認同,仔細探討他們的經驗和活動至關重要,本書所討論...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265

    原來—— .十七世紀末,臺灣人就過著奢靡富裕的生活 .日治後期,臺灣人誤以為自己是日本人 .美國商人曾企圖殖民臺灣 十篇精采翻案,揭露影響今日臺灣發展的最重要史實! 一六八四年,臺灣被納入清朝版圖。三百年來,歷經甲午戰敗後簽訂《馬關條約》,被割讓給日本,開始長達五十餘年的日本殖民統...

  • 電子書: NT$ 89

    地動天搖、樓起樓塌,從 1912 年到 2018 年,中華民國的斷交史歷經了哪些演變?在外交雪崩之後,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呢? 本書由「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集體書寫,透過十篇文章,從歷史與法律的角度,剖析中華民國外交與斷交史上的曲折演變。

  • 詳細資訊

    從「個人記憶」到「集體記憶」
    追尋戰後作為歷史記憶的「日本時代」


    從1895至1945年的日本殖民地統治時期,臺灣一般習慣上也稱為「日本時代」。「日本時代」是一個歷史記憶的方法或過程,而非只是一個過去的「歷史階段」。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不僅存在於高階知識系譜的建構,同時也存在於一般大眾生活的日常活動場所及各種文化領域中。

    本書共分三部,著重被殖民經驗過後,也就是二戰後臺灣社會在不同時期面對政治、經濟、社會等狀況變化時,對於過往日本帝國殖民時期知識與社會文化的重新理解。整體討論範圍涵蓋不同面向,包括從學術論述到民間議論的形構、從傳統的戲劇類型到大眾庶民的文化傳播、從個人的回憶到具有集體意義的歷史記憶,以及從律法的建構到檔案的製作管理等,恰恰體現歷史記憶運作的豐富面向與無所不在。

    影音資訊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22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