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裏的文章,大都選自中國時報副刊快活林專欄。其他幾篇,來自聯合報,大學雜誌,中華日報和紐約版星島日報的「沙上痕爪」專欄。
清華大學中文系呂正惠教授特別導論專文介紹:「……他總會找到最適切的細節來「再現」農村社會的生活,就內行人來說,他才真正了解鄉土的「土」味,並且是靠他扎扎實實的生活經驗累積起來,並靠他與城市生活長期比較以後體會得到的。就這樣,他為台灣的「鄉土文學」增添了一筆異彩。」
金鼎獎、年度散文獎、台北文學年金得主 散文名家王盛弘書寫八O、九O年 那裹捲於年代風雲裡「我」和「我們」的命運際會 「站在風中讓風經過,站在河中讓水經過, 站在時間裡讓人經過,留下來的,成為我自己。」——王盛弘 ¶詩人向陽、作家孫梓評專序¶
閱讀讓我們向內凝視深淵,向外遠眺天地; 寫作能梳理情與思,也能讓其他人知道我們所愛所信。 文學家楊佳嫻為了讓學習寫作的人獲得方法, 選編了二十八篇精采的文章, 無論抒情文或是論說文, 透過文後的每篇主編筆記, 將能提供學習者最適當的導引。 大學寫作課與相關課...
他是快樂的軟體工程師,最大的興趣就是寫程式。 拿到博士學位之後創業,又遇到一些奇人怪事。 52篇科技人的各式「解Bug」觀察。 看世界的角度,跟你想的不一樣!
本集裏的文章,大都選自中國時報副刊快活林專欄。其他幾篇,來自聯合報,大學雜誌,中華日報和紐約版星島日報的「沙上痕爪」專欄。
快活林的方塊刊出不久,有朋友問:「你這個專欄,題目既然叫做快活林,怎麼常常文不對題?」我笑道:「錯了!快活林不是幽默文選。此快活非彼快活。我的快活林,其實是武松醉打蔣門神的快活林。」
水滸一百單八條好漢,我最欣賞兩人。一是浪子燕青,一是行者武松。中國時報副刊主編高信疆邀我寫專欄,本來規定題目是「書話」。我想來想去,覺得「書話」難寫。每次評一本書,寫到後來,必定不成其話。一時想到打抱不平的武松,福至心靈,就決定採用「快活林」為題。
武松雖是粗人,所說的話,倒常粗中有細。且引一段。 話說當時施恩向前說道:「兄長請坐,待小弟備細告訴衷曲之事。」。武松道:「小管營不要文文謐謅謅,揀緊要的話直說來。」――水滸廿九回 好個「揀緊要的話直說來」。
寫方塊文章,都該拿這句話做為座右銘。本集裏的文章,大都選自快活林專欄。其他幾篇,來自聯合報,大學雜誌,中華日報和紐約版星島日報的「沙上痕爪」專欄。三年來,寫了百三十幾篇方塊,得意的也有幾篇:「顏回復生」、「五四遺事」是神來之筆。「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寒窗之外」也好。但類似文章,不能多寫,多寫便乏了。所以集中的文章,以不幽默的居多,祇得請讀者原諒我的「文不對題」了。
作者簡介
張系國
江西南昌人,一九四四年生。台大電機系,柏克萊加州大學電腦科學博士;曾任教康乃爾大學、伊利諾大學、伊利諾理工學院、匹茲堡大學,並創辦知識系統學院。文學生命發端於大學時期,作品兼採科幻、寓言和寫實手法,亦極重視時代脈動,在台灣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膾炙人口的代表作《棋王》,已翻成英、德文等,並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另著有《昨日之怒》、《星雲組曲》等小說、隨筆三十餘種。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