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蔡焜霖先生於112年9月3日離世,終其一生為臺灣文化出版、人權教育推廣、見證歷史貢獻甚大。為紀念其對臺灣歷史人文的奉獻參與,國家人權館邀請各方學者、藝文工作者、親友撰寫追思文集,以紀念蔡焜霖先生對人權工作之貢獻。
用陪伴與傾聽接住受傷的靈魂 鑑於最近報章雜誌多起學生自殺新聞,引發社會震驚,學校以紛紛提供情緒諮商團體或導師制度給學生。期盼關愛及適當的陪伴引導,能讓學生度過情緒不穩定的難關。許多教授也紛紛提到自身經驗,只要師長、同學一句簡單的問候、傾聽,就讓人覺得哪怕問題依然在,已覺得沒那麼嚴重。作者在大...
廖玉蕙分享自身教學及寫作經驗,提供實際操作策略並例舉最新文體,揭櫫「讓語文教育回歸家常」理念,帶領讀者推開心靈之窗,放入奔湧的文學江流,眺望字句裡的壯闊蒼茫,寫下真誠的自我對話。
帶領孩子閱讀一篇文章、聽一場音樂、看一次畫展, 或陪他們說說故事,靜聽他們談談心得,給他們拍手鼓勵 讓孩子們享受跟父母一起分享的溫暖, 為家裡的小朋友溫柔扎根, 這世界就從各處美麗起來了。 ──廖玉蕙
國語文教育近年來成為關注的焦點,面對學生日漸低落的學習意願,家庭和學校可以怎麼做呢?多年來在教學第一現場的廖玉蕙,提出她深刻的觀察,也分享豐富的教學心得。從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到蔣勳的《孤獨六講》,從看圖說故事到當今最熱門的手機簡訊,她將生命經驗帶入國文課堂,把文學作品和日常生活做連結,於是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