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家。
曾經任職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輔仁大學中文系。韓國成均館大學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學、奈良女子大學受邀訪問學者。
榮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學術論著專書有《蘇軾題畫文學研究》、《赤壁漫游與西園雅集──蘇軾研究論集》、《觀看.敘述.審美──唐宋題畫文學論集》、《三絕之美鄭板橋》、《遊目騁懷──文學與美術的互文與再生》、《雲影天光──瀟湘山水之畫意與詩情》、《藝林探微:繪畫.古物.文學》。與曾棗莊教授等合著《蘇軾研究史》、與劉苑如博士合編《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
文學創作有小說《踏花歸去》、《衣若芬極短篇》。散文《青春祭》、《春衫舊香》、《紅豆書簡》。編撰《文房之美》、《梵谷》、《觀人──面具底下的祕密》等。

  • 電子書: NT$ 379

    本書是學術界第一本用「文圖學」的方法論視角研究繪本和漫畫,也是第一本統合臺灣、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大陸繪本漫畫發展的專書。

  • 電子書: NT$ 79

    『一幀25年後重逢的大學畢業旅行照片,使我淚不能止。背棄理想的惘然,難道,這就是我的人生?』 衣若芬從生命中的種種轉折,記下那些曾經衝撞的痕跡。

  • 電子書: NT$ 79

    『音樂、電影、舞台劇,徜徉如月光下盪秋千,一場幕升幕落,萬慮澄明。』 本書呈現衣若芬對文化的關注意識,也是對於藝術表現的一種讚賞,更展現對獨立思考的堅持。

  • 電子書: NT$ 79

    『身與心的行旅,在時空的移轉遷徙中,不變的,是對幸福的渴望。』 本書主要收納了衣若芬非關新加坡的散文,在浪漫與現實的交錯中,體會細膩、婉約與倔強風景。

  • 電子書: NT$ 79

    『那些曾經停留於南洋的文人與藝術家,徐志摩、郁達夫、徐悲鴻、凌叔華、蘇雪林的足跡,如今我再度探尋。』 本書為衣若芬在南洋文化環境中的所思所感,觀察當地華人的歷史,找尋人在他鄉留下的蛛絲馬跡,以歷史的眼光寫下故事背後那隱晦的真實。

  • 電子書: NT$ 79

    『近千年來,每年農曆12月19日,都有人說著:「東坡先生,生日快樂!」就愛蘇東坡,就愛千古風流。』 文人來到東坡故居,心情必然複雜。千百年的演變,那片土地已和詩詞中的山水大為不同。衣若芬看著這一切,緩緩道來中國的生命力。

  • 電子書: NT$ 79

    『這樣那樣的管道,被飄洋過海賣到異鄉的文物,各有身世命運。』 本書記錄了衣若芬在日本和韓國所感受的亞洲風情。以輕鬆的筆調直探諸多重量性話題,深入淺出,令人咀嚼再三。  

  • 購買後可以畫線與撰寫書評
    •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北宋「谿山行旅圖」貴為鎮院之寶,但是始終畫家不詳,直到1958年被李霖燦先生發現畫面的右下角有「范寬」二字的簽名,才真相大白。
    • 麥勁生:〈黃飛鴻Icon的本土再造:以劉家良和徐克的電影為中心〉,載文潔華編:《香港嘅廣東文化》
    • 蕭湘文:《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臺北:五南圖書,2002。
    • 張曉威、張錦忠編:《華語語系與南洋書寫:臺灣與馬華文學及文化論集》
    • 程美寶:《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晚清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8。
    • 張志偉:〈香港電影的賭博意識演變〉,馬傑偉、吳俊雄編:《普普香港:閱讀香港普及文化2000-2010(一)》
    • 范永聰:〈「港漫」中的廣東文化形象:民俗文化之傳承與現代詮釋──以《新著龍虎門》為例〉,文潔華編:《香港嘅廣東文化》
    • 洛楓:〈神話、漫畫︰拆解《中華英雄》〉,吳俊雄、張志件編:《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頁309-315
    • 周文鵬:《圖像載體的敘事與接受──論臺灣漫畫文學的形成與創作》。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
    • 周文鵬:《讀圖漫記:漫畫文學的工具與臺灣軌跡》。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