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為歐洲近代文化之子,我們在研究世界史時,應當提出如下的問題,即在西洋而且惟有在西洋,曾發現一些於世界史具有意義且有價值之發展方向之文化現象,這究竟應歸功於怎樣的因果關聯?
✸ 首刷優惠 ✸ 《2人世界》情趣用品/《異物梗色工作坊》優惠折扣碼 人氣Podcast節目《Sex Chat 談性說愛》實體化! 談論性癖很丟臉嗎?喜歡做愛的自己是不是很糟糕? 情慾與自我探索會不會扯太遠了? 情慾絕對不是「關起門來」才可以談的事 慾望若能被好好接住,那不安的心...
《歷史終結之後》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讓我們得以走進當代一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的心靈。 美國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在他一九九二年的暢銷書《歷史終結與最後之人》中主張,自由民主制的優越性標誌了人類政治與意識形態發展的終結。三十年後,隨著民粹的興起以及全球自由民主國家數量的減少,福山重新審視了他的著名...
在公共的求善的實踐中,幸福往往緊緊相隨,希望這本書的問世,讓社區大學的理念和實踐,可以成為獨特而有價值的知識,跟更多人分享。讓外界看見社大如何以公共利益為本,肩負起教育改造與社會重建的任務。看社大如何透過社會行動學習、有深度的學習,成為中層的公共實踐力量。社大願攜手各界,一起相放伴、共學,一起成為幸...
這本書的作者陳藹文小姐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從北投社大及北投文化基金會的網頁中,把過去十幾年關於農業的事蹟給耙梳出來;加上從十幾年前,藹文開始參與社區大學以及台灣農業市集的經驗等,加以整理而成。所以當你看這本書時,就好像在看一本充滿人及田園的北投農業史,也好像在看到一個台灣農業市集的縮影,看了第一篇就會...
拜、請。不僅是請神明的降臨賜福。 我們敬拜、甚至迎請神明入厝供奉,那份虔誠與信念,就如同生活般的自然。 人會老去,而歷史文化與包含著思念記憶的香火將永傳。
在沒有太多明天的日子裡 我只想擁抱心動的感覺 戀愛,衰老,病痛,死亡 五個年老的故事,串接著五個互不相連卻又密不可分的人生...... 一輩子有太多遺憾和悔恨,在沒有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還有機會彌補,追尋
從事出版領域將近70年,我比之前更加堅信一個核心原則:即使是簡單的一本書,或是一個聲音,都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羅伯特.L.伯恩斯坦 (Robert L. Bernstein)
★2017年Vitaliano Brancati 文學獎得主 ★ 皮耶多‧巴特羅醫生─擁有救人本質的醫生 蘭佩杜薩─義大利的小島難民的救贖之島 揭開不得不面對的難民問題 自2012 年突尼西亞爆發了「阿拉伯之春」的民主運動之後,原本內戰就頻傳的非洲大陸,更是變得破碎不堪,數以萬計流離失所、被迫...
聖奧古斯丁:「去愛吧,然後做你想做的。」 那個夜晚,阿廷感受到強烈的主的召喚,從一個哲學研究所的學生,到決定踏入教會,成為神父。但同時,阿廷不曾向教會的人避諱一個事實——也就是對於男人的渴望。
這十年來,嬰兒信箱一共收容了一百三十個孩子。 你覺得這個數字是多還是少呢? 2007年,熊本一間民間醫院,成立了「嬰兒信箱」這項設施,希望能夠拯救因為走投無路而遭犧牲的嬰兒們。十年來,收容了一百三十個孩子,雖然自成立以來,便飽受爭議與批評。但仍不改初衷的堅持下去。
台灣文學的作家,特別是長篇小說作者,對書寫過去的歷史有著難以放下的關懷之情,好像不透過歷史的框架,無法給小說人物定位並解釋其行為動機。小說無法離開呈現人物及所處環境(土地),但是台灣特殊的歷史處境,使得歷史架構中的空間與時間不一定能對應吻合,歷史很諷刺地總不在作家的掌握中,而是在文本與讀者感知的他方...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以自由之名」曾經成就多少輝煌的事業,將人類文明推進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但同時人類在「自由」的藉口下,做出了邪惡的勾當。自由因此是一種帶有「不確定性」及「風險」的社會互動模式,但如果沒有自由帶來創造社會演化的機會,那就如同歷史的經驗教訓般,社會的「結構」可能陷入僵化強制,而對「行動...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內涵中具有跨領域的成分,是未來課程發展之趨勢。但如何上一堂通識課?繼上一本收錄二十一門通識課程,作為教師的教材選擇。「通識在線雜誌社」再次精心挑選二十門通識課程,同樣提供第一線的實務經驗,協助不同背景及學科的教師解決教學現場的問題。
從關懷弱勢、倡導環保、監督政府的非營利組織,到2013年8月3日25萬白衫軍促成軍事審判法改革,都是公民社會理念的實踐,也都是非由政治動員、代表自身覺醒的動態文本。
本書是英國19世紀學者馬修‧阿諾德(Matthew Arnold)在當時期刊所登散文集合而成,主旨在討論基督教沒落後,英國應以何者作為人心之指導,作者提出之答案是廣義的人文文化修養,藉由討論當時英國時事來表達此立場。此立場塑造了今日英美大學英美文學授課及文學批評內涵。
本書以韋伯思想體系中理性化與官僚化的核心觀念做精闢的釋論,並加入韋伯對責任倫理的深刻探討,整理交織出這些觀念在韋伯思想中的內容與地位。
本書特色 本書是第一部專門從政治學及社會學角度,討論儒家思想在當代中國政治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的學術專著,具有堅實的政治學及社會學理論支撐和學理基礎,以及明晰而嚴格的學科性分析等特點,填補了政治學界在儒家及其「復興」與大陸政治之關係這一課題上缺乏系統而專業性研究的空白。
這絕對不只是一本介紹人工濕地以推廣生態教育的書, 這還是一本有趣的故事書…… 看學姐如何從生態園區工作中發生的小事自得其樂, 挖掘 自然對日常生活的啟發, 除了種香草之外, 更種出 半本生活實踐的日記……
本書橫跨四大知識領域,從人文學科、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中探討希臘羅馬神話、詩與當代生活、人類與環境、政治與民主、性別與法律、媒體與社會、生物科技與倫理等跨領域的通識課程,分別由來自全國十八所大專院校的教師,累積多年實務經驗撰寫而成。文中除了闡述如何設計一門好的通識課外,並附有圖表輔助,提供一...
本詩集名為《親愛的鹿》,全書由六輯所構成,分別為「輯一、因為發生了一些事」、「輯二、兵疫」、「輯三、親愛的流浪者」、「輯四、那是個靜靜垂釣,卻一無所獲的下午」、「輯五、平原傳奇」和「輯六、親愛的鹿」。
在蘇聯共產陣營解體及中共放棄社會主義理想後,踏入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化確定由資本主義主導,美國帝國式及中國霸權式兩種資本主義之間的競逐無助於在「落後」地區改善貧窮、飢餓以及缺乏人生指望等問題。而在「發達」地區,貧富差距擴大的背後是造成一波又一波經濟泡沫的金融資本膨脹,未來有可能由於無止境的膨脹而發生一次...
2008年德沃金獲邀來台擔任首屆「雷震民主人權紀念講座」。本書收錄了當時國內社群的相關研究,以及後來謝世民教授關於德沃金法政哲學的重要闡釋與分析。不僅作者在國內學界皆屬一時之選,其德沃金研究也對我們理解德沃金思想極有助益。這些文章不僅對德沃金理論有相當深刻的掌握,也將是台灣未來研究探索法理學與政治哲...
本書對於「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這個主題,除了概念和理論上的論述之外,同時也觸及到對實質現象的觀察與分析,特別是有關於台灣蓬勃發展的民間非營利組織。
本書命名《臺北不存在-走拍紀實》,要強調的就是城市中真實卻為人們忽視的現實事物,包括邊緣人群,目的是為了一項『曾經存在該處』與『曾經發生該故事』的證明。
學習是一種生活型態,與我們息息相關。 如果漠視了終身學習,無異於放棄將成人的思維轉化為社會進步的動力。 韓國前副總理金信一表示: 「韓國的憲法規定了終身學習成就應有國家認證,以符合社會正義」 而台灣呢?官員們說:台灣沒有人才,我們會死得很慘..... 其實台灣的基層從不欠缺人才,只...
這本書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洞見,使讀者了解中共政權使用了哪些手段來避免「 阿拉伯之春」傳播到中國,成為一場本土的「茉莉花革命」。 孔傑榮(Jerome A.Cohen)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紐約大學法學教授,亞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 二○一○年的「阿拉伯之春」給全球帶來了充滿希望的...
《在愛中看見你我》記錄了許多愛的歷程、愛的對話。為了與讀者一同探索愛 的課題,本書也選擇了一些影片,透過劇中人物讓我們見識到上帝創造的每個 人的獨特性,及每個人對愛的渴求與表現的不同。
這本書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洞見,使讀者了解中共政權使用了哪些手段來避免「 阿拉伯之春」傳播到中國,成為一場本土的「茉莉花革命」。 孔傑榮(Jerome A.Cohen)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紐約大學法學教授,亞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 二○一○年的「阿拉伯之春」給全球帶來了充滿希望的...
通識教育源自於西方,早期臺灣在八○年代推行時,大致循著美國大學曾實施的經驗發展:如「經典教育」、「核心課程」。由於「通識教育」一詞的概念,有著許多分歧與複雜的看法:常與博雅教育互通,甚有別於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若要發揮通識教育的意涵,必須先探本溯源、瞭解其脈絡。
文字工作者陳怡樺,於2016年春天,透過群眾募資,帶著來自80位朋友的贊助與祝福,前往合作運動起源地──大不列顛,在當地採訪29個合作社及機構,希望能透過這些合作社的故事,讓臺灣的合作事業有更多的可能和想像。
《漫遊雙和-走訪城市故事》有系統的以主題性、行旅路線角度,呈現雙和城市故事。本書規劃出八條路線,建議讀者以步行或騎單車漫遊等低碳交通方式,透過「城市故事導覽」、「瓦磘溝」、「濕地」、和「城鄉單車」等主題,探索這個如迷宮般的城市,並從中挖掘它的歷史風貌。
吃辣,料理中那不起眼的「舂辣椒」,對義民聚落的村人而言,是對過去的一份記憶、是日常裡的平凡味道;它承載著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社會關係,是交換、是互惠、是關懷,也是認同;而辣的程度,是「內」、「外」有分。 這是一本描述清境地區義民人群的民族誌 作者當年驚見「天堂」 彷彿置身 陌生國度 從此深深迷惑其中 ...
北投是在台北這個繁忙大都市中 具有特殊悠閒漫活氣氛的城鎮 「全球化」潮流並不是單向發展,它促成了「地方化」的蓬勃,並且強調「學習」在新社會的重要性。此時,「社區總體營造」即可以視為台灣社會對「全球化」的回應,在於該政策重新發掘本土文化內涵並重建其價值、鼓勵民眾透過學習以適應社會變革。致力於地...
何謂「第二人生」?朱利安說,我們在個人的生活歷程裡逐漸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資源,那是之前沒注意到或沒足夠發展,但隨著人生歷練而終於察覺到的潛能。要抵達這個地步,有幾個條件:真相已經沉澱而澄清了(des vérités décantées)、看清真相(lucidité)、脫展(dégagement)、重...
為了維持可持續循環型社會,以及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環境,所不可缺少的里山、里地、里海,該如何保護和利用呢?本書詳細追蹤日本的里山、里地之變化,並透過國際合作,採取與大眾一起參與的保護活動。本書詳盡地介紹了許多市民參與保護活動的實際案例。
★全美暢銷書 ★「最深刻也最令人心痛的紀錄,描述在反恐戰爭中遭受牽連的無辜平民真實經歷。」──紐約時報書評 ★解密美國最黑暗監獄──關塔那摩 此書內容已改編為電影《失控的審判》,於2021年在各大影院上映。
「除了生活,我們還能夢想其他的事情嗎?」 生活是存在最根本的一件事, 卻也是最難進入的。 思想是一座礦源豐富的寶山,任何人只要願意進山尋寶,就能開採其中的資源。
哲學教育在中學教育有何必要性呢?台灣教育改革多年,不可否認的,升學主義卻仍是台灣中學教育現場的主流思維。本書作者為高中國文老師,在書中除了寫出自己在教育現場第一線的觀察,犀利檢討整個教育結構的問題以及教改效果不彰的原因;也希望所有教師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學科在現今的中學教育裡,除去升學外,還有何意義...
本書從運動的主題切入,開啟一個又一個的運動哲學議題。 從實際的教學現場裡,打開運動日常裡的哲學空間,帶讀者一探運動哲學的趣味之處。本書的內容就遊戲、競賽、身體、現象......等主題,依序拋出提問,再帶著讀者,用一種哲學思考的目光、用一種共通性的角度切入,讓讀者對這些主題的意義,獲得一種更全面...
誕生於法國大革命烽火中的高中哲學課,每年六月都要成為網路上的火熱話題,也是許多當代哲學家啟蒙的原點。台灣走在轉型正義、思考鬆綁的路上,是否真的「少了一堂課」?
《街頭精神—抗議及惡搞的力量》一書列舉世界各地諸項非暴力抗爭行動,有些行動寧靜和平,有些行動滿佈戲謔嘲諷,有些行動則是聰穎機智、暗藏巧思,以報紙標題、電影或漫畫的形式,躲過嚴格的審查讓真相傳遞給民眾們。各式各樣的抗爭活動,不論規模大小及形式,於此背後所支撐的是無比的勇氣與信念,他們勇於挑戰現實,努力...
站在「詩學」立場,本書是「詮釋學」的不斷更新。吸納法國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 2011年提出的「間距」觀念,將遙遠的法國經典及當代詩,連結三千年前《詩經》內異質成分,消融在華文現代詩語言美感之旁。提出新的詩學流派「字思維」:令字與字間,有更自由的連結,擺平西方句型與中國古...
作者以提升人體自癒力為工作目標,希望以更積極有效的方式來處理老年人的照護問題,提升當事者及其家屬的生活品質,同時也可降低社會資源的負擔。藉由這本書推廣自癒力的觀念,期待看到更多「自癒力」的種子在社會各處發芽、成長、茁壯。
在這本書中,作者為數學正名,寫出了數學教育正向積極的一面,帶領我們體會,數學是一種充滿趣味的生活學習。數學原本來自生活的需要。所以,把數學的知識與技能用回到生活上去,應該是很自然的。
小島踏查日記 從馬公搭上交通船,抵達藍天碧海中的這座小島。拎著簡便的行囊住進花嶼國小舊宿舍。接下來的一個月,鄭同僚以澄澈的雙眼和縝密的思索,觀察、記錄花嶼的人文與自然風景。 三十天的逐日筆記,筆觸真實而動人。不論是花嶼的日升日落、滿天星斗和拍擊礁岩的潮湧,抑或菜豆歐巴桑的人情味、歸鄉討海郎的悠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