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2年國內開放大型重機後,TOP RIDER流行騎士內容也轉型為紅黃牌重機的專門誌,以最新奇多元的車款、最專業的騎乘教學、最多元的報導內容,帶領讀者深度品味重機世界的醍醐味。
第52屆東京摩托車展:頂級品牌的技術與設計盛宴 2025 年東京摩托車展是日本最大規模的摩托車盛會,於 3 月 28 日至 30 日在東京國際展示場(Tokyo Big Sight)舉行,吸引了全球摩托車愛好者的目光。本次展會涵蓋約 30,000 平方公尺的展區,匯聚了超過 150 家摩托車製造商...
樂活騎士面面觀:讓我們永遠騎下去吧! 在跨上摩托車的瞬間,你和愛車的日子就開始了。面對重量和動力是自己好幾倍的機械,必須要運用全身力氣和感官才能操駕,但假如有一天出現這樣的想法:「究竟能騎著摩托車到什麼時候呢?」好不容易得來的緣分,就讓我們騎到永遠吧。
2024年度風雲車特輯:從年度銷量窺視未來熱潮 2024年的銷量可以用慘淡來形容,整整比起去年少了一萬台車左右,可以理解疫情期間的紅利已經用盡,開始逐漸回歸到一般狀況,因為台灣的用路環境以及使用方式,黃牌速克達依舊是雷打不動的年度冠軍,詳細排名與分析請見本回特輯報導!
旅遊特集:冬季騎旅KNOWHOW 為了更安全地享受摩托車騎乘樂趣需要砥礪技術,各方面的水準都提升的話當然會很有趣,但是每個月只出門一次的長途休旅騎乘,究竟要什麼時候才會學會技術?這時候就需要心理層面的騎乘技巧。只要改變思考方式,看到的景色也會改變。
旅遊特集:調整心態的騎乘講座 為了更安全地享受摩托車騎乘樂趣需要砥礪技術,各方面的水準都提升的話當然會很有趣,但是每個月只出門一次的長途休旅騎乘,究竟要什麼時候才會學會技術?這時候就需要心理層面的騎乘技巧。只要改變思考方式,看到的景色也會改變。
國外車展:米蘭車展EICMA2024 全球摩托車界年度最大盛會EICMA米蘭車展於2024年11月5日到10日在義大利米蘭國際展覽中心盛大展開,今年適逢開辦第110周年,集結了2036個品牌、超過700個展商,橫跨45個國家,規模更勝以往。想當然爾,各大摩托車品牌也都選在此地發表最具話題性的新穎車...
旅遊特集:秋天去露營吧 最適合騎乘旅遊的氣溫對於露營來說也是最佳溫度。騎乘旅遊時吹拂到身上的涼爽空氣,到了露營區會更舒爽,也比較不會有蚊蟲,能這麼享受也只有這個時節了。在天氣徹底變冷之前,再去一趟騎乘露營吧!秋天正是本誌推薦的露營季節。
旅遊特集:帥氣人車成功術 每個人對於「帥氣騎士」的定義各不相同,騎乘技巧、騎乘姿勢、心態、行為……等等,為了提升我們騎士的地位和養成摩托車文化,希望大家可以思考看看其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這件事情。
國內車展:2024國際重機展 2024國際重型機展Taiwan Motorcycle Show」7月26日於南港2館盛大展開,展期三天創下126300的觀展人次,這次全館610格規模歷年最大,匯集歐美日台22家國際知名車廠品牌總計173個品牌,盛況空前。
國內車展:2024國際重機展展前預告 一年一度的國際重型機車展即將在7/26-28於南港展覽二館正式舉辦,今年總計集結610格173個二輪相關品牌,百萬大抽獎天天抽機車、超人氣車媒頻道主見面會、全台規模最大二輪試乘活動,還有神秘傳奇車手蒞臨,絕對讓你盡興!
旅遊特集:車友的旅遊小訣竅 各位會為了更加享受旅遊而多做什麼事情嗎?本回請各位車友分享自己的「小訣竅」,只要換個思考方式,多帶一點小道具,竟然可以讓旅遊過程變得更加有趣、舒適?!快來看看車友們的私藏秘訣吧!
旅遊特集:單人露營享樂秘訣 一個人騎車出門露營是很浪漫的事,從用品選購到設營煮食,親手打理一切,在大自然的環繞下獨自享受野營樂趣,但要順利實現卻需要完成相應的功課,本回就來拜見獨旅達人們的作法與建議,實現貫徹身心靈的自由時光。
國外車展:第51屆東京摩托車展 第51屆東京摩托車展一樣在大家熟悉的國際展示場BIG SIGHT舉辦,這次的主題是「讓摩托車躍動心靈」,作為一年一度專為摩托車舉辦的盛事,各家車廠和部品商踴躍參展、秀出新科技,許多小眾品牌也在展覽中嶄露頭角,現場人山人海、熱情無法擋。
旅遊特集:結伴出遊時需要知道的事情 摩托車是一種孤獨的載具,但只要可以和人一起騎車,不僅旅程中辛苦和遇到問題時的不安會減半,行駛時的樂趣和感動還會成倍增加。了解結伴出遊的訣竅,可以和一同破風前行的夥伴好好享受摩托車樂趣,同時還能自然地引領新手加入騎乘旅遊的世界,進一步拓展騎旅人生。
新春特輯:新春安全養護特別篇 重新打理自己的行頭、展現新氣象是過年相當重要的一環。對於各位重機車友來說,平常上班忙碌疏於清理的塵埃髒汙、沒空檢查的碟盤卡鉗剛好都能利用這個機會好好整頓,與愛車一同亮麗又安全地騎向新的一年。
特別報導:2023紅黃牌年度風雲車 回顧2023年紅黃牌摩托車市場,疫情結束、後疫情時代的缺工缺料缺晶片問題逐漸緩解,去年台灣大型重機銷售量又進一步攀升,但不是每個車型都欣欣向榮,且看本回風雲車特輯剖析摩托車市最新流行趨勢。
旅遊特集:冬季騎乘出遊對策 說到冬天騎車的優點,「空氣澄清乾淨」、「好天氣比較多」、「道路比較空」、「東西比較好吃」等等,問題是實在太冷了!也就是說只要有辦法處理寒冷,冬天就會成為最讚的旅遊季節。
國外車展:2023米蘭車展搶鮮速報 邁入第八十屆的二輪界最大盛會—義大利米蘭車展於米蘭國際展覽中心盛大展開,匯集全球各地超過700個廠商、多達2036個品牌共襄盛舉,光是摩托車製造商就至少有百餘個,規模更勝去年。本回流行騎士搶在出刊前夕前進米蘭採訪,將2024年新車的第一手消息報給您。
旅遊特集:自由自在的單人露營 可以徹底沉浸在孤獨之旅的「單人露營」。潺潺的流水聲、沙沙的樹木聲、劈啪的薪材聲,不管要做什麼都自己決定的完全自由之旅。本回就來介紹單人露營魅力和獨享樂趣的KNOW-HOW。把智慧型手機塞進包包裡,一個人朝大自然出發吧。
旅遊特集:知難而進—迴轉&極低速 對於某些資深車友來說,「推車移動」和「極低速操駕」可能是初學者才要學習的東西,但其實是相當高難度的操作,即使是老鳥騎士也不見得可以正確做到。本回特集特別請來柏秀樹先生指導,傳授時速2km以下的獨到馭車技巧。
國內車展:2023國際重型機車展特報 2023國際重型機車展南港展覽館二館首展順利落幕,12萬來場人次創展會歷史新高,新車發表、重機試乘、孤輪體驗、論車擂台…精彩活動滿滿滿,本回流行騎士細膩整理展期間車廠呈現的新鮮事物,邀請您在雜誌上一同共襄盛舉。
國內車展:2023國際重型機車展展前預告 2023國際重型機車展首度轉戰南港展覽館二館,擴大規模熱烈展開,全新市售車、人身部品、休旅用品、車用3C、機車生活、精品套件,天天抽機車大獎,精彩內容本期一次導覽給你!
刊頭特輯:公路騎旅實用技巧 在賽道上運動操駕的時候總是會強烈注意騎乘技巧的使用,但是到了公路旅遊的時候卻很容易變成「隨意亂騎」。其實只要有意識地運用「已知的技巧」,在平常日子騎乘的時候就能確實提升滿足感與安全感。
刊頭特輯:過去與現代的摩托車騎法不同 在流行騎士的騎乘講座中,根本老大一向推薦「高檔位、低轉速」「一口氣大手油門」來攻略彎道的操駕方式。如果是現代有著縝密電子控制系統的噴射引擎車,在六檔2000rpm以下的話,的確可以平順且毫無不安地出彎擺正。但是1980年代的化油器車款又是如何?
國外車展:第五十屆東京摩托車展 歷史悠久的東京摩托車展今年邁向值得紀念的第五十屆,恰逢台灣開放國境,流行騎士這次親自前往東京國際展示場採訪,和疫情後首度復辦的前一屆比起來,這次來參觀的人數明顯多了不少,現場也一反過去觀眾清一色多為中年騎士的狀態,有許多年輕人來現場觀展,究竟各家車廠和部品商端出什麼...
小能搏大:大型車輛征服指南 「腳踩不到地、握把也好遠,還動不動就轉倒,說實在操作得很辛苦…」,相信許多騎士面對車格較大的車輛時都有類似的煩惱,對於身材嬌小的騎士來說更是避無可避。難道身高不夠就沒有騎大車的權力嗎?為了解答這個疑問,本回特輯特別請來兩位身高155cm 的大型重車騎士,傳授征服愛車的心...
刊頭特輯:騎乘疑難四十九解Special 「對髮夾彎感到棘手!」、「無法感受到循跡力」、「轉動龍頭也沒辦法好好過彎」等等,許多騎士應該都有對特定情況感到棘手不已,因此本回特輯就以問答集的方式解答讀者們困擾的問題,一定可以找到您對騎乘技巧疑難的解答!
特別報導:2022年度重機風雲車榜 逐漸從疫情解放的2022年,摩托車市延續去年熱潮進一步蓬勃發展,在路上的能見度越來越高,擁有路權又相對輕巧的300cc~600cc的中量級距本來就受市場歡迎,近年車廠在此級距進一步挹注資源為台灣車市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米蘭車展EICMA2022 經歷席捲全球的疫情風暴後,許多車廠從灰燼中重新站起,並推出許多嶄新車款,近年成為旗艦主流的跟車電控和電動車輛都在今年米蘭車展大放異彩,讓TOP RIDER流行騎士帶領你來了解未來的車界動向。
刊頭特輯:過彎型態大研究 讓摩托車切入時最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思移動重心,讓車身快速俐落的傾斜,放鬆多餘的力量,但大多數的騎士都會扭動身體或拉扯車身,這樣一來只是在妨礙摩托車自然傾斜的動作罷了。為了光靠重心移動就能銳利轉彎,了解騎乘姿勢的原理和意義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旅遊特集:隔天不殘留的疼痛疲勞消解法 操駕車重超過200kg的摩托車並不是日常身體會做的動作,騎車作為一種運動的同時也會把身體限制在高速行進中的騎乘姿勢上,即使是RV的休旅騎士也會被迫處於緊張狀態,身體也會因此出現痠痛,本回就來探究原因、積極應對!
2022國際重型機車展展後報導 2022國際重型機車展在2022年9月1日至4日於新北市五股工商展覽中心展開,儘管有颱風來攪局,仍阻止不了廣大車友前來觀展的熱情,一掃風雨陰霾順利完展。對於礙於天氣不克蒞臨現場的車友,本期特別準備了詳細報導,披露現場精彩亮點,讓您車展話題不落人後。
2022國際重型機車展展前特報 2022國際重型機車展將在2022年9月1日至4日於新北市五股工商展覽中心盛大展開,集國內外知名車廠、人身精品、套件耗材、車用3C、駕訓生活於一堂,各大二輪媒體網紅也到場與車友相見歡,還有天天抽機車等勁爆活動內容,展前完整情報在本期一次披露,還有更多好康優惠等你來現...
實用的公路騎乘技巧:學習行雲流水的節奏操駕 「如流水般乾淨俐落地下筆行文」相信這是大多數人對書法抱持的印象,那種順暢感跟操駕摩托車有許多共通的地方。在行駛過程中「前進」、「煞停」、「轉彎」等基本動作一樣需要用著明確的節奏操駕,本回就來介紹讓騎乘更有節奏的技術。
化解騎士們的切身煩惱:掌握癥結自我提升 「對於右彎感到不安」、「不敢用力煞車」等等,每個人在騎車時都會感到一些棘手或恐懼的事物,往往想要克服卻不知從何著手。本次特輯邀請煩惱類型各不相同的四位學員,以化解操駕困擾為目標,協助他們找到改善的關鍵。
BIKER LIFE FOREVER:快樂騎車一世人 明明摩托車是個困難的載具卻有著難以言喻的魅力,每個人和摩托車相處的方式都不同,大家都用什麼樣的心情和方式長久維持呢?老手又是用什麼方式看待摩托車呢?本回特集就來找出一輩子騎車的秘訣。
新煞車制動術:煞車操作的觀念改革 「對點頭感到恐懼,不敢強力煞車…」「後輪煞車沒什麼效果,不用理它」這些對於煞車的誤解產生令人心生恐懼的點頭煞車體驗,本回特輯就來進行煞車的觀念改革,消除「點頭才是煞車生效」的錯誤觀念,提升煞車的穩定性,進而產生安心感。
換檔的觀念改革:細膩的換檔讓樂趣倍增 檔位的進檔和退檔是精進操駕摩托車技巧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大多數的人對退檔感到棘手…不過你知道其實只是自以為是的想像而讓換檔束縛住了嗎?只要了解這點,習慣新的操作,讓自己升級為更能平穩操駕、享受樂趣的騎士吧。
2021紅黃牌人氣重機風雲榜:窺見未來熱潮 進入後疫情時代,多數人想要的是一台可以初嘗重機樂趣,但又不能失去了日常生活使用的便利性,加上未來的不確定因素考量,中量級的車款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許多原本由日系品牌霸佔的排氣量和車型也殺出許多歐美車廠生力軍,讓車市更顯欣欣向榮。
YAMAHA YZF-R7:凡人跑車新註解 自去年五月中旬YAMAHA YZF-R7問世之後,在社群網路中一片不看好的風向中意外地席捲來自全球各地的訂車單,台灣山葉甚至早在九月就公告預購額滿暫停接單。就由流行騎士來實際試駕,一探此車實際底蘊究竟如何。
刊頭特輯:驗證YAMAHA易於操駕之處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就常常聽到「易於操駕的YAMAHA」這句話。這是指YAMAHA可以在彎道中以恰到好處的刁鑽取線超越動力見長的對手,那麼在市售的R系列也繼承了這種特性嗎?本回就來測試比較R1/R25/R3驗證看看吧!
刊頭特輯:乘坐位置會改變過彎方式 對於有相當資歷的車友來說,對於「向前就座╱向後就座」的用語應該感到熟悉,但這兩點在現代摩托車上都還能通用嗎?對於近期才剛開始接觸的車友來說可能會覺得疑惑,本回就來重新認識乘坐位置對於騎乘的影響吧。
刊頭特輯:見識直四等間隔點火引擎的厲害 每個車廠對於引擎形式都有各式各樣的講究,也會隨著時代和流行的不同跟著變遷,沒有絕對的正確解答。但如果要以令騎士心跳飆升的刺激強度來說,沒有其他形式能勝過可一口氣拉轉的直列四缸引擎。本回就來探究以直四等間隔點火引擎享譽國際的日系超跑性能。
刊頭特輯:前輪的運用方式 摩托車前輪輪胎隨著時代進化,不同世代的騎士對於前輪有不同的感受,本月特輯由根本先生解析箇中原理與操作技巧,無論是曾對前輪不安的人還是沒特別感覺的人都能重新理解前輪,獲得平順操駕與降低風險的提示。
2020年度風雲車特輯 2020年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所幸國內控制得宜,日常生活幾乎不受影響。在這樣的特異年份,國內重機銷量卻逆勢成長了40%,本回特輯在呈現各車種銷售排行的同時,也特別邀請汽機車達人雷尼解析箇中原因,對市場有興趣的車友切勿錯過。
刊頭特輯:掌握摩托車過彎的契機點 對於摩托車開始轉彎的位置大多人都會採用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態度,但這樣不僅無法感受操駕感外,也幾乎沒有安全駕駛的空間。只要熟練讓摩托車在特定位置銳利切入轉向的技巧,就能更安全快樂的享受行車樂趣。
刊頭特輯:2021全球新車特報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壟罩下,國外各大展會相繼取消,就連INTERMOT科隆車展和EICMA米蘭車展也難逃停辦命運,因此今年的新車發表轉變成車廠自辦發表會或線上發布的形式。本回流行騎士特別整理各廠重磅新車,一起來從中發掘明年新趨勢吧!
刊頭特輯:最新GS一氣試乘 BMW中高排氣量GS產品線(F和R)總共有五台,無論哪一台都是近期改款過,正是炙手可熱的時候。GS系列在2019年台灣多功能市場銷售第二,有著極優秀的旅遊性能,本回特輯就來仔細檢驗這五台GS的差異之處。
刊頭特輯:想要磨膝過彎 在鍛鍊騎乘技巧的過程中,不管是誰都想體驗一次「磨膝過彎」吧。摩托車多了電控系統後,性能有顯著的進化,也讓騎士越來越容易熟悉摩托車,但磨膝還是很難實現…本回就來介紹克服那最後幾公分的技巧與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