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草燃燒的綠 楊索
你認識的楊索,是筆墨犀利的記者? 或是《我那賭徒阿爸》中的離家少女? 她峰迴路轉的人生歷程,就像被拋上雲端又墜入深谷一般重複擺盪,這樣的楊索淬鍊出最真切的文字,書寫著關於原生家庭、童年傷痛與社會邊緣群體等議題。
本期楊索帶來小說〈如草燃燒的綠〉,透過愛、信仰與救贖,展現人之欲的多樣層次。並邀請張亦絢對談,深度剖析楊索由寂寞走向寫作的路徑,一揭「原傷」如何成為她生命的核心;崔舜華專訪,探究小說中的人性純潔與敗壞的並存關係;還有黃資婷 、石曉楓 、朱嘉漢 、李時雍探看楊索文字中潛藏的,關於人性、孤獨與愛的可能面貌。
如草燃燒的綠 楊索
你認識的楊索,是筆墨犀利的記者? 或是《我那賭徒阿爸》中的離家少女? 她峰迴路轉的人生歷程,就像被拋上雲端又墜入深谷一般重複擺盪,這樣的楊索淬鍊出最真切的文字,書寫著關於原生家庭、童年傷痛與社會邊緣群體等議題。
本期楊索帶來小說〈如草燃燒的綠〉,透過愛、信仰與救贖,展現人之欲的多樣層次。並邀請張亦絢對談,深度剖析楊索由寂寞走向寫作的路徑,一揭「原傷」如何成為她生命的核心;崔舜華專訪,探究小說中的人性純潔與敗壞的並存關係;還有黃資婷 、石曉楓 、朱嘉漢 、李時雍探看楊索文字中潛藏的,關於人性、孤獨與愛的可能面貌。
【編者的話】
白日
執行主編 蔡俊傑
看到楊索小說的標題「如草燃燒的綠」,不知為何,反倒讓我想起經過人家在割草或修剪草坪的味道。想見那些草葉清綠的鮮嫩,透露一種四處漫長的生命力,這樣四濺潑灑的氣味喧鬧著一種活力的嘉年華。你甚至可以從氣味裡感受到那種濕潮的嫩綠,並且在鮮嫩的邊緣,又拖著淡淡的,彷彿用指甲摳掀起來的蜷蜷燒焦的味道。而那種一不注意就散逸的微微焦灼,就好像是被一抹高熱高溫在快速接觸的當下,把那鮮綠草葉上的汁液或水分給蒸散了,更因為被蒸散而顯得枯涸。而幾種氣味混著空氣中的沙塵雜揉在一起,又好像捻燃了多樣色層交疊而成的,近乎被一抹柔光圍攏的味道。而那漸變枯黃,因為流失水分而更顯脆化的葉面,勾畫著本應自我完整的紋理脈絡,隨著割草機的快速旋轉鞭打,如捲入漩渦般被絞碎打散了,深呼吸,又燃起另外一片氣味輕搔著鼻頭。各種味道輪番顯露,隨風飄揚展現著各自活著的姿態與存在,像是蔓延波動、一哄四散的煙幔,反倒顯得當下的時間無法立刻聚焦在某種特定的氣味(或者顏色?)上,整體的印象流於交雜疊揉,要好好的釐清、辨別,就得先溺著氣,把那一團什麼,一層層剝開,一片片掀開來,若到那時,氣味仍舊凝滯沒有逸散,即便只是變淡了,也仍是可以從中醒覺一些,那些曾經讓人迷惑,身浸其中無可逃離的,氣味。
氣味其實可以繞過視覺的折射造像,直接在大腦裡刻痕,留下如葉脈絡般的記憶連結。而這樣的深刻記憶,卻也相對地不那麼穩定,有時會被情緒喜好影響,有時某一種曾經嗅聞的氣味,時間日久,若未再聞遇相似的味道,那記憶也許就這樣飄揚不可尋了。但相對的,也可能不可預期的被某處一陣熟悉的氣味撩撥起記憶裡的什麼。
這樣漫想著氣味與記憶,浮現的卻是許久沒想起的瑞蒙‧卡佛那篇〈一件很小、很美的事〉。說來也很有趣,有時很羨慕那些很會下標的作者,「一件很小、很美的事」這句話本身就如同一種氣味般,很輕易地勾起了任一段輕巧卻又美好的記憶。而這個氣味不僅僅是視覺的,如果讀過小說便會理解,這樣的美好伴隨著一雙擀揉著麵團、沾滿麵粉的手,從烤爐中拿出剛烘烤好的麵包,熱麵包的香味放肆又內斂的黏膩在眼前。
再大的事,先趁熱,把麵包吃了吧;再難的事,先吃飽了,再來想辦法吧,生活就是在變動與不變中,一天一天繼續下去。白日之下,日日如常,只要有一點不一樣就好,便足以讓自己每天每天,如同草一般的堅韌生長,在記憶的深處扎穩根系。而這樣的生長蔓延又好像火一般的燃燒著,有時只是存活著,卻又已然像是新生,而過往時光即便化為灰燼,也都將成為往後安穩續長的養分。
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姿態都不一樣,到底,人還是想要好好的活下去的吧。那些被遭遇困纏的人,要如何不讓情緒添火,在時光中,蛻變成別人記憶裡的一件很美的事。或至少,到某天,也能已經是一件很小的事了。
我想到楊索說著自己從小在市場長大的經驗,在市場裡充斥著各種不同的氣味,生鮮魚肉,各樣新鮮的蔬果菜葉,堆放在浸濕一角的紙箱裡壞醜甚至酸臭的果菜,還有她在攤上手上忙活著的,冒著熱氣的油湯吃食。這些熱鬧擁擠的氣味,或許是構築所謂日常與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記憶要如何成為線索,以及時光的藍圖?有太多物事可以擺放,而怎麼擺,要如何為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或者說,安心自在的位置,那些思慮猶疑的過程,或正或傾的方式,每一次的重新調整焦距觀看,找到、並賦予更多層次的意義,其實就是文學,可以為我們做的事情。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