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特藏開箱——圖書館特殊館藏 ------ 「特藏」即圖書館特殊館藏,它們不同於一般圖書,可以是珍本古籍、書畫繪本、名家手稿、金石拓片甚至甲骨文或唱片,可謂圖書館中近乎博物館藏品的特別存在。與開架圖書相比,特藏受到溫濕度保護,不可輕易借閱,因而少為人知。
本期主題:遇見基督 ------ 普世歡騰,救主下降! 大地接她君王; 惟願眾心預備地方, 諸天萬物歌唱, 諸天萬物歌唱, 諸天,諸天萬物歌唱。 《普世歡騰》(Joy to the World)為最著名的聖誕頌歌之一,歌詞描寫主基督降臨的情景,祂將成為榮耀的王,賜予歡樂和愛,驅逐...
本期主題:千年宋畫 ------ 公元十世紀,北宋成立,畫院與文人活動相互輝映,造就一段藝術黃金年代。歷經千年歲月,今日的我們仍有幸見到宋代書畫的吉光片羽。「宋畫」的生命,不僅來自藝術家的創造,歷代藏家的寶愛使它們獲得跨越世代的長壽,研究者悉心賦予作品歷史價值,其內涵則因觀眾的欣賞而豐沛。本期專...
本期主題:Hello Joseon!韓流有潮──朝鮮王朝的藝術 ------ 同處「東亞文化圈」,朝鮮在歷史上與中國有密切的往來,儒家思想、佛教透過政治、貿易等活動傳到朝鮮半島,因此韓劇總讓人心有戚戚焉。跟隨《典藏.古美術》的腳步,一起來看看朝鮮半島上的歷史文物,相信你也能從中找到自己最愛的那段...
本期主題:吃瓜群眾,集合! 藝術蔬果宴 ------ 在這夏秋之際,《典藏・古美術》為您設宴,端上最新鮮的瓜,佐豐富多彩的蔬菜水果,各位吃瓜群眾請上座。來份文學典故開胃菜,接著有歷代蔬果圖套餐,和栩栩如生的瓜果盤,席間歡迎參閱雅緻的蔬食菜譜與中醫養生妙方。各位客官莫敲碗,這就為您上瓜來。
本期主題:文人篆刻 印象深刻 ------ 篆刻是一個人的微宇宙,從印石揀選、磨平印面、擇定字句、印稿設計、鐵筆奏刀,精心收拾,一旦付諸朱泥,便烙成洪荒裡的唯一絕對時空。
本期主題:科舉趣史 ------ 古有科舉,今有國考──考取公職、捧個鐵飯碗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科舉制度起於隋唐,至清末被廢除,這項歷時千年的選才制度早已深深影響中國人的思想和生活,不少現代考試習慣仍與古代遙相呼應......
本期主題:近現代中國繪畫在歐洲 ------ 跟著此次專題一同飄洋過海,以歐洲博物館收藏中國現代繪畫為開場秀,接著欣賞今年大英博物館與賽努奇博物館兩檔近現代有關的展覽,最後回看這段藝術史的研究歷程。日後提到「中國近現代繪畫收藏」,「歐洲」可以是一個選項。
本期封面故事 台北故宮「皇帝的鏡子」&「毫素風采」 香港中大文物館「宜興紫砂陶藝與文化」 大連「丹青風華─台灣鴻禧美術館藏19世紀中國繪畫」 巴黎賽努奇亞洲藝博館「嶺南畫派:現代中國的崛起」 南京博物院「江南風華─明代吳門繪畫特展」 馬成名:董源溪岸圖「天水峻收藏書畫印記」再考 ...
本期主題:TEST!展覽「策」試中―古美術在當代的策展語境 ------ 這次的專題開門頁很不一樣。滿天神佛乍感觸目驚心,與專題內容關聯為?且從這張何兆南的攝影作品說起。拍攝實景為位於香港島南區大型公共屋村華富邨海岸邊的「神話避風港」,該處聚攏了因各種原因遭遺棄的各式神像,經過多年間收集和整理,...
本期主題:大風起兮―張大千逝世四十週年紀念 ------ 1920年代,張大千(1899―1983)與其兄張善子在上海創辦「大風堂」畫室。鄭逸梅《藝林散葉》述:「張大千,早年得張風畫卷,即以大風堂為齋名,兄善子偶亦用之。抗戰期間,大千以張卷與人易畫,朋輩聞之,乃以『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畫卷兮歸髯...
本期主題:2022 TOP10 拍賣市場前十大 ------ 新冠肺炎如一場漫長的霾,壟罩世界長達三年,還伴隨著聯袂而來的考驗。2022年,烏俄戰爭爆發,戰事至今未休;糧食危機與通膨來襲,牽動物價飛漲;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破產,引爆加密貨幣圈風暴,曾炙手可熱的NFT前途未卜;中國疫情於...
本期主題:新春Online 遊藝迎兔年 ------ 歡迎來到新春Online!古美術專屬遊戲等您來玩。 遊戲開始前,請參閱中日遊戲小百科,六博、雙陸、投壺、蹴鞠攻略搶先看,助您操作順順順。緊接著,三大遊戲關卡要考驗您的眼力、腦力、記憶力,破關前可別輕易翻答案!連破三關得COMBO,即可抽十二...
本期主題:Let's go party! 風靡歐洲的東方藝術 ------ 多麼歡樂!1700年1月新年嘉年華期間,法國凡爾賽宮上演了一場新穎、時尚的中國風盛宴─舞廳滿是中國塔擺飾,樂師、舞者身穿中國風服飾,甚至有扮演中國皇帝的演員登場。「餐巾紙和桌布都是東方的產物,餐盤也都為瓷器,這無...
本期主題:守護文化資產 ------ 《文化資產保護法》總則第1條:「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特制定本法。」揭示了法規目的。管理機關須善盡保存、修復及管理維護文化資產的職責,然而,近期發生了什麼事? 9月起,鹿港龍山寺整體修護...
本期主題:典藏卅年,回首前行 ------ 《典藏》創於1992 年,8月號試刊,12月號創刊,經過時間的考驗淬煉,至今已實踐出版362期,藝論繽紛,讓關懷藝術精神文化的我們相知於此。 肩負責任的社長簡秀枝長年投注付出心力貲財,給予最大的支持,寫下「但真正要自問的是,典藏是否善盡社會良心公道?是否...
本期主題:古今之變/辯 典藏30週年聯合專題 ------ 《典藏》自1992年10月成立創刊號,隨著社會時空變遷,2000年4月分刊為《古美術》與《今藝術》兩本雜誌,各自側重於傳統古典和當代浪潮面向。典藏的分刊,除了反映當時藝術市場的變化,同時也可看見藝術收藏與創作發展的分路而行。在這各自發展...
本期主題:九月師輩秀 Special Report on Teachers ------ 九月開學季,隨著上課鐘聲悠揚一響,學生在教室裡排排坐,教師的showtime就此開始。在藝術的世界,教師的形式不只一種,除了親授的師長,經典古畫、入門畫譜皆可作為師法的對象。既有著百百種教師,便有數之不盡的...
本期主題:靚點香港 Hong Kong Highlights ------ 叮叮叮……叮叮車穿越車水馬龍的香港街頭,霓虹燈店招、高聳的摩天大廈晃眼而過。走過小漁村歲月,香港經歷英國殖民、亞洲四小龍時期,搖身成為世界重要的經貿中心。在這座繁華的城市,藝文發展靜靜地成長茁壯,烙印著廣州外銷藝術、書院學風...
本期主題:避暑乎!Beat the heat 清涼大作戰 ------ 今年七月特別熱!小暑和大暑接連到來,兼有「三伏」中的初伏與中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期間。豔陽高照,熱浪來襲,如何對抗炎熱大怪獸?開冷氣沒創意,不如讓古人擔當企劃,看看那些腦洞大開的避暑祕方:不睡涼蓆,偏躺芭蕉葉;神遊清涼勝地...
本期主題:謎樣景泰藍 ------ 景泰藍————景泰年製掐絲琺瑯,是鑑藏神話也是一個謎。景泰藍的真實樣貌至今未解,而現今傳世的景泰款有30 種以上,器型風格各異,又缺乏明確考古出土器物作為年代指引,宛如一座迷宮,充滿了誤導性的陷阱。左繞右繞,如何追尋景泰藍? 本期專題邀您步入景泰藍迷宮,手持斷代...
本期主題:指尖絕活──緙絲與刺繡藝術 ------ 這一頭的平紋木機上,梭子在經線間來回穿梭,以通經回緯方式織造出緙絲精品;另一頭的匠人們則以針代筆,圖案躍然於現有的絹、綾、綢、緞等織品之上。擁有悠久歷史的緙絲與刺繡工藝,發展至宋代登峰造極。隨著技巧的成熟,緙繡品由原先實用、裝飾性功能轉變成為藝術欣...
本期主題:法華經──故宮南院「《法華經》及其美術」 ------ 大乘佛教有三大重要經典,分別是《華嚴經》、《法華經》和《楞嚴經》,三部經書各有特色,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云:「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 《法華...
本期主題:2021拍賣市場TOP 10 ------ 聚焦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2021年有13件億元拍品誕生,高價拍品表現有力;古書畫方面,熟貨支撐大局,個別藝術家刷新拍賣紀錄;張大千引領風騷,雄霸近現代高價榜;清三代御瓷炙手可熱,乾隆朝精品最受青睞;工藝品市場熱度明顯回升,後勢看好。不畏疫情,...
本期主題:趙孟頫+──驚豔700年,看見影響力 ------ 他是書畫能手、趙宋血脈、元世祖欣賞的才俊、南宋遺老眼中的貳臣……集複雜的境遇於一身,趙孟頫活得精彩。趙孟頫的出現,掀起了書畫界的波瀾,復古主義、書畫同源的理念,影響世世代代,至明清仍餘波蕩漾。今年適逢趙孟頫逝世700週年,由趙孟頫本人...
本期主題:航向天方──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印象 ------ 「一開始很光輝,結束也很祝福」,白色瓷盤上的描紅波斯文字帶來好運。擦亮青花神燈,縷縷白煙升起,地點來到國立故宮博物院,「航向天方─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印象」特展現正展出。故事第一章隨15世紀鄭和下西洋船隊「尋找麒麟」揭開序幕;再回宮廷看那中國瓷器...
本期主題:乾隆琺瑯瓷萬花筒──臺北故宮「風格故事—乾隆年製琺瑯彩瓷」 ------ 畫琺瑯技術自清康熙年間由西方傳教士引入清宮,歷經康熙、雍正兩代的發展,至乾隆朝,在燒製彩瓷方面的技術已十分完善。1736年乾隆即位,任命唐英為御窯廠的督陶官,乾隆二年(1737)一聲令下:「窯上若另有舊樣,仍隨新...
本期主題:追憶龍坡──臺靜農百廿誕辰紀念 ------ 大音希聲,而靜者於世,迴響不絕。一代大儒臺靜農,一九四六年渡海來臺,任教臺灣大學中文系並掌系務,歇腳臺北溫州街龍坡里,晚號靜者。他沉潛以學、從容於藝,為倪元璐書蹟心折,行草不限於一家,而分隸偏於摩崖,悠遊漢魏之間;他亦奏刀方寸,朱印爍爍,方方生...
本期主題:三分天下──溥心畬書畫在臺灣 ------ 舊王孫溥心畬生於北京恭王府,一生跌宕,遊歷四方。1949年落腳臺灣,他欣見臺灣特有的人文與草木,妙筆丹青,創作無數,在傳統底蘊上更添在地風情,直至文人畫的最後一筆,息止臺灣。 溥心畬留下豐碩的書畫遺作,其子溥孝華過世後,親族故舊組成「八人小組」...
本期主題:佛光萬丈神之國——日本佛教美術在奈良 ------ 今年秋天,美佛登場!走進奈良國立博物館,時空穿越8世紀,自絲路彼端長安歸來的使者,攜回大唐佛法,在神之國的土壤綻放如花。千年佛顏莊嚴注視,古老寫經緩緩展卷,紫紙上金泥燦然如昔;神佛交織的獨特信仰,在各種宮曼荼羅圖與淨土美術繪卷,湧現力量。...
本期主題:七夕浪漫藝事談 ------ 七夕鵲橋上,牛郎織女淚相逢;璀璨星空下,癡情兒女長相思。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今夜,聊聊愛的故事吧! 還記得青春年少時,對未知的愛情懷抱憧憬,唯透過祈願與占卜,祈禱愛神眷顧;記得熱戀中的情侶,以定情物相饋,但願感情堅定若金石。多少人情深一往...
本期主題:天佑甘霖 ------ 苗栗後龍普玄壇祖壇〈龍王呌雨歌〉: 「傷嗟龜背折田疇,火日燒空水絕流。 旱魃為災何太酷,商羊不舞實堪憂。 下民懇切難分訴,上帝慈悲應禱求。 大沛甘霖蘇萬物,勃興苗稼付時收。 雷公霹靂天門開,大雨滂沱降臨來。 叩頭三步一禮拜,祈求甘雨速速來。」 歲次辛丑夏...
本期主題:墨拓傳影 ------ 在印刷與攝影照相技術發明以前,拓片不僅擔負起傳遞圖像及文本的重責大任,其自身亦作為藝術品永流芳。時至今日,憑藉當年的拓片,諸多現已佚失的珍貴文物原件得以還原其貌。本期專題以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北魏龍門石窟巨型拓片《帝后禮佛圖》為起點,邀請您搭乘這臺影像傳印機,一...
典藏古美術 05月號/2021 第344期 本期主題:范寬.再發現 ------ 「我自覺有一種新奇的預感,將對這幅巨製有新發現或新收穫,於是便手持放大鏡,在石隙樹縫崖邊著意找尋,心想,萬一給我在什麼地方找到范中立的題款,那不是可以決千古之大疑了嗎?……忽然眼前一亮,我瞥見右下角那一隊馱馬行旅...
本期主題:韓流來襲!穿越朝鮮王朝繪畫 ------ 《東國輿地勝覽》:「國在東方,先受朝日之光輝,故名朝鮮。」1392年,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朝日鮮明,晨曦清亮之國,朝鮮王朝由此誕生。
本期主題:士拿乎──清宮時尚鼻煙壺 ------ 一瓶鼻煙,一只煙壺,一個時代風潮,一股瀰漫清代200多年的鼻煙氣。 17世紀康熙朝始,權貴之間盛行吸食鼻煙,沁香嗆鼻,提神醒腦,朝野上下「人人相見遞煙壺」,以哈啾Say哈囉。小小鼻煙壺,成為清代權勢與工藝競技的新平台,採翡...
本期主題:皇家刀劍鑑藏事典 ------ 16世紀以降進入火藥時代,刀劍等冷兵器逐漸退出戰場,卻從未告別江湖。當刀上不再沾染血光戾氣,人們轉向專注其工藝細節,昇華為顯赫武功的輝煌表徵與盛世想像。 英雄醉裡挑燈看劍,一寄沙場蒼涼;皇帝御製寶刀,一握天下獨尊;藏家競逐拍場名刀...
本期主題:危機入市,存在嗎?超前部署,下一步? ──資深古董行家10家談 ------ 臺灣歷經多年收藏風氣的根柢,民間累積了大量的書畫文物,在中國市場的崛起並快速發展擴張下,成為出貨重鎮。每年春、秋拍,重要拍賣公司都會向臺灣重要藏家及資深古董商行家徵集。資深優...
本期主題:如何OPEN 怎樣DATA ──古美術的雲端生存指南 ------ 博物館關閉中,雲端不打烊!2020年受到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許多海內外博物館、美術館不得已宣布無限期閉館。為了彌補人們無法走進實體場館親炙藝術的遺憾,各家博物館紛紛端出OPEN DATA資...
本期主題:以藝抗疫──中國古籍、書畫、器物中的醫病觀 ------ 「疫,民皆疾也。」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全球肆虐,以藝抗疫,知病所由,開卷有藝。從古人「瘟疫考」開始,瘟疫究竟是什麼?如何防疫?有無解方?從中國古代文獻看「瘟疫」大哉問百科給出解答;八本醫學門日用類書,開出醫療養生、因應疫...
本期主題:2019中國藝術文物拍賣市場年度回顧及前十大排行 ------ 2019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減緩、中美貿易戰、香港反送中震盪……年度市場,高價精品堅挺非凡、生貨持續獲得青睞、精品估價調整下修。億元拍品雖較去年減少,各版塊最高價亦有調整,不過總體成交率提升,顯現市場信心仍足。 ...
本期主題:皇權輪廓.帝國氣象 ------ 職貢圖,描繪帝王目光所不能及,統治欲望到達之境地,遠方異域的人與物。 描述他們的形象、風俗、民情的那些字詞,將當時帝王、華夏對外族、番邦的感受與想像凝固在空白背景的作品中,被做成標本,排排站立。標本的所在之處,邦交、藩屬、邊地,勾勒了皇權...
本期主題:如果在江戶,一個繪師…… ------ 江戶時代日本百工興起,「職人」一詞於焉誕生,其中也包括以畫畫為生的浮世繪師們。隨著版畫技術普及,一張大判錦繪的價格不過略高於一碗蕎麥麵,而且世人審美趣味瞬息萬變,再加上政府不時的禁奢政策,繪師的職業生命遠比想像更為脆弱,今日的當紅大師,難...
本期主題:千年瑰寶正倉院 ------ 今年5月日本新天皇登基,迎向令和元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與奈良國立博物館兩地同時舉辦「正倉院」特展,可說是一場獻給天皇殿下的藝術祭。 正倉院是日本皇室的寶庫,地位猶如故宮,但時空尺度跨幅更廣。在空間軸上,正倉院匯聚了8世紀由絲路傳來的西域及盛唐寶物,被譽...
本期主題:文震亨的防線 ------ 17世紀是一個大時代,西方人在船艙裡鋪開地圖,不斷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17世紀也是一個小時代,文藝世家第四代文震亨在書房裡展卷落墨,從自古到今的品味指南中,擇拾同意者,加上自己生活實踐的經驗,彙編成《長物志》。 在不斷重述可用與不可用...
本期主題:故宮南院「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 ------ 以火為光,以泥土為線索。搜索,那曖含粉紅光的,是不是雍容的天青汝窯?左轉那白瓷上氤氳著綠花的,或許是以錫鉛做媒的緬甸陶瓷……而上面那頭鑲嵌白與黑、雲與鶴的,非高麗青瓷莫屬。策展人帶隊,300個座標,暑假遊遍東亞。
本期主題:故宮南院「交融之美-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 ------ 載著地球彼端的奇珍異寶,海員伸手擋住海上的烈日,遮著眼尋找陸地。聽說那兒的人們,耕種水稻,桑蠶織絲,燒製堅緻美好的瓷器。帶有鹹味的海風徘徊於挺目高鼻與耀目的徽章,並吹過船員們的長褲,讓它鼓脹如風帆,或許這些風也曾經繾綣過...
本期主題:有病方為貴,無傷不是奇 ------ 只要身心不是處於完美的狀態,便可稱之為「有病」。現代人應該甚少覺得自己沒個病痛,或是魂魄不安,而借托神明,或是單純季節轉換,過往用成藥壓下的,只得加倍奉還。不過就因病弱,才有機會辨證論治,重新審視自己的身心。無論是內科外證或是心病,都能引諸...
本期主題:文房四寶新賞 文人寫字畫畫,順心順手的文房器具必不可少。這些案頭器具絕非長物,有時更是文人見宇宙光華,神通先祖精神文化的媒介。藉日本東洋陶磁美術館「文房四宝特別展」筆、墨、紙、硯的主題發想,本次特別從創作者、藏家及使用者的多方視野,讓大家全方位感受文房器具的各種面貌。
本期主題:大德寺「禅と茶の至宝」,四百年初公開 ------ 3月21日到5月19日,「大徳寺龍光院―国宝 曜変天目と破草鞋」,400年來幾乎沒有公開過的大德寺龍光院珍寶,超過200件書畫文物,首度大規模齊聚MIHO MUSEUM。畑中章良、小林仁、門脇むつみ三位日本學者,導介賞析院藏至...
本期主題:2018 TOP 10拍賣市場前十大 ------ 2018年中國文物藝術市場,16席億元名品。宋蘇軾〈木石圖〉4億6360萬港元、潘天壽〈無限風光〉人民幣2億8750萬元、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碗〉2億3880萬7500港元、清乾隆〈銅點金異獸鈕「乾隆御覽之寶」寶璽〉人...
本期主題:七彩雲南,「佛光」遍照 ------ 雲南,中國唯一同時保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之地。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及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雲南省博物館及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承辦推動下,舉辦「妙香秘境─雲南佛教藝術展」,展出125件南詔大理國漢傳、藏傳、南傳佛教文物。打...
本期主題:唐法風標 ------ 清代書法家梁巘在《評書帖》中曾言:「唐人尚法。」脫離前代追求的超然神采,大唐書家重視法度,在前人書法整理及規範化的過程中,成就出渾厚雄壯的楷書和豪放不羈之狂草。2019年1月,台灣及日本圍繞唐人書法議題,舉辦「書聖之後─顔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水月鏡...
本期主題:蒔花弄草憶舊時 ------ 「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艷,牡丹令人豪,蕉與竹令人韻,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從古至今,花草催生人們的多情浪漫,更引文士愛憐賞玩,創造出中國獨特的瓶花盆景藝術。搭配今年世界花卉博覽會之盛事,本期介紹國立...
本期主題:大匠之門 ------ 下半年度最受關注的近代繪畫巨匠堪稱齊白石,北京畫院為其收藏之重鎮。自7月起北京展出「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筆下的山水意境之二」,10月底在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展出「中国近代絵画の巨匠 斉白石」。跨越單一展覽的侷限,本刊邀請...
本期主題:國寶饗宴 ------ 2017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不僅廣受好評,更將文物分級的概念推廣至社會。今年10月,故宮再次「國寶再現」,獻上26件「國寶」書畫精品!本期規劃故宮策展團隊專訪,談述「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策展心聲,亦精心準備國寶的專屬小故事、各國...
本期主題:仙山奇緣 ------ 本著對長生不老的渴求,中國古代以來便有神仙夢。秦始皇聽信徐福的「海中有三神山」,派人求丹;葛洪偕鮑姑、家中僮僕及犬羊移居名山,得道成仙。本期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的「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為引,討論畫家匠人刻劃描繪的名山聖境,如何成就經典的仙山藝術。
本期主題:「空白期」不空白:明正統、景泰、天順瓷器真相大揭密 ------ 西元1436年至1464年,正值明代陶瓷史上最離奇的28年──「空白期」,或稱黑暗期。時值明英宗、代宗二帝統治的正統、景泰、天順三朝間,皇家御窯如世間蒸發一般消失,成了學界的百年謎團。然而,隨著考古界的新發現,空白期不再...
本期主題:采風樂──揚州傳統藝術的昔與今 ------ 江蘇揚州作為昔日的商業文化中心,承載許多經典的傳統藝術:例如清代的書畫家群體「揚州八怪」,在藝術史上名聞遐邇;而揚州當地的漆藝與製玉工藝,同樣讓人們印象深刻,文化技藝更是流傳迄今。本期專題聚焦揚州傳統藝術,藉專文探討揚州書畫、漆藝與製玉...
本期主題:一縷奇煙──沉香與中國香文化 ------ 近年來可見到更多人將品香與生活休閒結合,讓沉寂已久的傳統香文化再度興盛。本期專題特別邀請策展人導賞故宮香玩文化特展、搭配專文帶領讀者認識古代香文化,採訪專家如何傳習香文化,並將之融入生活、介紹成功種植沉香的寶貴經驗,以及呈現上海博物館赴法...
本期主題:Rediscover蘇州片 ------ 16到18世紀,中國江南流行著一批偽仿的書畫作品,由於主要出現在當時的商業中心蘇州地區,所以人們習慣把它稱為「蘇州片」。今春台北故宮首度嘗試以蘇州片策劃「偽好物」特展,本期專題即以蘇州片為主題,希望與讀者一起探索:蘇州片為何出現?偽仿作品要...
本期主題:流動的紫砂意象 ------ 多數的飲茶者或陶器收藏家皆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紫砂經」,然在學術上有關紫砂壺的研究、探討卻有所不足。令人驚喜的是,近期有三檔值得矚目的紫砂特展,分別由不同的角度展現紫砂的樣貌,本期專題呼應此盛事,以一系列專文介紹紫砂的魅力,包括展覽解析、生產脈絡、收藏概況與...
本期主題:34件億元拍品的市場格局 2017中國藝術品市場回顧及前十大排行 ------ 2017年的中國藝術拍賣市場,創下六年來總成交額新高,並一舉拍出34件過億藝術品,高端藝術品更是創造了另人驚喜的天價。本期專題將對2017年中國藝術市場總體表現完整回顧,針對中國書畫、陶瓷、工藝品各大主項之...
「織繡」,一項逐漸為人遺忘的傳統藝術,充滿了人為的巧思與手作的溫度,甚至可由實用工藝躋身於藝術之林。本期專題聚焦於中國的織繡藝術,首先介紹當今與過往重要的織品特展、深入了解織繡技藝的傳承情形、呈現結合傳統修復技藝與現代科技的修復實例,帶領讀者一窺在媒材選擇、創作手法和藝術表現上皆令人驚豔的古代緙絲與...
本期主題:台北故宮品牌的故事 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展 ------ 台北故宮從品牌的角度出發,解析乾隆如何透過收藏、鑑賞文物,到收納、包裝、生產等一系列作為,打造「乾隆品牌」。本期專題邀請六位策展人進行一場紙上導覽,聚焦於乾隆如何讓古今、中西文物並陳,透過兼具功能性與藝術化的包裝設計,傳...
本期主題:悔僧 陳洪綬的藝術 ------ 一個個變形扭曲的人物,是陳洪綬在晚明對政治、社會感到嚴重幻滅下,寄寓自身失落、悔恨的幽微心聲。呼應在美國加州的「悔僧:陳洪綬藝術幻想與幻滅」展覽,本期專題特邀策展人介紹展覽與當前學術研究面向,呈現學者如何緊扣陳洪綬的生平,深入解讀畫作複雜的意義網絡...
本期主題:溪山無盡 ------ 一般談到古代中國繪畫,往往以山水畫為代表,山水畫乍看千篇一律,實則蘊含各式各樣的深意,值得人們細細探掘。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即日起推出「溪山無盡—中國山水畫傳統」展,引導觀眾進一步瞭解山水畫龐大的圖繪體系及其深厚的文化意涵。本期專題不僅針對此展覽進行深度導賞...
本期主題:國朝第一趙孟頫 ------ 今秋北京故宮推出備受矚目的「趙孟頫書畫特展」,這位中國藝術史上影響力巨大的藝術家,風格多元而藝術成就高,身兼書畫家、鑑藏家和政治家,卻因身世與境遇長期存在著爭議性,直到近代才得到宏觀的梳理與詮釋。本期專題將為讀者完整介紹這位藝術大師,除了其豐富的書畫創作歷...
本期主題:遺我雙鯉魚──吳門書札中的文人私密生活 ------ 古代文人不沾染塵俗煙火嗎?實際上,他們比想像中來得生活化,書信往返間,不僅談論國家朝政、藝文雅事,也涉及醫病健康、婚喪喜慶、甚至柴米油鹽之類的瑣事,點滴積累了人情的溫度。上海博物館推出以蘇州文人信札為主題的精品展,而本期的專題除...
本期主題:遺我雙鯉魚──吳門書札中的文人私密生活 ------ 古代文人不沾染塵俗煙火嗎?實際上,他們比想像中來得生活化,書信往返間,不僅談論國家朝政、藝文雅事,也涉及醫病健康、婚喪喜慶、甚至柴米油鹽之類的瑣事,點滴積累了人情的溫度。上海博物館推出以蘇州文人信札為主題的精品展,而本期的專題除...
本期主題:萬世師表──孔子與中國儒家藝術 ------ 台北故宮推出的暑假強檔:「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特展,匯聚了諸多孔子及儒家相關藝術文物。呼應此難得的盛事,本期專題特邀策展人吳誦芬談談策展概念、進行名品深度導賞,搭配專文,論述孔子生平事蹟、形象如何被轉譯為藝術,尋訪各地的孔廟名勝,考...
明代永樂至宣德兩朝,政治穩定、經濟蓬勃成長,皇帝及宮廷均致力於文化事業的發展,宮廷藝術繁榮鼎盛,展現盛世品味與格調。台北故宮和上海龍美術館現正推出的特展,皆聚焦此一關鍵時期,本期專題特別為讀者介紹這兩檔難得一遇的精彩好展,搭配集結了各大品類、超過30餘件精品之導賞,由宏觀與微觀兼顧的視野,回看明代「...
本期主題:一代書聖于右任 ------ 「一代草聖」于右任曾挺身改革草書,使其成為易寫、易識,易規範又美觀的字體,誠為書法史上一起劃時代的變革。國立故宮博物院即日起首度以于右任為主題推出特展,呼應此藝文盛事,本期專題從于右任書法實踐歷程及酬應面向等議題切入,引介書跡、回顧市場動向,並帶領讀者尋...
本期主題:花鳥解語 ------ 為了迎接故宮南院開館,本期《典藏‧古美術》特別製作「亞洲概念下的新故宮」特輯,回眸故宮南院從萌芽到落成的漫漫長路,以及南院開幕當天的歷史時刻;之外,也將自本期起持續撰文介紹涵蓋亞洲玉器、陶瓷、織繡、佛教藝術、茶文化等內容的開館十大首展!精采可期! 同時隨...
本期主題:找尋王維──傳世作品及畫史重探 ------ 近日海外新發現、傳作者為唐代王維的〈著色山水〉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展出,引發全球藝術史學者的熱烈討論。然而自古以來,世人對王維畫藝評價跌宕起伏,直到晚明董其昌尊其為中國文人畫的南宗祖師,才又使王維浮上了檯面。本期的《典藏.古美術》專題將帶領...
本期主題:失落的王朝祕寶─青銅器的工藝與美學 ------ 不久前,日本藤田美術館舊藏的四件商晚期青銅器,在買家熱烈競逐下拍出人民幣8.77億元天價,呼應此一市場盛事,本期《典藏‧古美術》專題「失落的王朝祕寶─商周青銅器的工藝與美學」,從考古時空脈絡切入,再輔以名品導賞,同時點評精彩專拍及引...
本期主題:2016市場十大 書畫∣瓷器∣工藝品 ------ 本期專題呈現了這一代新藏家與企業主如何挾大量資本進入藝術品市場,造就2016年十多件高達人民幣億元拍品的驚人奇蹟!剖析中國藏家以何種角度思考收藏這件事,例如藉此塑造企業文化價值,或藉籌設美術展館向大眾開放等方向邁進。在這期《典藏‧...
青,是相當微妙的顏色,在不同語境裡調動著色澤上的光譜。青,無疑是綠色,季節上對應於草木萌發的春天,人們也以青春、青年來形容蓬勃有朝氣的年輕人。青,也是藍色,李商隱詠嫦娥「碧海青天夜夜心」,即帶出一片澄藍寂寥的夜空。青,甚至還是黑色,見諸於傳統戲曲中的青衣,也出現在李白「朝如青絲暮成雪」的詩句中。而在...
若收到一份由公主邀約集宴的請帖,該準備什麼禮物好呢?是美麗的珍寶首飾?華貴的絲綢綾羅?還是由良工巧匠精製的新奇有趣玩意?不!來到蒙元大長公主這兒,兩手空空自是不該,卻未必得要多麼貴重奇巧的禮物;賓客們所需準備的,唯有一顆文青的心,一雙善識書畫的眼,及一手妙筆生花的好藝。 1323年的中國,...
紐約蘇富比中國書畫部門訂於2016年9月紐約亞洲藝術週期間隆重推出「派普夫婦珍藏中國繪畫」專場,逾120件在1970、1980年代被納入收藏的作品將與大家見面。 整批藏品最重要者莫過於〈康熙南巡圖〉第六卷最後一段,整個第六卷描述的是康熙從瓜州渡江登金山然後途經常州府的盛況,而這原藏於鳳凰城藝術...
專題 Special Report 竹素流芳──周顥和他的藝術 上海博物館周顥藝術特展 文∣施遠 周顥是清代最著名的竹刻家,作為一名擅長詩文、精通書畫的文人,受家鄉嘉定地區竹刻傳統的影響,他將自己擅長的繪畫──特別是山水與竹石──施於刻竹,開創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此次上海博物館專為舉辦「...
本願寺舊藏 位於千年古都京都下京區堀川通花屋町的名剎西本願寺,於1994年被定為世界遺產,名揚四海。該寺作為淨土真宗的宗祖親鸞的廟堂,而最初被創建於京都東山的吉永,後經歷風雨、飽經滄桑,於1591年由豐臣秀吉移至現在的地點,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總本山,山號龍谷山,正式名稱為「龍谷山 本願寺」,...
究竟玻璃在藝術和科學上展現出何種神奇的力量?本期「光色映澈─中國玻璃器」專題,帶領讀者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聚焦,玻璃如何改變過去文化及人類活動樣貌。異國傳來的玻璃何以傳入中國古代宮廷與佛寺?進而影響中國裝飾工藝史的發展?同時,讀者也可透過台北故宮的當期展覽,一覽玻璃器工藝的發展高峰。另外,更有專文從科技...
本期主題:董其昌世紀 ------ 若票選中國藝術史上最具影響力卻又最難以洞悉的藝術家,董其昌想必會名列前茅吧!身兼詩人、書畫家、鑑藏家和藝術評論者,董氏巨大的身影幾乎籠罩當時整個藝壇,後人對他的評價也因此產生各種角度:仿古繪畫、筆墨實驗、文學論述……使人如墜五里霧中。二十年來未曾間斷的特展...
本期主題:2014市場前十大 ------ 去年中國文物市場走向穩健,但有「任性哥」劉益謙一把帶起的佛教藝術沖出重圍,成為去年度最受注目的工藝品項。更凸顯了佛教藝術市場,還有更多未被預料的成長空間。 本期古美術整理各項文物市場中的前十大精品,古代與近現代書畫、瓷器與工藝品,不...
世人從何時注意到「寫經」的獨特性?「寫經書」占有怎樣的一席之地?本期特闢「敦煌寫經」專題,帶領讀者一探20世紀初敦煌藏經洞發現後,收藏和寫經受歡迎的種種。同時針對書法特點與書史源流深入剖析,兼及其功用、材質、格式等相關常識,呈現近年流散民間、待價而沽的敦煌寫經及遺書市場。本期專題將寫經在其嚴肅的表相...
本期主題:東瀛國寶 ------ 本期專題報導即將在嘉義故宮南院所推出的「日本美術之最:東京‧九州國立博物館精品展」。以展覽的六大主題為經緯,透過精選展品闡明日本藝術發展的流變及特點,突顯中日藝術的密切交流,帶領讀者神遊一趟豐富多元的大和民族5000年藝術文化之旅!看看日本人如何給予文物持續且珍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