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貓,馬尼尼為開啟了這段台灣動物收容所的探訪之旅。 從草擬計畫、申請國家補助、親自進入收容所採訪志工及工作人員、實際領養貓狗,到最後直接加入志工的行列……她看了無數動物之死、官僚體系的腐化、人們對動物的傷害、棄養的殘忍、法規的侷限等等,她決定將這些真實事件寫出來,為不會說話的動物發聲。
故事從身體裡被拖出來 斬開後再縫合,撕裂後又黏貼 拼湊成母親與故鄉的樣子 有血、有肉,由恨生出愛 這一本光明的厄運 「我老早就想寫自己的母親。就算頭腦一片空白。就算題材老套。 我不確定這是不是愛。哪個人不想天長地久地把母親保存下來。」
◎ 鄧九雲 溫暖朗讀 一旦變成真的,除了不了解狀況的人之外,不會有人嫌你醜 1922年,瑪潔莉‧威廉斯為孩子寫下第一本童書,此後,各國的出版社與繪者為此書重新編寫、重新翻譯、重新插畫,留下至少十八國版本,也被改編成電影,並獲得各項大獎,在世界各地流傳近百年,躍身經典童話之列,一次又一次地...
人生裡有很多的after,某事件之後,又某事件之後,之後又之後……我們穿梭了無數的「入口」與「出口」,我們走過很多的「之後」,也面對很多自我的時候。就在很多的「之後」之後,我們回到沒有,回到童年的空無一切,也回到老年的空無一切。
入圍「第二十八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獎 將死亡交托寵物,奇幻與現實交揉,挑戰偽單親家庭主題之力作 每一個人,都需要無聲的陪伴。當世界改變,無聲的寵物溫暖一直都在你身邊。
「一個人」這件事永遠不會是離群、不愛世界、不愛孩子。 本書說的是一個孩子,到「海的旅館」找媽媽的旅程。 關於每個人,不論是母親或不是母親,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偶爾都需要的那一抹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