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做什麼?──不如,先想想「自己是什麼」吧!
很多人在7、8月畢業,可能稍作休息、可能繼續進修,也可能已經在進行各種成為職場新鮮人的準備;同時,也有很多人在這兩個月轉換新跑道,揮別已經習慣(或實在做不習慣)的工作,找找同一行業裡其他公司的職位,或者乾脆到別的行業重新開始。
不過,說老實話,搞清楚什麼工作適合自己很重要,但搞清楚「自己是什麼」更重要!──認識自己的話,自然可以知道自己可以嘗試哪些工作、或會在哪些行業如魚得水;而且,認識自己的話,知道其他事情其他領域該要如何,也就會跟著清楚起來。
再說,自己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會陪自己到死為止的人。再怎麼說,自己都該好好認識自己。
該怎麼做?本期《犢月刊》推薦最有效的辦法。
犢新聞 ‧ In-Depth News
1. 享受思考,從「小廢物問題」開始
2. 演完《臥虎藏龍》那場戲,我覺得一下子老好多。是因為碧眼狐狸?還是因為李安導演?
3.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轉型」,只是在愛情小說中加入更多不同元素」——筆訪《破空》作者凌淑芬
4. 【一週E書】遺囑也沒那麼需要忌諱──它就是個類似合約的東西
5. 優秀的虛構,就是另一個面向的真實──專訪《樂土在上》作者劉芷妤
犢人物 ‧ People
1. 以「無知」的視角,將社會事件還原為個人──專訪《夜遊》作者房慧真
犢焦點 ‧ Focus
1. 「尋找自我定位」不知該從何找起,就先讀書吧
2. 打擊王的理論,讓松浦彌太郎找到人生方向!
3. 人生不是生來就註定好的
犢故事 ‧ Monthly Special:試讀收錄
1. 用國旗訴說國家的故事──《國旗們的故事》
2. 如果我們一生都那麼努力在累積財富,沒理由卻不管死後財產會落到誰手中──《此刻,就是立遺囑的最好時刻》
3. 幽靈能不能對歷史說謊?當《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戳中了「文明」的痛點──《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
4. 除了書業秘辛,還有鬼魂與受詛咒的書──《從前從前,有間古書店》
5. 從《回歸》到《順其自然》的蜿蜒長路──《順其自然》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