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韓流」!──韓國出版為什麼越來越強?
20世紀的七、八零年代所謂的「亞洲四小龍」當中,韓國似乎是個比較奇怪的存在,原因之一或許在於其他三個國家都與華語文化比較直接相關,所以韓國在裡頭好像有點格格不入。八零年代時,香港和台灣的經濟發展都很好,新加坡一直都蠻穩定,相較之下,我們對韓國那時的狀況好像比較不清楚。
不過在進入21世紀時,韓國的電影開始提升了國際可見度──不只是藝術電影,也包括商業電影;大約二十年前,韓劇開始成為亞洲觀眾的追劇選項前幾名,甚至連一直在這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日劇都受到威脅;大約十五年前,韓國的流行樂,所謂的「K-Pop」攻進國際流行音樂市場;最近十年左右,翻譯後進入台灣書市的韓國文學作品,成為越來越多讀者的選擇,分明是繼影視作品之後,新一波的「韓流」。
韓國出版到底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犢新聞 ‧ In-Depth News
1. 10.3吋 Color Note 軟板強韌、暢讀暢聽更多工:Readmoo × Pocketbook 首度聯名,預購繽紛開賣!
2. 越愛思考就越會思考
3. 你為何如此容易被統治?《飢餓遊戲》第二部前傳
4. 【一週E書】東野圭吾說:只要有謎團在結局之前待解的都算
5. 透過「整理」開展的自我賦權之旅──專訪《當整理卡關時》作者Phyllis
犢人物 ‧ People
1. 內心要強大,外部要加壓──專訪6月店長金英夏
犢焦點 ‧ Focus
1. 《做書的人》:一本記錄喜歡書的人如何推坑書的書
2. 2023年韓國出版市場趨勢:自助出版崛起,2024迎向童書之年
3. 【讀者舉手】韓國出版人到底多厲害!?沒去首爾書展前,先讀《做書的人》!
犢故事 ‧ Monthly Special:試讀收錄
1. 一代歷史學者黃仁宇經典之作──《萬曆十五年》
2. 好端端的假期變成救娃大戰?如果是勇者欣梅爾的話,一定會這麼做的──《花衣吹笛手》
3. 或許長大就是找到自己可以活的人生──《從這房間永遠看不見東京鐵塔》
4.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小城畸人》
5. 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生產運作邏輯下,全球製藥產業的利潤最大化及病人自救運動──《藥命之財》
6. 臺灣島史的眾多面相──《臺灣史論集一:山、海、平原的歷史》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