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目前也正Work from Home嗎? 在歐美行之有年的工作模式,對於亞洲國家來說,彷彿一場大型社會實驗,編輯部在製作這期的同時,也實際身體力行遠距工作,沒有了彼此面對面壓力,可以自行調配工作步調,要建置能在異地辦公的環境不難,真正難的是,必須把自己升級成「遠距工作腦」, 除了管理自己,還要管理與其他同仁的關係,無論是文字溝通、視訊開會,任何形式的溝通都變得更重要了...
台灣的外國人有72.6萬,旅居海外的台灣人是72.8萬,這兩個數字意外地接近。不知道有什麼關聯。 真正的人都瘋瘋癲癲、熱愛生活,愛聊天,瘋狂地等待著救贖卻又瘋狂地希望擁有一切,他們不打呵欠,不陳腔爛調,就像奇妙的黃色羅馬煙花那樣不停地噴出火花,像蜘蛛般横跨星空,中心點藍光砰的一聲爆裂,人們都發出“啊...
Email Writing 本期英語島的封面故事,很貼心地準備了針對台灣人寫英文信時可以參考的SOP跟正式用語。網路上眼花瞭亂的「3步驟寫好商業信」或是「商務信萬用模板」先放到一旁,有時候錯的不是文法,而是「中式想法」。差一點而已,你一定能寫出讓人想回覆的信。
「非洲上線」專題,目的是打開一個孔,讓讀者能夠一窺非洲接觸網路後的大幅進化,也邀請讀者以投資者的眼光看看非洲。當然非洲或許也不願意再次被外國「經濟殖民」、不得不仰賴海外資金建設國家,不過商場無綿羊,誰又不是在為自己盤算,讀懂了非洲,才能突破自我界限。我期待跟大家一起從 "know" 到 "under...
...一本食譜的影響力有多大?關鍵在於茱莉亞成功把下廚從「無趣」轉型成「自主與快樂」。當時的美國人習慣快速方便的罐頭或微波食品,並不太在廚房中投入時間,而茱莉亞注意到這一點,在編撰食譜時,刻意用任一家超市都能買到的食材、任何人一看就懂的方式標注步驟,搭配出任何新手都能「享受」下廚的食譜...
...Small talk翻作中文是閒聊、瞎聊、尬聊,任何一種非正式的或目的曖昧的談話,都可以稱作small talk。這種談話看似無用,在英文世界卻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人說,在重視「connection」的美式文化中,small talk是獲得彼此信任的重要技能。 Small talk還是國際...
疫情下的新鮮人,究竟面臨怎麼樣的挑戰?舊的秩序已被打亂,新的未來仍然混沌不明,到底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優勢,才能讓自己「被看見」?... ...後疫情時代把AI、遠距面試推到我們的面前,企業的每一扇門反而公平地為每個人打開了,這次封面故事《我要應徵全世界的工作》特別針對不同區域的「跨文化面試」,從...
...在這次嚴重受疫情影響一些國家中,有一個餐飲業的新興現象(或救急措施)乍看正反其道而行,那就是被稱為「鬼廚房(Ghost Kitchen)」的餐廳出現。這些餐廳只靠精簡的人力做著外送生意,菜色也簡化成客人最常點的幾道菜。餐飲業預測,疫情結束後,將人力集中在流程化工作上的高效做法,可能會因更有效率...
...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的散文集《一個人生活》,是一本極其個人的生活感悟,收錄的都是他獨自生活的軌跡:一個人的食衣住行、一個人書寫、一個人漫無目的、一個人遇見自己。從一個人從容悠閒地與自己呢喃對話,到優雅睿智地應對生死哲學。...
很少有像現在這麼一段的時間,因為必須一直待在家裡,不能用地理空間的區隔,來判定當下該做什麼,深刻體會到自己常在兩種對立的狀態間擺盪:效率與焦慮,勤奮和懶惰,深度與淺薄,秩序與混亂...,相信你可以輕鬆想到更適合形容自己的兩個對立面,總而言之,活得很分裂...
打造遠距工作腦
你目前也正Work from Home嗎? 在歐美行之有年的工作模式,對於亞洲國家來說,彷彿一場大型社會實驗,編輯部在製作這期的同時,也實際身體力行遠距工作,沒有了彼此面對面壓力,可以自行調配工作步調,要建置能在異地辦公的環境不難,真正難的是,必須把自己升級成「遠距工作腦」, 除了管理自己,還要管理與其他同仁的關係,無論是文字溝通、視訊開會,任何形式的溝通都變得更重要了。
在這次封面故事中,我們把遠距工作切成三個層次來說:
第一層 「文化敏感度」:和不同國籍文化的遠距夥伴共事,多少要理解對方的背景,什麼主題可能會是話題禁忌?
第二層,創造恰當的「關係與距離」:在家工作聽起來雖然十分理想,卻也考驗著每個人的自律,這種時候「創造儀式感」 變得格外關鍵,休息和工作能透過哪些儀式拉出適當距離感?
第三層「溝通和語氣」:少了聲音表情的線上溝通,拿捏好「語氣、用字」會大幅影響工作效率與氛圍,開視訊會議要怎麼收尾,才不會給人一種草率掛電話的感覺,如何用英文確認連線品質,說什麼?怎麼說?我們提出了一套Video Conference Call解決方案,讓你的英文能力升級成英文遠距工作力。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與其不斷探究「遠距上班的好與不好」,不如重新思考工作與效率的深層定義,因為真正的「效率殺手」往往無關乎形式,而是態度。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