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元智能,賞識不同天賦的孩子,
《親子天下》2017合刊號誠摯獻禮,送給青春期孩子的百本興趣書單。
覺醒父母 當爸媽最幸福的權利:跟著孩子再長大一次。「覺醒父母」,孩子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在的課題。讓我們重新獲得了解自己、愛自己的能力。
食農教育 吃,不只是吃飽、好吃、安全而已, 還包含:選食力、環境關懷以及感謝他人等教育。 讓我們與孩子一起重新學習飲食素養,成為受用一生的能力。 家庭好食50+》全台47個小農市集、18家友善環境餐廳推薦
教孩子身體權──掌握紅、黃、綠燈身體界線,避免兒少性侵 「房思琪」事件,引發父母教孩子保護自己身體的焦慮 親子天下六月號帶父母認識,從小小孩到青少年都該明白的「身體權」 與孩子談性,總是尷尬 除了性教育如何啟齒的關鍵6問,也提供25個適合親子共享的書單、電影片單 協助父母放輕鬆,...
看見思考力 小小孩就能學 哈佛大學的21個思考練習 台灣108新課綱與世界各國的教改方向,都希望養成主動思考、不被動等答案的人才。 思考聽起來很抽象、很難教嗎? 其實思考不是額外加一堂哲學課,而是學習的一部分; 思考也不是大學才來教,愈早開始愈能養成思考習慣。
自主學習資源100+ 學會如何學,打下終身學習基礎 孩子拿到手機或平板總是用來打怪或聊天,親子每天都上演3C大戰,其實,用對3C能幫助孩子學得會、學得好。 自學家庭、知識網紅、翻轉老師、年輕網路創業家,10個用科技有效幫助學習的故事,私房推薦100個優質線上學習資源, 影音頻道、a...
一次看懂108課綱──素養怎麼學?怎麼教?怎麼考? 只要你的孩子是目前國中九年級以下,未來的中小學學習都適用108課綱。 親子天下三月號封面故事深入淺出分析政策,蒐集未來國英數社自素養考題的變化分析並提出具體對策,讓你輕鬆掌握關鍵變化,教養更有方向感。
108課綱元年 如何選對理想大學 從台灣頂大到美國名校,大學選才不再只看中考試成績,這股招生翻轉浪潮,家中有中小學生的家長,現在就要掌握,正確協助孩子!
108課綱:學習&升學全攻略 108課綱是十年一次的課程綱要改革,108學年度上路半年以來,從國小、國中、高中入學一年級開始實施,課綱精神已逐步融入教學現場課程、考試評量等。但多數家長仍舊不太清楚新課綱內涵,本刊集結2019年《親子天下》108課綱三刊精華,並新增20%的內容量,提供今年銜接1...
親子STEAM玩具桌遊100選──創意腦大爆發 和108課綱扣合的STEAM素養,不僅是最新的教育趨勢,也是為新世代孩子配備未來能力的新玩具類別。透過STEAM玩具「動手做」、「開放玩法」、「鼓勵挑戰」、「低結構、高建構」的特色,讓玩具成為開啟自主學習的最好媒介,更能幫助家長了解...
預備幸福的能力 SEL社會情緒學習ー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你家小孩常因小事生氣?或是在學校交不到朋友不想去上學?從學前到青少年,孩子的各式情緒問題困擾著每個家庭與學校。 如何幫助孩子學到自我察覺,進而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在全球颳起風潮的「社會情緒學習」(...
據多元智能,賞識不同天賦的孩子,
《親子天下》2017合刊號誠摯獻禮,送給青春期孩子的百本興趣書單。
跨領域>> 從語文藝術、科學邏輯到運動冒險,給8類孩子的100+閱讀推薦
深思考>> 跨國閱讀素養調查,台灣倒退15名。發生了什麼事?
多角度>> 洪蘭、陳安儀、李崇建、王文華、賴以威、謝智謀……27位興趣專長各異的成人推薦團,如何看閱讀?13位孩子站出來,告訴你他們推薦朋友看什麼書?
身心發展>> 發展專家周育如:少年閱讀,如何符應青春期「施工中的大腦」?
私我閱讀>> 聶永真、珍古德、熊仔……10位名人的少年閱讀私體驗,娓娓道來
允許孩子任性閱讀
文/陳珮雯
今年的一、二月合刊號,我們選擇了十到十五歲少年閱讀這個議題。題目主軸確定後,有人提問:為什麼不做六歲至十五歲,六歲的閱讀就不重要嗎?並不是六歲閱讀不重要,而是台灣對於十至十五歲孩子的閱讀發展和行為,理解的太少,以至於成人無法適切的協助孩子在閱讀能力上,也順利的「轉大人」。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與心、大腦變化最大的時期,我很喜歡兒童發展專家周育如用「施工中」的房子來比喻這階段的少年:他們腦袋很忙、身體很忙、功課也很忙,就好像一間正在重新裝潢的屋子,亂七八糟非常忙碌,而父母卻常走進去,跟他們要茶、要水、要招待、要禮貌。對孩子來說,他真的做不到,沒有辦法回應我們這麼多的需求。
所以這一刊我們的選書,是從少年身心發展的角度出發,協助父母理解青春期孩子性生理、情緒及自我認知的發展,如何影響他們的閱讀理解和行為。
青春期孩子特質和興趣已漸明顯,父母心目中的好書孩子不一定埋單。因此,我們參考了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類型的聰明」,從他們的優勢能力出發,為八種興趣的孩子,邀請二十七位不同背景的專家,選出一百本的好書。書單分類包括語文、藝術、運動戶外冒險、科學、數理邏輯、大自然觀察,以及喜好人際互動、或習慣沉浸於生命思索與內觀自省的孩子,雜誌內都有相對應的書單。
我們也走進了三個國小高年級、國中的班級,了解少年究竟喜歡讀什麼書?在雜誌中也可看見少年推薦給同儕的書。
在孩子身心改變最劇烈的時期,卻也是課業最繁重、苦悶之際,我們邀請了十位在少年時期與閱讀有美好相遇的人物,談他們少年閱讀的私體驗。閱讀之於他們不是為了應付老師的讀書心得,也不是為了考試要考作文,很單純的就是享受閱讀的樂趣。在書中,他們理解人性、看見世界、暫時從自己無法處理的壓力中遁逃,甚至只是為了故事很酷炫而讀……
在為少年選書的過程中,PISA二○一五年的國際評比結果出爐,台灣十五歲孩子的科學及數學素養排名第四,閱讀素養卻從第八名滑落至第二十三名。雖然科學素養名列前茅,背後卻有極大的隱憂,我們獨家專訪了台灣PISA研究計劃主持人、交大教育研究所講座教 授佘曉清,她點出了台灣科學教育不教 探究力,對孩子未來就業及生活所帶來 的深遠影響。對於閱讀素養排名的跌落,記者程遠茜也採訪國內外專家,有深入的分析。
為人父母,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卻依 然僵固的教育體制,常感無力及無能,但給予青春期孩子閱讀課外書的自由、單純享受閱讀的樂趣,卻是我們能做的。這個寒假,大膽試一次,給孩子任性閱讀的自由吧!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