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逯耀東教授研究《史記》的畢生心血集成,對司馬遷與《史記》做了深刻的探討與深入剖析。無論是對〈太史公自序〉與〈報任安書〉的深入解讀,或細究司馬遷在《史記》全書中的架構安排、篇章聯繫、撰寫方式及個別紀傳的背後深意。透過本書,讀者將能理解《史記》的開創地位、文字背後隱晦且深刻的目的,司馬遷的情感及所思所想也由此躍然紙上。
歷史傳記暢銷作家張戎: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質疑各項政策的黨員……他們才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幾乎被歷史淹沒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面,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歷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
這段歷史的焦點是人民! 文革爆發50週年,從人民視角重探文化大革命的真實歷史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經典力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2016年《金融時報》最佳歷史類選書 檢視中國社會底層如何經歷了一場文革魔幻之旅 更重要的是,埋葬了毛澤東主義。
中國百年命運的劇變與滄桑 民國知識分子的希望與悔恨 最會說故事的歷史學家—— 史景遷揚名立萬之作 這是一本關於中國知識分子的故事,一齣波瀾壯闊的史詩悲喜劇,記錄下一八九五到一九八○年間劇烈變動的中國。
★★★馮客經典作品全新中文譯本★★★ ★英國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得獎作品★ 改寫中國近代史的權威鉅著,了解20世紀中國史必讀之書 一場奪去至少4500萬人性命的大饑荒,是天災還是人禍? 一部傑出的歷史調查,揭示了世界歷史上最惡劣的罪行之一
仗該怎麼打,地該怎麼占? 從秦到清,成就霸業統一全國的軍事戰略 暢銷書作家郭建龍「中央帝國密碼三部曲」 ──財政密碼、哲學密碼、軍事密碼的收官之作, 暢銷破十萬冊,超過萬人給予五顆星評價。
黃仁宇重磅著作《中國大歷史》,全新直排校訂,暢銷10萬本新版! 黃仁宇:我寫的歷史是從技術的角度看歷史,不是從道德的角度檢討歷史。 這並不是說道德不重要,而是新社會的道德要靠社會的結構而決定其內涵。
《史記》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為了完成一部書,一個人會願意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司馬遷在想什麼?他又是為了什麼? 這一次,讓我們從《史記》讀《史記》!
1989年6月4日天安門事件,站了起來的王丹,一直沒有低頭。 23年後,王丹要重說史,重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無疑地,六四事件、兩次入獄對王丹的人生經歷鐫下深刻的痕跡,但「民運人士」只是他的身分之一。 王丹還有歷史研究者、詩人等各種面向。如今王丹已是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曾經在中...
本書以商周史為本, 結合最新出土史料與考古新發現, 撰成有趣又紮實的異聞錄。 全新解讀西元前十一世紀到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精神生活。 投映當代政治社會,令人不禁含笑思索。
新資料●新觀點●新方法 歷史課本沒有告訴你的事 ★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文字?毛筆字才是? ★「中原」在哪裡?為什麼華人自稱「炎黃子孫」?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先生,「家」在何方? ★為什麼夏商周三代王朝更迭如此相像? ★世界最早的人類文明在長江?
從歷史、社會、文化、文學的角度,深度介紹常見各類日式料理,再搭配由日本博物館提供的名家浮世繪,包括葛飾北齋、月岡芳年、歌川廣重、歌川國芳、勝川春亭、歌川豊國等人作品,透過畫作深入探索日本飲食今昔演變的歷史。
深入解析司馬遷生命際遇的抑鬱與自我超越
逯耀東教授研究《史記》之畢生心血集成
漢武帝時代,在學術、法制、軍事上都有空前的鉅變,在政治環境也形成高壓的君主絕對權威。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而遭罪受刑,後人由此認為《史記》是對現實政治「微文刺譏」的「謗書」。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司馬遷如何超越現實桎梏,在不觸犯時諱的情況下,費盡心思保留當代歷史的記錄?司馬遷與《史記》,又對中國史學產生怎樣的價值、貢獻與影響?
本書是逯耀東教授的遺作,包含八篇論文及三篇附錄,從撰史的動機、內容次序安排的目的,再到現實政治產生的限制等,透過逯教授宏觀與細微兼備的史學觀點,一路抽絲剝繭,描繪出司馬遷藉《史記》「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既抒發滿腔抑鬱,又完成自我超越的完整圖像。
◎司馬遷如何避免觸犯時諱,保留真實歷史記錄?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司馬遷透過史書誹謗漢武帝是「就算想也不可能做」的事。司馬遷在「隱略」的前提下,肇創以人繫事的「紀傳體」,並以「太史公曰」發論,來達到以「《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的目的,而「史贊」的形成,也為後世史學家開創空間,允許他們在嚴肅而客觀地敘述歷史事實之後,有一個發抒己見的機會。至於司馬遷在《史記》中未竟之意,只有「俟後世聖人君子」探索了。
◎司馬遷與《史記》對中國學術與中國史學,有什麼承先啟後的貢獻?
漢武帝時,計畫性地大規模搜集軼書,並建立典藏制度,設置太史令管理與整理圖書。司馬談與司馬遷父子對周秦以來文獻資料的整理,不僅對戰國以來新興的學術思想予以歸類,並將孔子所成的六藝,超越諸家之上,鑄定以後中國學術思想發展的版型。
司馬遷以丞相公孫弘「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為基礎,向「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過渡,「義」與「變」一字之易,創立了中國的傳統史學。《史記》既對上古的學術作出系統性的整理,亦為中國史學拓創了新的途徑,達成了兩個層面的「成一家之言」。
◎逯耀東教授研究《史記》之畢生心血集成
本書為逯耀東教授研究《史記》的畢生心血集成,對司馬遷與《史記》做了深刻的探討與深入剖析。無論是對〈太史公自序〉與〈報任安書〉的深入解讀,或細究司馬遷在《史記》全書中的架構安排、篇章聯繫、撰寫方式及個別紀傳的背後深意。透過本書,讀者將能理解《史記》的開創地位、文字背後隱晦且深刻的目的,司馬遷的情感及所思所想也由此躍然紙上。
作者簡介:
逯耀東(一九三二~二○○六)
江蘇豐縣人,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畢業,獲頒國家文學博士(歷史學)。曾任臺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畢生從事歷史教學與研究工作,尤專注於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傳統與現代史學、中國飲食文化史。著有「糊塗齋史學論稿」五種、「糊塗齋文稿」五種。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