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煜 騎虎男下第二本詩集
★連續五年 入選年度臺灣詩選
《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選集,被譽為日本的《詩經》,反映了七、八世紀日本人的文化與日常生活。本書從《萬葉集》共4500餘首和歌中,選譯360餘首風格、形式各異的名作,並以歌人為單位重新排序組合,便於讀者品讀每位歌人的獨特歌風。
本書是《十方一念》十周年紀念版。 「當大家翻開這本書,看到裡面都是一頁頁分行的文字, 可能會想:這些是詩嗎? 寫《十方一念》,就像寫歌詞時忘記了音符、旋律結構、段落、傳唱度種種限制,而感受、想像、領悟的過程,在腦海中如浪翻潮湧,亂中有序。 所以,在這個習慣以規範換取安全感的世界,為勢所逼下,要替這些...
黑洞的巨大引力,連光都逃不了 嘿,你敢不敢靠近去看一看? 「我相信/火圈的另一端有更好的/一天,縱身/即是永恆/絕望中/必有僥倖」〈相信〉 你曾經想過要優雅地在時光間隙中穿身而過,卻發現它其實窄小的讓記憶與軀體都扭曲變形,在軌道中那些雜亂的思緒彼此撞擊、疲於奔命,一回神才...
全書收錄佩索亞本人與四位異名者詩作共238首詩。「異名者」是佩索亞創造出來的文學人格,他們有不同的思想、觀點、文學風格,甚至常與他們的創造者佩索亞觀念牴觸。 葡萄牙國寶作家 與聶魯達並列「最能代表20世紀的詩人」
讓我們自己成為暴雨,攜帶著雷與電,去反對這個時代的沉默、 反對這個時代的喧譁、反對這個時代的乾涸。 如果世界充滿對假象的阿諛,反對就是詩人與音樂人的義務。
一片冰心在玉壺、嬛嬛一裊楚宮腰、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這些在《後宮甄嬛傳》裡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出自誰的筆下?又有什麼特殊的含意嗎? 《後宮甄嬛傳》裡大量引用詩經、唐詩、宋詞跟元曲,經典臺詞和古典詩詞都在戲迷間引發熱烈討論,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古典詩詞,在戲劇中竟...
《時間之書》是里爾克最著名的抒情詩集。分為<僧侶生活之書>、<朝聖之書>、<貧與死之書>等三部。台灣詩人方思把書名譯為《時間之書》,然而詩作主題和時間並無直接關係,詩集處理的主題是「祈禱」。中國詩人綠原譯本命名為《定時祈禱文》,楊武能譯名《祈禱書》,較為貼切原意。台灣不少詩人受此詩集影響,瘂弦自此詩...
《詭崛》 喪文學 三行微型詩。現代詩。散文詩。 散文。圖文各式文體,且我細細道來那些大確喪 許多你耳熟﹑陰暗﹑詭譎﹑或冷門的傳聞, 可能是你日常生活發生,也或許在影視中顯露, 黑暗﹑角落氛圍﹑傳說;經由文字與你分享,我的喪文學。
此一新版《惡之華》,名符其實是波特萊爾一生詩作的全譯本,包括第二版原著、《漂流詩篇》、六首禁詩及作者離世後的增訂和補遺,總共一百六十三首。波特萊爾以其作品在世界詩壇上,立於「光榮的絕頂」,在他的榮光之下,詩人杜國清獻上窮盡一生之力精心翻譯的中文譯本。
《先知》為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以英文撰寫的散文詩集,1923年甫一問世即轟動文壇,銷量直追莎士比亞的劇作和英文版的《老子》,並因其深刻的宗教情懷而被譽為「小聖經」。 近一世紀以來,書中許多佳句經世人傳誦不輟,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例如公視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即出於此。本書除了將英文原文與...
廚川白村是日本作家、文藝評論家,曾有系統的介紹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文藝思潮。文藝評論集《苦悶的象徵》討論文學創作、鑑賞、起源等問題,他認為「生命力受壓抑而生的苦悶懊惱乃是文藝的根柢,而其表現法乃是廣義的象徵主義。」(鲁迅語)書中所提出的「文學是苦悶的象徵」一語,流傳甚廣。
蕭紅出生於黑龍江省的呼蘭縣城。1940年1月,為避戰亂,移住香港。在香港,懷念故土,於是以故鄉生活為原型,完成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兩年後病逝,年僅31。《呼蘭河傳》以女童的角度描述,有人物沒有主角,有情節沒有主軸,故事平淡,卻淡中有味,藝術成就不凡。
愛人即仇人 一鏡到底
敵意含欲望 一觸即發
《決鬥那天》是陳柏煜第二本詩集。近年來,陳柏煜創作不輟,寫作類型多元,屢屢斬獲文學大獎並多次入選年度文選。最新詩集聚焦男同志情慾的詩意,結合決鬥場景的意象,其中有陽剛,有克制但一觸即發的敵意與欲望,期望透過場景建構、引述與簡斷的句法,使「男性情誼的影像溢散酷兒意味」。
書名的靈感,來自於紀錄片《電影中的同志》對《賓漢》與《紅河谷》兩部電影的解讀。我們在《賓漢》看見久別重逢的老友默契依舊,熱情地勾著手臂喝交杯酒,然而,不久他們將因為身為羅馬人與猶太人,在政治上成為仇敵。我們在《紅河谷》看見兩名牛仔興致盎然地交換手槍,比賽射擊,其中一名說:「你知道,只有兩件東西比得過一把漂亮的好槍:瑞士錶與不知來歷的女人。」
不同於第一本詩集《mini me》中帶著神祕的孩子氣,布滿那些溫柔縮小之事,《決鬥那天》則開啟新局,異常明快而敞亮,卻也沒少了甜蜜與細緻,讀來爽快而處處充滿語言和意象的險峻奇趣。這本新作風格躍進丕變,如馬翊航評析:「《決鬥那天》的明快,也來自減低情緒形容詞、提高物質名詞的特徵,展示詩人對物件位置的分配、物質性(情)的探索。……物質無處不在無役不與,但詩人並非著眼於微觀細描、以物比擬聯想,他更在意諸多『狀態』的變異與流勢,因而可以化關卡為關係,取百科作情書。」
各位「沉溺於同性戀的準新郎們準備好了嗎?」 快跟上這一波「窒息式閱讀性快感」,打開《決鬥那天》,品嘗「一只美好而劇毒的菇(蕭詒徽語)」,這,是現代詩令人興奮的新品種。
作者簡介
陳柏煜
一九九三年生,台北人,政大英文系畢業。木樓合唱團、木色歌手成員。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時報文學獎影視小說二獎(當屆首獎從缺),雲門「流浪者計畫」、文化部青年創作獎勵。作品多次入選年度文選。著有散文與評論、訪談文集《科學家》,詩集《陳柏煜詩集mini me》,散文集《弄泡泡的人》。譯作《夏季雪》。
名人推薦
馬翊航 專文評析
文壇學界
王和平、李蘋芬、林達陽、唐捐、凌性傑、神神、孫梓評、郭品潔、
陳牧宏、張繼琳、煮雪的人、楊佳嫻、鄭聿、隱匿、鄭芳婷、蕭詒徽
鬥陣推薦(依姓氏筆劃序排列)
從大幹特幹到極微觀,到「窒息式閱讀性快感」。不夠一秒的瞬間。「水成為漬的前一刻」。烘衣機暈眩事後的棉絮。甫定格、跳格、定格,偶爾重曝。物態的輪廓顯影紙上,幻燈片一張一張,而視覺押韻——你以科學家的顯微鏡放大一條蕉葉裂縫、一個S型掛勾、魚的一下扭動——攝影不能無光,惟有些光尤其上鏡:photogenically poetic。
「純粹的同性戀不是太純粹了點嗎/碳是這麼想的她也同意」——我是細胞——細胞也是這麼覺得——我同意。——王和平 Peace Wong
扮裝的盛宴已經備妥酒水與音樂,在《決鬥那天》的事發現場,果物與人物皆剖開其肉身,執迷於觀看與被看。詩是陳柏煜的擬態,擬成冷淡的公寓、欲哭的烏雲、曖昧的檸檬,甚至在他手中,詩的多義性讓仇人一轉身就成為愛人,千面少女一轉身,就是自己的宙斯男孩。——李蘋芬
mini me終於來到決鬥那天,全場觀眾都在看,「詞」與「物」的纏綿與廝殺。
他的武器是望遠鏡(鏡框加上新的鏡框的那種),瞄準萬物的背影,將博物學微縮到詩意最小單位(字詞)──秀拉點描派的相反,逐「點」檢視而不求「面」;當對手出現窒息式閱讀性快感或密集恐懼症,眼前的光線色調瞬間重組(順便跑了一趟人生走馬燈),太初有字,宇宙萬物被賦予新的意義。——神神
在決鬥那天
男孩依約前往
他亮出了劍
卻得到了愛——孫梓評
為了遮擋和曝光褲襠裏的帝國,柏煜以句格,以故作虛實的虎步執行詩歌可怕的穿刺計畫。——郭品潔
決鬥之日,大家都該登場了:戀人,獵人,讀者,噴泉,姐妹,雙子座,渦蟲,教皇,小花蔓澤蘭,準新郎,黑色的女中音⋯⋯場景地火天雷,文字壓抑迸裂之間,柏煜以詩,短句長句具象意象現象,築起詩人的愛/慾帝國,Shin-Gomorrah。──陳牧宏
陳柏煜——弄泡泡的人——邀請讀者進入圓圈的主題樂園:綠點、釋迦、渦(蟲)、水管、電鑽(鑽出的孔)、繞圈的舞、紙鸚鵡螺、(人與貓的)睪丸、盆栽、酪梨、單片隱形眼鏡、(修剪的)松、光碟、圓口玻璃杯、氧分子……。現實銜接抽象的圓,圈出當代的都市景象,比上個世代的水泥色更加飽和,且暗潮洶湧(而細節,藏在詩行的括弧之中)。——煮雪的人
讀《決鬥那天》的註記(依欣羨度,由弱到強):
1.
這本詩集我越讀越餓,不確定是什麼正在吞噬,因此不得不打開電腦也寫詩抵抗。
2.
論年紀,年輕的柏煜比較有機會來推我......去曬太陽或下懸崖?但寫詩這件事,只有我大推特推他的份。也想問他,從這座詩行到那座詩行,他到底是怎麼過去的,以及如何爬上懸崖,「就像憑一己之力/攀登到那裡」。
3.
如果流落荒島,推薦帶什麼?這本詩集是第二名,第一名是柏煜本人。他腦子好特別。可惜不能只帶腦子。
4.
這本詩集真是充滿「折思」。沿著生活的虛線,尋常詩人折的是尋常物件,在柏煜手上,卻能折疊出兵器,許多首都是愛意混合殺意的現形,或在衝突的現場互犯武力(我的水管不時被打破因此我也打破別人的水管),有時也以美勞文書處理(越老的朋友/値得/越小的剪刀/來剪)。把《決鬥那天》攤平開來,正面像挑戰書背面是告白信,同時還是一張美食地圖。在此推薦釋迦、茼蒿、蕉葉、有蛋糕的那首等。喔對了,雕像那道也好吃。但請小心謹慎,好吃的東西往往銳利,靈活運用的兵器也是性器。
(以下省略一萬則註記)──鄭聿
柏煜的詩初見時像金平糖,細緻甜蜜,讓人不自禁將全身感官埋入糖中。細讀而後,糖裡藏著雨水和眼淚,鹹腥中滲出斑斑點點的生命創傷。自創傷而來,所以也能傷人,《決鬥那天》甚至有著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劇本台詞的況味,集心疼和暴力於一身,但終究原因是因為不斷內爆的愛。──鄭芳婷(臺大臺文所副教授)
陳柏煜的詩是一隻新種病毒,於是讀他的詩就很接近遭駭客入侵的過程——在那間不容髮美味劇毒瞬間,時空扭結挪移拼貼神經叢接上數位元,手上捧花如雜訊,顱內遭植入虛擬記憶比如一座活的教堂,如猿如野鶴層巒疊嶂綠意盎然而竟也有滿溢之聖樂甚至草葉上的露珠亦清新可聞——而最可怖最可讚歎的是,那顆遭提取後已當機更新升級的頭顱上的我的臉,竟仍帶著某種略帶腐味的姨母笑。──隱匿
不破碎。裝飾音。睥睨。Finite Incantatem。顏色作為道德。鮮豔。眼睛。
— 文學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作品本身不只是被體驗、被消化後就逸散的東西,同時也是轉換率頗高、能被他人的寫作或言說所繼承/消化其技藝的媒介。
— 謝勒綠:1775年,瑞典化學家發明了一種明亮的綠色化學染料,因價格低廉、成色極美,被大量使用於布料與紙料。人們後發現其會釋出劇毒砷,重度中毒可致心臟衰竭甚至死亡。相傳拿破崙在他的房間被這種綠色殺死。
— 我們無法藉由吃一道菜或看一幅畫而頓悟掌握其製作工法,但讀一篇散文一首詩,卻能在字句上直接仿擬其動靜,在往後的書寫或交談中使用,甚至成為語言中新的默契與規則。
— 而裝飾音有的有趣之處,在於其看似增添了細瑣的、破碎的元素進入樂譜中,但它們在音樂上的功效卻反而是使旋律更具有整體感,更圓滑、更渾然。
— 寫作者們或多或少共用著此一巨大的內容之洋,也共同增添或消滅它一點點。《決鬥那天》最令我驚嘆的,是它總在那規則顯現以前煞住,但直到那以前又不吝盡情衝刺,如目睹某人高明地潑灑一地水珠,使每一顆都停在它表面張力的極限。
— 一只美好而劇毒的菇,鮮豔並忍住什麼。美與麻痺,死與高潮,這些在《決鬥那天》從未分裂,像天生就那麼危險的綠。──蕭詒徽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