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寫書的瓷人」《琥珀眼睛的兔子》作者艾德蒙.德瓦爾
以藝術之眼書寫「美好年代」的巴黎
融合文學、藝術、建築、歷史、人物傳記
重現豐富的、普魯斯特式的失落時代。
2010年,陶藝家艾德蒙.德瓦爾寫下家族回憶錄《琥珀眼睛的兔子》,驚豔全球文壇。在《流轉的博物館》中,德瓦爾再次藉由藝術收藏講述另一則家族史。
★全球翻譯32種語言.暢銷20萬冊.橫掃12項國際大獎.唯一中文版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勇闖奇幻中世紀,從翻轉傳統史書的敘事模式,幽默討論時代背景與文化。 跟著歷史學家從35個問題進入中古歐洲,揭開華麗的面紗,探究神話的真實面貌。 如果有一天穿越到中世紀,你有辦法生存嗎?而且還莫名其妙地被授予屠龍的大任務,社會文化、生活規則等等日常狀況全都不懂,更別說要獨自踏上未知的旅途…… ...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一場由氣味引發的嗅覺革命 近代歐洲社會感官之旅 當代感官史巨擎阿蘭.柯爾本Alain Corbin代表作 臺灣首度法文直譯中文本 知名作家徐四金創作《香水》的靈感泉源 腐臭瘴氣帶來警覺,花朵薰香賦予歡愉 透視人們如何藉此建構自我認同、區分身分階級、甚至防疫保命, 從不同氣味的認知與感受,走...
我寫下來,因為我們是最後的見證人。 ◎女性主義史學經典《乳房的歷史》作者瑪莉蓮.亞隆最後傳世作品 ◎美國亞馬遜書店 ★★★★★ 五顆星感動好評 在生命結束時,你會回想到什麼? 本書是知名女性主義歷史學家瑪莉蓮.亞隆,因為意識到自己將是二戰最後的見證人,而與五位友人一起留下的童年戰...
貫串一個傑出民族、文明和語言的宏大歷史, 將一千五百年前的沙漠詩歌與今日的國際情勢、戰爭創傷相互串聯── 著名阿拉伯語學者、當代旅行文學名家旅居阿拉伯世界近四十年 提姆•麥金塔―史密斯傾力巨著 跨越三千年、三大洲,理解中東與阿拉伯世界必讀之作!
當代中東的面貌是如何形成的? 極端主義、恐怖分子為何成了中東世界的代名詞? 1979年為什麼是中東歷史重要的關鍵時間點? 1979年,伊朗革命、麥加禁寺圍困事件與蘇聯入侵阿富汗相繼發生。金姆.葛塔在《黑潮》中,透過廣泛而細膩的調查,詳盡剖析這三件關鍵大事的前因後果,以及對西亞地區往後的歷史...
本書作者安東尼•瑞德是國際上研究東南亞的第一人,他的研究不是從決定歷史的所謂大事件出發,而是注重環境、地理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等年鑑學派的研究方法,因此有「亞洲的布勞岱爾」之稱。瑞德堅持全球史的研究視角,印度、中國、伊斯蘭、近代歐洲的力量在這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相遇、交織和互相影響,正是東南亞在全球史...
六千年前的歐亞大草原並非蠻荒之地,而是印歐文明的起源地! 草原居民駕著猶如現代跑車的四輪車、馬戰車,循著大草原四處移居, 無形中推動了歐亞大陸的文明演化,開創最早的「全球化」時代!
流亡的國王、帝國主義者、自負的探險家、考古學家、 傳教士、間諜、地圖繪製者、藝術家、嬉皮以及狂熱登山者 一步一腳印詳實探究喜馬拉雅山的歷史、政經沿革 全方位書寫世界最高峰民族和冒險的重磅史詩著作 入圍2020年達夫.庫伯獎、2021年博德曼─塔斯克山岳文學獎 亞洲藝術報年度選書
本書作者席代爾主張,統一其實不利於制度競爭與經濟創新。如果人類過去從未逃離大一統帝國,那很可能就不會出現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今天的我們也無法逃離無知、壓迫、匱乏與疾病。 換句話說,羅馬帝國滅亡後的千年分裂,正是歐洲日後在十七、十八世紀得以率先走向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如果羅馬帝國沒有滅亡,或者羅馬式大...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段挑戰上帝的歷史。 當西方世界越來越質疑宗教時, 為什麼人們的直覺思考仍受它的意涵所影響? 無論你相不相信耶穌死而復生, 你所處的文明世界,基督宗教的痕跡與影響都無處不在。
從青銅時代至今日局勢,理解中亞史重磅經典之作 顛覆游牧民族=野蠻人的刻板印象 中亞的璀璨文明,照亮了整條路上絲綢之路 絲路上帝國的歷史,就是中亞各民族的歷史 ★ 榮獲美國出版協會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 ★
蛋白質與卡路里點燃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 第一本從帝國糧食供需、殖民及戰地飲食角度出發, 全方位探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因與後果的歷史專書。 莉琪‧科林漢繼《帝國的滋味》之後又一重磅著作。
位處帝國門前,烏克蘭人如何昂首挺立、追求自由與尊嚴? 在強權環伺中,烏克蘭人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國家 面對歷史的苦難,他們淬煉出團結、勇氣與韌性 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烏克蘭研究中心主任傾力之作 橫跨兩千年的壯闊史詩,值得臺灣借鏡的血淚歷史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年度好書 振聾發聵的道德之聲~人文學科的亂世警鐘 當歷史宛如時間怪獸吞吐讓人混淆的謊言, 本書痛快地揭開沾满了弱勢者鲜血的真相!
「會寫書的瓷人」《琥珀眼睛的兔子》作者艾德蒙.德瓦爾
以藝術之眼書寫「美好年代」的巴黎
融合文學、藝術、建築、歷史、人物傳記
重現豐富的、普魯斯特式的失落時代。
2010年,陶藝家艾德蒙.德瓦爾寫下家族回憶錄《琥珀眼睛的兔子》,驚豔全球文壇。在《流轉的博物館》中,德瓦爾再次藉由藝術收藏講述另一則家族史。
落腳巴黎「金黃斜坡」的猶太家族
德瓦爾的母系先祖伊弗魯西家族是以經營銀行業致富的猶太家族,在19世紀從奧德薩、維也納一 路遷徙到巴黎落地生根,搬進了以一幢幢美麗建築形成、有「金黃斜坡」美譽的蒙梭街。
而坐落在蒙梭街63號、蒙梭公園旁的美麗房屋,正是另一位猶太富豪莫伊斯.德.卡蒙多伯爵的宅邸。
卡蒙多家族和伊弗魯西家族,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美好年代的上流社會成員,也都是反猶太主義的攻擊目標。
蒙梭街63號成為充滿回憶的紀念品
卡蒙多伯爵以18世紀的法國藝術品布置蒙梭街63號,原本將由兒子尼西姆繼承這一切。當尼西姆在一次大戰期間喪生,這幢屋子就此成為紀念品。後來伯爵立下遺囑,將這幢房屋以及藝術收藏捐贈給法國。
融合藝術欣賞、歷史、人物傳記的抒情版博物館導覽
尼西姆.德.卡蒙多博物館自1936年至今,始終維持原貌。作者探索博物館裡的每個房間,詳查檔案資料,重建卡蒙多伯爵的生活方式、藝術品收藏過程,與環境布置的巧思。
作者藉由與早已不在人世的卡蒙多伯爵通信,將博物館收藏品的流轉,對應現世人事物的聚合與離散,一點一滴講述雙方家族的故事,以及時代的悲劇。
作者簡介
艾德蒙.德瓦爾(Edmund de Waal)
生於 1964 年,英國諾丁漢。畢業於劍橋大學,主修英國文學,並在英國與日本學習陶藝。他最著名的是大型裝置瓷器,曾在世界各地許多知名場館展出,包括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紐約高古軒畫廊(Gagosian)和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等。
德瓦爾描述自己是「會寫書的瓷人」。回憶錄《琥珀眼睛的兔子》(The Hare with Amber Eyes)是他最個人化的著作,描述家族歷史與藝術品收藏,曾榮獲2010年柯斯達傳記文學獎(Costa Prize for Biography)、2010年英國國家圖書獎(British Book Awards)、2011年翁達傑文學獎(Ondaatje Prize),並獲選《衛報》「二十一世紀百大好書。已經譯為二十九種語言出版。
《白瓷之路》(The White Road)則是結合旅遊、回憶與史料的東西方白瓷朝聖之旅。德瓦爾深入走訪了白瓷源頭的三地:中國景德鎮、德國德勒斯登、英國普利茅斯,檢視了景德鎮由盛至衰的過程,也補充了納粹德國時期,一段史書從未提及的殘酷白瓷史。本書獲選為《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2015年非小說類年度選書、《書商》(Bookseller)雜誌編輯選書。
《流轉的博物館》(Letters to Camondo)則以優美的文筆,穿越時空與莫伊斯.德.卡蒙多伯爵通信,描寫19世紀末到一戰爆發的「美好年代」巴黎猶太富豪家族的故事。
他目前與家人住在倫敦。
IG帳號:@edmunddewaal
個人網站:https://www.edmunddewaal.com
譯者簡介
陳文怡
喜歡散步拍照。因為喜歡侯麥電影,前往法國讀書生活。法國蒙貝利耶三大劇場藝術系電影組碩士,曾翻譯英法文小說與非小說,現為國際新聞特約編譯。
好評推薦
Junie Wang(「東西縱橫記藝」版主)
何桂育(「巴黎不打烊」版主 )
邱建一(藝術史學者)
胡琮淨(魯汶藝術花邊教主、台北科大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
郭怡汝(「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版主)
謝佩霓(策展人、藝評家)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魏聰洲(伏爾泰藝文沙龍.西洋古董古美術創辦人)
(依姓氏筆畫排序)
德瓦爾在這本優雅的小書中,展現文字如何在幾乎不占去任何空間的同時,保存記憶和物件。——《紐約時報》書評
由探詢、歷史與哲學構成,深刻而富原創性的完整作品。——《航空郵件》雜誌
宏偉之作……與《琥珀眼睛的兔子》同以巧妙的文筆講述一個家族藝術收藏的故事……德瓦爾在探討「民族同化」的意義時充滿深思熟慮、富同情心,並讚揚其代價……在人與物的離散與匯聚之中,他是個睿智的嚮導……這本書是對一個家族和一個想法的精采致敬。——《衛報》
一本篇幅精簡的著作,讀來像一首長篇散文詩。——美國學者雜誌
《流轉的博物館》讓人沉浸在另一個時代,一個與現在一樣,被對立、偏執、政治不確定性和不斷變化的命運狠狠撕裂的時代,但也是一個優雅的、刻意培育快樂的時代……德瓦爾為優雅生活的意義描繪出一幅令人目不暇給的景象。——《金融時報》
德瓦爾對背後的故事知之甚詳,他寫了一連串親密的家庭信件給莫伊斯・德・卡蒙多,稱他為「朋友」、「親愛的朋友」、「老爺」、「親愛的老爺」、「我親愛的老爺」,甚至是「伯爵老爺」。他溫柔潛行於屋內屋外、檔案文件之間,他的語氣時而親密時而憂鬱,帶著揣度,或是異想天開。在本書的末尾,他更嚴正表示,任何認為1941至1945年間的災難已然「結束」的想法都是不可接受的。——《倫敦書評》
我深受感動……德瓦爾找到了思考流亡、移民和極化對立的方式,讀來有如切身之痛。
——《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在這部如輓歌般的家族史中,一座豪華的家庭博物館,勾起對註定衰微的法國猶太富豪家族的遐想……德瓦爾優雅的散文、對美學的敏銳洞察力、微妙的人物刻畫以及對猶太人身分的細緻思考,重現出一個豐富的、普魯斯特式的失落時代。——《出版人週刊》(星級評論)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