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獸」草鴞、「神獸」穿山甲、隱藏夜色中的鼯鼠,奔馳台灣屋脊的黃喉貂……
一位生態節目主持人現場參與陸、海、空6種台灣精靈的保育與復育
從空中救援、海上調查到地底挖骨
在危機中,看見希望的真實故事
人類的過去,與鳥緊密相依 鳥的未來,就是人類的未來 倫敦塔渡鴉、飛鴿傳書、感恩節火雞、達爾文雀、納粹黨之鷹…… 看鳥類如何影響文明進程,甚至改變世界!
從浣熊小屋到亞馬遜的咖啡農場, 從後院花圃到印度喀拉拉邦的香料之路, 本書將帶給你一場知識、冒險以及驚奇的饗宴。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放棄魚類之後, 我看到了世界的本質, 是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地方……」 曾獲「廣播界的普立茲獎」皮博迪獎 科學記者露露.米勒震撼國際媒體的處女作 揉合人物傳記╳自然科普╳自我成長 關於愛情、人生的真相,以及對科學的驚奇執著 一本難以界定,卻感動人心的奇書! ★《歐普拉雜誌》盛...
雞如何成為達爾文搜集鑽研的對象,建構《物種起源》理論?又如何助十九世紀細菌學的建立一臂之力?如今,雞蛋又如何成為製造疫苗的重要物質,對抗傳染病,守護人類的健康?不僅醫藥產業,從農業體系來看,養雞產業之大,居地表之冠,是牛、豬產業仿效的對象,替農業經濟模式立下標竿,但也種下巨大隱憂,這一切是如何發...
達爾文把小美洲鴕吃下肚,然後才發現那是新物種(笑死) 不管這些小鳥嗑了什麼,全都給你來一點!
★國文課閱讀補充最佳文本★ ★為每一個閱讀經典的讀者,提供一條參考方法的路徑★ 一字一詞多詩意,一草一木總關情 穿越三千年旖旎時光,讀懂詩經草木中的浪漫詩意 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美麗邂逅的 《詩經》筆記體讀本
從羅馬帝國到中世紀以及現代,中毒是歷史上最令人難忘的死法之一。毒殺是暗中進行並且蓄意的犯罪行為,必須事先計劃。然而,帶毒性的藥草用於治療和施毒之間只有一線之隔――重要的差別只在於劑量!縱觀歷史,不同文化的人類在試驗和錯誤中學習,作者整理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有毒植物故事,有時則是嚇人的謠言。
想守護生物多樣性,就得先全盤了解它究竟是什麼? 一本由英國皇家植物園科學主任撰寫的人文科普書, 結合充滿啟發性的故事和最新科學研究,為我們展示生物多樣性的奇蹟!
本書主要介紹2023年與植物有關的科學新發現60篇,也有幾篇與真菌有關的文章。 作者 葉綠舒,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師,致力於科普傳播,著有《有邊讀邊學生物英文》、《番薯原來是外國人》、《植物與人類社會》、《老葉說ㄏㄨㄚˋ學》、《作物的故事》、《作物人類史:穀物與香料》。經營部落格「老葉的植物王國...
⚡首部橫跨電學、神經生物學、醫學的科普巨作⚡ ⚡2022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大眾科學和數學類決選⚡ ⚡讀完這本書,你將對「電」完全改觀⚡
第一本由野生動物現身說法 深入生命教育的動物生態小百科 你覺得「瀕臨絕種」這件事,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 你是否好奇他們的生活哲學,甚至是對死亡的看法? 你希望用不同的方式了解野生動物的生態習性, 並親口聽他們說說世界在他們眼中的模樣嗎?
以演化生物學智慧, 給予21世紀人類的生存指南 大膽!挑釁! 我們如何以智人祖先的大腦與身體, 應對現代生活挑戰!
第一本整合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革命性巨著! 既然我們和其他動物都是由同樣的化學物質組成的,也有同樣的生理反應,為何人類如此獨特? 人類很特別,常常能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問題,當我們手上拿著大包小包走到家門前,馬上就知道怎麼伸出小指勾住門把開門。人類的心智活動也很旺盛:我們有同情心、道德感,懂得抽象...
◎南半球高寒植物山薰香如何跨越赤道來到中央山脈? ◎與加州巨杉齊名的東亞珍貴巨木就在臺灣! ◎臺灣唯一的特有屬植物華參你可曾見過?而它的姊妹竟遠在地球彼端的熱帶美洲? 第一部臺灣高山植物自然溯源史
有些菇,你一生只能吃一次。有些真菌,你不得不對它肅然起敬! 好吃的蘑菇不是植物,而是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屬於「真菌界」。真菌除了以「菇」的身分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更存在於各個被我們忽略、卻掌握存亡關鍵甚至改變人類歷史的位置。當真菌難纏的菌絲開始暴走時,請當心了,它們有可能動搖國本、扭轉戰局...
●把牠們全都殺了! ●不准傷害任何一隻! 某些野生動物族群恢復的程度,讓牠們開始出現在人類的生活裡,例如熊、狼、彌猴等等。與此同時,則有更多人類搬進動物們的地盤。過去野生生物學界探討的大多是如何「復育」和「計算族群數量」,現在的問題卻逐漸變成「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
一本關於古代 DNA 如何深刻改變我們對人類歷史重新理解的專書 哈佛大學醫學系教授、古代DNA研究先驅者 大衛.賴克重量級作品
精靈,Elves,存在我們身邊,我們卻看不到;「台灣的精靈」,就是我們知道某些物種存在,但是目擊的機率少之少。
2016年,白心儀製播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物種為主題的自然紀實節目《地球的孤兒》,接續推出《熊的國度》、《貓的消失》系列,2021年最新的《台灣的精靈》系列,再次挑戰不可能的任務,分別記錄台灣陸域、空域、海域最瀕危稀少的特有生物,並參與最艱辛的動物救援任務,以及最權威的科學調查計畫,包括:
.草原精靈/草鴞:最不像猛禽的「萌」禽,有著一張可愛無害的蘋果臉,但目前數量不超過五百隻,是台灣最稀少的貓頭鷹。機場鳥網是草鴞生存面臨的主要危機之一,但是飛安和保育之間的兩難,目前仍然無解……。這次她親身參與了一隻連續誤入鳥網四次的草鴞「阿草」,救援野放再救援再野放的生命歷程。
.淺山精靈/穿山甲:全身長滿鱗片,看起來有點嚇人,但其實是個可愛又羞怯的動物。近幾年來,遊蕩犬隻已經成為台灣穿山甲最致命的威脅。這次她參與了在南投埔里,第一隻裝設發報器追蹤的穿山甲小暨的追蹤過程!
.玉山精靈/黃喉貂:過去在台灣很少有黃喉貂的生態研究,直到近幾年在玉山群峰,才有研究團隊上山調查謎樣的貂民。這次她跟著研究人員上玉山收集相機影像,也用無線電追蹤黃喉貂,並親眼見證了我們人類正在改變黃喉貂的覓食行為。
.城市精靈/大赤鼯鼠:這應該算是有史以來最瘋狂的拍攝計畫了。她與團隊在一戶台北公寓天花板,架設了五台相機,長時間記錄一個飛鼠家族,媽媽、飛寶和弟弟小黑的故事,二十四小時全天候近距離觀察。這不僅是台灣第一次,應是全世界第一次,甚至還觀察到一個完全改寫過去野外觀察紀錄,以及動物學家調查結果的重大發現!
.森林精靈/白面鼯鼠:牠們有張雪白的臉孔、圓亮的眼睛和粉紅色的小鼻頭,超大翼膜撐開有如一片四方形的雪白毛毯,千萬年來在森林生態系扮演重要的角色。坐落在阿里山海拔一千公尺的嘉義竹崎鄉光華村,村民放棄打獵,選擇與自然和好,現在是飛鼠樂園。但在一百公里外的台南西拉雅山林,凡有飛鼠棲息的樹木,幾乎都被釘上釘梯,整片山林長滿釘梯樹,這景象讓她不寒而慄。
.海洋精靈/白海豚.鯨豚:白海豚在台灣西岸目前僅存五十隻左右,而且數量還在持續減少。她跟隨調查船出海12小時,幸運看見兩群白海豚,但也曾看見一頭未成年的白海豚,嘴巴長年被漁網繩子勒住變形,無法進食,不幸擱淺在台南安平漁港,讓人感概。
三年來,《台灣的精靈》系列,幾乎走進了每個家庭每座校園,小朋友瘋狂愛著阿草、小暨和飛寶。觀眾的肯定與回饋,是讓她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跟隨白心儀動第一手的觀察與動人的文字,你將深刻感受這些與我們真實共存的台灣精靈們,牠們面臨的危機及生存困境,及希望所在。白心儀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在更多孩子、更多讀者的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並且號召更多保護動物與環境的觀念和行動。
作者簡介
白心儀
畢業於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電影傳播學系,現任三立電視台製作人/主持人。曾任東森電視台《地球的孤兒》、《台灣1001個故事》節目製作人/主持人、TVBS新聞政治中心/國際中心資深記者,以及中天新聞國際中心資深記者。
二十多年的媒體資歷,從前線的時事採訪到節目的製作主持,足跡遍世界七大洲南北極,依舊保持入行最初的熱血和熱情。2016年起拍攝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物種為主題的自然生態節目,並以生態教育作為一生的志業。
專文推薦
陳浩/新聞人.媒體顧問
胖胖樹王瑞閔/植物科普作家.插畫家
感動推薦
王浩文/成大鯨豚研究中心主任
吳金黛/金曲獎生態音樂製作人
林華慶/林務局長
林青峰/生態觀察家
孫敬閔/屏科大野保所助理教授
曾翌碩/臺南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研究員
黃一峯/四屆金鼎獎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黃仕傑/科普作家.生態節目主持人
楊嘉棟/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
綦孟柔/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創辦人
從心儀製作的節目,到心儀的這一本書,分別可以自影像到文字,感受到心儀對於這些如同精靈般存在的頻危動物,真誠,更是發自內心地關懷。保育行動是刻不容緩,謝謝心儀用溫暖的影像與文字,讓我們更多人可以繼續向前行!——王浩文/成大鯨豚研究中心主任
心儀的精靈故事在許多孩子心中種下了保育的種子,我們大人們當然更該加入這個善的循環,讓這塊土地成為更適合多元生命生養成長的環境。——吳金黛/金曲獎生態音樂製作人
透過心儀的視角,帶領讀者直擊野生動物的生活史,深刻了解野外生態調查的甘苦與動物生態研究者對自然的熱愛。除了讓立足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更加了解比鄰而居的大自然精靈,更能進一步思索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永續之道。——林華慶/林務局局長
《台灣的精靈》這個節目向下紮根的力量不容小覷,艱辛的拍攝過程、漫長的等待、資料的統整,心儀將過程化作文字,透過此書,彷彿讀者也能身在其中。——林青峰/生態觀察家
如果每個世代喜歡動物、喜歡生態的孩子心目中,都有一個重要的生態節目與節目主持人,那《地球的孤兒》無疑是當下台灣最重要的生態節目,而心儀就是大朋友小朋友心目中,替台灣精靈發聲的最佳代言人。——胖胖樹王瑞閔/植物科普作家、插畫家
野生動物研究員的日常是枯燥、嚴肅的,謝謝心儀運用生動活潑的敘事來呈現大自然的美麗與哀愁,希望籍由這些小精靈們的故事更能激發人們愛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熱情。——孫敬閔/屏科大野保所助理教授
她筆下不只是精靈們坎坷求存的迷人故事,還有更多願意為瀕危物種的保育研究孤獨奉獻半生不怨無悔的身影。在這個網路張揚視頻舞爪的時代,心儀的台灣精靈紀錄片收視的成績相當出色,但我更相信文字的誠懇與感動力會帶我們走得更深更遠。——陳浩/新聞人.媒體顧問
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的思念牽掛,細膩的個人觀察和生動的文字描述,忠實還原了許多研究者和觀察對象之間有趣的小故事,讓人恍忽間彷彿有如親臨現場的錯覺,是感性與知性同時兼具的自然文學作品,值得推薦。——曾翌碩/臺南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研究員
常在言談中能感受到心儀發自內心對於生命的關愛,更可貴的是她將在大自然裡感受到的一切,用最真實的方式呈現給大眾,為不會說話的野生動物發聲。這是一本真誠、有愛的書,推薦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守護台灣的精靈。——黃一峯/四屆金鼎獎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翻開這本書,全是神獸般的物種,藉由心儀充滿情感的文字,可以感受到她對這些生物的堅持與喜愛,也能了解這些生物的棲地、生態行為,與面臨的困境,讓我們一起擁抱台灣的精靈。——黃仕傑/科普作家.生態節目主持人
我很榮幸能認識白心儀,也很慶幸台灣的媒體界有白心儀。心儀以她赤子之心,結結實實地給這些保育工作者及愛護生態默默付出的朋友們,一個滿滿大大的溫暖擁抱!——楊嘉棟/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
跟著心儀的文字走入野生動物的生活,才讓我們看到這些精靈可愛、靈動又或是悲慘的一面,在在提醒我們身而為人,勢必能夠為牠們做些什麼,無論你對於野生動物認不認識,都要跟著心儀的文字走一趟!——綦孟柔/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創辦人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