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世界的植物

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

Worldviews : The Origin and Journey of the Montane Plants in Taiwan

66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0/03/3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8.3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866255
  • 字數: 110,244
紙本書定價:NT$ 580
電子書售價:NT$ 40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南半球高寒植物山薰香如何跨越赤道來到中央山脈?
◎與加州巨杉齊名的東亞珍貴巨木就在臺灣!
◎臺灣唯一的特有屬植物華參你可曾見過?而它的姊妹竟遠在地球彼端的熱帶美洲?

第一部臺灣高山植物自然溯源史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96

    臺灣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數不清的鳥事蠢事搞笑事傷心事正經事, 想更了解臺灣、更珍惜我們所居住的地方, 不如就從本書開始,一起對臺灣史動真感情吧!

  • 特價 電子書: NT$ 277

    採訪三十位幕僚、政務官、社會運動者等政策相關人士 從九大議題看八年來臺灣的改變 從執行者、幕僚的訪談中得知重要政策溝通與執行的關鍵時刻 「EPUB電子書版本皆有附贈惠菁親聲朗讀前言音檔」 八年來,世界經歷了動盪與巨變 臺灣也經歷著體質的改變與成長 我們是否在這個時代,寫下了屬於自己的...

  • 電子書: NT$ 336

    黑心食品的鳥事並不如煙   加了防腐劑的醬油、壞罐頭、速食麵、餿水油、假奶粉、假番茄醬、傳奇養樂多、手搖杯、蘆筍汁、早餐店、咖啡館、華西街蛇肉店……   農糧專家暢談黑心食品,細數台灣食品演進史,   繼金鼎獎得獎作品《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後又一力作。

  • 電子書: NT$ 462

    從1624年到清治末年,台灣是一個傳統而落後的農業經濟。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後,總督府推動全面性的基礎建設,包括公共衛生,土地調查,戶口調查,與現代化的交通系統,也啟動了台灣的現代經濟成長。到了日治中期,台灣已經從一個傳統落後的社會,轉型為現代化的經濟,台灣人的所得也大幅上升。

  • 特價 電子書: NT$ 222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 電子書: NT$ 434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 電子書: NT$ 364

    春山出版 × 中研院臺史所合作書系「春山臺灣講座」首作 島嶼潛能被解鎖,歷史即將超展開! 一部以臺灣為中心的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史

  • 電子書: NT$ 266

    這是一本導遊書,是探索土地與文化的說明指南; 這也是一本歷史書,是深入了解台灣社會的入門磚。 透過德國的「台灣通」視角,一探台灣是如何發展成今日的模樣。

  • 電子書: NT$ 224

    從與世無爭的自然小熊到積極參與世界── 臺灣黑熊成長故事!  

  • 電子書: NT$ 392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 出版日期:2024-02-24
    電子書: NT$ 210

    《濁水溪畔二二八:口述歷史訪談錄》範圍包括雲林縣的斗六、古坑、北港、虎尾、林內,以及南投縣的竹山。

  • 電子書: NT$ 364

    遺書無語,卻是我們僅有的少數材料。 讓我們重新尋回丟失在時間裡的細節,一同延續這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增訂版收錄政治受難者王文培與父親王大銘故事、遺書綜合分析〈白色畫廊〉

  • 電子書: NT$ 247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 電子書: NT$ 273

    臺語課本九十年前就有了? 阿公小時候讀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是MADE IN TAIWAN的特別版本? 那個年代的臺灣孩子,都讀什麼書長大? 私家收藏珍稀蒙學文獻大公開 再現臺灣早期私塾師生互動場景 原來,臺灣孩子曾經是這樣長大的!

  • 電子書: NT$ 525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 電子書: NT$ 455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 詳細資訊

    ★由臺灣高山植物群擔任引路者,揭開百萬年來臺灣島與全世界的連結!
    ★以生物地理學的雙眼:生態與演化之眼,開展臺灣高山植物自然史詩
    ★突破島嶼的範圍、國界的限制、走入整個東亞甚至全球地史,大尺度深探演化的生命之網


    「福爾摩沙真是名符其實的東方之珠,她最美麗的,是生機蓬勃的樟櫧森林,以及生長在崎嶇陡峭高山上的巨大檜木與挺拔的臺灣杉。」──威爾森(Ernest H. Wilson)

    臺灣高山是生物多樣性的方舟、植物交匯之所,一處神奇之地。本書透過生物地理學的生態與歷史之眼,以臺灣高山植物為主角,打開臺灣和世界的連結,讀者將經歷一場場臺灣高山植物通往全世界的百萬年盛大冒險之旅。

    在地球歷史中,高山植物在不同的地質時期進入這座島嶼,臺灣雖然地貌歷史僅約六百萬年,但其原生植物體內深藏的自然歷史卻可追溯至數千萬年前。兩百多座超過三千公尺的臺灣高山上,演化的力量究竟是如何形塑高山植物的生存與繁衍?臺灣高山是喜馬拉雅山高山植物能到的極東、諸多北方溫帶植物南遷的終點,更是偶然中,自南半球而來的過客的落腳處,除了做為這些植物旅者的全球驛站,臺灣高山也孕育出許多特有物種,它們是如何在造山運動中成為真正的臺灣之子?

    我們熟悉的紅檜──大和民族口中的東亞第一巨木,是與加州巨杉齊名的世界級珍貴物種;充滿尖刺的小檗雖不被山友所喜,卻是百岳屋脊上最多變的高山植物,以十三種獨有姿態驚豔海外學人;早田文藏在《臺灣植物資料》(一九一一)中驚嘆著一株來自南半球澳大利亞植物相的神祕小草──山薰香,這個臺灣特有種如何帶我們走入達爾文著名的討厭之謎(Abominable Mystery)?從世界各地匯聚在臺灣高山的植物,見證了臺灣島的演進,也生動地保存了植物在板塊與島嶼之間旅行的記憶。

    本書以恢宏的視野,鋪陳出歷史上重要的植物、生物、地質、博物學者的科學原理與世界觀,並將歷史的機遇性與科學緊密結合;透過臺灣高山植物群相,作者對地球自然史做出不同向度的詮釋。人別無選擇而有國籍,但植物沒有國籍,研究植物的人,更沒有國界。曾經有許多博物學者來過臺灣,他們以為自己登上的只是一座海上孤島,卻驚奇地在小島上發現了一整個北半球的自然,他們在臺灣遇見家鄉的花草,看見想像中的物種。藉由認識高山植物的起源,我們得以突破島嶼的範圍、國界的限制,深探生物演化的生命之網,最終揭示的是,新生命觀,以及新土地觀。

    本書特色

    ★主題獨特:首部以臺灣高山植物為主角訴說的演化史

    ★角度新穎:生物地理學,置生物分布入環境與歷史,展開跨界視角

    ★學域範圍遼闊:論及全球植物、地質、物候、生態、生物演化

    ★科學與人文兼具:在理性的自然科學論述中,交揉著作者第一線田野的真實感動,呈現一種自然史的既視感

    ★精緻有溫度的繪圖:特別在每章章首以巨幅生態景圖,展示自然精神,內文更以細緻手繪地圖、植物圖,拉近人與植物之間的距離、增添溫度

    ★亮點處處、充滿趣味:除了文本,注釋內涵豐富,box故事性強、逸趣橫生,還有珍貴的古文獻紀錄圖等,映襯出多元、鬆緊節奏變化的閱讀趣味

    審訂者(依筆劃順序排列)

    中村剛 北海道大學北方生物圈野外科學中心植物園副教授(本書生物地理學部分)
    李建成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本書地質學部分)
    李攀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本書生物地理學部分)
    趙建棣 中興大學森林系博士(本書分類學部分)
    鍾國芳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暨研究博物館主任|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兼任副教授(本書生物地理學部分)

    推薦序(依文章順序)

    鍾國芳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暨研究博物館主任|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兼任副教授
    中村剛 北海道大學北方生物圈野外科學中心植物園副教授
    洪廣冀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推薦人(依筆劃順序排列)

    中村剛 北海道大學北方生物圈野外科學中心植物園副教授
    古庭維 舊打狗驛故事館館長
    吳永華 臺灣自然史研究者
    李家維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臺灣中文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李建成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柯金源 環境紀錄片工作者
    洪廣冀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崔祖錫 山岳探險與旅遊作家
    游夏   生物科補教名師
    廖培鈞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劉克襄 作家、自然觀察者
    鍾國芳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暨研究博物館主任|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兼任副教授

    好評推薦

    「以磅礡的專業知識,婉約地娓娓敘述自己的家園,這等功夫需要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自然見識,在這本書裡,作者顯然準備好了。」──自然觀察者 劉克襄

    「作者透過人文關懷,把中學課程中的植物分類與生物地理學研究寫得引人入勝,使讀者可以在精采的情節中,獲得深厚的生物學知識,是培育中學生科學素養的極佳課外參考書!」──高中補教老師 游夏
     

    作者簡介

    游旨价

    成長於臺中太平,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所博士。熱愛山林與自然,行蹤踏遍臺灣山野,亦數次前往世界各地採集與觀察植物,靠著野外工作凝聚自身在高山植物議題上的見解,並以瞭解全球山地植物多樣性的起源為職志。

    曾獲科技部補助至美國布朗大學與東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訪問,並獲得臺灣植物分類學會最佳博士論文獎、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繪者簡介

    黃瀚嶢

    臺大森林所畢業,現為生態插畫家與社區大學講師,作品散見於環境教育相關出版品。著有兒童生態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環境教育手冊《野地之眼》,生態解說手冊《霧林蛾書》等。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組首獎。

    王錦堯(Ong Jin Yao)

    來自馬來西亞柔佛州居鑾,臺大生命科學系畢業。在大學時開始接觸科學繪圖。目前為一名兼職繪圖家,作品以植物科學插畫為主。更多作品可查詢網站:jinyao89.wixsite.com/bot-illustration

    審訂者簡介(依筆劃順序排列)

    中村剛

    北海道大學北方生物圈野外科學中心植物園副教授(本書生物地理學部分)

    李建成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本書地質學部分)

    李攀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本書生物地理學部分)

    趙建棣

    中興大學森林系博士(本書分類學部分)

    鍾國芳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暨研究博物館主任|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兼任副教授(本書生物地理學部分)

    推薦者簡介(依文章順序)

    鍾國芳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暨研究博物館主任|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兼任副教授

    中村剛

    北海道大學北方生物圈野外科學中心植物園副教授

    洪廣冀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分享書書評

    分享書書評列表(1)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2965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