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詩人席慕蓉珍貴的書信紀錄,
其中更有從未發表過,少女求學時期與家人的書信,
從中可窺見作者日常中平易可親的面貌。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1964 到2020,橫跨半個世紀,十幾封信箋,
是時光的流動,更是詩人回望寫作數十載,最動人的凝視。
船開航時,張的父親高舉雙手成一個十字形,丁的父親向她女兒拋出一條綵帶,而您打開來的那把紅色遮陽傘,向我不住地轉動著。因此,船雖然越駛越遠,但由於三位父親苦心的設計,使得三個第一次離家的女兒,在淚眼模糊中,在擁擠的人潮裡,在碼頭昏暗的光線下,仍然能分辨出自己家人的所在,仍然能不斷地向那三處發著慈愛光芒的中心揮手。 那個傍晚,那把紅傘,那一剎那,我是再也不能忘記的了。
——1965年8月21日深夜 席慕蓉
作者簡介
席慕蓉
祖籍蒙古,生於四川,童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台灣。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一九六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在國內外舉行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擔任台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
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六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二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現為內蒙古大學、寧夏大學、南開大學、呼倫貝爾學院、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等校的名譽(或客座)教授,內蒙古博物院特聘研究員,鄂溫克族及鄂倫春族的榮譽公民。
詩作被譯為多國文字,在蒙古國、美國、日本及義大利均有單行本出版發行。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