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文」其實不廢!一本打破思維桎梏的書寫實驗
當邏輯演繹走向極端,成為脫離現實的謎語,奠定西方文明的哲學,反成了思維的桎梏。如何讓哲學突破學院化的瓶頸,找回對現實的切入能力?班雅明的《單行道》就是這樣一本打著先鋒旗號的嘗試。六十篇對個人和公共生活空間的隨想,長近千言,短則一句,表面是輕鬆的格言隨想,內在裡自有靈動哲思。
「友誼在於去認識的意願,而非被認識的渴望。」 一部台裔美國人的成長故事,一則獻給逝去好友的真誠告白 「一部優雅而深情的成年記述。」 ──2023年普立茲獎評審委員會評語 徐華按時間線性書寫,娓娓道出自己成長與尋找歸屬的過程。台灣移民第二代的他,一九七七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後隨父...
金融鉅子J.P.摩根最狂熱的藝術追求 貧窮女孩最魔幻的紐約上流社會大冒險 兩人的相遇, 竟造就一間媲美大英博物館的私人圖書館! ★《紐約時報》暢銷書 ★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年度選書 ★《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圖書 ★《早安美國》讀書俱樂部選書 ★《今...
在秘魯,一名漁夫從海上消失。 法國頂級餐廳「三個胖子」的廚房裡,鮮美的龍蝦用牠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廚,然後,自己爆炸了。 海的世界裡,似乎有了什麼聯盟。策略。有計畫和智慧。但,究竟是什麼樣的計畫?又是「什麼」導演了這一切?
【全球獨家收錄書迷敲碗已久主角凱西爾精選中篇〈迷霧之子:祕史〉!】 奇幻界最高榮耀雨果獎得主,全球千萬冊暢銷大師 邪惡奇幻天才作家布蘭登.山德森 口碑爆棚暢銷作《執法鎔金》又一續章, 重溫「迷霧之子」系列經典故事! 傳說中的聖物降臨之際,奏起的竟是陣陣不祥的樂音……
當政府張牙舞爪,他們竟離奇失蹤了…… 達格妮九歲那年就下了決心,將來有一天, 她要接掌塔格特鐵路公司。 陽光下耀眼鋼軌之間的黑色枕木, 正是她要攀爬的人生之梯。 但此刻國家經濟崩壞,她困在一群乏味的人之中, 忙著挽救岌岌可危的公司,還得面臨政府官員的蠻橫掠奪。 就在這時,人們赫...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詩化散文寫成,以小說體探討哲學,具有哲學、文學雙重價值。書中尼采假借先知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表達他自己的思想,尼采主要的哲學觀點,包括 「上帝死了」、「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超人哲學」、「權力意志」等,都可在本書中讀到。
1922年,紅色政權席捲蘇聯。 一位帝俄時期的青年貴族, 被迫在莫斯科一家豪華飯店度過餘生。 他以紳士風度對抗遭囚禁的命運,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 在劇變的時代,成為最不自由也最幸運的人。
人生就像一段有目的地的漂流 ——想去某個地方,卻往往不得不去另一個地方 歐巴馬2021年度最愛小說 比爾.蓋茲2022年夏季書單 銷售破1,000,000冊,賣出30國語言版權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一部都市記憶書寫實驗,無法被定位的班雅明唯一真正著作
如果他生在當代,《單行道》就是他的社群動態!
每一則「廢文」,都懷抱著把世界從睡夢中喚醒的希望──
在班雅明生前唯一具自傳性質的出版著作,即名為《單行道》。自身的回憶不外乎就是關於一個地方的回憶,以及他如何在其中安身立命,如何行走悠遊。──蘇珊.桑塔格
如果說他曾經立志要在人生中達到什麼地位,那就是「德國文學唯一真正的批評家」,除此之外,類似這種要成為社會有用分子的想法,他其實是相當排斥的──漢娜.鄂蘭
◤向理智未察處投以光輝,照見社會問題與生活的美
班雅明捕捉現實中被一般理智所鄙視的微妙蹤跡,以非連續性的意象展現,披露現實中被人們忽略的真實。用個人獨到的體會,向生活中往往被忽略的隱祕投以光輝,讓人看清默默主宰人們行為模式的事物與聯繫。這部看似小巧、隨意的箴言集,正懷抱著「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把世界從睡夢中喚醒的希望!
【未竟之事,有其重量】
.對偉大的作家而言,那些已經完成的作品,分量要輕於他們耗其一生,但終究沒有完成的斷簡殘篇。
【愛情,難免有色眼光】
.在愛著的那個人眼裡,被愛的那個人好像總是寂寞的。
.被愛的人無理取鬧時,真正愛著的那個人是喜悅的。
【閱讀,環境早在變化】
.電影和廣告迫使文字完全處於垂直立面上。一個現代人還沒等打開一本書,眼前就鋪天蓋地地飛來一團團相互掐架似的多彩多變的字體,以致他幾乎沒有機會沉浸在這本書的遠古寧靜當中。
【手寫,威力不同凡響】
.從一條鄉間公路上走過和在它上空飛過,公路所呈現的力量是不一樣的。同理,閱讀一段文字和謄抄一段文字,文章所呈現的力量也是迥然相異的。
【廣告,總是無比誇張】
.廣告的基本原則:把自己誇大七倍;把自己表現得七倍於人們的渴望。
.今天,如商人般一眼就切準事物要害的最真實的目光,叫作廣告。它拆毀了觀察得以自由施展的空間,把事物如此危險地推向我們,直逼額頭。
【本書特色】
★班雅明生前唯一非學術性著作,將個人社會體驗與美學觀點轉化為文學形式,呈現獨特而深刻的意象哲思。
★譯自德國知名出版社Suhrkamp Verlag的經典校註本,最完整的註釋說明,深刻理解班雅明的靈光囈語。
★參考1928年德文初版設計內頁版型,翻開書頁,彷彿漫步於招牌林立的大街,還原班雅明想呈現的「街道」意象。
作者簡介 |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
德國猶太裔哲學家、文化評論家、文學家,被譽為「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
1892年生於柏林,出身猶太富商家庭,求學時期先後於弗萊堡大學、柏林洪堡德大學、慕尼黑大學等校攻讀哲學,最終於瑞士伯恩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回到柏林後,求取法蘭克福大學教授職位未果,遂以寫作、翻譯為生,間或從事學術研究。其間定期於《法蘭克福日報》(Frankfurter Zeitung)與《文學世界》(Die literarische Welt)等處發表文章,並選譯、出版了波特萊爾的詩作。
1933年希特勒登臺掌權後,班雅明離開德國開始流亡,足跡遍及西班牙、丹麥、義大利與法國等地。1940年,德軍攻陷巴黎,班雅明逃至法、西邊境,卻於入境時受阻,絕望之下服嗎啡自殺,享年48歲。
班雅明生前在文友之間享有盛譽,然其作品尚未獲大眾與學界主流認可。其遺稿在好友阿多諾、朔勒姆、漢娜.鄂蘭等人的編輯整理與大力推動下,自1950年代中期陸續出版,其論著豐富的解釋力吸引了越來越多學者的目光,儼然成為重審現代性與歐洲文化史的關鍵節點。
代表作有《德國浪漫派的藝術批評概念》、《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單行道》、《柏林童年》、《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評歌德〈親和力〉》等。
譯者簡介 |
姜雪
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從事德國文學研究,近期主要從事班雅明研究及翻譯。
專文推薦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一致好評
王聰威|小說家
余知奇|Aura微光咖啡負責人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林斯諺|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推理小說作家
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耿一偉|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張惠菁|知名作家、衛城出版總編輯
許菁芳|作家
蔡偉鼎|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