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逸讀周夢蝶──荷蘭詩人漢樂逸解讀周夢蝶》的英文版原著,由詩人暨漢學家漢樂逸以詩人、翻譯者、讀者、文學研究者身分,精采剖析周夢蝶詩作,並透過文學、美學、哲學、心理學、現象學、神學等不同面向,來琢磨、推敲周詩,走進周夢蝶創作世界的豐富意涵,讀出周詩所具有的宇宙性或人性特質,以及詩作中引發的「個人與心靈的自由」。
《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選集,被譽為日本的《詩經》,反映了七、八世紀日本人的文化與日常生活。本書從《萬葉集》共4500餘首和歌中,選譯360餘首風格、形式各異的名作,並以歌人為單位重新排序組合,便於讀者品讀每位歌人的獨特歌風。
本書是《十方一念》十周年紀念版。 「當大家翻開這本書,看到裡面都是一頁頁分行的文字, 可能會想:這些是詩嗎? 寫《十方一念》,就像寫歌詞時忘記了音符、旋律結構、段落、傳唱度種種限制,而感受、想像、領悟的過程,在腦海中如浪翻潮湧,亂中有序。 所以,在這個習慣以規範換取安全感的世界,為勢所逼下,要替這些...
黑洞的巨大引力,連光都逃不了 嘿,你敢不敢靠近去看一看? 「我相信/火圈的另一端有更好的/一天,縱身/即是永恆/絕望中/必有僥倖」〈相信〉 你曾經想過要優雅地在時光間隙中穿身而過,卻發現它其實窄小的讓記憶與軀體都扭曲變形,在軌道中那些雜亂的思緒彼此撞擊、疲於奔命,一回神才...
全書收錄佩索亞本人與四位異名者詩作共238首詩。「異名者」是佩索亞創造出來的文學人格,他們有不同的思想、觀點、文學風格,甚至常與他們的創造者佩索亞觀念牴觸。 葡萄牙國寶作家 與聶魯達並列「最能代表20世紀的詩人」
讓我們自己成為暴雨,攜帶著雷與電,去反對這個時代的沉默、 反對這個時代的喧譁、反對這個時代的乾涸。 如果世界充滿對假象的阿諛,反對就是詩人與音樂人的義務。
一片冰心在玉壺、嬛嬛一裊楚宮腰、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這些在《後宮甄嬛傳》裡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出自誰的筆下?又有什麼特殊的含意嗎? 《後宮甄嬛傳》裡大量引用詩經、唐詩、宋詞跟元曲,經典臺詞和古典詩詞都在戲迷間引發熱烈討論,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古典詩詞,在戲劇中竟...
《詭崛》 喪文學 三行微型詩。現代詩。散文詩。 散文。圖文各式文體,且我細細道來那些大確喪 許多你耳熟﹑陰暗﹑詭譎﹑或冷門的傳聞, 可能是你日常生活發生,也或許在影視中顯露, 黑暗﹑角落氛圍﹑傳說;經由文字與你分享,我的喪文學。
此一新版《惡之華》,名符其實是波特萊爾一生詩作的全譯本,包括第二版原著、《漂流詩篇》、六首禁詩及作者離世後的增訂和補遺,總共一百六十三首。波特萊爾以其作品在世界詩壇上,立於「光榮的絕頂」,在他的榮光之下,詩人杜國清獻上窮盡一生之力精心翻譯的中文譯本。
《先知》為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以英文撰寫的散文詩集,1923年甫一問世即轟動文壇,銷量直追莎士比亞的劇作和英文版的《老子》,並因其深刻的宗教情懷而被譽為「小聖經」。 近一世紀以來,書中許多佳句經世人傳誦不輟,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例如公視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即出於此。本書除了將英文原文與...
本書是《逸讀周夢蝶──荷蘭詩人漢樂逸解讀周夢蝶》的英文版原著,由詩人暨漢學家漢樂逸以詩人、翻譯者、讀者、文學研究者身分,精采剖析周夢蝶詩作,並透過文學、美學、哲學、心理學、現象學、神學等不同面向,來琢磨、推敲周詩,走進周夢蝶創作世界的豐富意涵,讀出周詩所具有的宇宙性或人性特質,以及詩作中引發的「個人與心靈的自由」。
This is the most extensive introduction in English to the metaphysical poet Zhou Mengdie (aka Chou Meng-tieh, 1921-2014), who lived much of his life in Taiwan and wrote in Chinese. It is a companion volume to Zhou Mengdie: 41 Poems which presents many of Zhou’s most meditative poems in the original and in full translation, but can be read independently. This book shows how different reading strategies can help us to discern many-layered possible meanings in Zhou Mengdie’s dense but rewarding poetry.
The first part, ‘Reading Zhou Mengdie,’ goes beyond the traditional labeling of Zhou as a ‘Buddhist’ poet. Discussing many examples in translation, Lloyd Haft shows that interpretation via formalist literary theory, Freudian dream psychology, or Husserlian phenomenology can be just as revealing. The second part, ‘On Translating Zhou Mengdie,’ demonstrates the surprising ways in which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tself can be a fruitful key to parallel or alternative meanings.
ABOUT THE AUTHOR:
Lloyd Haft (1946-) grew up in the USA and graduated from Harvard. Starting with graduate studies in Chinese at Leiden University, he has lived in The Netherlands since 1968, but he has also spent some ten years in the Far East, mostly in Taiwan with his wife the ceramist Katie Su. For many years he taught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t Leiden. He has published ten volumes of original poetry in Dutch, including a free-verse rewriting of the Psalms which won the 2004 Ida Gerhardt Prize. His scholarly publications include Pien Chih-lin: A Study in Modern Chinese Poetry and (with Wilt Idema) A Guide to Chinese Literature. His translations include Herman Gorter: Selected Poems.
【作者】漢樂逸(Lloyd Haft)
1946年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希博伊根市,青少年時期居住過威斯康辛、路易斯安那、堪薩斯等州。1968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前往荷蘭萊頓大學中文系研修,於1973年獲碩士學位,1981年獲博士學位。從1973至2004年在萊頓大學教授中國語言及文學,多半是詩歌。他的漢學著作包含《發現卞之琳:一位西方學者的探索之旅》(Pien Chih-lin : A Study in Modern Chinese Poetry,1983年英文版,2010年中譯版)、《中國文學導讀》(A Guide to Chinese Literature,與荷蘭著名學者伊維德Wilt Idema教授合著,1997)、《周夢蝶與意識詩》(Zhou Mengdie’s Poetry of Consciousness, 2006),近年的漢學出版則是以現代荷語自由解讀道德經的《老子多道新繹》(Lau-tze's vele wegen,2017)。
他廣泛英譯荷蘭詩人赫爾曼.郝德(Herman Gorter)的詩,以及包含鄭敏、洛夫、羊令野、卞之琳和周夢蝶等不同詩人的中文詩。從1980年代起,即以詩人身分撰寫荷語詩及英詩。他的雙語詩集《西洋沉島》(Atlantis),獲得1994年荷蘭Jan Campert文學獎,依據荷語舊約聖詠自由解讀的詩集《漢氏聖詠》(De Psalmen),獲荷蘭2004年 Ida Gerhardt詩歌獎(2011年由Uitgeverij Vesuvius 出版社再版)。他2018年出版的荷語詩集《入堂誦》(Intocht),可以經由荷蘭海牙美國圖書中心網路隨需印刷(American Book Center POD)。
漢樂逸於2004年提早退休後,多半時間與曾任職文化部傳藝中心台灣音樂館主任兼台灣豫劇團團長的太太蘇桂枝一起在臺灣。2019年6月,他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傑出校友。除了寫作與翻譯之外,他的興趣還包含太極、即興鋼琴演奏、星象學,以及步行。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