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藝術、文化、歷史、科學的感官鉅作
以七種色彩、七十餘幅插圖,訴說人類觀看世界、創造文明的迷人故事
從陰翳之禮讚、血液之腥紅、帝王之明黃、白人之重擔、綠色之希望,到地球的無邊湛藍
我們認識的世界因為色彩而存在
顏色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歷史
《陰翳禮讚》從日常隨處可見的生活物件出發、談及藝術,乃至於山野飲食與甜點,引領讀者進入日本獨特的審美思維。「所謂的美,往往從實際生活中發展出來。」谷崎潤一郎創造出一種微觀的美學視野,從感官包容一切,細細品嘗平日難以得見的美麗景致。其觀察範圍之廣,無所不究。嘆賞古都幽暗的廁所帶給人的精神安定與風雅...
我滿腦子都是藝術,你要不要來一點?──顧爺 135萬粉絲都愛的藝術講堂 這一次,超譯大家最喜歡的印象派 整個時代都在變,藝術怎能一成不變!!! 打開通往現代藝術的大門
◎你喜歡莫內哪幅畫?多數人愛《睡蓮》,其實莫內不管畫什麼,都在畫光線。 ◎孟克畫肖像一點也不像?《吶喊》的重點不是像不像,而是真的在吶喊! ◎一定要原創才是經典?模仿本身就是致敬,提香就是仿朋友畫裸女而出名。 ◎怎麼欣賞雕塑品?看羅丹的《沉思者》時別沉思,你得不停走動。 ...
ArtScape 由藝術構成的臺灣視野 從戰爭、戰敗、回歸,走向戒嚴, 第一次以藝術的視野 完整述說二戰下臺灣人難言的時局 ‧ 在瞬息萬變的戰爭局勢中 政治、藝術與文化複雜難解 臺灣畫家如何以美術創作,表達他們對社會的關懷 努力挺過戰爭與政治衝突帶來的各種棘手難題
作為一本改版增訂十一次的藝術寫作經典,此為繁體中文版首次在台灣出版。 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世界抒發自己對於藝術的觀點,但是對於讀者來說,該如何分辨與選讀一篇有觀點、有效益的文章?至於產業中的內容提供者又該怎麼生產出一篇符合觀眾需求、說服讀者理解與認同的文章? 本書提供讀者多個切實可行的寫作...
◎ 2022 國際安徒生文學獎插畫獎得主——蘇西.李Suzy Lee,創作心法首度全公開! ◎ 深入剖析《愛麗絲幻遊奇境》、《鏡子》、《海浪》、《影子》多部經典之創作過程。 ◎ 看Suzy Lee如何從發想到成書,把實體書的限制轉化為穿梭異空間的任意門! 本書宛如一場精彩絕妙的紙上圖畫書大師工...
從日裔語言學家之眼,以43個關鍵詞穿透日本的究極美學 沒有事物是永恆或無瑕的。 從出生到死亡、從醜陋到優雅、從殘缺到完美,生命的每一層次,都如實存在。 透過這種獨特的美感意識,那些既脆弱又殘缺的事物,最終都成為了美。
羅浮宮身世,叩人心弦卻鮮為人知 首本英語版完整歷史故事 ▎6段關鍵興建時期┼59個建築結構▎ ▎180+作品,500+人物,40萬個小故事,如百科全書式展開 ▎
侘(わび)是清貧、粗糙,在不足中見充足;寂(さび)是面對褪色、消逝事物的心境。源自道家,追求「無一物」的侘寂精神,在江戶時代松尾芭蕉的俳句中先有了吟詠蒼古的自然妙趣。
攝影、電影、文學、哲學、左派思想……處處都閃現著他的靈光 德文原典直譯 ╳ 華文界最完整精確的班雅明精選集 在靈光消逝的年代,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美學」不是一門學科,它不過是指認藝術的方式。 ◆ 藝術所展現的自由、無所求本身就是一種實現,而美感經驗可以讓人們於出神之剎那體會了解放的深刻意涵。 ◆ 藝術很「有用」,就是不能強求;它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天空才是極限,但無論如何、無論何時何地,無法預期爆炸。
結合藝術、文化、歷史、科學的感官鉅作
以七種色彩、七十餘幅插圖,訴說人類觀看世界、創造文明的迷人故事
―――――――――
從陰翳之禮讚、血液之腥紅、帝王之明黃、白人之重擔、綠色之希望,到地球的無邊湛藍
我們認識的世界因為色彩而存在
顏色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歷史
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色彩的世界裡,我們的視覺受體和大腦能分辨數百萬種色調,但每個人感知到的顏色都是獨一無二。色彩影響我們的情緒及生理反應,但我們也賦予色彩意義,甚至自己製造色彩。
千萬年來,人類用色彩來表達希望、崇敬、恐懼、愛與美,創建出形形色色的文明。
在本書中,藝術史家詹姆斯.福克斯以全新方式探索色彩在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暗處的黑色,讓我們想起最深刻的恐懼;血一般帶著光澤的紅色,讓我們看到自身生命與身體的映影;
在炫目的黃色陽光中,我們瞥見了至尊至大的諸神;天空與海洋的蔚藍,讓我們想像地平線另一端的世界。我們把潔淨的白色奉為純淨的典範;把合成的紫色尊為科技進步的燈塔;自然界的綠色象徵天堂與新生,也體現了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危機。
在這趟色彩版的感官之旅中,讀者將跨越從遠古時代到人類世、從地球深處到宇宙,在視覺饗宴中遨遊人類獨一無二的色彩文明:
◆為何史前人類不約而同用紅色描繪自己?為何只有華人用紅色標示上漲的股票?
◆黑色何以從邪惡與死亡,搖身變為時尚的代表色?
◆為何各個文明花了最久的時間才發現藍色?
◆在亞洲與歐洲,黃色與白色各自背負著什麼樣的政治意涵?又是如何表現在藝術之中?
◆紫色為何象徵著科技對自然的征服?甚至掀起所謂的「紫色狂熱」?
◆最能代表「人類世」的顏色,是哪一種顏色?
透過美妙入勝的文字和70餘幅精美插圖,這部色彩之書訴說人類在宇宙中的故事,讓讀者了解色彩是繼語言之後,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化承載媒介。
作者簡介
詹姆斯.福克斯James Fox
劍橋藝術史學家、作家、演說家、策展人,也是屢獲殊榮的節目主播,曾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提名。他參與製作多部以藝術文化為題材的BBC電視節目紀錄片,在英國廣受好評。
福克斯從六歲開始就愛上了藝術,並全心投入。2004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劍橋大學藝術史,曾任職於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目前擔任劍橋伊曼紐學院(Emmanuel College)藝術史研究主任。專攻現代藝術、英國藝術和色彩文化史。
福克斯十分重視藝術在社會中的影響力,研究之餘也積極與博物館、學校、慈善機構和媒體合作。《世界是什麼顏色?》是他累積十年對色彩文化之研究,為大眾所寫的第一部作品。如今,福克斯正在積極籌備更多色彩繽紛的著作。
譯者簡介
鄭煥昇
為人情尋找文字歸宿,也求讓文字標籤散發人性況味的譯者。近期譯作包括《失控的轟炸》、《第一響禮砲》、《在黑暗的日子裡,陪伴是最溫暖的曙光》、《吃顆桃子》。
賜教信箱:huansheng.cheng@gmail.com
▌各界讚譽
「令人驚嘆……一部卓越而輝煌的文化史。」
──Laura Freeman,《泰晤士報》(The Times)
「福克斯讓色彩成為一場知識饗宴,涵蓋了天體物理學、文明起源、道德隱喻。讓你眼花繚亂,卻又有跡可尋。……一切都完美地融為一體。」
──Ed Smith,《新政治家》年度好書(New Statesman Books of the Year)
「一本迷人至極的書……福克斯揭示了色彩與意義之間的聯繫並非隨機,而是由物質、社會與文化所決定。……行雲流水地在環境、道德與歷史論述之間穿梭,是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令你想拿起畫筆。」
──Joad Raymond,《BBC歷史雜誌》(BBC History Magazine)
「通過細緻的研究和權威的寫作,福克斯讓我們以嶄新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
──《科克斯書評》(Kirkus)
「一部流暢易讀的色彩歷史,在廣闊的文化和科學景觀中馳騁。」
──Honor Clerk,《旁觀者雜誌》年度選書(Spectator Books of the Year)
「令人著迷……這本書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導引,讓我們可以享受周圍世界的非凡設計。」
──Anna Galbraith,《星期日郵報》(Mail on Sunday)
「讀來充滿愉悅……引人入勝且優雅。」
──Florence Hallett,英國i news網站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