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藉著痛苦認識智慧,而不是透過享樂。」
──法國思想家西蒙・韋伊(Simone Weil)
他們曾攜手登上權力與財富頂峰,直到其中一人「被消失」…… ◤這是一本絕無僅有又極具時代意義的回憶錄, 講述一對中國企業家夫婦如何藉由結交權貴,將資產累積至數十億美元,又為何妻子會突然失蹤,並揭露中國紅色權貴家族與中國富豪共同攫取鉅額財富的內幕真相。◢
**張輝誠(學思達創辦人、作家):《蘇傳》完全不同於文學家馳騁其文采所寫的東坡傳記,更不像學者餖飣獺祭堆砌資料出來的傳記──這樣的情感表現,卻又扎扎實實建立在一冰先生堅實的考證功力與文字駕馭能力。 ** **全新增修校訂,特別收錄──張輝誠(學思達創辦人、作家)專文〈尋找李一冰〉,追索謎樣作者,出...
在無邦交的日本國,與行政最高首長建立關係, 又在短短不到五年使新聞關係正常化 張超英──在台日交流史扮演重要地位, 沒有他,將是截然兩個不同的世界。 歷史書寫名家陳柔縉耗時十二年完成 【重磅作品.紀念新版】
他是上應天命的哲人皇帝, 還是技藝精湛的表演家? 王莽創立的新朝,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一個過度王朝。 它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
從《躁動的亡魂》看見太平天國戰爭在人心中的刻痕。戰爭如何中斷日常?人們如何面對失序與動盪?如何處理遍地屍骨與紀念逝去親人?如何重拾內心的確定感,重建被戰爭粉碎的世界?本書透過方志、傳記、詩集、外交文獻與傳教士報告,帶領讀者看見這些刻痕,看見當時人們最切身的經歷:失親之痛、對官府失能的憤怒,以及摻雜腐...
《鴻》《毛澤東》《慈禧》暢銷傳記作家/張戎 暌違六年最新重磅巨作 現代中國從慈禧到今天,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正是完整串連中國百年史的關鍵人物! 跨越三個世紀 走過三大陸 多場革命 三位家喻戶曉的女子 三段鮮為人知的傳奇人生 親訪宋、孔、蔣、孫家親屬與專家學者見證人 參閱臺港英美俄五地共14...
齊邦媛: 他在學術研究中看到,中國在20世紀前半葉傷亡數千百萬軍民,捐軀衛國,戰後卻多數未能歸葬鄉里。1949之後,生者無言,死者默默,寫史之際,豈止感到悲憫與同情而已。 這關鍵15年,成就了你我熟知的現代中國! 也許,沒有誰的國家是真的。 在建國神話的夢幻中,真相與謊言,都成了現實。 這是課本中...
1.藉由大量的史料與第一手的訪查,撥去盤桓在北京才女林昭身上的疑雲,重新建構林昭的一生。 2.描繪新中國誕生前後的政治發展,包括共產黨成立、大躍進運動、文化大革命等。 3.呈現大時代下知識分子堅忍的意志與信念,以及他們面臨的認同衝突。
一部西方經書如何被引用、誤讀,最後據為己用? 一場宣教行動如何觸動滿漢族群問題、華洋民族意識? 信仰如何成為狂熱,終於燃燒中國大半江山? 史景遷敘事史學登峰造極之作 魔幻手法鉤勒出波瀾壯闊史詩 恪守史料,布局奇絕,敘事精妙,文筆流暢 ──漢學巨擘史景遷作品 經典重現──
寫給生於荒亂年月、默默承擔憂患, 卻以最真自我回應時代、擁抱時代的理想之人。 2020年BBC熱播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重要參考作品 史學大家洪業唯一專述,中外學界公認關於杜甫研究最重要的著述。
這是唯一用真正的小說體寫出的血肉張愛玲,並且每個註釋有憑有據把她的人生呈現的一本書。 原以為不會對同一個人第二次動心,卻因可風這本《謫花》而重新認識張愛玲──對謎一樣的人,每次相遇都有初相見的驚嘆──張愛玲身上帶有能引動爭議、窺伺、追隨的詭異特質。——簡媜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德國知名律師作家費迪南.馮.席拉赫 最真實、最深摯的告白 48則揉合寂寞與幸福、悲傷與救贖的書寫, 冷硬的文字,敘述的是現實的荒謬與命運的無常, 寫的是人性的殘酷與美好, 寫的是我們,與這個活生生的世界。
解放黑奴、人人均富,原為共和黨創黨初衷。 為何如今淪為財閥企業、反智、白人至上主義的代言人!? 從林肯、羅斯福,到雷根與布希, 探索共和黨意識形態180度大翻轉的原因,從中透視美國的光明與黑暗。
「人是藉著痛苦認識智慧,而不是透過享樂。」
──法國思想家西蒙・韋伊(Simone Weil)
是什麼樣的時代,讓有思想的人不願活著?
1927年,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北京頤和園投湖自盡,留下遺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身為民國初年最具聲望的學者,王國維突如其來的死亡,為當代中國知識界帶來極大震撼,對他的自殺動機,歷來更是爭論不絕、眾說紛紜。有人宣稱他是以遺老身份殉清、或為中國文化衰微而死,卻也有人認為他是經濟現實的因素而走上絕路。
但人的死亡,能夠如此輕易歸結嗎?一位知識份子選擇告別人世,原因又真會如此單純?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王國維之死?又該如何在歷史之中,理解人的痛苦?
在《民國的痛苦》一書中,作者李建民重新探訪這個謎團,試圖理解王國維的生平、性格與他所處的時代,以詩意與富有情感的文筆,描繪王國維生前內心的幽憤、苦悶與哀傷,他所面臨的生活磨難、他與恩師羅振玉之間的矛盾糾結,還有對政治與外在環境日益增加的疏離與危亡之感。作者也指出,王氏死於一九二七年並非偶然,這是令許多人徬徨而無奈的時刻,在動盪不安、悲觀煩悶的氣氛中,知識份子一個又一個離去。絕望的一九二七,是集體自殺的年代,王國維不過是最具代表性之一人。
痛苦的故事是人的故事,也是歷史研究的不朽課題。透過王國維的死亡抉擇,本書呈現人性的複雜與歷史的暴虐,也反覆對「我們到底為何而活」這樣的根本問題,發出最深層的哲學叩問。
作者簡介
作者:李建民
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最喜歡的書是《史記》等。喜歡看老電影,因為可以想念與爸爸的時光。最喜歡的導演為Chris Marker(1921-2012)。不用電腦。沒有手機。不會開車。最好的朋友:中南街上的流浪貓。曾發表文學、神學作品。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