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顧名思義,就是在解釋「六波羅蜜」中的「禪定波羅蜜」,大家往往以為菩薩度眾生是以布施、行善為主要任務,往往忽略了禪定的部分,禪定在修行上是很重要的一環,不僅對二乘很重要,而且對於能不能夠成為一個好的菩薩也很重要。
本書《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犍連》是巴利佛典【佛陀的聖弟子傳】系列套書的第一冊。主要介紹佛陀身邊的兩位上首弟子,一位是以「大智慧」著稱的舍利弗尊者,另一位是以「神通」著稱的目犍連尊者。佛陀曾比喻舍利弗就如母親,清楚地組織教法,並詳細分析它的內容,讓弟子們在解脫道上出生,敦促他們達到入流果。然後,...
由德籍斯里蘭卡高僧向智長老、何慕斯.海克博士合著的《佛陀的聖弟子傳》,是一本略傳的合集,共介紹了二十五位弟子,除了波斯匿王的皇后摩利迦並未證果之外,其他二十四位都是證得初果以上的聖弟子。為了突顯故事的主體人物,同時也減輕讀者的閱讀壓力,我們將本書的內容編譯成四冊發行。
佛陀的女弟子中,有皇后、貴婦、多產的婦女、也有艷冠群芳的交際花,她們的證悟往往來自於女性特有的煩惱:如對美貌的貪愛或對家人的牽掛,看佛陀如何引導女人化痛苦為解脫。
瘋狂殺人魔央掘摩羅,怎麼會是產婦的守護聖者呢? 曾經六次出家又還俗的質多比丘,第七次出家時證得阿羅漢? 阿那律居然以比丘身分與女人同宿,佛陀作了什麼處理呢? 本書《阿那律‧迦旃延‧央掘摩羅‧質多比丘》是巴利佛典【佛陀的聖弟子傳】系列的第三冊,主要介紹佛陀身邊的四位具戲劇性生命圖像的弟子們。
全球首發,中文版搶先上市! 達賴喇嘛八十歲生日賀禮,也是送給全世界的心靈禮物! 每個人都有一顆澄澈的心,就如同一池水,當水變髒汙時,若持續攪拌,水只會變得愈來愈髒,但若讓水成靜止狀態,將逐漸沉澱變得純淨。 從自身做起,重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離苦得樂。
大手印是一門溫和的法門 以直接禪修心的本質,掌握心靈自由的關鍵 讓心放鬆而開闊,越來越清明 以智慧解決心理和情緒的問題,恢復生命本然的健康與喜悅 最終達到開悟解脫的境界 本書中在不同的觀禪階段,均透過問題來幫助你檢驗自己的修行狀態,讓禪修的經驗更加深入。當你能認識生起的心相,以及心相的本質,就能如...
《六妙門》就是智者大師講的六種觀呼吸方法——『數、隨、止、觀、還、淨』。原本佛陀只講「隨息」,注意力跟著呼吸的進與出,但後來祖師又補充「數息」,越補充越多,到了部派時代又有「止、觀、還、淨』。所以這六妙門不是智者大師發明的,最早在《大毘婆娑論》裡已經提到。
您知道《圓覺經》的中心思想是「知是空華,即無輪轉」、「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等等嗎? 您知道要如何修習圓覺三觀(奢摩他、三摩鉢提、禪那)嗎? 您認為禪修四相和四病嗎? 您了解如何求謂正知見...
本書涵蓋了那爛陀傳統的基本主題,佛教的生命觀、歷史、修行所必需的內在工具,以及佛法在世間的應用。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其他佛教傳統的教法,並與科學、媒體、政治等多元領域對話,為學佛者提供更為寬廣的觀點。
佛教在歷經二千多年的傳播後,其根本精神在流布期間,摻雜諸多異質的成分,而有了曲解及湮沒。為了導正信念,究竟佛法的基本認知,書中列舉了七十項淺顯而實際重要的問題,讓人們真正了解佛教,一窺真貌。
當我們活在當下,就是一個奇蹟。越南的寺廟都有一口大鐘,而一行禪師在法國所建立的梅村,也會定時敲起鐘聲。當鐘聲響起,就是大家停止手邊工作與思考,並專注於呼吸,讓身體回到自己的家的時候。回到當下可以體會到此刻的安詳,並讓內在感到平靜。這也是禪師一生所奉行的「將正念融入至日常生活」。
雲朵遮蔽了每個方位,也無法擠掉天空的存在。 苦痛無常,是生命的常數。真正的絕境,讓我們面對現實,有了決心與毅力。 「在我自己的生命歷程中,最困難的時期正是我獲得最多知識和經驗的時期。 逆境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困難的時刻可以幫助我們下定決心和增強毅力。」 ——達賴喇嘛
若自性身從因能所生是則有為、一切因緣所生法,皆是緣起義,故真如勝義法無為性非因所生、非有為法所攝,無漏有為法亦屬有為非無為故,真如遍一切一味相故,滅諦所攝故、為涅槃真義故,然勝義諦雖離名言,異生有情亦需善能分別了知觀諸法性相、由是悟入一切法真如無我性。
物理學教授蘇懿賢以白話科普,帶你進入佛法世界,看見宇宙真相。 ◎佛經解釋看不懂?很正常!用文字、名相來譬喻佛法,只會陷入五里迷霧。 ◎結合物理學專業與學佛心得,以科學語言詮釋佛法,白話易懂,茅塞頓開。 ◎科學只揭開宇宙冰山一角,佛法還可以做為指引科學發展的明燈。
經中之王《法華經》包含所有佛說的道理,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經典。 佛陀善用譬喻,「法華七喻」的故事性、戲劇感都非常鮮明生動。 聖嚴法師精采闡述、循序講解法華二十八品, 引導讀者進入唯一佛乘的大法心要, 並能運用在現代生活中,是非常有用且實用的佛法, 這也是法師為我們講經的初心。
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的四部止觀是《摩訶止觀》、《小止觀》、《六妙門》和《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顧名思義,就是在解釋「六波羅蜜」中的「禪定波羅蜜」,大家往往以為菩薩度眾生是以布施、行善為主要任務,往往忽略了禪定的部分,禪定在修行上是很重要的一環,不僅對二乘很重要,而且對於能不能夠成為一個好的菩薩也很重要。
【作者簡介】
大寂法師
學歷: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學博士
已出版著作:
《非行非坐三昧之修學》、《智慧與禪定做為佛教神通的成立基礎》、《瑜伽經》、《佛陀的啟示》1-3輯、《菩薩的禪修: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首輯、《菩薩的禪修: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第二輯、《圓融觀呼吸:天台宗的六妙門》、《禪法寶藏 -雜阿含經講解》
歷任:
大寂靜精舍住持
台灣大寂靜學會/導師曁理事長
香港大寂靜學會/導師曁會長
圓光佛學院/教師、輔導老師
假日佛學班講師
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講師
聞思佛學圖書館/講師
中華佛教青年會/監獄弘法怖教師
華梵文教基金會/講師
大寂法師網站
http://www.muchcalm.com.tw/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