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台治史:明鄭和清朝下的臺灣 卷二

用輕鬆、爆笑、放鬆的方式,閱讀歷史,了解歷史,愛上歷史。

6 人評分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73.5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字數: 102,859
電子書定價:NT$ 520
電子書售價:NT$ 36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你不知道的台灣史】

改變歷史軌道的最強猛人!
用輕鬆、爆笑、放鬆的方式,閱讀歷史,了解歷史,愛上歷史。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特價 電子書: NT$ 277

    採訪三十位幕僚、政務官、社會運動者等政策相關人士 從九大議題看八年來臺灣的改變 從執行者、幕僚的訪談中得知重要政策溝通與執行的關鍵時刻 「EPUB電子書版本皆有附贈惠菁親聲朗讀前言音檔」 八年來,世界經歷了動盪與巨變 臺灣也經歷著體質的改變與成長 我們是否在這個時代,寫下了屬於自己的...

  • 電子書: NT$ 336

    黑心食品的鳥事並不如煙   加了防腐劑的醬油、壞罐頭、速食麵、餿水油、假奶粉、假番茄醬、傳奇養樂多、手搖杯、蘆筍汁、早餐店、咖啡館、華西街蛇肉店……   農糧專家暢談黑心食品,細數台灣食品演進史,   繼金鼎獎得獎作品《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後又一力作。

  • 電子書: NT$ 462

    從1624年到清治末年,台灣是一個傳統而落後的農業經濟。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後,總督府推動全面性的基礎建設,包括公共衛生,土地調查,戶口調查,與現代化的交通系統,也啟動了台灣的現代經濟成長。到了日治中期,台灣已經從一個傳統落後的社會,轉型為現代化的經濟,台灣人的所得也大幅上升。

  • 特價 電子書: NT$ 222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 電子書: NT$ 360

    【你不知道的台灣史】 改變歷史軌道的最強猛人! 用輕鬆、爆笑、放鬆的方式,閱讀歷史,了解歷史,愛上歷史。

  • 電子書: NT$ 434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 電子書: NT$ 364

    春山出版 × 中研院臺史所合作書系「春山臺灣講座」首作 島嶼潛能被解鎖,歷史即將超展開! 一部以臺灣為中心的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史

  • 電子書: NT$ 266

    這是一本導遊書,是探索土地與文化的說明指南; 這也是一本歷史書,是深入了解台灣社會的入門磚。 透過德國的「台灣通」視角,一探台灣是如何發展成今日的模樣。

  • 電子書: NT$ 224

    從與世無爭的自然小熊到積極參與世界── 臺灣黑熊成長故事!  

  • 電子書: NT$ 392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 出版日期:2024-02-24
    電子書: NT$ 210

    《濁水溪畔二二八:口述歷史訪談錄》範圍包括雲林縣的斗六、古坑、北港、虎尾、林內,以及南投縣的竹山。

  • 電子書: NT$ 364

    遺書無語,卻是我們僅有的少數材料。 讓我們重新尋回丟失在時間裡的細節,一同延續這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增訂版收錄政治受難者王文培與父親王大銘故事、遺書綜合分析〈白色畫廊〉

  • 電子書: NT$ 300

    史料是通往真相的唯一道路 歷史研究解讀過去,定義我們是誰。現今在尋找自我認同的路上,台灣史寫作再次進入繁盛時期。貓頭鷹出版特別與中研院台史所張隆志老師合作【島嶼新台誌】系列,以一冊一史料,如書信、照片、地圖、公牘文書等,延攬新生代史家共同詮釋島嶼的新歷史。

  • 電子書: NT$ 420

    閱讀歷史,讓我們理解過去、定義自己是誰;史料即是通往歷史的道路 ◎文化部金鼎獎《跨越世紀的信號》系列作

  • 出版日期:2018-11-01
    電子書: NT$ 336

    本書採新一世代歷史專家之史觀圖解台灣從史前到四百年歷史的發展,並延伸介紹事件中關鍵人物與歷史現場,成為提供重新思索歷史時空的最佳讀本之一。

  • 電子書: NT$ 247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273

    臺語課本九十年前就有了? 阿公小時候讀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是MADE IN TAIWAN的特別版本? 那個年代的臺灣孩子,都讀什麼書長大? 私家收藏珍稀蒙學文獻大公開 再現臺灣早期私塾師生互動場景 原來,臺灣孩子曾經是這樣長大的!

  • 電子書: NT$ 525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 電子書: NT$ 455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 詳細資訊

    【第一章東寧王朝】
    臺灣初期,內部很容易發生械鬥。
    最有名的像發生在艋舺,漳州人與泉州人的械鬥。
    這些械鬥,不僅發生在街道上,還一路延燒進廟宇裡,形成宗教上特殊的神明安排--三聖宮。
    既然是三聖宮,顧名思義,裡頭供奉三位神名,分別是鄭成功--開台聖王,保生大帝--泉州人的主要信仰,以及開漳聖王--漳州人的主要信仰。
    之所以形成如此特殊的景象,有其背後深層的含意……

    康熙上位時,心頭有三大患,離他最近的鰲拜最先被除掉,接著三藩之亂平定,最後他終於能把矛頭,專心指向臺灣。
    臺灣島上的東寧王朝,能挺過這波危機,或者兵敗如山倒?
    掌握重要關鍵的鑰匙,不在康熙手上,而在臺灣島上!

    【第二章康熙攻取台灣】
    天底下,有一種人,犯了錯,自己死一死也就算了,偏偏他覺得不值,非得找個墊背的,才能死得有安全感。
    於是,一場無比惡毒的政治陰謀就此拉開序幕……
    如果不是這場陰謀,明鄭偏安一方,又有黑水溝當天然屏障,再加上滿人不懂水軍作戰,明鄭其實還有得玩,而且應該能玩得更久一點。
    偏偏出了個氣死父親的鄭經,又冒出一個馮錫範,這對哥倆好將前程不壞的東寧王朝,整得奄奄一息。
    馮錫範打敗仗,應該出來負責。
    這是當時大家的心聲,這個心聲,馮錫範聽到了,他很清楚自己必須負責,可是不想負全責。
    經過一段時間的痛定思痛,他決定拉了一個墊背的,一個懂得禮義廉恥的人物,共同成為扛責任的分母。
    馮錫範相中的人是陳永華。

    【第三章清朝統治下的台灣】
    只要家裡還有糧,誰想冒險渡臺?
    結果是,偷渡來臺的人還真不少!
    因為當時中國天災多,人口爆炸,再加上土地兼併嚴重,不少人吃不上一口飯,只好冒死尋求別的生路。
    康熙對臺灣的治理是消極的,主要核心只有一個字:防。
    民間和國外又是怎麼看臺灣?

    清朝中葉以後,臺灣富裕程度越來越好,對戲曲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原本單純看戲,演變到這時候,便加入各種豐富的元素,像是亂談、京劇、說場,以及在臺灣大放異彩的歌仔戲。
    現代在臺灣仍有很多爺奶,熱愛聽歌仔戲,在七、八零年代電視劇也有固定時段播出歌仔戲。
    不管是宗教信仰,還是休閒娛樂,有很多東西被一直保存下來,直到現在,仍有許多人每逢過年、出國回國……等等,都會到廟裡拜神,祈求平安順遂。
    不過,我們也有很多寶貴的傳統文化,正在慢慢流失。

    【第四章後來居上的臺北城】
    現在臺灣的政治和經濟的重心,是臺北。
    不過,臺北並非一直都是全台主要的政經中心。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四百年歷史裡,政治和經濟的重心多以南部為主,當時人對北部的印象,不外乎是「三沒」,沒人,沒錢,沒生意。
    南北重心轉移的黃金交叉點,出現在一百五十年前。
    扭轉乾坤的關鍵性人物:劉銘傳。
    雖然劉銘傳是站在黃金交叉點上的主要人物,他本人知不知道自己在幹嘛?這還不好說……劉銘傳使出南北政經的乾坤大挪移,是出於有心安排,還是被時代命運推著往前走?這點值得我們瞭解。

    劉銘傳在臺北蓋了鐵路和電纜,日本人占領臺灣時,四處晃蕩,到處檢察,拆了鐵路,留下這條熱線電纜。
    當時那條鐵路,蓋得如何?現在已經無法知道,不過,可以想像,可能不是太好。
    畢竟鐵路就在路地上,大家都看得到工程進度,基於私心,甲商家希望能繞道我家,乙商家也提出要求,在眾說紛紜之下,鐵路自然不可能太好。
    電纜可就不同,特別是海底電纜。
    沒有人情關說,劉銘傳也不好貪污那一口,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海底電纜蓋得連日本人都臣服。
    據說,日本人占領臺灣後,捨不得拆掉這條海底電纜,花了大錢,把海底電纜買下來,接著用。
    歷史發戰到這一刻,臺北城有城牆,有人,有錢,有建設。
    《馬關條約》簽定後,臺灣被割讓給日本。
    日本人接收臺灣時,進入臺北城,在臺北舉行「始政式」,將最重要的政治權力中心--總督府,蓋在臺北。
    至此,臺北成為臺灣政治與經濟中心。

    【第五章三年一小抗,五年一大抗】
    清朝治理台灣初期,規定來台開墾的人不能攜家帶眷,導致很多單身男子單獨來台闖蕩,沒了後顧之憂,加上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打架乃是尋常事。
    再加上,勇於渡海來臺,扛過黑水溝的恐怖經歷,這群人比起一般人,那叫一個勇於冒險,敢於挺身犯難。
    百姓打百姓,那叫打架鬧事。
    百姓打官府,就叫起義抗官。
    為什麼清朝時期敢和官府對著幹的人這麼多,甚至不惜三年一小抗,五年一大抗?

    戴潮春事件後,清廷為了褒獎林家協助平亂有功,特意將福建省境內的樟腦收購權--當時福建省包含臺灣,全部交由林家人處理。
    此後,阿罩霧林家利用官職之便,勢力迅速拔地而起,成為臺灣威名赫赫的五大家族之一!

    【第六章日本覬覦】
    西元一八九五年,清日簽訂《馬關條約》,清朝和日本因為朝鮮的問題,先吵了一架,後打了一架。
    清朝打輸仗,日本人從清朝手中搶走臺灣。
    表面上,似乎日本人在《馬關條約》,才看見臺灣,起了歹心,其實早在牡丹社事件,日本人就對臺灣虎視眈眈,派了無數批日本人,在臺灣境內到處趴趴走,四處調查,相當垂涎。

    後來臺灣北部發生清法戰爭,日本派出黑田清隆等軍人,到戰場附近觀戰,彷彿正在為什麼事做準備。
    事實證明,日本確實不是因為日子太無聊,才派軍人到處看別人打架,一切都有其陰暗的用意。
    日本對有關臺灣的種種,簡直求知若渴,逮到機會便拼命瞭解,有學者直接指出,當時的日本似乎比清國更瞭解臺灣。
    回過頭來,再談日本發動牡丹社侵略戰爭的原因。
    日本真的是為幾十條人命,出兵攻打牡丹社嗎?
    從歷史結果來看,日軍根本打不下牡丹社,不是武器的問題,而是日軍根本找不到當地原住民……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01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