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婦女運動
0 篇書評

台灣婦女運動

爭取性別平等的漫漫長路

5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0/01/07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4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2624104
  • 字數: 145,548
紙本書定價:NT$ 480
電子書售價:NT$ 33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具備家暴法和民事保護令的國家,
但是,台灣,因此性別平等了嗎?

2019年世界銀行統計,台灣性別平等居亞洲之冠。不過,現實世界中,男性職場上的機會還是多於女性,辦公室裡負責倒茶接待客人的,往往還是年輕女性。要向性別平等邁進,還有一段距離。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64

    厭女從不是個人問題,更不需要真正厭惡女性, 重點在於權力結構。 難道,我們不是活在一個進步而平等的社會? 當性別平權看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厭女反撲才正要開始

  • 電子書: NT$ 300

    本書由十位長期在婦女運動和女性主義耕耘的本土學者通力合作,不僅引介理論,也省思女性主義的論述和實踐。期待透過本書,我們能以深入且平衡的視角,透視女性處境,並想像和規劃未來。

  • 電子書: NT$ 294

    厭女,是全球女性主義共同面臨的最新課題。本書是首部完整論述台灣厭女現象之作,剖析了厭女網絡的成因與運作機制,以及那些關於困惑、猶疑、折損的故事,並尋找可能的突圍之道。

  • 電子書: NT$ 280

    本書描寫的是中上階級女性在家庭與工作間拉扯的故事,她們畢業自頂尖名校,在一流公司擔任高階主管或是從事高端職業。 她們和同樣畢業名校的菁英男性結婚,當孩子出生,她們不得不中斷職業生涯,轉而成為家庭主婦。但這真的是她們想要的嗎?當孩子長大後,她們又將如何展開第二職涯? 本書記錄了菁英女性面對...

  • 電子書: NT$ 441

    性別研究、女性主義必讀 ◎台灣婦女運動健將顧燕翎主編 ◎擴展初學者眼界,深根進階者思維

  • 出版日期:2018-06-27
    電子書: NT$ 280

    比爾‧蓋茲2018年度選書 「我所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比爾‧蓋茲 「我窮盡畢生之力抵抗全球的無知,傳播基於事實的世界觀。 這本書是我的最後一役,是我設法影響世界的最後努力。」──漢斯.羅斯林

  • 電子書: NT$ 294

    被譽為「21世紀的西蒙‧波娃」、康乃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凱特‧曼恩 繼近年最具突破性的女性主義經典論著《不只是厭女》後,又一重磅新作 犀利剖析「男性資格」如何作為社會潛規則,全面打壓女性的應有權利!

  • 電子書: NT$ 169

    《紐約時報》蟬聯暢銷榜冠軍、《華盛頓郵報》選書 AMAZON超過2000則讀者踴躍留言,佳評如潮! 提摩希‧史奈德(《黑土》作者、知名歷史學家):捨棄事實就是捨棄自由。現實世界並沒有「成人」。我們得自己收拾殘局。自20世紀提煉出的20則歷史教訓!不分階級、行業、領域,永久受用!

  • 電子書: NT$ 245

    # 華文世界第一本熟齡女同志生命故事通俗讀本。 # 扭轉新世代認知的半世紀前女同志精彩生活告白。 # 在封閉保守的年代,有著更加精彩豐富的人生。 飄丿的美麗 台灣第一本熟齡女同志的生命故事

  • 電子書: NT$ 266

    非營利媒體《報導者》對於重大精神疾病事件之深度追蹤報導 完整圖文集結 一本不一樣的精神疾病議題書籍 透過偶發的社會事件切入,展開理解,深化議題,並促進社會各界之對話

  • 電子書: NT$ 290

    這本書是女權運動的試金石,激勵每一位關心性別議題的人。 當代女權運動領導人物之一的蕾貝嘉‧索尼特(Rebecca Solnit), 對父權文化與男性說教最犀利的觀察。

  • 電子書: NT$ 234

    「這世界的現實就是人人要尊嚴,但尊嚴呢,可不是人人要得起。」 這是北京城裡不可言說的低端禁忌,潛居地下室的底層勞動人口悲歌 毛澤東曾歌頌他們,現代中國的經濟奇蹟要歸功於他們 但是現在,他們卻面臨被「切除、清理、掃蕩」的命運 《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見證了這一切

  • 特價 電子書: NT$ 240

    一本你我、企業、學界、醫界、政府,都該閱讀的重要著作! 對女性不友善的體制與設計多不勝數,有些甚至出人意料。 且看英國得獎自由人權活動家佩雷茲一一道來,提出可行解方! 落實真正的性別平權,就從搜集性別分析資料開始!

  • 電子書: NT$ 301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 出版日期:2021-03-04
    電子書: NT$ 336

    1則語帶保留的twitter貼文, 2個窮追不捨的紐約時報記者, 3位女性主要組成的新聞調查精銳團隊, 在這個充滿性醜聞與潛規則的世界裡,讓無數遭噤聲的性犯罪受害者說出她們的故事, 帶來#MeToo 運動最誠實的反思衝擊與告白。

  • 電子書: NT$ 326

    除了外表、個性之外,到底是誰決定了你的性癖好、性對象? 絕非你的自由意志,而是階級、權力,還有A片調教。 怎麼從這些桎梏中解放?

  • 電子書: NT$ 270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一個有「思想犯」的年代。六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甚至生命。「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犯,她們稱為「綠島女生分隊」。 無法想像的監獄生活,出獄之日遙遙無期,對家人親友的掛念、對未來的茫然,衝擊著她們...

  • 詳細資訊

    2019年世界銀行統計,台灣性別平等居亞洲之冠。不過,現實世界中,男性職場上的機會還是多於女性,辦公室裡負責倒茶接待客人的,往往還是年輕女性。要向性別平等邁進,還有一段距離。

    2019年,貓頭鷹與顧燕翎老師合作推出女性主義系列書籍。我們相信,真正的觀念翻轉,不只是體制與法律的變革,而是要以「理論」、「經典」和「臺灣婦運」三個方向,從根基知識建立性別平等意識。本書即是透過耙梳台灣婦運和女性意識發展過程,回顧自詩經時代,歷經班昭、清代、日治、戰後到現今的台灣婦女傳承的歷史,期待開啟更多的對話與理解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孝子殺妻案、保障男性上大學,點燃婦運之火

    1970年代是台灣婦運承先啟後的年代,也是關鍵的年代:

    當時,國際第二波婦女運動聲勢正盛,此時台灣發生了兩件引人省思的事件。當時因經濟起飛,上大學的女性人數增多,卻因此出現擔心女大學生名額多過男性的聲音,為了保障「男性名額」,所以有許多人主張應立法限制。

    1972年則發生了「苦讀孝順」的留學生鍾肇滿的殺妻事件,社會輿論對這殺人兇手充滿同情,返台後他還備受禮遇。而曾經投書批評女大生名額的呂秀蓮,在當時社會氛圍下,卻提出鍾太太雖不守婦道,卻罪不致死。

    70年代的台灣雖有出現呼應國際婦女運動的聲音,卻重在呼籲「女子有才」,開發女性對社會的貢獻,卻未提出「女子有權」,根本性的翻轉傳統社會,因而得到開明保守人士的支持,創造極大的媒體聲量。也因為從女性的立場發言,吸引年輕的有志女性投入,本書作者即是其一。只不過,許多年輕女性雖有澎湃熱情,卻因生活不穩定而未能長期投入。在社會風氣、傳統包袱與人員未備的狀況下,台灣婦女運動經歷諸多困難。

    ◇婦運持續奮鬥,女性終於獲得工作權、生育權、性自主

    不過,仍有許多人持續努力,例如李元貞等創辦《婦女新知》,提升對女性自主和平權的認識,正面提倡女性權利,積極爭取工作權、財產權、教育權、身體自主權等。而社會事件再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堪家暴而殺夫的鄧如雯案,促使家庭暴力防治法的推動。而婦女團體熱烈響應1980年代初的消費者運動,不但喚起消費者的權利意識,也讓大眾聽見女性的聲音。1990年代以後,愈來愈多性別議題在社會上引起討論,進入國會,納入國家法律,性別平等教育法、兩性平等工作法、性騷擾防治法等皆由此而生,台灣更成為亞洲第一個具備家庭暴力防治法和民事保護令的國家。

    ◇2019年,1400萬的台灣人認為男性地位應該要比女性高

    2019年是家庭暴力防治法三十週年,但社會改變了多少?現代婦女基金會統計,2019年仍有百分之六十的國人認為男性地位應該比女性高。1984年的《優生保健法》相當程度保障了女性的墮胎權利,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卻出現倡議墮胎禁令的全國性公投提案。因此,我們明白性別議題的分析更需要知識和歷史作為思考的後盾,才不至於淪為口號,或者盲從於教條或流行趨勢。性別平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需要瞭解更多理論,吸收更多前人的經驗,來拓展我們的認知與能力。


    作者簡介

    顧燕翎
    曾任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婦女研究室研究員、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臺北市YWCA董事、拓荒者出版社義工、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主任、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兼任教授、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委員、臺北市、新竹市及宜蘭市女性/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目前擔任中央及地方政府性平會委員。是少數從1970年代至今,始終堅守女性主義的婦運工作者。

    媒體推薦

    ◎好評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尤美女/立法委員
    王如玄/雍展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王瑞香/婦女新知基金會創始成員
    林津如高醫大性別所副教授兼所長
    林維紅/前台大婦女研究室召集人
    姚淑文/東吳健康暨諮商中心主任
    范情/臺灣女性影像學會常務監事、前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
    張晉芬/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莊子秀/暨大外文系副教授
    陳宜倩/世新性別研究所教授
    黃長玲/台大政治系教授
    黃淑玲/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黃鈴翔/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
    鄭美里/性別議題講師
    賴淑娟/東華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907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