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差的贈禮
0 篇書評

時差的贈禮

2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9/10/3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4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3447023
  • 字數: 147,917
紙本書定價:NT$ 400
電子書售價:NT$ 28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本書是黃錦樹近幾年的雜文集結。
可視為黃錦樹對文學、尤其是馬華文學的關懷之作。

馬華文學是一支作品、作者、讀者三重缺席的文學,它的存在本身是反諷的。對我而言,或許只有離開它方能抵達它。為了抵達你必須離開。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15

    請你不要傷害我的心, 因為心裡面住的是你。 ――誠品年度暢銷 總冠軍 黃山料―― 描寫家庭關係.心靈救贖小說 那些讓我失望的人,也許還能給我愛?

  • 電子書: NT$ 284

    ★「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洪愛珠首部著作。 ★備受矚目、眾人垂涎敲碗的飲食書寫新聲音。 ★舒國治、馬世芳、蔡珠兒、古碧玲、詹宏志、韓良憶、簡媜重量級推薦。

  • 電子書: NT$ 266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 OPENBOOK年度好書獎得主 嘻笑嘲諷火力全開新作 「即使第一本書是小說集,我也經常跟人說:其實我是寫散文的。」

  • 電子書: NT$ 315

    和平的希望像個肥皂泡泡,一吹就破? 走過東柏林、莫斯科、加薩走廊、耶路撒冷、哈瓦那 龍應台親歷「現場」的活生生的文字 讓你看見,原來殘酷和暴力,都有脈絡來源……  

  • 電子書: NT$ 285

    回想當初心情,大抵仍是「好壞姑且不論,應該只有我能這麼寫」,於是就這麼寫了。 重讀這些文字,仍能憶起每一篇對應的時空: 多半是在舊家頂樓加蓋的房間,橫七豎八堆滿永遠沒收拾的書和唱片,深夜掛著耳機聽音樂免得吵到鄰居, 一面奮力敲著那台麥金塔的鍵盤…… --馬世芳,《地下鄉愁藍調》十周年增訂版序

  • 電子書: NT$ 315

    《九歌112年散文選》從整年度的散文創作,精選出四十七位作家具代表性的佳作,分為十輯:轟然而甜蜜的閃電、那些有你的風景、難以賦形的真相、我要變漂亮、世界上最(不)該被摩擦的、幾乎沒有原因的事實、隱微而艱難的技藝、繼續延遲的故事、開始以後的敘述、那些人那些事。

  • 電子書: NT$ 294

    46位擺渡人,以文作舟字為楫,在文學流域領略壯闊與秀美,由作家黃麗群擔任主編,揀選年度文壇佳作,一本書讀遍全年度散文精品。

  • 電子書: NT$ 285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 電子書: NT$ 285

    四十歲世代的陳德政,以四十篇散文凝視不同迴游時空中的自己,記述影響他的人、文化、土地與身體行動。影響他最深的爺爺、作不完的考試夢、南國當兵記事、職棒三十年心情、瘟疫年代的寫作生活、新新人類的寓言、來自「地下」的樂團、永遠的張雨生、行走台灣百岳的身心歷程、異國文化的遙望與回想……這本書既是他的成長歷程...

  • 電子書: NT$ 245

    我以為洗去身上的魚味, 就能變成不一樣的人。 但魚鱗長年緊附, 拔扯下來,皮膚已是不同的顏色。 ▍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得主 ▍ ▍魚販林楷倫首部非虛構作品▍

  • 電子書: NT$ 300

    「我餐桌上每一道菜的構成, 是對家庭味道的復刻,對世界的了解, 也是見識的集合。」——詹宏志 《旅行與讀書》之後,暌違七年,詹宏志全新散文集 38道關於家庭的、回憶的、異鄉的、實驗的味覺饗宴,美味上桌

  • 電子書: NT$ 392

    從怪談 認識臺灣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楊海彥、謝宜安、阮宗憲 X 金漫獎漫畫家金漫獎漫畫家張季雅、漢寶包,葒 聯手打造 台灣第一本都市傳說百科專著

  • 電子書: NT$ 265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 電子書: NT$ 315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 出版日期:2018-06-27
    電子書: NT$ 210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 電子書: NT$ 299

    被譽為人情偉構的《紅樓夢》,出現於清乾隆中葉(西元1765年左右),作者曹雪芹寂寞近百餘年,直到胡適等人開始研究他的身世,才一波波掀起「紅學熱潮」,從此開啟了無數世代讀者的閱讀史。本書逾九十八萬字,為讓現代讀者與第一代讀者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本版收錄目前所見最早的脂批(甲戌本)與底本庚辰本的脂評,特請...

  • 出版日期:2024-01-01
    電子書: NT$ 259

    ★歌手安溥親繪封面,一筆一畫,勾勒出吳小帽和日本爸爸兩人間的真摯情感。 ★主持人、作家/陶晶瑩、 作家、主持人/曾寶儀、 作家、演員/丁寧、 金鐘編劇、導演/杜政哲——感動推薦 ★看著看著就哭了,哭了之後又忍不住笑出來!上萬名網友和演藝圈共同淚推、敲碗出書,終於成真! 「被媒體耽...

  • 詳細資訊

    全書共分四輯。
    輯一,書寫傷逝,向師友前輩告別或致意,都是寫於近年。最後兩篇是關涉這三年來猝然臨身的、醫生說「其實沒有療程」的疾病。

    輯二,收錄多篇序文及書評。〈最後的豬籠草〉是為張貴興的《猴杯》寫的簡短解說;〈華馬小說七十年徵求認養〉是為出版小說選而撰寫的向華社募款公告,結果所得為零,因此是一份相當有紀念價值的歷史文獻……幾篇書評是為《聯合文學》雙月書評專欄而寫的,刻意挑選馬華文學作品,是因為比較少人會去討論它們。

    輯三,新舊文各居一半。〈立錐無地〉涉及的是種族政治下大馬華社的結構性困境,〈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中文系〉意在反思,以大馬的環境,需要一個國學系、漢學系式的中文系嗎?還是像馬來半島的食物,提供一個混雜式的文化教養,以比較文學為根基,意在強化在地研究和寫作,「傳統中國文學」只保留最必要的部分。〈中國性,或存在的歷史具體性〉可說是「馬華文藝獨特性」的當代表述,一個非革命文學的版本,〈互文性․寫作․與文學教養〉主要談理論常識。

    輯四,關涉馬華文學的「沒有論述」,涉及幾場對話。與朱宥勳的紙上對談,催生了本書的書名;與「假文青」的討論催生了注定不會像季風那麼恆久的《季風帶》;而為什麼沒有論述,是個老問題。因為馬華文學是一支作品、作者、讀者三重缺席的文學,它的存在本身是反諷的。或許只有離開它方能抵達它。為了抵達你必須離開。〈致新人〉是個意料之外的收穫,原來學院裡還有一些不錯的研究生繼續在思考馬華文學問題(高嘉謙、張惠思、許德發等功不可沒),那終歸是個希望的種子。



    關於書名,幾經考慮,從「沙上的足跡」、「時差的贈禮」到「燒芭餘話」。後來想想,現在的我火氣也大得很,那又怎樣?寫著寫著突然醒悟:如果不是那年大火燒芭,如果不是那場大混戰,我對馬華文學的介入或許不會那麼深遠、持久。換言之,那之後我的所有論述,都可說是「燒芭餘話」。燒芭只是個起點,接下來的工作才重要。總要種一點什麼。不能老是以欠缺「文化資本」來合理化不做為,或玩世不恭,以文為戲,而消耗掉可能寫出佳作的時光。

    書名因而重拾回「時差的贈禮」,也就是「給自己們」。至於種籽會不會發芽?天曉得。我曾把我們的寫作教學工作比擬為在水泥地上播種,有裂縫又剛好有水,種籽才可能發芽。那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我們自己就是從水泥裂縫中擠出來、傷痕累累的長大的。
    ——黃錦樹


    作者簡介

    黃錦樹,馬來西亞華裔,1967年生。1986年來台求學,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清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1996年迄今任教於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曾獲多種文學獎。
    著有小說集《夢與豬與黎明》、《烏暗暝》、《刻背》、《土與火》、《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猶見扶餘》、《魚》、《雨》;
    散文集《焚燒》、《火笑了》;論文集《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謊言或真理的技藝》、《文與魂與體》、《華文小文學的馬來西亞個案》等。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301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