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王聰威首部詩集
單憑這本詩集,王聰威就足以理直氣壯地站在最厲害的詩創作者行列。——羅智成
研究和欣賞愁予詩者不可或缺的定本 塞外江南的寓意,因愁予詩而明朗;臺灣鄉土的意識,在愁予詩中落實為山岳、海灣、村莊。此書收鄭愁予赴美以前全部作品為一巨冊,包括坊間各種詩集已錄及未錄之作。
《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選集,被譽為日本的《詩經》,反映了七、八世紀日本人的文化與日常生活。本書從《萬葉集》共4500餘首和歌中,選譯360餘首風格、形式各異的名作,並以歌人為單位重新排序組合,便於讀者品讀每位歌人的獨特歌風。
本書是《十方一念》十周年紀念版。 「當大家翻開這本書,看到裡面都是一頁頁分行的文字, 可能會想:這些是詩嗎? 寫《十方一念》,就像寫歌詞時忘記了音符、旋律結構、段落、傳唱度種種限制,而感受、想像、領悟的過程,在腦海中如浪翻潮湧,亂中有序。 所以,在這個習慣以規範換取安全感的世界,為勢所逼下,要替這些...
黑洞的巨大引力,連光都逃不了 嘿,你敢不敢靠近去看一看? 「我相信/火圈的另一端有更好的/一天,縱身/即是永恆/絕望中/必有僥倖」〈相信〉 你曾經想過要優雅地在時光間隙中穿身而過,卻發現它其實窄小的讓記憶與軀體都扭曲變形,在軌道中那些雜亂的思緒彼此撞擊、疲於奔命,一回神才...
《基度山恩仇記》是法國大文豪大仲馬的經典冒險小說,也被公認為大仲馬最好的作品。本書於1844年完成,全書共分十八次出版。後世史學家認為這部書不是大仲馬獨立創作,而是與其他作家合寫。
全書收錄佩索亞本人與四位異名者詩作共238首詩。「異名者」是佩索亞創造出來的文學人格,他們有不同的思想、觀點、文學風格,甚至常與他們的創造者佩索亞觀念牴觸。 葡萄牙國寶作家 與聶魯達並列「最能代表20世紀的詩人」
讓我們自己成為暴雨,攜帶著雷與電,去反對這個時代的沉默、 反對這個時代的喧譁、反對這個時代的乾涸。 如果世界充滿對假象的阿諛,反對就是詩人與音樂人的義務。
一片冰心在玉壺、嬛嬛一裊楚宮腰、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這些在《後宮甄嬛傳》裡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出自誰的筆下?又有什麼特殊的含意嗎? 《後宮甄嬛傳》裡大量引用詩經、唐詩、宋詞跟元曲,經典臺詞和古典詩詞都在戲迷間引發熱烈討論,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古典詩詞,在戲劇中竟...
《詭崛》 喪文學 三行微型詩。現代詩。散文詩。 散文。圖文各式文體,且我細細道來那些大確喪 許多你耳熟﹑陰暗﹑詭譎﹑或冷門的傳聞, 可能是你日常生活發生,也或許在影視中顯露, 黑暗﹑角落氛圍﹑傳說;經由文字與你分享,我的喪文學。
此一新版《惡之華》,名符其實是波特萊爾一生詩作的全譯本,包括第二版原著、《漂流詩篇》、六首禁詩及作者離世後的增訂和補遺,總共一百六十三首。波特萊爾以其作品在世界詩壇上,立於「光榮的絕頂」,在他的榮光之下,詩人杜國清獻上窮盡一生之力精心翻譯的中文譯本。
《先知》為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以英文撰寫的散文詩集,1923年甫一問世即轟動文壇,銷量直追莎士比亞的劇作和英文版的《老子》,並因其深刻的宗教情懷而被譽為「小聖經」。 近一世紀以來,書中許多佳句經世人傳誦不輟,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例如公視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即出於此。本書除了將英文原文與...
優美得奄奄一息、薄如蟬翼的情詩
其詩情意壓縮如鐵丸,不能剝,不能嚼,最甜蜜都是湯汁收乾,不是熱油亂濺;詩中充滿了儀式,物件,在意微塵與風色。——楊佳嫻
羅智成、楊佳嫻 專文推薦
王榆鈞、林達陽、徐珮芬、孫梓評、許悔之、陳育虹、陳繁齊 觸動推薦
王聰威:「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微小記號。多年之後仍能提醒我,哪裡有誰曾經被愛。」
本書收錄詩作,以及王聰威視為詩的短文共八十八篇,橫跨三十年時間,可窺見其文學的起點、創作的核心、抒情的內裡。
作為一位小說家,王聰威以多變的形式技巧與高度的藝術自覺,大尺度出入宏觀性的追索與內向式的微觀之間,在台灣小說家中獨樹一幟。然而在他的詩裡,似乎褪去了那個理性機巧的小說家模樣,從心裡召喚出三十年不變的少年。他的詩是小說與詩體的深度融鑄,具有看似簡單明白卻令人低迴吟詠的敘事風格,既運用他擅長的小說佈局取景描情,也張開純粹的詩人之眼,提醒著我們那些因為太過隨手便利,而忘卻的愛情初心。
草草起床/手沖一杯咖啡/空空的白盤子/把今天想對她說的第一句話用叉子叉來叉去/好像這句話很害羞
……
把今天想對她說的第一句話用火筷撥來撥去/好像這句話是快熄滅的炭/千萬年前已滅的星——節錄自〈今天想對她說的第一句話〉
他的詩善用畫面、對白、善用反諷、比擬,加上隨處可見機智的警語,讓我們得到讀詩時少有的愉悦與樂趣。王聰威:「這樣的詩集適合什麼樣的人讀呢?……想要知道自己被誰愛著想著的人,想要穿著一雙溫暖襪子,走在冰涼的地板上的人。
作者簡介 |
王聰威
1972年生,台大哲學系、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畢業,現任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曾獲巫永福文學大獎、中時開卷十大好書獎、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選書、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決選、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宗教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打狗文學獎、棒球小說獎等。著有《生之靜物》(日文版《ここにいる》)、《編輯樣》、《作家日常》、《師身》、《戀人曾經飛過》、《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複島》、《稍縱即逝的印象》、《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